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西替利嗪片联合应用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126例确诊为常年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西替利嗪片(联合组)46例,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单药A组)40例,西替利嗪片(单药B组)40例,观察2周,并对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记分比较。结果:联合组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达94%,单药A组为78%,单药B组为70%,联合组明显优于单药A、B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西替利嗪片治疗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50例,布地奈德组单纯采用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西替利嗪组单纯采用西替利嗪片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西替利嗪片联合治疗,持续2w,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6%;布地奈德组治疗有效率为80%;西替利嗪组治疗有效率为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和西替利嗪片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明确,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对患者帮助比较大,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5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19例。A组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刺血络治疗,B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C组采用鼻内窥镜下鼻腔刺血络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喷鼻治疗。对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其中C组病例临床疗效优于A、B组(P<0.01)。鼻内窥镜下鼻腔刺血络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鼻内镜手术后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鼻-鼻窦炎伴变应性鼻炎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进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鼻腔灌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变应性鼻炎症状评分及鼻内镜检查病变范围Lund-Kennedy评估结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及Lund-Kennedy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VAS及Lund-Kenned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后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伴变应性鼻炎,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鼻腔病变结构的修复,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与通窍鼻炎片联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沈阳242医院2013-01—2014-06期间所收治的4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通窍鼻炎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通窍鼻炎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5%,明显高于对照组(7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4,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与通窍鼻炎片治疗变应性鼻炎,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用激素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3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鼻用激素组(A 组)、等离子射频组(B 组)、鼻用激素联合等离子 射频组(C 组).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A 组、B 组、C 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 77.78%、86.84%和97.50%,远期有效率分别为48.89%、78.95%和8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鼻用激素联合等离子射频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近、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鼻丘等处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将5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于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后再行微波热凝,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效48例(82.8%),有效7例(12.1%),无效3例(5.1%),总有效率94.9%。结论: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鼻后下神经、筛前神经及鼻丘等处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单独及联合应用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3例临床确诊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按照2004年兰州标准分为轻度和中、重度。轻度、中重度组内又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以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200μg,1次/d)、氯雷他定片(10mg,1次/d)及两药联合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总的鼻部症状和体征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轻度组单用丙酸氟替卡松、氯雷他定、联合用药其有效率分别为93.56%、88.00%和96.43%,各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x2=1.45,P〉0.05)。而中重度组有效率则分别为70.37%、59.09%和93.33%,前两组之间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而前两组与联合用药组之间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x2=5.180、x2=8.923,均P〈0.05)。【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氯雷他定单一疗法与联合用药治疗轻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无明显差别,两者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比单独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孟鲁司特与鼻用布地奈德联合应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为变应性鼻炎的患儿118例,按照不同的联合用药方案随机分为3组,口服孟鲁司特联合鼻内吸入布地奈德鼻喷剂为A组共40例;口服氯雷他定联合鼻内吸入布地奈德鼻喷剂为B组共38例;口服孟鲁司特及氯雷他定为C组共40例。疗程均为8w,分别在第4w和第16w(结束治疗的第4w)对变异性鼻炎的喷嚏、流涕、鼻堵、鼻痒等4项临床症状以评分形式进行评估。结果经治疗后3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比较,在第4w评估时,A、B组临床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两组无差异(P0.05);在第16w评估时,A组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B组和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儿童变异性鼻炎,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且作用持久。  相似文献   

10.
选取8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的79.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大部分哮喘患儿合并变应性鼻炎,临床常见哮喘经规范化治疗已控制,但变应性鼻炎不易控制的现象。本院自2003年1月以来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商品名:雷诺考特)鼻内吸入治疗哮喘患儿变应性鼻炎36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坚 《临床医学》2011,31(11):97-98
目的探讨雷诺考特鼻喷雾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变应性鼻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酮体芬及1%麻黄素滴鼻治疗,治疗组采用雷诺考特喷剂鼻腔喷入给药,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分,而后评定疗效,疗程14 d。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达91.1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雷诺考特鼻喷雾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周健  邹嘉平  张磊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0):1976-1977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和依巴斯汀联合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为变应性鼻炎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10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和依巴斯汀联合用药组(A组),依巴斯汀组(B组),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组(C组),分别用药四周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耐受性及安全性评估.[结果]三组患者经四周治疗后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治疗后平均症状和体征总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C组有效率分别与A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酸氟替卡松和依巴斯汀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联合用药控制鼻炎症状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02-3403
选取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0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观察组予以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4水平显著低对照组,IFN-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可提高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并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布地奈德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军合  范学政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357-3358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布地夺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方法:7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成布地夺德治疗组和滴通鼻炎水治疗组,分别予以布地奈德和滴通鼻炎水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鼻分泌物中的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以及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含量,并与10例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鼻分泌物中IL-2、IFN-γ含量显著减少,而IL-4、IL-5含量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间IL-2、IFN-γ、IL-4、IL-5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2)布地奈德治疗组治疗2周后患者鼻分泌物中IL-2、IFN-γ含量显著升高,而IL-4、IL-5水平明显降低,与滴通鼻炙水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3)布地奈德治疗组疗效评定也优于滴通鼻炎水治疗组(P〈0.05)。结论:(1)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平衡状态:(2)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可靠,其治疗作用可能与纠正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伴变应性鼻炎鼻内镜手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伴变应性鼻炎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两组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1周,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灌洗鼻腔,研究组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流清涕、鼻塞、鼻痒、喷嚏症状评分及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伴变应性鼻炎鼻内镜手术后患者,可修复鼻腔黏膜结构,减轻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2001—03-2005—03我科应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商品名:伯克纳)鼻内吸入治疗变应性鼻炎42例,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刺穴位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4组:针刺穴位组(A组)30例,针刺穴位+鼻腔喷布地奈德组(B组)32例,鼻腔喷布地奈德组(C组)33例,鼻腔喷0.9%氯化钠溶液组(D组)29例。各组患者分别进行相应的治疗,疗程20d。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分并评定疗效。结果:A、B、C3组患者治疗后总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治疗后总评分无显著变化(P〉0.05)。4组患者治疗前总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评分B组〈C组〈A组〈D组。结论:针刺穴位对过敏性鼻炎有一定效果;针刺穴位联合布地奈德喷鼻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舒宁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用鼻舒宁喷雾剂喷鼻,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结果:治疗两周后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鼻舒宁喷雾剂对变应性鼻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配合护理可取得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王晓君  喻昌利  郭继芳  王红阳 《临床荟萃》2010,25(15):1301-1304
目的 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疗效,验证上、下气道共治有利于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控制.方法 选取轻、中度持续支气管哮喘合并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B组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与30例健康志愿者(C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外周血EOS%)、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占有核细胞百分比(痰EOS%)及鼻炎症状评分、哮喘控制问卷(ACQ).结果 治疗前A组与B组FEV1%、血清ECP、外周血EOS%、痰EOS%、鼻炎症状评分、AC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与C组比较,FEV1%分别为(84.6±5.6)%、(83.8±5.1)%、(94.2±2.1)%,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均低于C组(P<0.01);血清ECP分别为(7.4±2.7)μg/L、(9.7±3.1)/μg/L、(3.9±1.7)/μg/L,B组>A组>C组(P<0.05或<0.01);外周血EOS%分别为(7.4±2.5)%、(7.8±3.1)%、(2.5±1.2)%,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均高于C组(P<0.01);痰EOS%分别为(6.7±4.9)%、(5.6±5.4)%、(1.6±0.7)%,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均高于C组(P<0.01).A组治疗后鼻炎症状和ACQ评分均低于B组,分别为(1.3±1.1)分vs(4.2±1.3)分(P<0.01),(3.5±2.3)分vs(4.7±2.1)分(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较单纯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能更全面地控制嗜酸性粒细胞介导的上、下气道炎症,进而可以更好地控制支气管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