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解毒通络方促进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突起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李澎涛  冀宏  黄启福  贾旭  严京 《神经解剖学杂志》2002,18(4):337-341,T069
为了探讨解毒通络方促进神经元突起再生及其对生长相关蛋白合成的作用 ,本研究对 Wistar大鼠脑缺血损伤模型进行了形态计量学及相关生物因子表达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 :脑缺血损伤导致海马 CA1 区神经元突起溃变、突起密度下降 ,2周时下降至最低点 ,模型组是假手术组的 61.7% ,治疗组是假手术组的 66.6% ,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4周时突起密度呈复升趋势 ,但治疗组复升幅度显著高于模型组 ( P<0 .0 1) ;至术后 8周与假手术组差异已不显著 ,治疗组神经元胞体 GAP-4 3含量曲线显著左移 ,GAP-4 3的表达早于神经元突起密度的提高。结论 :解毒通络方能够有效地诱导脑损伤修复过程中神经元生长相关蛋白的合成而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CA3 区突触体素的动态表达以及神经修复的可塑性。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SD大鼠 4 0只 ,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和对照组 ,每组又分为术后 7、14、2 1、30天 4个时间点 (n =5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大鼠模型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海马CA3 区突触体素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后各时间段突触体素阳性反应物表达的光密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1) ;缺血后 7天至 2 1天突触体素表达逐渐回升 (P <0 .0 1) ,缺血后 30天又下降 ,但仍低于对照组。结论 突触体素可作为海马CA3 区神经元功能和损伤修复的标示物。  相似文献   

3.
大鼠海马CA3区在学习记忆时突触可塑性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学习记忆的形成和遗忘与突触可塑性的关系。方法:用水迷宫训练大鼠21天建立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模型,随后停止训练,时间分别为3天,7天及14天,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了突触素在大鼠海马CA3区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素的表达弱,免疫反应产物呈点状颗粒,沿辐射层长轴分布,多形层也有散在分布;模型组大鼠突触素染色明显比对照组的深,密集的小颗粒呈带状沿辐射层排列,在辐射层的底部可见一些大的阳性颗粒,随着停止训练时间的延长,突触素的表达逐渐减弱。结论:空间学习记忆导致海马CA3区辐射层新突触的形成,而随着空间学习记忆的遗忘,又致新形成突触的消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保护作用及对LPS及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6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低(TCM-L)、中(TCM-M)、高(TCM-H)剂量组,每组12只。Longa法结合既往研究经验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塞大鼠模型。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灌胃给予6.25、12.5、25 g/kg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方,假手术与模型组灌胃给予2 ml生理盐水,给药后72 h检测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情况;HE染色观察脑、肠组织病理改变;TUNEL检测脑组织凋亡;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鲎试剂检测血清LPS浓度;ELISA检测血清DAO、脑组织IL-1β、TNF-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TLR4、NF-κB、肠组织ZO-1、Occludin蛋白表达;RT-PCR检测脑组织MyD88、IRAK、TRAF6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失加重,脑梗死面积增大,脑组织细胞凋亡增加,血清DAO、脑组织IL-1β、TNF-α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中风病康复期 ,神经元功能联系再建是脑机能恢复的重要生物学基础。突触可塑性变化是其核心 ,突触素P38与突触可塑性关系密切。方法 :应用电镜超微结构分析与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方法 ,观察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期 ,海马神经毯的突触形态与突触素P38的表达特征 ,以及解毒通络方对相关变化的调控规律。结果 :损伤后 1周 ,突触前成分发生电子致密型溃变 ,偶可见电子透明型溃变 ,突触数密度下降 ;CA1区辐射层突触素P38因脑缺血性损伤而呈低水平表达 ,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辐射层降低至 38 3% ,治疗组辐射层降低至 38 2 % ,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方(YQHXD)对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区突触超微结构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小泡蛋白(SYN)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I/R组)及YQHXD低、中、高剂量组,并设置假手术(sham)组作为对照,每组12只。YQHXD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4.2、8.4和16.8 g·kg-1·d-1的剂量灌胃,sham组和I/R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用药14 d后采用Longa评分法观察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学习与记忆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缺血侧海马CA1区及齿状回(DG)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突触数量、突触后致密物(PSD)厚度和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BDNF、SYN和PSD9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高(P<0.01),水迷宫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药对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和针药混合组,每组均为10只。利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构建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模型。电针组在"百会"和"水沟"两个穴位给予电针治疗,药物组采用补气化瘀药物进行灌胃治疗,针药混合组利用电针和补气化瘀药物相结合的联合疗法。用药结束后,观察并分析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情况、群体峰包位(population spike,PS)增幅情况、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突触可塑性的变化。结果:在学习记忆方面: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在平台所在象限内游泳的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与药物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缩短(P0.05)、在平台所在象限内游泳的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的次数均增多(P0.05);与电针组和药物组比较,针药混合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在平台所在象限内游泳的时间百分比和穿越平台的次数明显增多(P0.01)。高频刺激后PS增幅情况:模型组大鼠PS增幅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小(P0.01),但电针组与药物组PS增幅均较模型组增大(P0.05),针药混合组PS增幅又均较电针组和药物组增大(P0.01)。在形态学方面:电针组与药物组海马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已有所改善,但针药混着组病理变化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电针与药物的联合应用更有利于保护海马神经元的正常形态结构和数量,改善其突触的可塑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反复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8.
大鼠脑缺血后突触体素与突触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大脑顶叶皮质突触体素的表达与突触密度的关系,为脑缺血后监测突触密度的变化提供了一个间接方法。方法:采用大鼠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及电镜方法。结果:脑缺血后,随缺血时间的延长,突触体素的表达逐渐减少;神经毡内突触数目逐渐减少。结论:脑缺血后,随缺血时间延长,突触体素表达减少,神经毡内突触数目逐渐减少,二者之间呈正相关,说明突触体素可作为监测突触密度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缺血对照组(Con)和白藜芦醇组(Res),每组24只。脑缺血3h后腹腔注射白藜芦醇或无水乙醇,连用7d。脑缺血24h时,TTC法测量脑梗死体积,干湿称重法检测脑含水量。缺血24h、7d、14d分别行Bederso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突触素蛋白的表达。结果 TTC染色显示,缺血对照组和白藜芦醇组脑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高(P0.05),而白藜芦醇组较缺血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脑含水量检测显示,缺血对照组和白藜芦醇组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但白藜芦醇组较缺血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24h、7d、14d缺血对照组和白藜芦醇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白藜芦醇组较缺血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缺血对照组24h时脑缺血皮质突触素阳性表达减少,7d、14d时逐渐增加,但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白藜芦醇组各时间点均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增加,14d增加更明显。Western blotting显示,缺血对照组24h、7d、14d脑缺血区皮质突触素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但7d、14d时逐渐增加;白藜芦醇组各时间点较缺血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14d时增加更显著。结论白藜芦醇治疗可增强脑缺血大鼠突触素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苯丙胺对大鼠海马突触素(SYN)蛋白质表达及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苯丙胺组。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素表达的变化、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的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①苯丙胺组大鼠28d、42d的SYN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应时间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丙胺组42d的SYN相对表达量较14d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发现苯丙胺组大鼠较对照组的突触结构模糊、突触前后膜增厚,边界模糊,髓鞘出现松散分离样变。结论每天给大鼠肌注0.5mg/kg苯丙胺,28d出现海马结构突触素表达明显减少、海马CA3区突触结构明显损害;42d上述各项损害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1.
丰富环境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海马区微血管新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丰富环境对局灶性脑梗死后大鼠海马区微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采用开颅电凝法制作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术后24h随机分为丰富环境组(EE组)和标准环境组(SE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Ⅷ因子表达,测定微血管密度。结果EE组和SE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术后1d VEGF开始表达,3d达高峰,EE组大鼠经干预后后期VEGF和微血管数目高于SE组大鼠。结论丰富环境可促进脑梗死大鼠海马区VEGF、Ⅵ因子表达,促进微血管新生,有利于脑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对缺血性脑损伤微循环的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近 年来 ,有关高压氧 (HBO)对脑损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有大量报道。不断深化了人们对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特征及治疗机理的认识[1~ 6] 。通过对微循环研究已证实 ,高压氧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 ,不仅仅是增加了机体氧含量 ,改善局部缺氧状态 ,而且对增强微循环血液动力作用、增加大脑组织血供、改善血细胞流变性和微血管舒缩功能等方面 ,均具有较好的作用[7,8] 。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高压氧医学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在临床医学、军事医学、特殊环境医学等领域愈来愈显示出其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就高压氧对脑损伤微循环的作用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3.
中药羌菖合剂对脑缺血大鼠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中药羌菖合剂对实验性脑缺血大鼠外周血细胞、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脑缺血模型。动物分为羌菖合剂3d、7d组;假手术3d、7d组;生理盐水3d、7d组。用称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常规测定各组外周血细胞与生化指标。结果 中药3d、7d组右脑含水量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中药3d组外周血WBC明显低于对照组3d组(P<0.01),MPV与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生化指标各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 羌菖合剂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脑缺血时水肿程度,并在早期有减低白细胞应激性升高与血小板活性增强的作用,对机体无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14.
CGRP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内突触体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体素 (synaptophysin,p38)表达的影响 ,我们采用暂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经右侧颈内动脉主入 CGRP,采用单克隆抗 p38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显微图像方法研究 CGRP对大鼠再灌注海马内 p38的影响。结果表明 :大鼠缺血再灌海马内 p38反应产物较正常组显著降低 (P <0 .0 1) ,而注射 CGRP组阳性产物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P <0 .0 1)。这说明大鼠缺血再灌注 p38表达明显减少 ,而 CGRP可上调缺血再灌注 p38的表达。本文结果提示 :CGRP参与缺血神经元突触体素的调节 ,CGRP对缺血神经元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Western Blotting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tau蛋白在Ser199/202位点磷酸化程度和总tau蛋白表达、以及CGRP对缺血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tau蛋白在Ser199/202位点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表达水平明显增高,CGRP治疗后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和总tau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CGRP明显减轻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程度和总tau表达水平,可能对缺血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夹闭双侧颈动脉法制备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双重染色,电镜下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变化。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和计数凋亡神经元,计算凋亡密度。结果硒处理组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病理形态损伤减轻,凋亡细胞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亚硒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凋亡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存在对脑缺血耐受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s of partial deafferentation of the forelimb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the hippocampus of rats aged 13–18 days were studied.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hippocampus field CA1 was of greater amplitude and duration in control rats at 16–18 days of post-natal ontogenesis than in adult animals. Partial deafferentation by section of the median nerve in the forelimb on the 13th day of life led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this excess at 16–18 days. The peak in synaptic plasticity occurred later in operated animals – on day 17 – and was much less marked than in controls. The decreases in the amplitude and duration of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hippocampal field CA1 in operated animals provides evidence for a decrease in the sensitivity and/or number of NMDA receptors. This suggests that partial deafferentation of one limb may lead not to a decrease but to an increase in spike and synaptic activity in the hippocampus, which in normal conditions may affect the maturation of the plastic properties of synaptic transmission associ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and positions of NMDA receptors. The level of long-term potentiation in sham-operated rat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in controls of the same age. This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NMDA-dependent long-term potentiation may be explained by a decrease in the level of activation due to anesthesia.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ecrease in the spike activity of cel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the median nerve may be compensated for by activation of other specific and non-specific inputs.  相似文献   

18.
刘剑刚  张蕾  史君鹤  张大武  史大卓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3):4-7,11,88,90,93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IPC)、缺血后适应(IPOC)对大鼠心肌组织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Toll样受体(TLR)及下游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通过SPSS软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冠状动脉前降支下置线不结扎,n=15);I/R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再灌注60min,n=15);IPC组(冠状动脉前降支3次3min/5min的缺血/再灌注循环,然后结扎30min后,再持续灌注60min,n=15);IPOC组(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min,3次10s的缺血/再灌注循环,再持续灌注60min,n=15)。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水平;氯化硝基四氮唑兰(NBT)染色测定大鼠左室心肌梗死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心肌组织TLR-2、4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IPOC组大鼠血清CK-MB和cTNT水平显著降低(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心肌组织TLR-2、4表达和炎症因子IL-6、IL-1β、MCP-1、TNF-α含量显著下降(P<0.05,P<0.01);与IPC组比较,IPOC组减小I/R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清CK-MB及心肌组织IL-6等作用和IPC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POC与IPC同样具有减轻心肌I/R损伤程度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等作用,抑制TLR-2、4的表达可能是其保护I/R心肌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合成的影响。方法 钳夹沙土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制造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法染色,观察GFAP密度的变化及分布。结果 脑缺血再灌流后海马区GFAP合成增加,GFAP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放射层及分子层,L-NAME能减少海马区GFAP的合成。结论 L-NAME是NOS强有力的抑制剂,L-NAME可能通过抑制NO的产生抑制了GFAP的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