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非发热诊区疫情防控管理的应急策略,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提供借鉴.方法基于各区域特征,制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标准和应急管理策略,专人分区进行专项督查,根据数据反馈促进各项防控措施的质量改进.结果院内员工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生;医院入口处人员口罩佩戴率为100%,住院患者家属口罩佩戴率为94.62%;各入口体温检测率均为100%;流行病学史筛查率:医院入口为95.93%,门诊、病房入口均为100%;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96.14%,手卫生执行正确率为84.78%;患者和家属新冠肺炎防范措施知晓率为95.38%,护工为95.92%;医疗用品、环境消毒率为100%.结论制订的医院非发热诊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应急管理策略切实有效.后期医院入口流行病学史筛查率、住院患者家属口罩佩戴率以及各级人员手卫生和防控知识培训仍须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综合性医院儿科缓冲病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经验,为综合性医院儿科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及医院防控工作实际,从病区改造、感染防控、医务人员、患儿及陪护家长防控知识培训、流行病学筛查、人文关怀以及物质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结果 2020年2月25日—3月25日儿科缓冲病区医务人员防控知识掌握达标率100%,患儿及陪护家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培训率达100%,手卫生落实率100%,患儿口罩佩戴率由85.7%提高至95.2%,口罩佩戴正确率由76.2%提高至100%,流行病学筛查率、环境物品消毒率均为100%,医务人员、患儿及陪护家长均无感染。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启用新入院患儿缓冲病区,降低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风险,保障了患儿、陪护家长及医务人员的安全,缓冲病区是医院疫情防控期间的重要关口,在特殊时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佩戴外科口罩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其依从性的有效方法。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选取某结核病专科医院100例住院肺结核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结核患者佩戴外科口罩的依从性得分为(11.52±3.77)分;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监管机制、个体生理心理因素是肺结核患者佩戴外科口罩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住院肺结核患者佩戴外科口罩的依从性属中等水平,提示医务人员应加强对肺结核患者的健康教育和佩戴口罩的监管工作,提高肺结核患者佩戴外科口罩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科病房应对新冠病毒传播中质量管理工具灾害脆弱性分析理念(HV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4日~2月24日某三甲医院急诊科病房全体人员进行新冠病毒相关知识培训后,发放HVA分析调查问卷,对全部人员进行病房强化消毒、全体佩戴医用口罩、探视陪伴限制、入科严格筛查、多方式健康教育、管理完善标识、全员培训强化等防控方式,根据KAISER模型计算新冠病毒疫情与严重性、可能性相对风险;评估应用质量管理工具HVA前后的家属、住院患者、医院工作人员的佩戴口罩率、口罩佩戴正确率、体温监测情况、新冠病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情况、宣传教育情况。结果:其中外部支持为(2.46±0.34)分,内部反应为(1.29±0.26)分,应急准备为(1.39±0.32)分,服务影响为(2.59±0.17)分,财产损失为(2.48±0.31)分,人员伤害为(2.51±0.18)分,发生概率为(1.82±0.32)分,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对风险值为43.11%;应用质量管理工具HVA后家属、住院患者的口罩佩戴情况、口罩佩戴正确情况、体温监测情况、新冠病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宣传教育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应用前(P0.05);应用质量管理工具HVA后医院工作人员的佩戴口罩情况、佩戴口罩正确情况、监测体温情况、新冠病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手卫生、宣传教育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应用前(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于急诊科病房感染防控中应用HVA方式,有助于进一步管理住院病房,降低科室新冠病毒传染风险,对于其他科室的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冠肺炎"期间血液透析患者佩戴口罩的认知和行为,进一步探讨提高其依从性的方法。方法利用自行编制问卷对185名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全程佩戴口罩的依从性进行调查。结果通过调查全程佩戴口罩的血液透析患者仅占58.92%,41.08%的血液透析患者不能全程佩戴口罩。依从性调查中深入了解原因,其中77.63%的患者认为血液透析室预检严格,室内安全不需佩戴口罩;认为连续佩戴4~5h口罩胸闷、透不过气占31.58%;认为佩戴口罩喝水、吃点心不方便占48.68%。结论在"新冠肺炎"期间,血液透析患者佩戴口罩的依从性不高,要加强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与佩戴口罩的监管,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佩戴口罩的依从性,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策略对肺结核患者口罩佩戴依从性及正确率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1日~2017年3月31日收治的63例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将2017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收治的61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口罩佩戴依从性、佩戴正确率及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结果:研究组口罩佩戴依从性、佩戴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实施基于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策略,能提高患者佩戴口罩的依从性和使用正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在医院内污染织物清点、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管理流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年3~5月跟踪调查污染织物在院内清点、收集、储存、运输四个环节,发现院感风险点并制定改进策略,持续改进污染织物的管理质量。结果:通过对35个病区调查分析,污染织物存放、清点、收集、运输过程合格率均较低;工人个人防护措施中口罩使用率(100%)明显高于护理人员(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医院织物管理方面提高认识,建立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人员上岗培训制度,优化清点流程、规范污染织物存放要求、制定织物运输管理要求等对策,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有效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孝感市新生儿病区药品安全管理现状,为加强本市新生儿病区药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取实地查看、查阅资料、抽考护士等方式,对孝感市15家医疗机构的新生儿病区药品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将所得资料与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药品管理全部符合要求的病区仅占26.67%,其中急救药品、高危药品、普通药品管理符合要求的病区分别占40.00%、33.33%、46.67%;存在各类药品混放、无标识、无专人管理、未按要求储存等问题;不同级别医院新生儿病区药品管理及护士对用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级医院优于二级医院(P<0.01或P<0.05)。结论:孝感市新生儿病区药品安全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应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干预,保障新生儿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S”融合目视化管理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儿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1月1日—2020年1月31日采用常规病区管理方法,2020年2月1日—2020年4月30日3个月内采用“6S”融合目视化管理,比较实施“6S”融合目视化管理前后的患儿家长手卫生依从性、患儿及家属口罩佩戴执行率及正确率、患儿家长满意度、病区护理质量。结果实施“6S”融合目视化管理后,患儿家长手卫生依从性、患儿及家属口罩佩戴执行率及正确率、患儿家长满意度、病区护理质量均提高(P<0.01)。结论“6S”融合目视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患儿家长防控意识,提升患儿家长满意度及病区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院内呼吸道病毒感染与一次性口罩应用习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8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习惯平时佩戴一次性口罩的52名医务人员作为A组,不习惯平时佩戴一次性口罩的28名作为B组。调查两组研究对象院内呼吸道病毒感染发生的情况,并对所有发生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研究对象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A组急性呼吸道感染、流感样症状、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及流感病毒感染发生率分别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一次性口罩进行正确佩戴,既可以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又对控制医院内呼吸道病毒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成都市各级医院儿科普通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为成都市儿科病房进行合理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利用自制量表对成都市设置有儿科病房的14所医院进行调查,采用SPSS19.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所医院的平均床护比为1:0.62,平均医护比1:1.40,均低于卫生部颁布标准,儿科的平均床护比为1:0.61,儿科普通病房床护比1:0.45。其中三级医院儿科普通病房床护比为1:0.40。结论:成都市各级医院儿科普通病房的护理人力资源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其中以三级医院及部分三级甲等专科医院不足l青况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BC连续排班模式在病房实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个优质护理病房实施ABC连续排班模式,抽取实施前和实施后3个月住院患者共120名和护士40名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侧重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的对比。结果:实施ABC排班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程度得分由(81.06±4.12)分提升到(92.13±4.82)分(P〈0.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由(87.27±5.84)分上升到(95.54±2.12)分(P〈0.05);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由(63.514-5.01)分上升到(68.11±7.23)分(P〈0.01)。结论:ABC连续排班模式使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工作需求相适应,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促进了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是一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排班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县手术后医疗器械清洗质量,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提高清洗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按照卫生部《WS310.3-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规定的清洗质量的检测方法,即采用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的放大镜检查的方法,对该县4家二级医院和10家中心卫生院清洗后待灭菌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进行现场抽样检查。结果:4家二级医院共检测已清洗器械2089件,目测合格1567件(合格率75.01%),放大镜下目测合格1358件(合格率65.01%);10家中心卫生院共检测已清洗器械584件,目测合格235件(合格率40.24%),放大镜下目测合格205件(合格率35.10%)。结论:所查医疗机构未对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清洗质量存在严重问题,各级医院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4.
精神科开放病房的患者出走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精神科开放病房患者出走的原因,为制定防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设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疾病诊断、出走原因及出走后果等。通过实例调查、收集病案及护理文件中的相关资料等方式获得信息。结果1126例住院患者中有出走行为者86例,占7.64%。总出走次数为116次,出走原因分别为疾病因素42例次(占36.21%)、心理因素27例次(占23.28%)、陪护因素23例次(占19.83%)、医护因素19例次(占16.38%)、其他因素5例次(占4.31%)。结论精神科开放病房患者出走更便利,原因多种多样,医护人员应针对不同原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感染科患者陪护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感染科陪护率"的活动主题,运用PDCA循环原则,进行现状调查、要因分析、实施对策制订、效果检验、效果巩固等,便利抽取44名住院患者及40名家属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导致陪护滞留病房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并进行效果检查。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感染科陪护率从75.76%下降至37.50%(P<0.01);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从91.67%上升至98.61%(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感染科陪护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患者病情级别和自理能力对护理分级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按照"医院-病区-患者"进行三级取样,选取6省市11家医院的120个病区共3171例住院患者,采用自设的"患者护理分级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①病情级别(r=0.550,P〈0.001)、自理能力(r=0.619,P〈0.001)与护理分级呈正相关;②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病情级别和中、重度功能障碍对护理分级均有影响(P〈0.01),轻度功能障碍对特级护理无影响(P=0.082)。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分级评定需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和自理能力,以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对降低传染病医院结核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和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影响。方法: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3年7月在结核科病房工作过的护士84名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和匿名问卷调查,对比实施人性化管理前后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对结核科病房工作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人性化管理后结核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低于人性化管理前,实施人性化管理后的结核科护士对结核科病房工作的满意度达75.00%,高于人性化管理前的4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人性化管理,可有效降低结核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对结核科病房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工作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心血管高危住院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应用情况。方法测定5 254例50岁以上心血管高危的住院患者的踝臂指数(ABI),ABI〈0.9诊断为下肢动脉疾病(PAD);将患者分成单纯PAD组、单纯冠心病(CHD)组、单纯缺血性脑卒中(IS)、单纯糖尿病(DM)组,PAD合并CHD或IS或DM组和参照组,分析各组用药情况。结果 5 254例患者中仅65.4%、36.9%、46.9%的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和ACEI治疗。单纯PAD组中,3种药物单用和合用比例明显低于单纯CHD组;3药合用仅见于56%的CHD,8%的单纯IS,13%的单纯DM和21%的单纯PAD患者。结论 PAD治疗情况远远不如CHD,因此动脉粥样硬化不同表现形式及DM急需得到规范的强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结核病预防传播知识的认知水平。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某传染病医院住院前3日的肺结核患者100例进行调查。结果:预防结核病传播知识总得分为(54.41±8.56)分,知识得分≤57分的占61.0%,结核病患者对预防结核病传播的知识认知现状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易感人群维度得分最低(1.87±1.07),预防结核病传播措施维度得分其次(3.22±0.57);各维度得分最低的条目分别为:HIV/AIDS与结核病(1.24±1.86),结核病人应配戴哪种口罩(1.32±1.89),密闭环境下结核菌的传播(2.20±2.00),结核病的早期症状(2.72±0.74)。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患病时间患者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预防结核病传播知识的认知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中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及患病时间的患者对传播知识的掌握有差异性。提示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结核病的传播知识及预防传播措施进行宣传教育,从而提高肺结核患者对预防结核病传播知识的认知水平,自觉采取良好的卫生行为,减少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