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消化疾病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IgG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消化疾病患者对食物过敏原的变态反应状况,为临床提供诊治相关疾病的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91例消化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IgG浓度,按疾病分组观察过敏程度,并比较血清检测结果.结果:191例消化疾病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IgG检测结果阳性率依次为:蟹55.5%,虾47.1%,大豆46.6%,小麦46.1%,牛奶35.1%,鸡蛋20.9%,大米17.8%,鳕鱼15.2%,牛肉14.7%,番茄10.5%,玉米9.4%,鸡肉8.9%,猪肉8.4%,蘑菇1.0%.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病例中,以蟹、虾、大豆和小麦的致敏性最高(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均无差别(P>0.05);牛奶的致敏性次之(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1);鸡蛋、大米、鳕鱼、牛肉、番茄、玉米、鸡肉、猪肉、蘑菇的致敏性较低(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差别非常显著P<0.001).结论:血清食物过敏原IgG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消化疾病患者对哪些食物过敏,并尽早将这些食物从患者食谱中排除,此为降低消化疾病患者食物过敏患病率和减轻相关症状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消化疾病患者对食物过敏原的变态反应状况,为临床提供诊治相关疾病的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91例消化疾病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IgG浓度,按疾病分组观察过敏程度,并比较血清检测结果.结果:191例消化疾病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IgG检测结果阳性率依次为:蟹55.5%,虾47.1%,大豆46.6%,小麦46.1%,牛奶35.1%,鸡蛋20.9%,大米17.8%,鳕鱼15.2%,牛肉14.7%,番茄10.5%,玉米9.4%,鸡肉8.9%,猪肉8.4%,蘑菇1.0%.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病例中,以蟹、虾、大豆和小麦的致敏性最高(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均无差别(P>0.05);牛奶的致敏性次之(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差别显著P<0.01);鸡蛋、大米、鳕鱼、牛肉、番茄、玉米、鸡肉、猪肉、蘑菇的致敏性较低(阳性率与阴性率比较差别非常显著P<0.001).结论:血清食物过敏原IgG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消化疾病患者对哪些食物过敏,并尽早将这些食物从患者食谱中排除,此为降低消化疾病患者食物过敏患病率和减轻相关症状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食物过敏与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由食物过敏诱导发生的消化系统疾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共40例患儿中,慢性腹泻症状10例,占25%;慢性腹痛症状19例,占47.5%;肠易激综合征1例,占2.5%;厌食症状4例,占10%;反复呕吐症状6例,占15%。共有39例患儿检出特异性IgG(14种食物过敏原),为97.5%检出率。特异性IgG呈升高表现的1种食物过敏原5例,2种12例,3种12例,4~9种共10例。鸡蛋为37例,占最高比重;其次为牛奶29例,小麦16例,大豆11例,猪肉和鸡肉均为0。经随访后发现,本组总有效率为90%,无其他异常情况发生。鸡蛋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食物种类,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特异性IgG食物过敏原进行测定,可提高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确诊率,便于及时对饮食进行调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食物过敏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食物过敏诱导消化系统疾病患儿38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保健科体检者3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血清中IgG浓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试验组检测IgG阳性36例(94.74%).对1种食材IgG阳性的有8例(22.22%);对2种食材IgG阳性的有10例(27.78%);对3~9种食材IgG阳性的有18例(50.00%).对照组中检测阳性8例(23.53%),阳性程度均为轻度敏感,且为单一食材抗体阳性.试验组IgG阳性36例根据IgG检测结果调整饮食结构,3~4周进行回访,回复32例,失访4例.明显改善24例(75.00%),有改善6例(18.75%),无效2例(6.25%),总有效率93.75%.结论 儿童食物过敏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有一定关联性,通过检测特异性IgG,并采取回避过敏原及饮食调节措施,可改善临床症状,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萍  李会强  陈寅  李韶深 《天津医药》2011,39(7):580-582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过敏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sIgG)的表达情况,探讨食物不耐受与过敏性皮肤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34例疑似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的sIgG抗体进行检测,分析食物过敏原种类特点。结果:834例患者中有638例有1~11种不等的食物过敏原sIgG升高,总阳性率为76.5%,其中存在1~2种食物不耐受的比例最高(58.1%)。在14种食物中,食物过敏原sIgG升高以鸡蛋(51.9%)最多见,其次分别是蟹(21.6%)、虾(19.3%)、牛奶(16.5%),猪肉sIgG阳性率(0.5%)最低。另外,≤14岁患者与>14岁患者对鸡蛋、牛奶、蟹、虾、小麦、西红柿过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41例皮肤病患者中有171例食物过敏原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反应率为71.0%。结论:鸡蛋、甲壳类(蟹、虾)、牛奶是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的症状与皮肤过敏性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康少岩  黄文祥 《医药世界》2010,(11):1479-1479
目的分析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临床特点,对其诊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对2007-01-2009-12海伦市人民医院消化病房及门诊就诊的70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男32例,女38例,年龄18~55岁,40%左右的患者有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35%左右的患者胃黏膜活检可发现HP,25%左右的患者于胃酸分泌过多,胃肠道菌群失调等其他因素有关。在治疗中,50%左右的患者单独服用胃动力药有很好疗效,针对其他病因素辅以联合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FGID临床表现的个体差异极大,它的发病存在易患群体,胃动力障碍被认为是FGID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掌握主要矛盾,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是处理FGID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食物过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部长期面部湿疹、反复腹痛、哭闹、长期腹泻及排粘液血便、反复气喘的患儿,经提取病史、临床资料,同时经血清过敏原测试、排除性饮食试验和开放式饮食激发试验,确诊为儿童食物过敏症的166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探讨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食物过敏儿童主要分布在0~1岁,并且以奶粉喂养为主;166例患儿的过敏原主要是牛奶;166例患儿中,132例患儿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有过敏性疾病史,34例患儿父母双方无过敏性疾病史。结论儿童食物过敏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喂养、所致过敏的食物种类及遗传史。对这些因素的关注将有利于食物过敏疾病的临床诊治和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患者与健康人群睡眠质量的区别,探讨FGIDs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329例FG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再与健康人群的匹兹堡质量指数总分进行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SQI总得分均分为(11.27±4.02),与正常健康人群的匹兹堡质量指数总分(7.00±0.47)进行比较,P<0.001,可认为功能胃肠病患者的PSQI总得分与健康人群PSQI总得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确实存在睡眠异常。在进行临床治疗时,除对症治疗胃肠道相关病症外,应考虑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东院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98例,采取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7,(16):58-61
目的探讨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食物不耐受(FI)特异性IgG抗体和食物过敏特异性IgE抗体水平及其与P物质(SP)、胃动素(MLT)和生长抑素(SS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本组研究50例符合条件的再发性腹痛患儿和50例体检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和食物过敏特异性IgE抗体及胃肠激素SP、MLT和SST水平。应用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儿童血清总IgG。分析血清总IgG水平与SP、MLT和SST相关性。结果 55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出现食物特异性IgG抗体者39例,阳性率为7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为30%(χ2=17.55,P<0.01)。两组儿童对食物过敏特异性IgE抗体阳性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总IgG和SP、SST明显高于对照组,M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总IgG与SP和SST呈正相关,与MLT呈负相关(P<0.01)。结论 FI与儿童再发性腹痛联系密切,FI血清总IgG与再发性腹痛患儿胃肠激素SP、MLT和SST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发病与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慢性荨麻疹组)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并与3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1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79例(阳性率为71.17%),与对照组阳性率(4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71,P〈0.01)。且慢性荨麻疹组以鸡蛋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最高(51.35%),其次是虾(43.24%)、牛奶(38.74%)、螃蟹(34.23%)、大豆(27.93%),慢性荨麻疹组鸡蛋、虾、螃蟹、鳕鱼、大豆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慢性荨麻疹发病具有相关性,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水平检测对慢性荨麻疹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钩虫病感染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IgE水平,临床特点及胃肠镜下形态。方法分析16例钩虫病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Ig水平、血常规检查结果、胃肠镜检查结果及治疗结果。结果 16例患者的Ig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参考上限值;IgA、IgG、IgM水平与正常参考上限值比较,差异不明显。经诊断患者的钩虫分布情况:十二指肠降部8例(50.00%),十二指肠球部5例(31.25%),回肠末端3例(18.75%),升结肠1例(6.25%),其中十二指肠及回肠末端均见钩虫者1例(6.25%)。所有患者均予阿苯达唑片驱虫治疗,治疗后1个月复查见贫血得到纠正,消化道症状得以缓解,复查胃肠镜未见虫体,均治愈。结论钩虫病感染者的IgE水平明显升高,胃肠镜检查是确诊钩虫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要加强对十二指肠降部的检查,并在确诊后及时给予正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初步分析和探讨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就诊及诊治情况,以期对中医药在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就诊的胃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功能性胃肠病在胃肠疾病患者中所占比率达59.91%(517/863),女性多于男性,30岁以上发病率明显增多,中医分型以脾胃虚弱者居多[39.85%(206/517)]。结论功能性胃肠病在中医院就诊率高,性别及年龄与功能性胃肠病密切相关,中医与西医诊断具有相似性,中医辨证对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血浆胃肠激素含量与直肠肛管压力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直肠肛管压力及胃肠激素的改变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探讨胃肠激素与直肠肛管压力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五通道环状固态压力传感器测压导管测定43例IBS患者直肠肛管的压力,以及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胃泌素、胃动素、胰高糖素的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腹泻型IBS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较对照组高,便秘型IBS患者最大缩榨压较对照组低;腹泻型IBS患者的初始感觉量、排便感觉量、紧迫感觉量、最大耐受量均较正常对照组为低,而便秘型IBS患者均较对照组高;IBS患者各组血浆胃泌素及胃动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血浆胰高糖素含量腹泻型IBS患者低于对照组,而便秘型IBS患者高于对照组;IBS患者的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榨压与血浆中胃动素的浓度呈正相关,IBS患者的初始感觉量、排便感觉量及最大耐受量与胰高糖素呈负相关。结论IBS患者的直肠肛管压力以及胃肠激素均异常。直肠肛管压力、直肠容量感觉能力与血浆胃肠激素含量呈正相关,直肠容量感知能力与血浆胃肠激素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脱氢表雄酮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及其治疗作用,探讨监测老年人血浆脱氢表雄酮浓度的意义。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对比和分析,总结血浆脱氢表雄酮在老年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分析脱氢表雄酮浓度监测的意义。结果与结论:脱氢表雄酮在神经、骨质和代谢等方面发挥作用,老年人脱氢表雄酮血液浓度水平降低与心血管疾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具有相关性。监测脱氢表雄酮的血浆浓度水平,对了解机体状态、判断病变程度及指导治疗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柴胡清肝汤对食物过敏小鼠肝脏细胞活素的影响。方法 :小鼠用卵蛋白致敏。卵蛋白 (Ova) 10 0 μg +铝剂 (作为增强佐剂 ) 0 .1mL腹腔注射 ,并用Ova 10 0 μg经口投与 ,每周 1次 ,共5次 ,第 3次致敏后动物分成 3组分别投与柴胡清肝汤、生理盐水 ,bid ,2wk。最后 1次致敏后 1wk ,用Ova(2 0 g·L- 1)经肠道攻击 ,3h后采取肝脏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肝样本进行分析细胞活素IL4 ,IL6和TNFα。结果 :柴胡清肝汤 (10 0mg·kg- 1·d- 1和 30 0mg·kg- 1·d- 1)治疗组细胞活素IL4为 0 .4± 0 .2和 0 .7± 0 .2 ,IL6为 1.1± 0 .4和1.0± 0 .3,TNF α为 0 .8± 0 .3和 1.2± 0 .7均低于生理盐水组 [分别为 (8.4± 1.9) ,(11.6± 2 .4 ) ,(8.1± 1.9)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柴胡清肝汤可抑制食物过敏小鼠肝脏中的细胞活素  相似文献   

19.
结缔组织病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及抗氧化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浓度变化与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tissuedisease,CTD)的关系。方法本实验以化学比色法分别检测了99例CTD患者的血清SOD、MDA、维生素C、维生素E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活动期与非活动期进行了比较。结果99例CTD患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组(SLE)23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组(SS)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组(RA)20例,混合结缔组织病组(MCTD)13例,多发性肌炎组(PM)13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组(PSS)9例,各CTD组血清MDA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1),其中SLE活动期MDA浓度较非活动期增高(P<0.01)。而各组血清SOD、维生素C、维生素E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01、P<0.05、P<0.001),其中SLE活动期血清SOD、维生素C、维生素E浓度也较非活动期下降(P<0.01,P<0.05,P<0.05)。结论血清SOD、MDA、维生素C,维生素E水平的变化与CTD的发生发展及SLE的活动性有关。血清MDA水平升高,SOD、维生素C、维生素E抗氧化水平降低是CT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与胃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在现代社会中,胃肠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影响生活质量,并且在这些胃肠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中,细胞免疫调节因子IL-8、IL-18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性地阻断IL-8、IL-18以及受体,有望成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方法.本文就IL-8、IL-18的特点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