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目的: 探讨在抗生素的基础上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大鼠腹腔感染预后的影响。方法: 6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rhGM-CSF+头孢呋辛/甲硝唑组(A组)26只、头孢呋辛/甲硝唑组(B组)27只、生理盐水组(C组)15只。盲肠结扎穿刺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制造腹腔感染的模型。术后观察体重、摄食量的变化,检测血白细胞计数以及骨髓像,分析术后5 d生存率。结果:与B、C两组比较, A组大鼠术后平均体重降幅较小,摄食量恢复明显,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骨髓像增生极度活跃,术后5 d生存率为61.5%,显著高于B组和C组。结论:rhGM-CSF与头孢呋辛/甲硝唑联合应用可提高盲肠穿孔致腹腔感染大鼠的短期生存率,改善其行为活动。 相似文献
4.
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水平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用放射免疫法分析检测了89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6名正常健康人的血清GM-CSF水平,比较分析了2型糖尿病肾功能损害和合并感染患者的血清GM-CSF变化.结果表明,糖尿病组血清GM-CS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功能损害和合并感染患者的血清GM-CSF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5).结论:血清GM-CSF水平检测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和机体感染状况评价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5.
收集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患者临床资料并相关文献复习.患者因气短4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经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阳性明确诊断为PAP,在经2次全肺灌洗治疗,病情反复后给予皮下注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病情得到改善,提示对特发性PAP患者皮下注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M-CSF-R)在人白血病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采用ABC免疫酶标技术,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计和蛋白免疫印迹研究了4株人白血病细胞系(J6-1,J6-2)来源于人粒-单型白血病,HL-60为来源于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髓样细胞系,K562为来源于人慢性白血急变期胸水的髓样细胞系)和正常人外周单个核细胞及正常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CSF-R的分布,表达,分子大小及其作用。结果 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未见M-CSF-R的表达,经PHA刺激后有低水平的表达;4株人白血病细胞系都高表达M-CSF-R,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J6-1,J6-2,K562和HL-60细胞质和胞核M-CSF-R(M-CSF-cnR)平均阳性率分别为52.3%,44.3%,28.0%,65.3%;胞膜M-CSF-R(M-CSF-mR)阳性率分别为78.9%,72.0%,54.9%,58.0%;高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水平。HL-60细胞质和胞核中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00的M-CSF-R分子;4种白血病细胞表达的M-CSF-cnR的半衰期分别高于正常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经PHA诱导表达的M-CSF-cnR的半衰期;J6-1,J6-2,HL-60细胞表达的M-CSF-mR的半衰期亦明显延长。抗M-CSF-R单抗和人重组的M-CSF-R可溶性受体均能使4种白血病细胞的增殖阻断在G0/G1期,并能抑制其在软琼脂上形成集落的能力。结论 M-CSF-R在人白血病细胞系的表达呈异质性;胞内M-CSF-R的蓄积可能是白血病细胞M-CSF-R降解速率下降的结果,也可能是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内源信号;M-CSF-R介导的信号是HL-60细胞增殖的重要和必要信号。 相似文献
8.
鼠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6株能稳定分泌小鼠抗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1B9D10、1G5F10、2C8C1、2E4F6、3C6E11、7D2C7)。试验结果表明,6株单抗均为lgG类,且特异性强,能分别识别不同的抗原结合位点,相对亲和力2E4F6单抗最高,1G5F10最低,为今后G-CSF单抗的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50例,烧伤面积为10%~30%总体表面积(TBSA)。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创面行常规清创后应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并包扎;试验组创面在常规清创基础上局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及莫匹罗星软膏后包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7、14、21、28 d时的创面愈合率,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对两组患者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19.6±2.5)d低于对照组(27.3±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07,P<0.05),伤后7、14、21、28 d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9.8±4.6)%、(74.0±7.1)%、(98.2±2.6)%、(10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0.6±4.5)%、(52.0±8.2)%、(79.6±5.0)%、(97.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90、-10.050、-16.289、-4.993,P值均小于0.05)。且用药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应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可加速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是一种具有谱系特异性的细胞因子,其受体c-Fims是原癌基因c-fins的表达产物,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近年来对M-CSF及其受体c-Fims表达调控以及破骨细胞形成和功能的研究日益增多,在M-CSF与骨代谢疾病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缺血性脑梗死模型,1 h后腹腔注射G-CSF 60 μg/kg 。TTC、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脑梗死灶体积、病理改变及CD34阳性细胞浸润情况。结果:G-CSF治疗组大鼠脑梗死灶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其病理损伤程度较对照组轻;脑梗死部位出现CD34阳性单个核细胞浸润,并有CD34阳性呈锥状并且带有突起的神经样细胞生长,对照组未发现CD34阳性细胞。结论: G-CSF可减轻大鼠缺血性脑梗死程度,减少脑梗死体积,其机理可能是G-CSF对缺血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并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促进脑组织的再生与修复。 相似文献
12.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M CSForCSF 1)是最早被发现的细胞因子之一。近年研究表明 ,M CSF分布广泛 ,作用多样 ,其功能作用已远远超出传统的免疫细胞因子的范畴 ,是一种兼具多种功能的因子[1] 。在以往被认为具有”相对免疫豁免”特性的中枢神经系统 ,细胞因子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因子不仅在生理、病理状态下行使其免疫防卫功能 ,尚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实质细胞 (parenchymalcell)的功能活动 ;同时这些实质细胞在某些刺激下亦能产…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80例新儿感染性疾病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水平,同时作血培养、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结果表明:阳性率分别为:G-CSF73.9%、CRP50.5%、血培养21.1%。G-CSF阳性率明显高于后二者,差异显著(P均<0.05)。败血症组、其他感染组、肺炎组的G-CSF阳性率分别为93.9%、85.1%、51.7%。粒细胞值>10×109/L,G-CSF阳性组达81.2%,阴性组仅18.8%,尤其在抗感染治疗以前意义更大。提示应用ELISA技术测定G-CSF阳性率高,G-CSF水平对鉴定新生儿细菌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 方法: 采用RT-PCR方法获得GM-CSF全外显子片段, 使之克隆到带GFP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 FUGW中,经限制性酶切、PCR扩增和测序鉴定重组载体。在脂质体介导下将慢病毒包装系统的包装结构基因pCMV.△8.9、包膜基因VSVG、目的基因FUGW-GM-CSF导入病毒包装细胞293T,荧光显微镜检测基因的表达,包装成病毒后,收集病毒上清,浓缩,鉴定。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转染FUGW-GM-CSF细胞上清液 GM-CSF表达水平,电子显微镜观察293T细胞中的慢病毒。 结果: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测序分析证实RT-PCR获得的GM-CSF/PCR产物与GenBank中的数据完全吻合; GM-CSF准确克隆入FUGW的多克隆位点。慢病毒的3种质粒可高效转染入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绿色荧光。转染 FUGW-GM-CSF包装细胞上清液 GM-CSF酶联反应阳性。电子显微镜下见慢病毒颗粒位于293T细胞胞浆的内质网中。 结论: 成功构建了GM-CSF与GFP融合基因慢病毒载体,为诱导DC提供了适合的稳定转染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16.
17.
树突状细胞(DC)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专门负责抗原捕获、加工并提呈给下游T淋巴细胞从而诱导免疫应答或者免疫耐受。维持DC亚群在体内的动态平衡是保证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基础。无论机体处于炎症或静息状态,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DC亚群发育、分布、功能及维持DC亚群动态平衡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GM-CSF对DC亚群发育与功能的调控作用。阐明DC发育与功能的调控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基于DC的免疫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HBV宫内感染免疫失败婴儿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宫内感染婴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0例),都给予乙肝疫苗10μg免疫用量,同一部位三角肌注射(疫苗注射时间按0、1、6方案),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臀部肌肉注射,20天1次,共3次.治疗组注射乙肝疫苗3天后,同一部位皮内注射GM-CSF 10μg/Kg.1岁时抽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血清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 (1)治疗组CD4+T细胞百分数及CD4 +/CD8+比值高于对照组(t=11.67,P<0.05;t=13.06,P<0.05),CD8+百分数低于对照组(t=6.25,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2)患者外周血IFN-γ水平治疗组高于对照组(t=13.92,P<0.05);IL-4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P>0.05).结论 GM-CSF可提高HBV宫内HBV感染免疫失败婴儿CD4 +/CD8+比值,并且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富林蜜与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联合应用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同体对照法,在56例患者身上分别选取两处面积相当的创面,随机分为两组,同步同法清创后,对照组部位涂抹安慰剂后用磺胺嘧啶银霜换药治疗,治疗组部位涂抹rhGM-CSF凝胶后用富林蜜换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创面的愈合时间、愈合百分率及细菌培养结果的差异,并检测受试者在用药期间有无化验检查结果异常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17.33±1.19)d较对照组(19.56±1.81)d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的第14、17和20天,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试验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63%,对照组为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全部受试者的血象及肝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差异与药物应用无明显相关,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不适主诉.结论 富林蜜与rhGM-CSF凝胶联合应用治疗深Ⅱ度烧伤,能有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百分率,其抑菌效果与深Ⅱ度烧伤创面经典外用药物磺胺嘧啶银霜相比,无明显差异,而且在用药过程中绝大多数受试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胸腺肽α1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组干扰素α - 2b具有抗病毒与免疫调节作用 ,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为了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治愈率 ,我们应用胸腺肽α1联合干扰素α - 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的选择按照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度 ) 12 0例 ,随机分为 4组 ,干扰素α - 2b组 (A组 )30例 ,胸腺肽α1组 (B组 ) 30例 ,胸腺肽α1联合干扰素α - 2b组 (C组 ) 30例和普通护肝组 (D组 ) 30例。所有病人均为HBeAg和HB…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