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用2种不同定量感觉检查(QST)法了解焦虑症的感觉改变。方法 用定量感觉检测仪检测有主观感觉障碍的21名焦虑症和20名正常对照组的感觉阈值,分别用包括反应时间在内的Limit法和不包括反应时间在内Level法测定四肢的冷觉(CS)、温觉(WS)、热痛觉(HP)、冷痛觉(CP)阈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种方法所测CS、WS、HP、CP阈值,正常人食指、小鱼际、小腿差异无显著性(P〉0.05);焦虑症组食指、小鱼际、小腿、足背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Limit法所测定的阈值,焦虑症组四个部位的WS、HP及食指、小腿、足背cs阈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QST阳性率为71%;Level法焦虑症组四个部位的WS及食指、小腿、足背CS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QST阳性发现率为78%,Limits法和Levels法的阳性发现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焦虑症用两种QST检查法均出现感觉阈值下降,焦虑所产生的感觉障碍可能与周围和中枢神经敏感性均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定量感觉检查的方法了解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感觉改变.方法 用定量感觉仪对27名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别用Limit法和Level法测定四肢的冷觉(CS)、温觉(WS)、热痛觉(HP)、冷痛觉(CP)、振动觉(WT)阈值,并与19名正常人的CS、WS、HP、CP、WT阈值进行对比.结果 Limits法显示躯体形式障碍组与对照组间除左上肢的冷痛觉、振动觉、右上肢的冷痛觉、右下肢的冷觉、冷痛觉阈值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15项定量感觉值均差异有显著性[左上肢的热痛觉分别为(39.79±1.29)℃,(43.17±1.10)℃],t=9.2835,P<0.01,左下肢的热痛觉分别为[(16.46±3.41)℃,(14.72±1.10)℃,t=2.1410,P<0.05].其中11个定量感觉阈值为躯体形式障碍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仅4个定量感觉阈值为躯体形式障碍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躯体形式障碍组的阈值降低率为55%,高于20%的升高率,差异有显著性(x2=5.2267,P<0.05).Levels法显示2组间除右下肢的冷觉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定量感觉阈值亦差异有显著性[右下肢的振动觉分别为(1.07±0.13)Hz,(1.33±0.03)Hz,t=8.5327,P<0.01]左下肢的冷觉分别为[(28.73±0.69)Hz,(28.08±0.63)Hz,t=3.2587,P<0.01].且其中8个定量感觉阈值为躯体形式障碍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仅3个定量感觉阈值为躯体形式障碍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躯体形式障碍组的阈值降低率为67%,高于25%的升高率,差异有显著性(x2=4.1958,P<0.05).Limits法和Levels法阈值降低或升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imits和Level法的定量感觉检查均提示躯体形式障碍出现感觉阈值下降、感觉敏感性增加的可能性较大;躯体形式障碍所产生的感觉障碍可能与周围和中枢神经敏感性均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感觉定量检测(QST)在血液透析(HD)患者周神经病变诊断方面的应用.方法 对40例维持性HD患者(无症状组18例;有症状组22例)和40例正常人,分别对手指、小鱼际、足背、小腿四个部位进行QST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无症状组,有症状组的四个部位的四个温度觉阈值、振动觉阈值有依次增大趋势,无症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有症状组手指的温觉、振动觉阈值,小鱼际的热痛觉阈值,足背的热痛觉、振动觉阈值,小腿的冷痛觉、振动觉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手指的冷觉、温觉阈值,足背的热痛觉阈值,小腿的温觉、冷痛觉、热痛觉及4个部位的振动觉阈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患者与对照组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SCV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患者QST总异常率为65%,有症状组异常率77.27%;SCV总异常率为55.0%,有症状组68.18%;QST的总异常率明显高于SCV,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ST在诊断维持性HD患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方面较敏感,可作为疗效及预后观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焦虑症患者定量感觉检查(QST)的特点以及抗焦虑治疗对QST的影响.方法:选择有主观感觉障碍的焦虑症患者30例、糖尿病患者20例和正常对照46例,分别测定各组双大鱼际肌、双足背的冷觉、冷痛觉、热觉、热痛觉阈值,比较三组QST结果有无显著性差异.焦虑症组抗焦虑治疗(黛力欣1天2次,1次1片)1月后随访QST,治疗前后比较QST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焦虑症患者的感觉阈值低于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5).抗焦虑治疗后感觉阈值有所增高(P<0.05).结论:焦虑症患者也存在QST的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的定量感觉检查(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QST)特点,分析定量感觉的异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关系,探讨能否把QST异常作为判断内科保守治疗的预后和选择手术等其他治疗方法的指标之一。方法选择20例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发作的患者,分别测定患者左右两侧小腿外侧和足背外缘的皮区的温度觉和外踝的振动觉,并同时测定患侧的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H反射,按QST异常的范围和损伤类型、数量的多少将患者分成3组,分析每组内科保守治疗预后的差异。结果坐骨神经痛患者患侧和健侧足背外缘、小腿外侧缘的冷觉、热觉和热痛觉阈值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侧足背外缘热觉、小腿外缘冷痛觉阈值较健侧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QST异常的部位、损伤的类型越多,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越差。结论QST异常可作为判断内科保守治疗预后及选择手术等其他治疗方法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梅毒患者接触性热痛诱发电位(CHEPs)、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定量感觉测定(QST)进行联合检测,评价在梅毒小神经纤维受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梅毒患者按照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分为无神经症状组(n=24例)和有神经症状组(n=12例),分别进行CHEPs、SSR、QST检测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与24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对照。结果:(1)SSR结果比较:有神经症状组SSR上下肢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2)QST结果比较:有神经症状组冷觉(CS)、冷痛觉(CP)阈值较对照组低;有神经症状组热觉(WS)、热痛觉(HP)阈值较对照组高;有神经症状组CS阈值较无神经症状组低;无神经症状组CP阈值较对照组低,均P<0.05;(3)CHEPs结果比较:有神经症状组右下肢潜伏期Cz/N550、Cz/P750较对照组延长,无神经症状组C7潜伏期Cz/N550较对照组延长,P<0.05;(4)VAS比较:有神经症状组及无神经症状组右下肢VA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有神经症状梅毒及部分无神经症状梅毒患者存在小神经纤维受损,CHEPs、SSR、QST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梅毒小神经纤维受损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正常人手部定量感觉测试(QSD的阈值及意义。方法:检测230例正常人左手大小鱼际肌的冷觉、温觉、冷痛觉、热痛觉,对其中28例右手做相同测试,对其中21例2周后做重复测试。结果:本组正常人QST测试的重复性较好,左右手QST阈值左右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各年龄段温度觉阈值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年龄对定量感觉检查影响显著,应该按年龄段制定正常参考值。定量感觉检查具有可重复性。身体两侧同一部位定量感觉检查具有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谭穗芳  李素梅  蒋兰茂 《广东医学》2007,28(7):1088-1089
目的 探讨急相蛋白(APP)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中的水平变化及价值.方法 85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研究组)和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入了该前瞻性的研究,对患者病程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α1酸性糖蛋白(α1-AGP)、触珠蛋白(HP)和铜兰蛋白(CP)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研究组急性期CRP,α1-AGP和H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P仅轻微升高(P>0.05).恢复期4种APP均明显下降,其中CP已降至正常(P>0.05),其余3种APP仍高于正常(P<0.05).急性期CRP,α1-AGP,HP及CP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APP是反映急性脑梗死病程中的敏感指标,动态检测其水平变化可用于判断病情转归和抗脑梗死疗效.  相似文献   

9.
不同部位和年龄的正常人神经感觉定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璐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193-194
目的:对正常人不同部位行定量感觉测试(QST),并研究温度觉阈值与年龄、部位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检测230名正常人左手大鱼际、小鱼际、左侧外踝、左侧足背四个部位的冷觉、温觉、冷痛觉、热痛觉。结果:与足背比较,大小鱼际冷觉、热觉、热痛觉敏感,大鱼际冷痛觉敏感性差。外踝热觉、热痛觉敏感性差,冷痛觉敏感。年龄是重要相关因素,随年龄增加,热觉、冷觉、热痛觉、冷痛觉阈值增加。结论:温度觉阈值与检查部位高度相关,不同部位适宜应用不同参考值,年龄对定量感觉检查影响显著,应按年龄段制定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驱铅合并感觉统合训练与感觉统合训练两种方法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干预的效果.方法 对符合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随机分为研究组(驱铅+统合训练+铅污染预防教育)40例,对照组(统合训练+铅污染预防教育)47例,干预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儿童感觉统合能力、不良行发生率、注意力缺陷程度和血锌原卟啉水平.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的前庭平衡、触觉防御、本体功能、学习能力[分别为(36.53±9.22)分、(37.31±8.37)分、(35.03±7.67)分、(31.82±9.31)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1.82±8.33)分、(33.18±9.20)分、(31.08±10.01)分、(26.30±7.82)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前后研究组各不良行为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前后研究组注意力轻度、重度缺陷出现率分别是65%、25%和20%、5%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0.05;对照组分别是59.57%、34.04%和14.89%、8.51%,P<0.05和P>0.05.研究组干预前后血ZPP分别为(3.58±0.78)μg/gHb和(2.60±1.01)μg/gHb P<0.01,对照组分别为(3.36±0.56)μg/gHb和(3.06±0.96)μg/gHb,P>0.05.结论 驱铅+感觉统合训练能更为有效地提高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各项统合能力与学习注意力,有利于纠正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的不良行为和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