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超声心动图对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综合征(MCL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全身小血管炎性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损害和颈部淋巴结肿大,常累及心血管系统。它对心脏的损害现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病因之一。因极易侵犯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扩张(CAD)和冠状动脉瘤(CAA),而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川崎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以非典型川崎病上升比例明显。 相似文献
2.
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①川崎病患者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否检测出冠状动脉(冠脉)病变;②不典型川崎病患者中冠状动脉扩张(CAD)和(或)动脉瘤(CAA)是否比典型性患者更频发;③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川崎病能否减少CAD和(或)CAA.[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6年6月住院治疗的117例KD病例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冠脉病变的阳性率高达92%.不典型川崎病患者的治疗时间较典型川崎病患者显著较晚(P=0.018).不典型川崎病CAD和(或)CAA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典型川崎病患者(P值分别为0.001,0.022).[结论]川崎痛患者的首次超声心动图常能检测出冠状动脉病变.不典型川崎病患者CAD和(或)CAA比典型性患者更频发;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川崎病可减少CAD和(或)CAA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超声心动图探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及随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作用。方法对157例川崎病患儿的冠状动脉进行超声检查,并对伴有冠状动脉损害者进行随访。结果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27.4%,以扩张为主。经随访发现多数能恢复正常。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冠状动脉瘤组确诊前发热天数及冠状动脉损害检出天数分别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扩张组(均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动态观察冠状动脉的病变,是目前评价和随访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最具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Z值定量川崎病(KD)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12例KD患儿急性期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内径及其临床表现。将冠状动脉内径转换为Z值,KD患儿按冠状动脉Z值的大小分为4组,无扩张组(ND)415例、小冠状动脉瘤组(SCAAs)133例、大冠状动脉瘤组(LCAAs)47例及巨大冠状动脉瘤组(GCAAs)17例,比较各组患儿间性别、年龄、典型病例比例、发热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血小板),以及恢复期冠状动脉内径及其Z值变化。结果 ND组KD患儿发热天数为(7.75±3.12)d、SCAAs组为(8.50±4.12)d、LCAAs组为(8.57±3.58)d、GCAAs组为(11.88±4.33)d,各组KD患儿发热天数随冠状动脉Z值的增大有逐渐延长的趋势(F=22.375,P<0.05)。各组KD患儿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白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36、1.116、0.121,P均>0.05);但各组KD患儿血小板数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数量随冠状动脉Z值增大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以GCAAs组患儿的血小板数量最高(F=22.029,P=0.000)。与急性期比较,ND组的患儿在恢复期冠脉内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0.34)mm vs(2.33±0.36)mm,t=1.926,P>0.05],但其Z值的比较(0.41±0.82 vs 1.17±0.75)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2,P<0.05);并且SCAAs组(1.32±0.89 vs 3.40±0.62)、LCAAs组(3.12±2.27 vs 6.20±1.28)、GCAAs组(11.88±6.77 vs 20.4±9.70)冠状动脉内径Z值均比急性期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73、4.579、3.480, 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内径Z值是经体表面积校正的标准值,消除了病程中患儿年龄增长的因素,可准确反映KD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其恢复期变化过程。根据患儿的年龄和身体大小准确定量冠状动脉内径对KD管理及评估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好发于婴幼儿期的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主要病变为全身性血管炎,累及多脏器血管,以冠状动脉损害最为严重,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儿科2005—03/2009—05临床确珍的川崎病患者3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超声心动图对儿童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ECHO)在儿童川崎病(KD)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1月417例儿童川崎病超声心动图表现,与167例发热待查患儿对比,评价超声心动图诊断儿童川崎病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优势比(DOR)。结果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扩张(41.00%)、管壁及管周异常回声(65.20%)、冠状动脉流速增加(77.93%)和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70.26%)均比发热待查患儿显著增高(P〈0.005);川崎病二尖瓣反流(19.9%)和心包积液(4.8%)发病率也比发热待查高(P〈0.05);但主动脉根部扩张两组没有差异(P〉0.05)。超声心动图诊断儿童川崎病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优势比(95%CI)分别是:(1)冠状动脉瘤:4%、100%、16.0(0.02-9830.33);(2)冠状动脉扩张:41%、98%、39.0(3.00-560.05);(3)管壁及管周异常回声:65%、94%、30.0(6.00-120.36);(4)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70%、88%、17.0(5.00-53.84);(5)冠状动脉峰值流速增加:78%、73%、9.0(4.00-24.01);(6)二尖瓣反流:20%、92%、3.0(0.70-10.65);(7)主动脉根部扩张:4%、93%、0.6(0.11-3.40);(8)心包积液:5%、99%、4.0(0.15-116.42)。早期超声检查组302例(病程〈10d)与延迟检查组115例(病程≥10d)比较,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较早,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明显减低(P〈0.005)。结论冠状动脉瘤是儿童川崎病特征性表现;管壁及管周异常回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峰值流速增加和冠状动脉扩张可作为超声心动图早期诊断儿童川崎病的主要依据,超声心动图早期诊断川崎病对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瘤(CAA)死亡病例的死因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至今7例KD合并CAA死亡病例的临床诊治过程及超声心动图资料.4例经尸检证实.结果:7例KD患者中,死亡年龄10月~17岁,平均6.8岁.死亡距KD发病时间为29 d~13年.巨大CAA破裂死亡者2例,死亡时间为患病29 d和5月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死亡者3例,死亡时间为患病4月~4年;数次心肌梗死后的猝死者2例,死亡时间分别为患病后3年和13年.结论:巨大CAA破裂是KD患者死亡的罕见原因,主要见于婴幼儿病程早期.KD合并CAA患者中远期死亡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及猝死.超声心动图有助于KD合并CAA患者的及时诊治和预防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常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尤其可对心脏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损害而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影响着小儿的生命,因此早期诊治很重要。我们观察分析了86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并对有心血管病变的患儿进行随访,观察预后,以便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9.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全身中小血管炎综合征,主要累及冠状动脉,是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血管病的首要原因,可引起心脏整体或局部功能的损害,早期以局部、节段性损害为主[1]。传统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是通过室壁运动积分和室壁增厚率来评价心肌功能,因其主观性太强,对评价川崎病早期心脏功能改变意义不大。目前,各种超声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川崎病心功能的研究中,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56例诊断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与肺动脉造影、肺核素扫描及计算机体层摄影对照.结果 超声直接检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和右房内血栓30例;根据右心增大,右心负荷过重超声征象及结合有下肢静脉血栓提示肺动脉栓塞可能的有5例,有右心负荷过重超声考虑为右室心肌病的4例,超声考虑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8例,余9例超声检查大致正常,只有三尖瓣返流不可明确诊断,后经CT或核素肺灌注/通气扫描提示为肺段或亚段栓塞.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可发现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干内血栓直接提示肺动脉栓塞,或根据右心负荷过重表现并结合临床表现间接提示肺栓塞的可能,但对肺段或亚段栓塞超声不能作出或排除诊断. 相似文献
11.
我们自 2 0 0 1- 0 4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 (胎儿 UCG)对妊娠18~ 4 2周的胎儿进行了详细观察 ,取得了一定的结果和经验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笔者亲自操作来本院作常规检查的孕妇 ,孕妇年龄 2 4~ 35岁 ,平均年龄 2 8岁 ,胎龄 18~ 2 1周 70例 ,2 2~ 2 4周380例 ,2 5~ 32周 15 0例 ,33~ 4 2周 2 6 0例。所有胎儿产后均由有经验的儿科医师听诊或产后复查 UCG。使用仪器 GE-L OGIQ4 0 0 MD型彩超 ,探头频率 3~ 5 MHz。常规对胎儿各部位进行扫查后 ,对胎儿胸部作横断扫查 ,显示心脏后适当调整探头角度显示胎心四腔观切面… 相似文献
12.
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与多层螺旋CT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与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崎病394例,所有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53例同时行多层螺旋CT检查,将其结果与超声心动图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冠状动脉扩张的病例中,左冠状动脉较右冠状动脉受累更常见。在冠状动脉瘤的病例中,绝大部分为多发性病变,左主干及左前降支是最易出现动脉瘤的部位。两种检查技术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是一致的。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对川崎病的冠状动脉病变做出快速而准确的诊断,但是对远段病变和狭窄性病变的显示效果不如多层螺旋CT。二者应相互结合,以提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儿童川崎病左心室不同步性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收集了新华医院川崎病患者38 例,健康志愿者18 例.(1)分析所有患者的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Simpson 法所测射血分数(EF)值.(2)经Q-lab软件分析所有患者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并计算16 节段和12 节段的标准差及最大时间差的绝对值及占平均心动周期的百分比,并与正常组对比.结果 (1)川崎病患者Simpson 法所测EF 值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受损.(2)川崎病组16 节段的标准差及最大时间差的绝对值及占平均心动周期的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升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2 节段组的标准差及最大时间差的绝对值及占平均心动周期的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维Simpson 法所测左心室EF 与三维测量值呈中等程度相关.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定的16 和12 节段的标准差及最大时间差的绝对值可作为评价左心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性的有效指标.二维超声心动图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所测EF 值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川崎病急性期冠状动脉形态异常的超声心动图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川崎病急性期冠状动脉的形态学改变,以提高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急性期冠状动脉损害的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确诊的川崎病急性期患儿冠状动脉形态学改变,包括冠状动脉有无扩张、管壁形态和管腔形态有无改变.129例患者,其中男87例,女42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2.17±1.51)岁.所有患儿均符合日本MCLS研究委员会1984年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并在川崎病急性期做了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美国BP 5500和HDI 500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8 MHz,检查时采用仪器内预设的条件,以固定仪器的增益.取胸骨左缘大动脉短轴切面、非标准左心室长轴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入道切面及非标准心尖四腔心切面.结果129例川崎病急性期患儿中管壁形态异常和(或)管腔形态异常120例(93%),其中冠状动脉管壁形态异常114例(88.4%),管腔形态异常103例(79.8%),冠状动脉完全正常9例(7%),而冠状动脉扩张仅有87例(67.4%).结论冠状动脉管壁和管腔形态异常是一项检测川崎病急性期冠状动脉损害更敏感的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期川崎病.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对自身及孩子身体健康要求越来越高,对检查项目要求也越来越多,超声心动图检查的普及则满足这一要求。对2008-10-2009-10到我院进行体检(包括入幼儿园,中、高考体检和兵检等)或因其他非心脏疾病就诊发现心脏杂音的168例青少年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其超声所见进行分析,使临床和超声医生对心脏杂音有更进一步的如认识,从而减少误诊和漏诊心脏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急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2008-01-2012-02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的492例患者资料.结果 接受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的492例患者,检出心血管异常453例,阳性率92.1%.其中冠心病257例(52.2%,包括急性心肌梗死92例),心包积液159例,主动脉夹层8例、肺栓塞6例,心瓣膜病22例,心外伤1例.结论 床旁超声心动图为心血管急症患者迅速、方便地提供有价值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的护理。方法针对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例患儿在病程中出现的各种病状实施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并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心理指导。结果 8例痊愈出院,4例好转出院。结论有效合理的护理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儿在负荷状态下的Tei指数较CFR正常组显著增高(0.46±0.09对0.33±0.06,P<0.05).负荷状态下两组患儿的心率血压乘积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E/A值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磷酸腺苷-阿托品负荷超声心动图Tei指数可检测出川崎病恢复期患儿无症状的左室功能损伤,这种心功能损伤与CFR有关,提示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脏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川崎病已逐渐成为儿科的常见病。提高早期诊断率 ,早期进行治疗干预 ,可改善其的预后。本院于 1993年 12月至 1999年 12月收治川崎病 18例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3例 ,女 5例 ,≤ 3岁 10人 ,>3岁 8人。平均住院时间 11.17(4~ 2 5)d。第 1诊断正确 8例 ,错误 10例 ,误诊率 55.6 % ,其中误诊为败血症 5例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皮炎 3例 ,关节炎 2例 ;第 2诊断误诊伤寒、麻疹各 1例。 3d内确诊 15例 ,4~ 7d 3例 ,3日确诊率 83.3%。合并肺炎 3例 ,肠炎 4例 ,高热惊厥 1例。1.2 诊断标准 采用日本 1984年修订的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