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贵阳市自杀死亡状况,按随机整群抽样,在贵阳市区逐户筛选进行一次流行学调查,对自杀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发现自杀死亡者初中以下文化、体力劳动多见,自杀原因以家庭社会纠纷及恋爱婚姻多见。  相似文献   

2.
高校教师对自杀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是一种因社会心理冲突而产生的蓄意终止自己生命,有目的、有计划的自我毁灭行为。意外死亡已成为我国人口死因的第三位,而自杀在意外死亡中占第一位。我国自杀率为23/10万,每年自杀人数约28.7万。自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已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一个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众所周知,自杀率高低与其居民对自杀的态度具有密切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相似文献   

3.
城乡居民对自杀的接受程度及其与自杀意念和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城乡居民对特殊困境下自杀的接受程度及其与自杀意念、自杀行为的关系.方法:本现况调查以≥18岁人群为研究对象,在北京沈阳2市随机抽取20个居委会共1003例居民,在河北山东2省随机抽取20个村庄共1009例村民.用自制自杀态度、行为及危险因素调查表作为工具,其中对自杀的接受程度分量表(共24个条目,1"绝对不会考虑自杀"-5"肯定考虑自杀"级评分)评估人们在不同困境下考虑自杀的可能性.结果:城市和农村居民对自杀的接受程度得分不同[第25%和75%中位数分别为11.5(3.1~25.0)和13.5(4.2~27.1);P=0.042].城市居民报告曾有过主动自杀意念的比例低于农村居民(7.0% vs.14.9%,P<0.001).总的多因素分析显示:越年轻,受正规教育年限越多,曾有过主动自杀意念,对自杀的接受程度得分越高;分层分析显示:在城市,对自杀的接受程度得分仅与年龄、有主动自杀意念有关(β=-0.09、0.13,P<0.01);在农村,仅与受正规教育年限和有主动自杀意念有关(β=0.17,0.19;P<0.001).结论:人们对自杀的接受程度与既往有无自杀意念相关,但其他相关因素视人群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自杀是一个社会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均带来严重的影响和沉重的负担。有学者曾指出,每位自杀或自杀未遂者的周围至少有5位近亲受到影响并长期为此悲痛和烦恼。精神疾病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因精神病原因自杀者占全部自杀者的百分率虽因流调方法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但一般认为大约在20%—30%之间。据报道,各类精神疾病的自杀率为51/10万,较一般人口大6—12倍。其中抑郁症自杀风险最高,自杀率为650/10万,高于一般人口(12/10万)的50倍,有15%的重症抑郁患者死于自杀。精神分裂症的自杀率也较高,占分裂症人群的20%—30%,是分裂症最为严重的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与农村地区自杀和自杀未遂的关系。方法:纳入国内4县的自杀死亡者151例、自杀未遂者118例及其中3县经分层随机抽样选取的健在居民140例。独立访谈知情人及健在案例本人,收集案例的人口学资料和精神科诊断,并使用社会支持量表和自编生命质量量表进行评估。结果:自杀组和未遂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的比例高于对照组(χ2=133.66,P <0.001)。社会支持量表和生命质量量表的知情人评分在对照组中最高,自杀组低于未遂组(均P <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精神障碍、生命质量、社会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与自杀(OR=36.55、0.34、0.36、0.18,均P <0.05)或自杀未遂(OR=13.07、0.38、0.27、0.34,均P <0.05)相关。结论:增加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及提高生命质量可能是预防农村自杀和自杀未遂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自杀未遂者及其家属在不同假定困境下考虑自杀的可能性。方法:自杀未遂者120例及分层随机抽样获得正常对照140例纳入研究。未遂者与对照者及其家属和亲友各1名,共6类受访者报告自己在假定困境下考虑自杀的可能性。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6类受访者考虑自杀的可能性,并列出考虑自杀可能性最大的几类假定困境。结果:在假定困境下,6类受访者考虑自杀的可能性不同,未遂者本人在困境下考虑自杀的可能性高于对照者本人(P<0.001)和未遂者家属(P<0.05),未遂者家属高于对照者家属(P<0.05)。6类受访者在"患不治之症"、"感染艾滋病病毒"、"吸毒成瘾"的假定困境下肯定考虑自杀可能性大的比例排名靠前。结论:自杀未遂者及亲属在假定困境下考虑自杀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有关自杀预防的健康教育,以降低未来的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全球自杀率急剧上升的严峻环境下,自杀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自杀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更严重影响人类的心身健康。本文在总结自杀相关危险因素的基础上,探索自杀预防模式研究的新进展,为自杀预防提供有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综述的方法,分别从社会角度、学校角度、家庭角度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其自杀的原因.结果 从文献可以看出,自杀是导致大学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人数呈上升趋势,大学生自杀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结论 干预策略对于预防大学生自杀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杀尝试者的内隐自杀意念及其本质,并考察内隐自杀意念对自杀尝试的解释作用。方法:采用死亡/自杀内隐联想测验范式、自杀行为筛查问卷以及Beck抑郁问卷对45名自杀尝试者和48名无自杀尝试者进行测量。结果:(1)自杀尝试组的内隐自杀意念显著大于无自杀尝试组;(2)相比于无自杀尝试组,自杀尝试组的自我与活着的内隐联系更弱,而两组被试的自我与死亡的联系强度无显著差异;(3)在控制抑郁、外显自杀意念后,内隐自杀意念仍能显著解释自杀尝试的变异。结论:自杀尝试者的内隐自杀意念表现为自我与活着的内隐联系较弱。内隐自杀意念和自杀尝试行为之间关系密切,有可能成为识别未来自杀尝试风险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自杀与其它伤害死亡全国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了解国内的自杀现状及其特征.方法:用自制的意外死亡研究问卷按"心理解剖"的调查方法从全国20个农村和3个城市疾病监测点抽取895例自杀和701例其它伤害死亡案例.对每个案例的家属及周围知情者单独进行持续约3小时的调查.结果:自杀案例中67%为服毒自杀(大多数为存放在家中的物品);63%自杀当时有精神障碍(39.8%为抑郁症);27%有过自杀未遂;91%从未看过精神科医生;近一年最常见的负性生活事件为经济困难(40%)、患急重病(38%)或夫妻不和(35%);自杀前两天内25%有突出的人际关系冲突;自杀当时10%有他人在现场.与其它伤害死亡者比较自杀者女性多、年龄偏大、读书年限少、家庭收入低并出现慢性和急性负性生活事件多.结论:我国自杀为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相当一部分属于冲动行为,与其它国家比自杀当时患精神障碍的比例低.  相似文献   

11.
白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并且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并且日趋严重的全球性问题。2003年9月1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这一世界性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我国,北京市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2003年9月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至少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也就是说,平均2min就有1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相似文献   

12.
<正>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并且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并且日趋严重的全球性问题。2003年9月1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指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这一世界性的问题也同样出现在我国,北京市心理  相似文献   

13.
《心理与健康》2004,(3):8-8
人的生命从开始到结束。这原本是一个自然现象。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事实。生命的终结可以有多种原因、多种形式。但是其中有一种特殊的形式。一个人主动决定并采取措施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就是自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乡老年人(1990—1994年)自杀死亡问题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采用了全国人口普查资料(1990年)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疾病监测点(1990-1994年)的部分资料,使用了自杀死亡率、意外死亡率、以及按疾病监测点的结果推测的全国老年意外死亡人数与自杀死亡人数等几个指标来分析城乡老年人自杀死亡的状况。从我们进行横断面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发现(1)农村老年男性自杀死亡率高于农村老年女性(2)农村老年人自杀死亡率高于城市老年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高校学生自杀事件、深圳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屡次曝光,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自杀这一社会问题。自杀是指以死亡为结局的蓄意自我伤害行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自杀就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人类社会。我国没有较强的法律约束,人们对自杀没有太多的禁忌。  相似文献   

16.
1关于自杀的常见误区和当事人谈论自杀行为会诱导他自杀人们普遍认为,和想自杀的人谈论自杀,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使原本不想自杀的人产生死亡的念头,而只要避而不谈,自杀便不会发生。殊不知,这一观点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而已。事实上,了解当事人是否存在自杀的想法,是否计划、采取何种方式自杀是自杀预防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信  相似文献   

17.
郑毅 教授 2000年WHO的资料表明,全球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每40s就有1人死于自杀,每3s就有1人自杀未遂,在所有国家中自杀是15~34岁人群死亡的前3位原因之一。以100000人为单位计算自杀率:美国2000年男性17.1,女性4.0;法国1999年男性26.1,女性9.4;日本2000年男性35.2,女性13.4;中国1999年男性13.0.女性14.8;印度1998年男性12.2,女性9.1;俄罗斯2002年男性69.3,女性11.9。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出现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抑郁筛选量表在随机抽取的北京40家各级综合医院中调查了2914例年龄>15岁的住院病人,了解他们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模型发现其危险因素。结果:2914例患者中,187人(6·42%;95%CI为5·58%~7·64%)有过自杀意念,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近一年感到绝望的频率高(OR=9·2,95%CI为6·5~12·9)、亲属有过自杀行为(4·3,2·3~8·3)、调查当时有重性抑郁发作(2·7,1·7~4·3)、熟人有过自杀行为(2·0,1·3~2·9)、年龄<55岁(1·7,1·2~2·3)、女性(1·5,1·1~2·1)。2914例患者中,25人(0·86%;95%CI为0·56%~1·26%)有过自杀未遂,其危险因素排列为:目前有重性抑郁发作(OR=5·6,95%CI为2·1~15·1)、亲属有过自杀行为(5·1,1·4~18·9)、近一年感到绝望频率高(4·7,1·9~11·9)、年龄<55岁(3·6,1·4~9·3)、女性(3·6,1·4~9·3)。结论:伴有抑郁症状的综合医院住院病人应视为自杀高危人群,需投入更多的关注。根据其自杀意念、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应在综合医院制定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计划。  相似文献   

19.
天津地区城市与农村自杀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调查了1992-1994年天津地区自杀统计报告资料,核查同期人口资料,计算出1992-1994年自杀死亡率分别为1.58/10万、1.37/10万和1.52/10万。自杀者年龄6~90岁,平均46±3.25岁。城市组男女之比是2.5∶1,农村组是0.98∶1。自杀原因前三位城市组为人际关系矛盾占39.8%,婚姻矛盾占19.1%,久病厌世占18.7%;农村组为婚姻矛盾占38.1%,人际关系矛盾占19.4%,久病厌世占16.5%。自杀方式前三位城市组自溺占24.7%,服药服毒占14.9%,跳楼和开煤气占14.1%。农村组服药服毒占41.7%,自溺占19.2%,自缢占15.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芜湖市大学生自杀意念人口学特点及其与死亡态度的相关性,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和自杀预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于芜湖两所高校分层整群抽取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SIOS)及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为测量工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950名被调查对象中,自杀意念平均分为(10.61±2.43)分,自杀意念发生率为27.1%,且在是否独生子女(χ2=5.957,P=0.015)特征上有统计学差异;大学生自杀意念得分在不同生源所在地及是否独生子女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死亡态度平均得分为(2.61±0.51)分;自然接受维度得分(3.58±0.80)较高,大学生有自杀意念者死亡恐惧、趋近接受、逃离接受维度和死亡态度总分均明显高于无自杀意念者(P0.05);绝望因子与死亡恐惧(r=0.216)及死亡逃避(r=0.098)维度呈正相关,乐观因子与趋近接受(r=-0.132)及逃避接受(r=-0.155)维度呈负相关。结论:芜湖市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自杀意念与死亡态度呈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