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后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把我院心外科20例需进行二尖瓣置换的手术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n=10)。对照组不予处理,星状神经节阻滞组予以1%利多卡因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分别于术前20min,麻醉后20min,手术20min,体外循环20min,体外循环后20min取血标本,检测皮质醇、IL-1β、IL-6、TNF-α的血浆浓度。结果皮质醇在体外循环后20min时,星状神经节阻滞组(353.09±129.34)与对照组(486.84±152.20)有明显差异(P0.05)。IL-1β、IL-6、TNF-α都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星状神经节阻滞组[IL-1β(0.15±0.06)、IL-6(293.50±54.41)、TNF-α(2.37±0.52)]在体外循环后20min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IL-1β(0.22±0.08)ng/ml,IL-6(341.17±43.06)ng/ml,TNF-α(2.92±0.57)ng/ml,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有效地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炎症反应,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8,(1):20-22
目的:探讨地佐辛静注辅助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对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根治术后麻醉恢复期应激反应程度所起作用。方法:将98例择期实施腹腔镜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切皮前10min时用罗哌卡因进行浸润麻醉;观察组切皮前使用罗哌卡因,手术结束前0.5h静注地佐辛。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药物使用量、麻醉恢复、拔管时间及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情况,麻醉前(T_0)、手术结束(T_1)、拔管后(T_2)、拔管后10min(T_3)及拔管0.5h(T_4)时患者血糖(BG)及血浆中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肾上腺素(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舒芬太尼、丙泊酚使用量明显减少(P<0.05),麻醉恢复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T_0时相比,T_1~T_4时两组患者BG、血浆Cor、IL-6、E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然此期间,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佐辛静脉注射辅助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可有效降低结直肠癌根治术中麻醉剂使用量,缓解患者麻醉恢复期应激反应程度,降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体外循环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将20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实验组在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中分别静脉注射FDP 200mg/kg,对照组不用FDP.于手术开始前1 h、CPB结束后即刻、CPB结束后1 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结果外循环前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无差异,体外循环后即刻及后1h,两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CPB时静注FDP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中TNF-α、IL-6、IL-8的释放,表明FDP可减轻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与单纯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围生期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79例初产妇按产妇意愿分为对照组(A组)21例和观察组40例(B组),将观察组产妇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硬膜外分娩镇痛(B1组)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B2组),观察产程中产妇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分娩方式及分娩前、分娩时、分娩后48 h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 宫口开4 cm后,3组间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儿娩出时及娩出后,B1、B2组的TNF-α、IL-6水平低于A组(P<0.05),胎儿娩出时B2组的IL-6、TNF-α低于B1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能够减轻围生期TNF-α、IL-6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对机体有益.  相似文献   

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7):2396-2399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浸润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程度及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择期扁桃体切除术的8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患儿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患儿接受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后6、12、24h时,检测血清中疼痛介质、炎症介质及应激介质。结果:手术后6h,两组患儿血清中β-EP、SP、BK、TNF-α、MCP-1、IL-4、IL-10、F-Cor、NE、AT-II、GH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后12、24h,对照组患儿血清中β-EP、SP、BK的含量较手术后6h时显著升高,联合组患儿血清中β-EP、SP、BK的含量与手术后6h时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血清中TNF-α、MCP-1、IL-4、IL-10、F-Cor、NE、AT-II、GH的含量较手术后6h时显著升高且联合组患儿血清中TNF-α、MCP-1、IL-4、IL-10、F-Cor、NE、AT-II、GH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浸润减轻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疼痛程度及炎症应激反应的作用较单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更为持久且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体外循环术后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将20例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例,对照组10例。实验组在体外循环前及体外循环中分别静脉注射FDP200mg/kg,对照组不用FDP。于手术开始前1h、CPB结束后即刻、CPB结束后1h分别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结果外循环前两组TNF-α、IL-6、IL-8水平均无差异,体外循环后即刻及后1h,两组患者TNF-α、IL-6、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CPB时静注FDP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血中TNF-α、IL-6、IL-8的释放,表明FDP可减轻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血浆致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6)、抗炎因子(白介素4,白介素10)及内毒素的变化。探讨致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在体外循环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鲎试剂,ELISA等技术分别观察体外循环和未进行体外循环的患者血浆内毒素、TNF-α、IL-6、IL-4、IL-10的水平。结果体外循环时发生内毒素血症;体外循环时血浆TNF-α、IL-6、IL-4、IL-10水平显著升高,但抗炎因子IL-4,IL-10释放迟于致炎因子TNF-α,IL-6。结论体外循环时,血浆抗炎症介质的释放要迟于致炎症介质,抗炎症介质释放的延迟可能是导致炎症反应抗炎症反应失衡的原因,这可能与体外循环时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118例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罗格列酮(4 mg/d)12周,B组予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hs-CRP、IL-1β、IL-6、TNF-水平及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浓度,根据HOMA Model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IL-1β、IL-6、TNF-α水平及空腹血糖、胰岛索抵抗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A组患者空腹血糖较B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hs-CRP、IL-1β、IL-6、TNF-α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 罗格列酮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糖同时,降低患者机体炎症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对复杂性肛瘘术后疼痛及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收集复杂性肛瘘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组和复合组,各40例。均采用定向挂线法治疗,术前3组病人均应用罗哌卡因行硬腰联合麻醉,术中及术后罗哌卡因组病人切口使用罗哌卡因浸润,复合组病人切口使用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浸润,对照组病人切口不做处理,比较3组病人术后切口疼痛、渗液情况及愈合时间。此外,大鼠肛瘘手术模型同样随机分为对照组、罗哌卡因组和复合组,术中及术后用药及处理同病人分组。术后7 d观察大鼠切口愈合情况,然后取创面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各组创面组织病理变化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采用qPCR法检测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结果:术后3、7、14 d,复合组和罗哌卡因组病人疼痛及渗液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复合组病人亦均明显优于罗哌卡因组(P<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复合组和罗哌卡因组大鼠创面组织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糖控制水平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血浆TNF-α、IL-6水平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66例入住ICU的重症脑梗死患者,根据血糖控制目标水平的高低单纯随机分为高水平(8~11.1 mmol/L)、低水平(4.4~8 mmol/L)两组,各33例,另选2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TNF-α及IL-6水平,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水平、低水平两组入院第1天血浆TNF-α及IL-6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入院第3、7、14天血浆TNF-α及IL-6水平均较高水平组显著降低(P<0.05);低水平组临床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高水平组(P<0.05).结论 重症脑梗死患者血浆TNF-α及IL-6水平升高,控制血糖在4.4~8 mmol/L可降低TNF-α及IL-6水平,下调机体炎症反应,同时改善临床疗效,但未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