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或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 1993年至 1998年期间的 10 5 5例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治疗 ,于 2 0 0 1年 3至 5月对上述患者进行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3 16±1 2 8)年。观察终点包括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以及再次行心肌血运重建术 (PCI和CABG)。其中左主干病变为 4 2例 ,男 31例 (79 2 % ) ,女 11例。结果  4 2例左主干病变采用PCI的占 16 6 7% ,CABG占 38 10 % ,药物治疗占 4 5 2 3%。PCI和CABG两组 (n =2 3) ,随访结果均无死亡和心肌梗死 ,药物治疗组 (n =19)有 3例死亡 ,1例急性心肌梗死 (P <0 0 5 )。PCI组有 1例于术后 2个月因心绞痛复发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显示原病变部位发生再狭窄 ,故再次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单纯药物治疗组有 1例在随访期间行CABG ,两组间的血运重建率没有差异。结论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对于左主干病变的患者可提高远期生存率 ,减少终点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冠心病多支血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 1993年至1998年期间的 10 5 5例分别进行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 (PCI)或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1.从远期疗效看 ,多支血管病变的终点事件发生率PCI组为9 10 % ,CABG组为 5 6 6 % ,药物治疗为 15 34% (P =0 0 3) ,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且多支血管病变的心绞痛复发率PCI组为 4 0 91% ,CABG为 2 9 2 5 % ,药物治疗为 4 8 5 7% ,(P =0 0 0 6 ) ,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CABG的心绞痛复发率显著低于PCI组 (P =0 0 4 1)。 2 .从近期疗效看 ,多支血管病的近期死亡与总终点事件的发生率CABG组最高 ,显著高于PCI和药物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多支血管病的血运重建治疗与药物治疗比较 ,其远期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组 ,心绞痛复发率CABG组显著低于PCI与药物治疗组 ,近期终点事件发生率CABG组显著高于PCI组和药物治疗组。  相似文献   

3.
高龄冠心病患者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患者进行完全和不完全血运重建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3月期间收入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即以冠状动脉任何一支血管狭窄≥50%为诊断标准),高龄(年龄≥75岁),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PCI组)]的患者75例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CABG组)治疗的患者55例.随访6~38个月,平均(17.5±8.8)个月,分别观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完全与不完全的近期与远期疗效.结果:PCI组和CABG组从近期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看:血运重建完全者与血运重建不完全者比较,近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急诊CABG的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远期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看:血运重建完全者与血运重建不完全者比较,远期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以及心绞痛复发情况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龄患者的血运重建治疗虽然难以实现完全的血运重建,但是由于老年人的活动量小,尤其是高龄患者,只需对引起症状的大血管进行血运重建,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涂层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远期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期间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并成功行择期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分为CABG组(n=270),DES组(n=285)。随访5年,从术后30 d开始到5年止结束,随访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结果入选患者随访率100%。CABG组与DES组两组间5年全因死亡率(1.11%vs.1.40%)、心源性死亡率(0%vs.0%)、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2.22%vs.2.81%)无统计学差异(P0.05)。DES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3.15%)、心绞痛复发率(17.89%)、再次血运重建率(12.28%)均高于CABG组(分别为1.11,5.56%,0.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CABG与PCI治疗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DES支架置入远期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5.
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运重建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高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血运重建与否的近斯与远期疗效.方法对分别进行冠脉介入(PCI)治疗、冠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的1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年龄≥75岁的患者进行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结果从近期疗效看,CABG组的院内死亡率最高,与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从远期疗效看,没有进行血运重建的药物治疗组的远期心源性死亡率最高,为26.1%,(P<0.05),将三组分别进行比较,PCI组远期死亡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0.026),CABG组低于药物治疗组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8),而PCI组与CABG组的远期死亡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高危的,高龄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以从早期的冠脉血运重建治疗,尤其是冠脉介入治疗中获益,减少远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两种血运重建方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4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8例,女性13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ABG组(75例)和PCI组(225例)。术前造影检查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记录住院期间死亡情况。术后6个月开始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随访2年。结果CABG组左主干、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均显著高于PC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BG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比例明显低于PCI组,2.67%vs.34.22%,2.67%vs.3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ABG组三支病变比例为94.67%,明显高于PCI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G组平均血管病变支数高于PCI组,[(2.47±0.76)支vs.(1.49±0.50)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73例患者成功随访,随访率91.00%,其中CABG组67例,共随访(23.67±5.76)个月,PCI组206例,共随访(23.89±6.23)个月。CABG组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入院比例与PC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ABG组再次血运重建患者比例显著低于PCI组,1.49%vs.8.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CE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复杂病变预后改善首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冠心痛合并糖尿病患者住院与临床随访结果.方法 入选2001年7月至2004年6月在DESIRE注册的104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分别接受PCI治疗和CABG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情况与冠状动脉造影特征、血运重建情况、住院临床结果以及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CABG组相比,PCI组的院内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较低(P<0.01);院内病死率较低(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BG组院内MACCE发生的风险显著高于PCI组(P=0.002).平均随访22个月,两组随访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两组随访MACCE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院内MACCE发生率较低,但PCI后随访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广泛应用药物洗脱支架有望改善PCI的长期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年龄≥80岁的高龄冠心病患者血运重建治疗后的近期与远期临床结果 ,探讨远期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岁)63例,记录其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情况以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远期不良事件的预测因素。结果 85.7%的患者为多支病变。分别有81.0%和19.0%的患者接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PCI成功率为98.0%,CABG成功率为83.3%,血管重建总成功率为95.2%。院内MACCE发生率为4.8%。中位随访时间为541(444~667)d,随访率为95.2%。总MACCE发生率为14.3%,病死率为11.1%;累积生存率为88.5%,累积无MACCE生存率为83.0%。多因素Cox分析,既往血运重建史、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以及是否循环支持是总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80岁的高龄冠心病患者接受血运重建治疗安全可行,成功率较高,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远期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王新宇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4):2946-294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把3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分为CABG组(150例)与PCI组(150例),进行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的评估。结果 CABG组与PCI组近期效果的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CD40L及TIMI分级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随访,对其远期疗效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CABG组的PCI组总死亡率、心脏性死亡率、继发性事件发生率、新发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的比例均远低于PCI组(P<0.05)。结论 CABG术与PCI术比较,近期疗效相当,远期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在广泛使用药物涂层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时代,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近期和远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DESIRE(Drug-E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为单中心回顾性注册研究,入选了两个不同时间段即非DES时代及DES时代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3763例患者。本研究选取DES时代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670例(包括既往有糖尿病病史者和本次入院新诊断糖尿病者),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组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定义为全因死亡、致死/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致死/非致死性卒中或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两组基线情况无明显差异。PCI组的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低于CABG组(0.5%比4.1%,P=0.001),主要为死亡率较低(0.5%比3.3%,P=0.012)。PCI组和CABG组分别随访592.6-I-121.3d及581.5-I-148.3d,两组随访率相似(92%比89.7%,P=0.311),两组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组有增高趋势(14.2%比9.0%,P=0.056),主要为再次血运重建的患者较多(8.5%比2.1%,P=0.001),随访中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相似。结论在广泛使用DES的时代,行PCI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CABG,主要为院内死亡率低。两组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CI组的再次血运重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及单纯保守药物方案对稳定性冠心病三支病变病人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性冠心病三支病变病人129例,采用配对设计进行分组,其中采用PCI治疗作为A组,采用CABG治疗作为B组,采用单纯保守药物方案治疗作为C组,各43例。比较3组一般资料和随访终点事件发生率,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3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术前SNYTAX积分、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钙通道阻滞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随访1年和2年全因死亡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随访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随访2年MACE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随访2年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单纯保守药物方案作为参考,行PCI术病人除左主干病变外其他分层因素随访2年全因死亡风险均较低(P0.01);以单纯保守药物方案作为参考,行CABG术病人除LVEF40%外其他危险分层因素随访2年全因死亡风险均较低(P0.05)。结论相较于PCI术,CABG术治疗稳定性冠心病三支病变可降低病人远期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但可能导致脑卒中发生风险升高;同时接受单纯保守药物治疗的病人临床预后不及PCI治疗和CABG治疗。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对不同年龄老年人完全闭塞性病变 (CTO)患者的疗效。 方法  10年间 ,对 4 2 4例CTO患者进行了 6 2 5次PCI术 ,其中 6 0~岁组 343例 (5 16次PCI术 ) ,75~ 91岁组 81例 (10 9次PCI术 )。术后 6个月内每月至少门诊复查 1次 ,以后定期随诊、电话随访。术后 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结果 两组CTO患者PCI术成功率均较高 (6 0~岁组 82 6 %对 75~ 91岁组 79 8% ,P >0 0 5 ) ;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或冠状动脉修补术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间其他并发症如非Q波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等差异亦无显著性。与 6 0~岁组相比 ,75~ 91岁组较少行支架置入术 (4 5 9%对 30 3% ,P <0 0 1)。术后 6个月内共有 316例接受冠脉造影复查 ,其中 6 0~岁组 2 83例 ,75~ 91岁组 33例 ,两组间再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 (6 0~岁组 5 7 2 %对 75~ 91岁组6 3 6 % ,P >0 0 5 ) ;支架术较单纯球囊成形术 (POBA)再狭窄率显著降低 (4 6 5 %对 6 9 2 % ,P <0 0 1)。 结论  75~ 91岁患者PCI手术成功率与 6 0~岁患者相似 ,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的临床效果。方法98例NSTEAMI患者入院后行PCI和CABG治疗,进行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情况及心源性病死率、再发心绞痛以及再入院率和再次血运重建术率。结果CABG组三支和完全闭塞冠状动脉病变例数明显高于PCI组(87.23%vs.47.06%,87.23%vs.23.53%,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在心源性病死率、合并心律失常和再次血管重建术发生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心绞痛复发和再次住院率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组高于CABG组(21.57%vs.6.38%,23.52%vs.6.38%,P<0.05)。结论对NSTEAMI患者入院后行PCI与CABG治疗是安全的血运重建的重要手段,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血运重建方式,以达到最佳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结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单纯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ing,CABG)三种治疗方法的远期预后。方法将我院2004年03月至2007年03月期间317例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PCI组和CABG组,每组再按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两个亚组。平均随访48.4±7.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管重建、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再入院以及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无论单支病变或是多支病变,单纯药物治疗与PCI相比,两种治疗方法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因ACS再入院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多支病变患者,CABG组全因死亡、血管重建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和PCI组(P<0.001或P<0.05),PCI组血管重建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强化药物治疗是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治疗的基础;早期PCI可能并不改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对于多支病变稳定性冠心病患者,CABG预后可能优于PC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单纯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ing,CABG)三种治疗方法的远期预后。方法将我院2004年03月至2007年03月期间317例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PCI组和CABG组,每组再按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两个亚组。平均随访48.4±7.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血管重建、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再入院以及心绞痛缓解情况。结果无论单支病变或是多支病变,单纯药物治疗与PCI相比,两种治疗方法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因ACS再入院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多支病变患者,CABG组全因死亡、血管重建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和PCI组(P<0.001或P<0.05),PCI组血管重建率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强化药物治疗是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治疗的基础;早期PCI可能并不改善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远期预后;对于多支病变稳定性冠心病患者,CABG预后可能优于PC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UPLMT)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自 1992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期间 ,对 174例UPLMT行PCI,其中定向斑块旋切术 (DCA) 12 1例 ,支架术 5 3例。其中 85例被列为不能耐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或外科手术高危。术后半年内每月至少门诊复查一次 ,以后定期随诊、电话随访。术后 3、6、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PCI术均获血管造影成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MACE) 16例 (9 2 % ) ,15 8例 (90 8% )获操作成功。术后半年随访发现死亡 17例 (9 8% ) ;其中心源性死亡 8例 (4 6 % ) ,均发生于不能耐受CABG或外科手术高危组。半年内有 15 2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复查 ,其中有 36例 (2 3 7% )行血管重建。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显示 :PCI术后 1年、3年生存率 (免于死亡 )分别为 89 7%、84 5 % ,术后 1年、3年免于心脏事件的生存率分别为 6 3 8%、5 7 5 %。结论 对UPLMT ,尤其是开口部、体部病变 ,PCI的近期疗效可以接受 ,但术后主要心脏事件 (如血管重建、心肌梗死、死亡等 )有待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17.
6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支架置入术的住院病死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分析 6 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治疗的住院死亡情况。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行冠脉支架置入术的 32 5 2例冠心病患者 ,≥ 6 5岁 1 344例 ,<6 5岁 1 80 8例。采用 χ2检验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病变、住院死亡情况。 结果 ≥ 6 5岁组住院病死率 1 79% (2 4 / 1 344 )高于<6 5岁组的 0 5 0 % (9/ 1 80 8) (P <0 0 1 ) ,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 6 5岁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 ,技术上可行而住院病死率较 <6 5岁组冠心病患者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冠心病患者非药物治疗手段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桥血管和支架的再通率。方法CABG术后和药物支架植入术后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各40例,其年龄、性别、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药物治疗病史具有可比性。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桥血管和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的远期效果。结果与行CABG患者的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34.3%。与行CABG患者的左乳内动脉(LIMA)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前降支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14.8%。与行CABG患者的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静脉桥血管比较,行PCI患者的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的药物支架远期狭窄或者闭塞率降低49.8%。结论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远期通畅率较CABG明显增高,冠状动脉药物支架植入术的药物支架的效率和寿命要优于CABG的桥血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真实临床环境下不同血运重建方法对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 将我院1995年至2005年10年期间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左主干病变冠心病患者分为金属裸支架(BMS)治疗组、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治疗组以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术后6个月、术后1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发生率;接受支架治疗的患者术后6~9个月均要求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所有患者每月心内科门诊就诊,记录患者心绞痛复发等情况.结果 (1)自1995年至2005年期间我院共收治左主干病变冠心病患者415例,其中1995年10月至1999年8月共有97例接受了BMS治疗,1999年9月至2005年5月共有122例接受了SES治疗,1995年至2005年共有196例接受CABG治疗;(2)CABG组糖尿病患者比例高于BMS组及SES组,而在PCI组(包括MS组和SES组)合并肾功能不全、脑血管疾患及肺功能障碍患者比例高于CABG组;(3)BMS组、SES组及CABG组手术、住院期间及术后30 d内的MACCEs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09%、4.01%及10.71%,P<0.01;BMS组及SES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CABG组(分别为5 d、5 d及8.5 d);(4)SES组造影再狭窄率显著低于BMS组(9.9%比23.6%,P<0.01);(5)平均随访1年SES组与CABG组无MACCEs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BMS组(分别为85%、84%、64%,P<0.01).结论 真实临床环境下左主干病变血运重建治疗即刻手术成功率高,PCI组围手术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CABG组,SES组与CABG组1年无事件生存率类似,均显著高于BMS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老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DES)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远期疗效。方法:随机入选我院年龄大于75岁,并成功行择期血运重建的,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住院患者322例,分为CABG组(160例),DES组(162例)。随访5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E)。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无事件生存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分析治疗对终点事件的影响。结果:322例随访率100%,与DES组比较,CABG组5年MACE发生率明显减低(18.52%比3.75%,P<0.05),再次血运重建率明显减低(12.3%比0.63%,P<0.01);两组间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98.8%比98.1%,P>0.05)。结论:高龄老年多支冠脉病变患者CABG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比较,二者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CABG组的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血运重建率显著低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植入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