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分辨率CT(HRCT)是近年兴起的一门新的扫描技术,它可显示肺的细微解剖结构,早期发现肺部弥漫性间质性疾病和小结节病变。近年来,肺癌发生率逐年增多,且年轻化趋势明显,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因此。及早而准确地诊断肺癌可提高患者的预后。近年来,我们采用HRCT扫描技术诊断肺癌患者80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对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 89例肺结节中,恶性63例(均为肺癌),良性26例。分别于注射100ml造影剂前及注射开始后的35s、2min及5min对病灶进行薄层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病灶的强化程度及强化特征,并进行CT-病理以对照研究。结果 肺癌的强化程度显著高于良性肺结节(P<0.02)。在强化特征方面27例肺癌出现高密度点条征;51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不均匀;3例肺癌和4例良性结节强化均匀;5例结核球和1例炎性假瘤呈环状强化;12例结核球无强化。结论 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螺旋CT扫描采用滑环技术,具有扫描时间短,无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获得容积扫数据等优点。在肺内小结节的检出、肺癌术前分期的评价、肺动脉栓塞及支气管病变诊断中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螺旋CT扫描及病理证实的60例周围型肺癌,其中34例行增强CT扫描,对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周围型肺癌的主要CT征象有:结节状、肿块状、斑片状、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增强CT扫描周围型肺癌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值增幅约20~60 Hu,CT值增幅小于20 Hu则提示良性病变如结核球,CT值增幅大于60 Hu考虑炎性病变可能性大.结论 螺旋CT及增强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肺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全部肺部肿瘤的10%左右,其中肺错构瘤最常见,占75%-77%,其CT表现有时与肺癌、结核球和其他一些肺内良性肿瘤的鉴别有困难。我们收集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错构瘤的CT资料,探讨其CT表现特点和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6.
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和治疗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进行研究,增强前后均对病变局部薄层扫描,层厚及间隔均为2.0mm。结果: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实质密度均匀,少数病灶可有钙化。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CT值最大可达90-110HU。结论:动态增强CT扫描是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肺栓塞患者应用螺旋CT连续容积扫描,层厚3mm~7mm,扫描时间1秒,造影剂流速2.5ml/s~3.5ml/s扫描延迟时间15秒~20秒。结果肺栓塞的螺旋CT直接征象为腔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肺窗“马赛克”征及肺梗死灶。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是快速、有效、无创伤诊断肺栓塞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螺旋CT扫描采用滑环技术,具有扫描时间短,无呼吸运动产生的伪影,获得容积扫数据等优点,在肺内小结节的检出,肺癌术前分期的评价,肺动脉栓塞及支气管病变诊断中具有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使用靶扫描与多维重建对肺小结节内部成分的密度分析,评估结节内部密度成分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5例肺部≤1cm结节进行常规螺旋CT全肺扫描分析及靶扫描联合多维重建,分析其内部密度,并将两者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对比。结果通过靶扫描联合多维重建与常规扫描比较,在钙化方面分别发现8例,5例;在中等密度方面分别发现34例,16例;在磨玻璃密度方面分别发现38例,32例;在低密度方面分别发现16例,4例;在脂肪密度方面分别发现3例,3例其中在中等密度及低密度方面(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钙化、磨玻璃密度及脂肪密度方面(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后良恶性结节的内部密度比较,钙化分别为7例,1例;中等密度分别为4例,30例;磨玻璃密度分别为10例,28例;低密度分别为3例,13例;脂肪密度为3例,0例。其中出现软组织密度及低密度的恶性结节比例较高,分别为88.23%及81.25%。结论靶扫描与多维重建对肺小结节密度分析可以作为诊断≤1cm早期肺癌的有效方法,能提高≤1cm早期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0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进行研究,增强前后均对病变局部薄层扫描,层厚及间隔均为2.0mm。结果 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实质密度均匀.少数病灶可有钙化。动态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CT值最大可达90~110HU。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是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肺鳞癌术后随访17年再发腺癌一例及其肺部影像学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随着肿瘤检测技术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限延长,临床上多原发癌的检出率也逐渐增多。现报道1例右肺鳞癌术后CT随访17年发现左肺再发腺癌病例及其CT演变过程,探讨CT扫描在肺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靶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GE Brightspeed 16层螺旋CT对49例孤立肺结节进行靶扫描,观察其形态特征、内部特征、边缘特征及周边特征。结果周围性肺癌25例,转移瘤10例,结核瘤8例,炎性包块6例,错构瘤5例,腺瘤2例。结论螺旋CT靶扫描显示孤立性肺结节内部结构、形态等方面优于常规螺旋CT扫描,是区分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肺结核的不典型影像学表现极易与肺部感染、肺癌、肺间质疾病及肺结节病的影像学表现相混淆,不易鉴别,容易造成误诊[1]。笔者结合2015年10月西安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例表现为雪花样CT扫描征象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探讨其诊治过程和CT扫描征象的变化,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在周围型小肺癌血管集束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就诊于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29例,16层螺旋CT胸部各向同性扫描后行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并与常规横断薄层重建对比分析。结果 16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高于薄层横断面重建,尤其适宜不能行增强扫描者。结论 16层螺旋CT多向调整多平面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血管集束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分辨螺旋CT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高分辨螺旋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在常规螺旋CT扫描基础上进行高分辨螺旋CT扫描及静脉注药高分辨螺旋CT扫描。结果高分辨螺旋CT扫描能充分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的细微结构。结论高分辨螺旋CT扫描显示肺孤立性结节内部结构、形态等方面优于常规螺旋CT扫描,是区分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螺旋CT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价值。方法对经胸科手术或呼吸科随访观察确诊支气管扩张症的33例患者的8mm层厚的螺旋CT扫描及2mm层厚的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螺旋CT常规扫描(8mm层厚)诊断支气管扩张症16例37个肺段,其中柱状型4例,静脉曲张型2例,囊状型3例和混合型7例。2mm层厚薄层扫描诊断支气管扩张症33例136个肺段,其中柱状型14例,静脉曲张型5例,囊状型3例和混合型11例。结论螺旋CT薄层扫描对支气管扩张的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可作为诊断支气管扩张症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核病     
CT在成人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范崇明等(山东临沂市中医医院276000);《山东医药》,2006,46(17):37-38[回顾性分析68例活动性肺结核的CT及HRCT影像表现,其中38例痰菌阳性证实,18例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12例经临床随访观察治疗证实。结果:68例共有121个肺段发现病变,其中肺结核常见部位占69.8%,少见部位占30.2%;40例(58.8%)呈多个肺段病变,28例(41.2%)呈单个病变。以上患者均行常规螺旋CT扫描及HRCT感兴趣区域薄层扫描。认为CT及HRCT在成人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其特征性表现为肺实变影、毛玻璃影、小空洞、树芽征及绒毛结节等。]  相似文献   

18.
对临床和病理确诊为结棱性和癌性胸腔积液各30例的肺内、支气管、纵隔和肺门及胸膜4个方面的病变,进行CT扫描对比观察。结果:肺内外周团块、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和>3FYlm脾膜结节,对诊断癌性胸腔积液具有极显性意义(P<0.O005);肺浸润捕灶及≤3mm胸膜结节,对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具有显性意义(P相似文献   

19.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一直是影像诊断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往学者们多注意研究肿块的形态学特征,如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等,而对肿块的增强扫描研究报道不多。我们应用螺旋CT采用三期相扫描技术对25例周围型肺癌进行扫描,取得了满意的诊断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诊断早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进行影像学检查的250例体检患者,分成两组,1组运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1组运用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两组在螺旋CT扫描、DLP、有效放射剂量比值、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对结节的显示情况上及在下叶的其他支气管段和左肺的上下叶在支气管的显示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两组在右肺的上叶,中叶,下叶的前基底段上的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图像质量较常规剂量扫描稍差,但能满足早期肺癌的诊断需要,患者接受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