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藕节炒炭鞣质的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炒炭不同程度藕节中鞣质的含量变化.方法: 采用磷钼钨酸法显色,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藕节炒制成标准炭其鞣质含量最高,生品及其余程度炭品鞣质含量均低于标准炭.结论:藕节炒成标准炭后鞣质含量明显增高,但鞣质是否为藕节炭止血的有效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地区地榆炭质量,探讨控制地榆炭质量方法.方法:收集不同地区地榆炭分别进行外观色泽比较,测定其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及鞣质含量.结果:不同地区地榆炭外观色泽、醇浸出物含量、鞣质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差异.结论:随着炒炭程度的加重,地榆炭内外色泽加深,醇浸出物含量及鞣质含量降低,控制炒炭得率是控制地榆炭较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石榴皮炮制前后总鞣质、鞣花酸、安石榴苷的含量变化,拟阐明炮制对石榴皮中鞣质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鞣质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鞣花酸、安石榴苷的含量,对石榴皮生品、炒黄品和炒炭品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批次石榴皮炮制前后鞣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生品15.03%、炒黄品17.54%、炒炭品11.07%;鞣花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生品4.33%、炒黄品4.20%、炒炭品4.48%;安石榴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生品38.76%、炒黄品50.23%、炒炭品16.45%。结论:炮制对石榴皮中鞣质类成分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炮制对石榴皮中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鞣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翠翠  张学兰  李慧芬 《中成药》2010,32(4):613-615
目的:研究炮制对石榴皮中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鞣质含量的影响。方法:以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鞣质含量为指标,对石榴皮生品和炒炭品进行比较。用HPLC法测定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用UV法测定鞣质含量。结果:石榴皮经炒炭后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较生品依次增加124.76%和122.22%,而鞣质含量较生品降低56.55%。结论:加热炮制对石榴皮中没食子酸、鞣花酸和鞣质含量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石榴皮饮片的炮制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芩炒炭前后鞣质含量及炭素吸附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比较生黄芩和黄芩炭的鞣质含量及炭素吸附力强弱,探讨黄芩炒炭止血作用机理。 方法: 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分光光度法及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分析比较生黄芩及黄芩炭的鞣质含量和吸附力大小。 结果: 黄芩炒炭后,鞣质含量显著下降,炭素吸附力明显上升。 结论: 鞣质含量高低和炭素吸附力大小对黄芩炒炭止血作用的影响不尽一致,尚需结合黄芩所含化学物质的变化,深入探讨黄芩炒炭止血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乌梅制炭前后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乌梅炭中有机酸和鞣质含量的变化,为乌梅炭炮制工艺的优选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有关有机酸及鞣质含量测定的方法,对乌梅生品、炒炭品及不同温度的烘制品中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变化进行考察。结果乌梅生品中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最高;随着制炭温度的升高,其含量逐渐降低。结论乌梅制炭后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干姜 "炒炭存性"质量标准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建立干姜"炒炭存性"的质量标准。方法:比较干姜及不同炮制程度炭品的色素吸附力、鞣质含量、pH及对小鼠凝血、出血时间的变化。结果:干姜"炒炭存性"的标准应该是炒炭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力建议不得低于7.50 mg.g-1、鞣质含量建议不低于2.103 mg.g-1,pH建议在(5.56±0.07),小鼠的凝血、出血时间最短为佳。结论:建立干姜"炒炭存性"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广山楂炒炭前后鞣质、吸附力、5-羟甲基糠醛、原儿茶酸含量及止血作用的变化,探讨广山楂炒炭止血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广山楂炒炭前后鞣质的量和吸附力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5-羟甲基糠醛与原儿茶酸含量;观察广山楂炒炭前后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广山楂炒炭后鞣质、5-羟甲基糠醛、原儿茶酸含量增加,吸附力增强;生广山楂和广山楂炭在相当于1倍临床剂量下均能显著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广山楂炭的作用强于同等剂量的生广山楂。结论:广山楂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为其"炒炭止血"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炮制对蒲黄中鞣质含量及止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学兰 《中药材》1993,16(10):24-26
以鞣质含量及小鼠的凝血时间,出血时间为指标,探讨蒲黄的炮制意义及鞣质含量与其止血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蒲黄生品、炒黄品、炒炭品均有较好的止血作用,蒲黄中鞣质含量的高低与其止血作用的强弱不成平行关系。蒲黄加热炮制后鞣质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炒制对栀子饮片中鞣质含量及吸附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栀子炒焦、炒炭后的鞣质含量及其吸附力的变化规律,为揭示栀子饮片炒制原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比较测定栀子及炒焦、炒炭品的色素吸附力、鞣质含量、pH与电导率的变化。结果:栀子炒制后吸附率与鞣质含量明显上升,以炭药最高。栀子炒炭品的pH普遍高于炒焦品。栀子及其炒制品电导率没有规律性的变化。结论:栀子及其炒制品的吸附率及其鞣质含量的变化可以作为研究炒焦、炒炭品的指标,pH可以作为栀子焦品与炭品的区别指标。为栀子饮片炮制规范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茜草不同部位饮片炒炭前后总蒽醌含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不同部位及不同炒炭程度的茜草饮片中总蒽醌含量进行比较,为制定合理的茜草饮片炮制工艺和质量指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酸水解,碱显色和比色法测定总蒽醌的方法。结果:茜草饮片以细根中总蒽醌含量最高;炒炭后含量减少,且随温度升高含量降低明显。结论:茜草饮片切制应注意区分不同部位,炒炭应控制炮制温度及时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藕节制炭问题,进行了研究。对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的炭制品的鞣质、钙的含量作了测定。并做了凝血实验比较。结果,藕节制炭鞣质、钙含量相对增加时,止血作用加强。从而说明中医传统经验认为藕节炒炭可增强收敛止血作用似与鞣质和钙的含量有关。由实验结果亦说明,藕节以炒重炭入药用为佳。  相似文献   

13.
槐米烤炭的结果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传统炒炭法全凭经验掌握,差异很大,不利制定炭药规格质量标准。为确保炭药质量,兹将槐米传统炒炭法改用烤炭法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药材购自上饶市药材批发站。经鉴定为豆科植物槐树sophc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蕾。分别进行炒炭、烤炭,并进行了鞣质和芦丁的含量测定,以及小鼠出凝血时间的研究,其结果见表1、2、3、4、5。根据槐米烤炭B与炒中炭(1)的外观性状、止血试验及鞣质、芦丁含量测定结果对比,表明160℃烤制4min基本上可代替传统炒炭法。加之槐米烤炭法可定时控温,利于制定质量标准,以保证临床用药准确,且能减轻劳动强度,适应现代机械化大生产。我们认为槐米烤炭法代替传统炒炭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山楂炒炭前后微结构及凝血成分的变化,为其止血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山楂炒炭前后微结构的变化,并计算孔隙率;采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鞣质及总黄酮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检测有机酸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钙离子含量。结果 山楂炒炭后孔隙数量增加,孔隙率升高;总黄酮、鞣质和有机酸含量下降;钙离子含量上升。结论 山楂炒炭后产生止血作用可能是物理和化学两方面的共同结果;疏松多孔结构有利于凝血成分的释放,而钙离子可能是其主要止血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地榆炮制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云生  孔祥德 《中成药》1990,12(4):15-16
本文以鞣质含量、止血时间、凝血时间为指标,对地榆生品、炒炭品及不同温度、时间条件下的烘制品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加热炮制可使其鞣质含量降低、止血作用减弱;同时对其止血活性成分初步分析发现,地榆止血作用主要与鞣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槐米炭凝血止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志 《广西中医药》1990,13(1):44-45
<正> 槐米系中医常用的一种凉血止血药,临床上生槐米一般需炮制成炒槐米或槐米炭。据报道槐米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可能与鞣质的含是增加有关。但也有报道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下降。为探讨槐米制炭后的止血作用,笔者做了以下的实验。一、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7.
炒炭对乌梅成分及凝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水浸出物、有机酸、鞣质含量及小鼠的凝血时间为指标,对乌梅生品、炭品进行了测试比较。结果表明,乌梅炒炭后指标成分含量均明显降低;乌梅炭水煎液可明显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而生乌梅无此作用。乌梅中鞣质含量的高低与其凝血作用的强弱不成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18.
槐米不同炮制品的鞣质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品为豆科植物槐(Sophra japonica L.)的干燥花及花蕾。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我们临床上多用槐米。其功效与主治为“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传统用药经验认为,槐米炒炭后能缓和其寒性,产生涩性,增强止血作用。从槐米有效成分之一芦丁来看,经炒炭后含量大为降低,所以不是增强止血作用成分,炒炭后产生涩性,说明其鞣质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且鞣质具有止血作用。故笔者对槐米不同炮制品的鞣质进行含量测定后,以数据来说明其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大黄生品及不同炭品中的总蒽醌及游离蒽醌的含量。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生品及不同炭品中的总蒽醌及游离蒽醌的含量。结果大黄生品总蒽醌的含量为1.09%,炮制后含量较生品有不同程度降低;游离蒽醌则根据炮制程度不同,含量变化不同。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大黄炭品中总蒽醌及游离蒽醌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大黄水煎煮提取游离蒽醌、结合性蒽醌和鞣质类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不同煎煮时间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和鞣质成分的含量。结果:随着大黄煎煮时间的延长,蒽醌类和鞣质成分含量均逐渐增加,120 min左右达峰值。结论:大黄久煎后,结合蒽醌含量较稳定,鞣质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