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轻中度PIH患者作为治疗组,予川芎嗪注射液120mg静脉滴注,1次/d,10d为1个疗程,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其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另取4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降低,IFN—γ水平明显升高,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增加;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IFN-γ水平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P均小于0.05)。结论川芎嗪治疗PIH的另一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增强Th2介导的体液免疫,纠正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衡;同时,川芎嗪还具有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川芎嗪组和对照组。川芎嗪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治疗10d。应用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结果川芎嗪组患儿治疗后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均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IL-4和IFN-γ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川芎嗪组的临床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与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有关。  相似文献   

3.
叶建敏 《医药导报》2008,27(5):538-539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必要时给予支气管扩张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注射液,3~5 mg•kg-1•d-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溶液中分2次静脉滴注,连用1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培养上清单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水平明显上升(均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IL-4和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芎嗪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Th1介导的细胞免疫抑制Th2介导的体液免疫,纠正Th1/Th2细胞因子平衡。  相似文献   

4.
郑志丰  罗利飞 《海峡药学》2012,24(2):117-118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h1/Th2的平衡、HBV-DNA含量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口服苦参素300mg,1日3次,疗程3个月.检测治疗前和治疗3月后患者外周血IL-4、IFN-γ、HBV-DNA含量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经过苦参素治疗3月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和HBV-DNA水平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治疗组患者经过苦参素治疗3月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 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衡.苦参素能调节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失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提高细胞免疫反应,有效抑制HBV-DNA病毒的复制,降低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水平,进而达到清除细胞内病毒,防治肝纤维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方法 选择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以苦参素胶囊300 mg,tid,po(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外周血HBV-DNA和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 另取2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 并根据HBV-DNA复制指标及HBeAg/HBeAb转换情况将治疗组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 经过苦参素治疗6个月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和HBV-DNA含量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 治疗有效组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而IL-4水平、HBV-DNA含量则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而苦参素既能抑制HBV-DNA复制,又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BV-DNA和Th1/Th2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择40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治疗组,予阿德福韦酯10 mg口服,每日1次,连续服用12周,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患者外周血HBV-DNA和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变化,并根据HBV-DNA复制指标及HBeAg/HBeAb转换情况将治疗组分为治疗有效组与治疗无效组.另选择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P均小于0.01).治疗12周后患者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和HBV-DNA含量明显下降,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P<0.05或P<0.01).治疗有效组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IL-4水平和HBV-DNA含量则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P均小于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阿德福韦既能抑制HBV-DNA复制又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  相似文献   

7.
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失调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岩发 《海峡药学》2009,21(6):131-132
且的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的失调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方法对45例惠性发作期哮喘患儿(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嘻治疗10天。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和肺功能的变化,并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经川芎嗪治疗10天后患儿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哮喘患儿存在着Th1/Th2平衡失调,免疫状态由Th1向Th2“克隆漂移”。而川芎嗪能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沈灵芝  沈艳萍 《中国药师》2010,13(10):1496-1497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川芎嗪对妊娠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外周血IL-4和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轻、中度HDC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解痉、镇静、降压、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黄芪注射液30ml和川芎嗪注射液120mg,ivd,qd,10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孕妇平均动脉压(MAP)、24h尿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HCT)的变化,两组母儿结局比较,并检测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和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AP、24h尿蛋白量以及HCT降幅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且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和剖腹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治疗前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和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孕妇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上升,而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IL-4水平上升和IFN-γ水平下降更明显。结论:黄芪联合川芎嗪治疗HDCP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增强Th2介导的细胞免疫,抑制TH1介导的体液免疫,从而纠正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  相似文献   

9.
卢艳萍 《海峡药学》2009,21(2):85-87
目的观察氨茶碱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亚群和日夜间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吸入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茶碱治疗1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变化。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夜间症状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培养上清PBMC中IL-4和IFN-γ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氨茶碱治疗1周后培养上清PBMC中IL-4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IFN-γ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或上升更明显。两组患者日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结论氨茶碱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日夜间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增强Th1介导的细胞免疫,抑制Th2介导的体液免疫。从而纠正Th1/Th2细胞亚群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哮喘患儿外周血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45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治疗组)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即普米克令舒,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雾化吸入1 mL/次,2次/d,连用1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和日夜症状评分的变化,并以30例健康儿童作对照(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培养上清PBMc中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经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1周后患儿IL-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FN-γ水平较治疗前上升(P<0.01或P<0.05),且日夜间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着Th1/Th2平衡失调,免疫状态由Th1向Th2"克隆漂移".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1型向Th1型逆转.从而达到治疗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海洛因依赖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Th1/Th2类细胞因子在海洛因依赖者中的变化,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免疫学状况.方法:利用细胞因子诱生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海洛因依赖者及24名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刺激培养上清中Th1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FN-γ、IL-2及Th2细胞的代表性细胞因子IL-4、IL-6的分泌,比较海洛因依赖者与正常人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海洛因依赖者IL-2、IFN-γ水平降低,而IL-4、IL-6水平增高,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Th1/Th2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Th1细胞功能降低,Th2细胞功能亢进,这可能是海洛因依赖者感染性疾病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苑建房 《河北医药》2012,34(8):1133-113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比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肺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3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PO2/FiO2监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IFN-γ、IFN-γ/IL-4明显升高(P<0.05),而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乌司他丁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FN-γ、IFN-γ/IL-4明显下降(P<0.05),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乌司他丁可以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恢复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平衡,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及发病时间、次数的相关性。方法治疗组为150例URSA患者,给予主动免疫疗法治疗。对照组为100例正常早期妊娠要求人工流产妇女。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清中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结果治疗组治疗前IFN-γ、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IL-4、IFN-γ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妇女反复流产次数与IFN-γ/IL-4水平无关(P>0.05),流产时间与IFN-γ/IL-4水平有关(P<0.05)。结论正常妊娠表现为一种特殊的Th2现象,当Th1型细胞因子过度表达,Th2型细胞因子处于抑制状态时,将导致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朱红国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245-2246
近年来,研究表明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失调,即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偏移是哮喘多种临床表现的重要启动因子和调控因子。免疫学上一般以-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分别作为Th1和Th2细胞的特征性细胞因子。本研究分析了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IL-4、IFN-γ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探讨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孟鲁司特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择变应性鼻炎患者40例(治疗组)予以孟鲁司特片10 mg口服,1次/d,连用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另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8.74±1.37)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5.13 ±3.16) ng/mL],IL-4水平[(1.64±0.47)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72±0.21) ng/mL](t=2.93、3.52,均P<0.01).治疗8周后,患者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12.36±2.56) ng/mL]均较治疗前[(8.74±1.37) ng/mL]明显上升,IL-4水平[(1.21±0.28) ng/mL]均较治疗前[(1.64±0.47) ng/mL]明显下降(t=2.36、2.31,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8周后,临床总有效率92.5% (37/40),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孟鲁司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外周血IL-4水平,提高外周血IFN-γ水平,纠正Th1/Th2细胞因子的平衡紊乱,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转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因子Th1/Th2失衡的检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发病期是否存在Th1/Th2失衡。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三组(哮喘发作组、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每组17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急性发作组患者PBMC产生的IFN-γ[(139.6±13.0)pg/L]明显降低(P〈0.01),而IL-4[(114.7±20.8)pg/L]水平增高(P〈0.01),哮喘缓解组两种细胞因子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存在着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大鼠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20只SD大鼠分为实验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正常组)各10只,采用链脲菌素制作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BALF中IFN-γ、IL-4水平及IFN-γ/IL-4比值。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组血清和BALF中的IFN-γ显著升高(P<0.01),IL-4显著下降(P<0.05).IFN-γ/IL-4明显升高(P<0.01)。结论1型糖尿病大鼠血清及BALF中存在着IFN-γ升高,IL-4降低,IFN-γ/IL-4升高,即Th1/Th2失衡。Th1/Th2失衡可能是1型糖尿病易致细菌感染和结核杆菌感染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比率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肺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30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Apache Ⅱ评分、PO2/FiO2 监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h1类细胞因子(IFN-γ)和Th2类细胞因子(IL-4)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常规组和乌司他丁组血清IFN-γ、IFN-γ/ IL-4明显升高(P<0.05),而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乌司他丁组治疗后患者血清IFN-γ、IFN-γ/ IL-4明显下降(P<0.05),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肺损伤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乌司他丁可以调节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恢复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平衡,发挥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胸腺肽α1治疗肝衰竭早期患者Th1与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肝衰竭早期患者应用胸腺肽α1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h1与Th2细胞因子水平。方法选择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64例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4例,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7天抽取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IL-2、IFN-γ、IL-4和IL-10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前后以及治疗后两组Th1与Th2类细胞因子水平比较,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含量明显增高,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Th1与Th2细胞因子水平比较,二者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黄疸消退,临床症状改善,低合并感染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胸腺肽α1应用可以调整Th1与Th2细胞因子水平,并与临床症状改善正向相关,为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免疫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银屑病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Th细胞)亚群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对20 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分别经植物血凝素(PHA)和PHA+黄芪诱导:即病例对照组和病例黄芪组,同时对10 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体外经PHA诱导(即正常对照组),各组培养48 h,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h类细胞因子IFN-γ和IL-4含量.结果:病例对照组IFN-γ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黄芪组IFN-γ水平低于病例对照组(P<0.05),而IL-4水平高于病例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显著下调银屑病患者Th1亚群优势状态,促进向Th2亚群转换,改善患者Th1/Th2失衡状态,对银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