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GnRHa长周期辅助超排卵对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厚度及整合素αV、β1 表达的影响,探讨提高IVF ET妊娠率的方法。方法:随机将36只小鼠分成3组。对照组为生理盐水(NS)组,单纯促排卵组为HMG+HCG组,GnRHa+促排卵组为Gn RHa+HMG+HCG组。促排卵和排卵后24h、48h,利用多功能图像分析仪检测子宫内膜厚度,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1 的表达。结果: 3组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 05)。整合素αV、β1 表达对照组呈强阳性,单纯促排卵组稍弱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 .05);GnRHa+促排卵组弱于前两组,与前两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结论:控制性超排卵药物可以影响着床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的表达,从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导致临床妊娠率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气血补肝肾方对控制性超促排卵小鼠子宫内膜组织中整合素β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COH模型组、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进入实验后,中药治疗组每日给予中药灌胃,其余小鼠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COH模型组和中药治疗组给予GnRHa降调节,PMSG+hCG促排。每组分别于孕第1日(pd1)、pd2、pd4、pd5、pd6处死10只动物,取子宫内膜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印迹的方法分别在mRNA和蛋白水平定量检测子宫内膜整合素β3表达情况。于妊娠第8日(pd 8)剖腹取各组小鼠子宫(每组10只),观察胚泡着床情况。结果:整合素β3在各组小鼠子宫内膜中呈周期性的表达,从孕第1日(pd 1)开始整合素β3表达逐渐增强,pd 4显著增加,pd 6表达开始减弱。与COH模型组相比,中药治疗组小鼠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表达增强,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素β3在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相近,两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COH模型组pd 8的平均胚胎着床数与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而中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气血补肝肾方可诱导小鼠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的表达,并提高超促排卵小鼠的胚胎着床率,提示该方可能具有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来曲唑对大鼠子宫内膜α_vβ_3和HOXA1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来曲唑促排卵对大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和HOXA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雌鼠随机等分为3组:来曲唑组(letrozole,LE组),克罗米芬组(clomiphenecitrate,CC组),生理盐水组(NS组),分别进行促排卵。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腺上皮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变化;应用RT-PCR和Westenblot方法观察大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HOXA10表达情况。结果:LE组大鼠子宫内膜αvβ3表达与NS组无差异(P>0.05),但LE组显著高于CC组(P>0.01);NS组HOXA10表达高于LE组(P>0.05),LE组HOXA10表达高于CC组(P>0.01)。结论:来曲唑促排卵对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抑制作用比克罗米芬小,有可能成为较为合适的促排卵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宫腔粘连大鼠模型,观察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和整合素β3的表达,探讨宫腔粘连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30只,将每只大鼠左侧子宫作为模型组(宫腔注入95%无水乙醇,持续5min),右侧子宫作为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术后两个动情周期取子宫,光镜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及纤维化程度,扫描电镜观察大鼠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整合素β3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明显变薄,上皮细胞排列紊乱,间质内胶原纤维增多,子宫内膜纤维化评分为(4.69±0.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扫描电镜观察,对照组大鼠子宫内膜可见大量发育完全的胞饮突,而模型组子宫内膜胞饮突分布稀少,表面皱缩,发育不同步。模型组的整合素β3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无水乙醇可建立稳定的大鼠宫腔粘连动物模型,抑制子宫内膜胞饮突和整合素β3表达,降低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的改变,包括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整合素β3表达的变化,来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黄体生成素(LH)的使用对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昆明小鼠,药物降调后进行人工周期,然后根据注射药物的不同分为HCG组、LH组和对照组3组,处死小鼠并取出小鼠子宫内膜。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F和整合素β3在子宫内膜上的表达,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其表达阳性率的变化。结果:HCG组子宫内膜LIF和整合素β3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组子宫内膜LIF和整合素β3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G的使用可以影响子宫内膜的LIF以及整合素β3的表达,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下降,而LH的使用对子宫内膜的容受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子宫内膜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无水乙醇诱导大鼠子宫内膜损伤模型,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干细胞治疗组、雌激素治疗组。HE染色法观察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雌激素受体(ERα)以及整合素β3表达。结果:对照组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其他组(P0.05),其余组间差异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VEGF、ERα、整合素β3表达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细胞治疗组、雌激素治疗组的VEGF、ERα、整合素β3表达均升高(P0.05);与雌激素治疗组相比,干细胞治疗组的VEGF、ERα、整合素β3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hUC-MSCs移植和雌激素治疗均可不同程度地修复大鼠子宫内膜损伤组织,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干细胞移植疗效优于单纯雌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促排卵药物对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2 2例正常妇女、40例无排卵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后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 进行测定。结果 正常妇女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 表达在“着床窗口期”呈现强阳性 ;而氯米芬 (CC)及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hMG)抑制αv、β3 的表达 ,使其表达呈弱阳性 ;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整合素αv、β3 的表达无影响。结论 CC、CC/hMG促排卵周期的黄体中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 ,整合素αv、β3 表达下降或缺失。  相似文献   

8.
付正英  卢建荣  苏晓华 《生殖与避孕》2012,32(7):438-442,463
目的:研究GnRH-a长方案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对小鼠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着床期HOXA-10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COH影响胚胎着床的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GnRH-a+hMG+hCG)和对照组(生理盐水),雌、雄合笼后观察小鼠阴栓率,于着床期取小鼠子宫,观察妊娠率及胚胎着床数,计算着床率;应用RT-PCR、Real-time 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Hoxa-10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小鼠阴栓率及妊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胚胎着床数高于对照组(P<0.01),但胚胎着床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Hoxa-10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GnRH-a长方案COH可引起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Hoxa-10表达下降,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从而影响小鼠妊娠及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薄型子宫内膜种植窗期血管生成状态及雌、孕激素受体、整合素β3,表达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就诊的自然月经周期尿黄体生成索(LH)峰日子宫内膜厚度〈8mm不孕妇女25例为研究对象,同期8mm〈子宫内膜厚度〈16mm的不孕妇女25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化学发光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两组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以及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整合素β3,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两组血清E2、P水平及子宫内膜ER、PR的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MVD及整合素β3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MVD与整合索B,的袁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916,P〈0.01;r=0.956,P〈0.01)。结论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不良和整合素β3,的低表达可能是薄型子宫内膜不孕患者胚胎种植率低下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卵泡末破裂黄素化(LUF)患者子宫内膜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探讨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5-1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拟行冻融胚胎移植的17例发生LUF的不孕患者为LUF组,选掸同期排卵周期正常的13例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于两组患者黄体生成素(LH)峰出现后第7-11天刮取子宫前、后壁获取子宫内膜组织,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连接法检测子宫内膜中ER、PR及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分析LUF组患者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αVβ3表达水平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的关系.结果 (1)LUF组及对照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分别为(656±299)和(727±275)p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酮水平分别为(23±8)和(35±10)nmol/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LUF组患者子宫内膜中ER及PR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83.9±2.4)、(168±3)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09.4±6.3)、(106±4)分],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为(115±11)分,低于对照组[(191±9)分],两组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LUF组患者子官内膜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水平与血清孕酮水平旱正相关关系(r=0.77,P<0.01),而与血清雌二醇水平无关(r=0.01,P>0.05).结论 LUF患者子宫内膜中ER及PR的表达升高,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降低,可能导致子官内膜容受性受损,从而影响胚胎的着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促排卵药物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22例正常妇女、40例无排卵PCOS患者促排卵治疗后黄体中期的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妇女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在“着床窗口期”呈现强阳性;而氯米芬(CC)及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抑制αv、βb的表达,使其表达呈弱阳性;而促性腺素释  相似文献   

12.
控制性超排卵周期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控制性超排卵(COH)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扫描电镜观察COH后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变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整合素β3、TGFβl的表达;以正常月经周期分泌中期子宫内膜作对照。结果 COH周期,完全发展的胞饮突出现在月经周期的第18—19d,较正常周期提前l一2d出现和消失;整合素β3、TGFβl在正常月经周期第2l一23d的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细胞的细胞质高表达,而COH周期在第18—20d高表达。COH周期和正常周期,整合素β3和TGFβl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高表达与完全发展胞饮突的出现在时期上存在着一致性。结论 COH可能通过改变子宫内膜与着床密切相关的粘附分子、细胞因子和超微结构的时序性表达来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使子宫内膜着床窗的开放与胚泡的发育不同步,这可能是影响IVF妊娠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整合素β3及骨桥蛋白(OPN)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43例,收集其在位子宫内膜(在位内膜组),其中增殖期内膜11例,分泌期内膜32例(其中18例为分泌期中期);同时收集其异位子宫内膜(异位内膜组).选择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或单纯浆膜下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41例为对照组,收集其子宫内膜,其中增殖期内膜12例,分泌期内膜29例(其中19例为分泌期中期).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患者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和OPN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1)整合素β3和OPN蛋白主要表达于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的腺体.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和OPN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位内膜组、异位内膜组、对照组分别为1.6±0.8和1.7±0.7、1.7±0.7和1.8±0.9、2.1±0.9和2.0±0.9,各组之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增殖期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和OP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8±0.4和0.7±0.3,均低于分泌期(分别为1.8±0.8和1.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增殖期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和OP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0.4和1.0±0.4,也均低于分泌期(分别为2.5±0.7和2.5±0.7),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位内膜组分泌期中期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和OP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0±0.9和2.1±0.8,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0.5和2.7±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和OPN mRNA的表达水平(以中位数表示),在位内膜组(分别为4.69和4.23)均低于异位内膜组(分别为7.96和14.84)和对照组(分别为13.47和1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增殖期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和OPN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69和3.30)均低于分泌期(分别为5.54和1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增殖期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和OPN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12和4.75)也均低于分泌期(分别为19.94和21.00),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位内膜组分泌期中期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和OPN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和14.34)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1.50和24.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合素β3和OPN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异位内膜的侵袭和生长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可能影响子宫腺肌病患者的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4.
自然及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4β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氯米芬(CC)、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对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4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正常妇女自然周期以及48例正常妇女、3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应用CC/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CC/hMG/hCG方案促卵治疗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4β1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整合素α4β1在正常妇女自然周期着床窗口期呈现强阳性表达,而CC、hMG抑制整合率α4β1的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妊娠者较妊娠者整合素α4β1表达强度高。结论 促排卵周期黄体中期整合素α4β1表达下降或缺失,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妊娠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情况、雌孕激素受体(ER、PR)、整合素β1表达及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四种指标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结局的关系。方法 56例患者,在IVF治疗周期开始前、BBT升高5~7d行诊断性刮宫,刮出组织分别行HE染色和SP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内膜分泌反应、ER、PR及整合素β1,B超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及内膜形态(根据B超下内膜表现分为A、B、C三型)。结果 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正常组中妊娠率及整合素β1含量均明显高于分泌反应不良组,P〈0.05。妊娠组的整合素β1的含量及表达明显高于未妊娠组,P〈0.01;A、B、C三型内膜相比妊娠率无差异,但A+B型内膜与C型相比则有显著性差异,P=0.027。结论 整合素β1结合子宫内膜分泌反应情况、子宫内膜形态能有效预测IVF-ET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超促排卵与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行长方案IVF-ET患者70例,检测自然周期排卵后第3天和超促排卵周期取卵后第3天(即ET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状态。按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显示情况分为3级:Ⅰ级,内膜穿支血流≤2支;Ⅱ级,内膜穿支血流为3~5支;Ⅲ级,内膜穿支血流≥6支。随访IVF-ET结局,分为妊娠组(24例)和非妊娠组(46例)。结果:妊娠组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与未妊娠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而2组间超促排卵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妊娠组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均较为丰富,差异无统计意义(P >0.05);而未妊娠组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较自然周期丰富,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1)。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丰富可能提示较高妊娠率,可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参考指标之一。超促排卵可能改变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但尚无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GnRHa/hMG/hCG控制性超促排卵对围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R3)蛋白的表达及胞饮突发育的影响。方法:雌性未孕昆明系小鼠72只,随机分为控制性超促排卵组(COH)和自然受孕组(NC),再按交配成功后天数每组分成4个亚组,接受相应的建模处理。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性交后3~6 d(孕3~6 d)小鼠子宫内膜LPAR3蛋白的表达;同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子宫内膜胞饮突的发育。结果:COH组性交后3 d亚组LPAR3蛋白表达最强,NC组4 d亚组表达最强,但两者表达量无显著差异。COH组3~5 d亚组胞饮突发育不同步,大小不一,胞饮突数量较NC组相应时间明显减少,呈局灶性分布。NC组3 d亚组多为发育中的胞饮突,4 d亚组几乎均为完全发育的胞饮突,5 d亚组多为退化的胞饮突。结论:GnRHa控制性超促排卵可能通过改变小鼠子宫内膜LPAR3蛋白和超微结构的时序变化来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影响胚泡着床。  相似文献   

18.
不明原因不孕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近年来发现,子宫内膜局部调节失衡,导致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可能是不明原因不孕的病因之一。本研究通过测定子宫内膜种植窗口期整合素αvβ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并比较两者的相互关系,旨在为将MMP-9、整合素αvβ3确定为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物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OS)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及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分别检测60例EMs患者(EMs组)在位内膜(增殖期24例,分泌期36例)和50例正常内膜(对照组)(增殖期21例,分泌期29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同种方法检测对照组内种植窗期内膜17例(A组),EMs组经治疗后口服维生素C(Vc)抗氧化治疗患者恢复正常月经后第1个月种植窗期内膜12例(B组),EMs组经治疗后患者恢复正常月经后第1个月种植窗期内膜11例(C组)和EMs组内种植窗期内膜23例(D组)中SOD和MDA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B、C、D组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情况。分析A、B、C、D组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与SOD、MDA水平相关性。结果:无论增殖期还是分泌期内膜,EMs组的SO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4组种植窗期内膜中,SOD水平为A组B组C组D组,MDA水平为A组B组C组D组,αvβ3水平为A组B组C组D组;B、C、D组中,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与SOD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与MDA水平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EMs患者在位内膜存在OS,其降低在位内膜容受性;治疗后的EMs患者可明显改善在位内膜OS状态,进而改善在位内膜容受性,抗氧化治疗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整合素αvβ3和骨桥蛋白(OPN)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生物学标志。它们在人子宫内膜"植入窗"期呈特异性表达。整合素αvβ3和OPN表达异常使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与不孕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且二者的表达具有卵巢性激素依赖性并受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调控。现对整合素αvβ3和OPN在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及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表达、作用及其调节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