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医学影像检查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胸部x线片、CT、MRI、超声与核医学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充分了解各种影像检查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优缺点和适应范围,有助于正确选择和使用这些方法.结论 胸部X线片、CT、MRI、超声与核医学检查在诊断中具有相互补充作用,尽管CT、MRI、超声与核医学检查具有一定优越性,但 x线片仍是首选的检查方法,是各种影像检查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前斜角肌综合症并非罕见病,但易被忽略,尤其是颈椎病的诊断被过于广泛采用后,更易混淆,值得注意。我们曾遇到不少诊断为颈椎病者,经诊断为前斜角肌综合症,处理治愈。现就我院三年来所处理者作一初步报道。临床资料自1976至1978年共处理前斜角肌综合症25例、28次手术。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6岁,40岁以上者14例,占56%。发生症状的病因包括单纯肌肉病变2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定位与活组织检查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使用亚甲蓝对22例胃癌患者先行前哨淋巴结标识活组织检查,然后行标准胃癌根治术,术后行常规HE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通过前哨淋巴结计算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及假阴性率。结果:22例患者中21例成功捡出前哨淋巴结,检出率为95.5%(21/22)。前哨淋巴结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为95.2%(20/21),敏感性为94.1%(16/17),特异性为100%(21/21),假阴性率为5.9%(1/17)。结论:术中使用亚甲蓝染色定位胃癌前哨淋巴结安全可行,并能准确反映胃癌周围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可用于指导胃癌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4.
磁共振成像(MRI)在胸部疾病的诊断应用中,已积累了很多经验,但由于技术上的局限性,MRI在胸部的应用不如CT普遍。本文详细讨论了肺癌、纵隔肿块、心包、大血管、臂丛等胸部病变的MRI诊断价值与限度,及其与CT等影像技术的综合比较;并展望了胸部MRI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斜角肌切断术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16例16侧诊断明确,保守治疗疗效不佳的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行斜角肌切断术治疗,并随访6月至4年。结果:13例患者3月内症状缓解,麻木感消失、肌力回复、疼痛消失,无复发。2例患者有夜间上臂疼痛,经保守治疗后可缓解。1例患者术后症状无减轻,患侧上肢外展、前屈、后伸活动受限。结论:斜角肌切断术能很好地缓解前斜角肌综合征的各种症状,是诊断明确的前斜角肌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腹部淋巴结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从2008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淋巴结疾病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出65例,在患者自愿情况下,为其进行超声和CT两种检测模式。将检测结果与患者实际病情做详细对比,分析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瘤以及转移瘤这四个方面的诊断正确率。结果超声对患者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瘤以及转移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是95.45%,84.62%,94.12%,100%,各疾病确诊率均要高于CT检测(86.36%,76.92%,70.59%,84.62%)。结论在对腹部淋巴结疾病进行检测时,超声的确诊率要高于CT,能够对患者腹部淋巴结肿大情况作出详细判断,降低临床误诊和漏诊情况发生,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针刀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在25例常规固定的成人第一肋骨标本中,测量前斜角肌结节后内缘,及锁骨下动脉沟内侧缘与锁骨下静脉外侧缘的交汇点至第一肋后内缘的垂直距离等数据。结果:前斜角肌结节后内缘长度平均为(13.16±2.69)mm(8.50~20.50mm),锁骨下动脉沟内侧缘与锁骨下静脉外侧缘的交汇点至第一肋后内缘的垂直距离平均为(9.96±1.87)mm(6.50~16.00mm)。结论:文章提供的相关数据和定位方法,可以提高针刀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淋巴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6例颈部淋巴结肿大者中颈淋巴结炎15例,甲状腺癌2例,喉癌1例,淋巴瘤3例,反应性增生5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部淋巴结疾病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迟进 《中外健康文摘》2012,(33):180-181
目的讨论推拿治疗前斜角肌综合征.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结论让患者坐于治疗凳上,施术者先用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固定,用另一手反复捏揉颈肩及上肢部肌肉,使其放松,反复3~5遍.再用右手拇指着力,反复点揉天鼎、扶突、水突、缺盆等穴,用力要由轻逐渐加大.再用中指着力,反复抠拨患肢极泉穴、青灵穴等.再用拇指着力,反复点揉抠拨曲池穴、曲泽穴等.再用另一手拇指着力,反复点揉抠拨小海穴、少海穴等.再掐揉内外关、合谷、中渚等穴.最后,再反复捏揉颈肩及上肢肌肉,顺序牵拔五指,拍打颈肩及上肢四面肌肉.如无拍子,可用虚拳拍打法.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有10%影响着西方国家女性的健康,而且是西方国家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中国,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的加剧,过去19年间,乳腺癌发病率上升至27%,而且有40%确诊患者在5年内死亡。乳腺癌已经成为我国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但早期乳腺癌手术切除范围大小对病人的预后影响不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关键,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辅助治疗的采用与否,在乳腺外科手术范围日趋缩小的同时,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处理是目前争论的焦点,作为外科手术一条黄金准则,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曾被视为判断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唯一可靠方法,但小范围的腋窝淋巴结切除对确定腋窝淋巴结时期和选择手术治疗方法也已足够。目前,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组织检查作为一种新的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瞩目。现结合文献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核磁共振(MRI)诊断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日趋完善,时间虽短,也已显出其优越性,胸部可检查以下部位的疾病:肺、纵隔及肺门胸膜与胸壁、乳腺心脏.这里我们主要探讨MRI在肺、纵隔及肺门胸膜与胸壁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纵隔镜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胸外科2002年5月-2005年3月对94例纵隔肿物和淋巴结肿大者应用纵隔镜检查治疗,获取病理和切除肿物.结果其中79例CT显示不明原因的纵隔肿物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且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学或经皮肺穿刺未找到病理细胞,纵隔镜检查后74例获得病理诊断,5例未获病理明确.另外15例临床诊断肺癌,区域淋巴结(N2,N3)肿大明显,为进行病理分期,进一步决定治疗方案行纵隔镜检查,8例纵隔淋巴结病理检查阳性放弃开胸手术,7例阴性者开胸术中摘除的纵隔淋巴结标本与纵隔镜活检结果均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者5例,经纵隔镜活检阴性,而手术切除标本纵隔淋巴结阳性者1例,1例探查.除1例因术后出血需再开胸止血外,本组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纵隔镜检查术在不明原因的纵隔肿物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为肺癌临床N2和N3提供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4.
1造影检查方法 1.1造影前的准备 (1)碘过敏试验其方法有几种:口服试验,结膜试验,口含试验,皮内试验,静脉碘试验,通常以静脉法碘试验常用。  相似文献   

15.
16.
大肠疾病起病隐匿,内窥镜、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一直是诊断肠道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却不能发现黏膜层以外病变,探明病变浸润深度及周围脏器的受侵情况。临床上有赖于CT、MRI、超声等切面显像技术的帮助。而且超声检查因无放射性损害、经济实用,对软组织显示效果明显优于CT、MRI,在肠道疾病的诊断中一直得到大家的认可。超声诊断始于1948年,1972年报道将超声技术与计算机结合——灰阶超声技术出现,能清晰显示软组织结构。逻辑电路控制多晶片发射,提高检查速度显示动态结构。20世纪末90年代,由于高频、宽频、变频探头的出现,促进了超声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737例宫颈病变患者使用阴道镜下取可疑部位组织病检,对宫颈管可疑部位行宫颈管搔刮术送病检,以病理诊断为最后诊断标准。结果阴道镜检查除了可发现早期宫颈癌症外,还可鉴别炎症、糜烂、息肉、肌瘤及湿疣等疾病。结论宫颈刮片、阴道镜检查及配合镜下活检的综合应用,可提高宫颈及阴道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麻下微型腹腔镜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适应症。【方法】对18例常规检查未获得明确诊断的胸部疾病患,采用局麻下微型腹腔镜手术进行病理活检诊断。【结果】除1例由于胸膜腔广泛粘连无法观察改插管全麻小切口活检确诊外,其余均在局麻下经微型腹腔镜手术获得明确诊断。【结论】微型腹腔镜创伤小,安全,取材可靠,局麻能够满足该手术,对常规检查未获得明确诊断的胸部疾病检查诊断是确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前斜角肌综合征是由于前斜角肌痉挛、过度肥厚压迫臂丛神经干和锁骨下动脉而引起颈肩及上肢疼痛、麻木、发凉等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候群。1995年6月以来,我们应用手法治疗本病1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局麻下微型腹腔镜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适应症.[方法]对18例常规检查未获得明确诊断的胸部疾病患者,采用局麻下微型腹腔镜手术进行病理活检诊断.[结果]除1例由于胸膜腔广泛粘连无法观察改插管全麻小切口活检确诊外,其余均在局麻下经微型腹腔镜手术获得明确诊断.[结论]微型腹腔镜创伤小,安全,取材可靠,局麻能够满足该手术,对常规检查未获得明确诊断的胸部疾病检查诊断是确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