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肌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变化,观察选择性β3-AR抑制剂(SR59230A)对β3-AR、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心衰大鼠随机分成ISO组(18只)与ISO+SR59230A组(21只),同时以正常大鼠为对照组(7只).ISO+SR59230A组给予SR59230A,每日2次腹腔注射;ISO组给予相应生理盐水1 ml;对照组不予处置.6周后测定心功能、心肌β3-AR、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小三磷酸鸟苷结合蛋白(Racl)mRNA、蛋白表达及脂质过氧化物(LPO)、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指标.结果 心衰大鼠心功能恶化,心肌β3-AR mRNA表达增加,SR59230A可改善心功能,降低β3-AR mRNA表达(均为P<0.05).心衰时,eNOS、Racl mRNA及蛋白上调,LPO产生增加、T-SOD水平降低.SR59230A降低eNOS、Racl表达,增加心肌组织T-SOD水平,使LPO减少(均为P<0.05).结论 心衰时,β3-AR表达增加,加重心肌氧化应激反应,恶化心功能.β3-AR抑制剂改善心功能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延缓心衰进展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别应用选择性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drenoceptor,β3-AR)阻断剂及激动剂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模型大鼠进行干预,观察β3-AR是否在CHF进展中介导心肌纤维化。方法:9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2 CHF组:腹腔注射ISO+0.9%氯化钠;3β3-AR激动剂干预心衰组(BRL组):腹腔注射ISO+尾静脉注射BRL37344;4β3-AR抑制剂干预心衰组(SR组):腹腔注射ISO+SR59230A。干预结束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病理学变化,胶原容积分数(CVF),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等。结果:1模型组大鼠在12周后心功能明显下降,出现心肌重构,CHF模型成功建立。2BRL组大鼠较CHF组LVSP、±dp/dtmax降低,LVEDP、LVW/BW升高(P0.05或P0.01),心肌出现明显变性及纤维化改变,CVF升高(P0.05),心肌Hyp含量升高(P0.05);SR组较CHF组HR、LVEDP下降(P0.05或P0.01),LVSP显著升高(P0.05)。结论:1腹腔注射ISO可成功复制CHF大鼠模型。2β3-AR激动后可促进心肌纤维化,提示β3-AR可能通过介导心肌重构参与CHF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胃肠道给予氯化高铁血红素后.体内血红素氧合酶-1(HO-1)及一氧化碳-胆红素(CO-胆红素)的反应和对大鼠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心衰)进程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血红素组、心衰组和对照组,每组21只。术后3周血红素组以60 mg·kg~(-1)·d~(-1)氯化高铁血红素灌胃,另外2组同时间灌以同体积生理盐水。并分别在4、8、12周检测血清HO-1、碳氧血红蛋白(COHb);测定尾动脉压;经颈动脉插管检测平均动脉压、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以及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和左心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_(max))。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8、12周时HO-1和COHb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心衰组比较,血红素组在4、8、12周时HO 1和COHb含量明显升高(P<0.01),8周时尾动脉压、平均动脉压和LVSP明显降低(P<0.01),8、1 2周时LVEDP明显降低(P<0.05,P<0.01),12周时±dp/dt_(max)明显升高(P<0.01)。结论经胃肠道给予氯化高铁血红素可对体内HO-1产生诱导作用;HO-1及CO-胆红素系统的诱导能减缓压力负荷性心衰大鼠心衰的进展,对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逆转腹主动脉缩窄(AAC)大鼠左心室肥厚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对 Akt/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 AAC 法建立心肌肥厚模型。术前1周和术后4周灌胃给予非诺贝特[80 mg/(kg·d)],观察了其对血流动力学参数、超声参数、左室质量(LVM)/体质量(BM)、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同时检测了心肌组织中 Akt 和 GSK3β蛋白磷酸化的表达变化。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腹主动脉缩窄4周后,主动脉收缩压(AoSP)、主动脉舒张压(AoDP)、左室内压(LVESP、LVEDP)明显升高(P<0.05);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_(max))和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_(min))明显减少(P<0.05),而非诺贝特治疗后,+dp/dt_(max)、-dp/dt_(min)明显上升(P<0.05);AoSP、AoDP、LVESP 无明显变化(P>0.05)而 LVEDP 稍降(P<0.05)。2)手术后4周 AAC 大鼠呈现出明显的向心性肥厚,室间隔(IVSd 和 IVSs)及左室后壁厚度(PWTd 和 PWTs)(P<0.05)、LVM/BM[LVM:(2.94±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心力衰竭大鼠肺脏α_(1A)-肾上腺素受体(α_(1A)-AR)和β_1、β_2肾上腺素受体(β-AR)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0只)、假手术组(B组,10只)、心力衰竭模型对照组(C组,9只)、阳性药物对照组(D组,9只)、麝香保心丸小剂量组(E组,9只)和麝香保心丸大剂量组(F组,9只)。超声心动图检测用药前后大鼠心功能,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肺组织α_(1A)-AR和β_1-AR、β_2-A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用药前,A组与B组大鼠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F组大鼠LVEF明显降低(P<0.01)。用药后与C组比较,F组大鼠LVEF明显改善;与B组比较,C组大鼠α_(1A)-AR、β_1-AR蛋白明显降低,β_2-AR蛋白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D、E、F组大鼠α_(1A)-AR、β_1-AR、β_2-AR蛋白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脏功能,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有利于维持心力衰竭时肺脏的通气/血流比值,进而对心力衰竭起到有益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内酯减轻大鼠心肌纤维化是否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表达变化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螺内酯组、高剂量螺内酯组。后3组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g/(kg·d),连续7天]建立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低剂量螺内酯组、高剂量螺内酯组大鼠在给予异丙肾上腺素的同时分别给予30、60 mg/(kg·d)螺内酯灌胃,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共21天。Powerlab生理记录仪检测左心功能变化,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病理改变,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心肌组织SIRT1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左心室质量指数(LVWI)、右心室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力上升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_(max))和左心室压力下降的最大变化速率(-dp/dt_(max))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增生明显,SIRT1的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P0.05)。给予螺内酯后,大鼠的LVWI和LVEDP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LVSP、+d P/dt_(max)和-dp/dt_(max)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螺内酯组大鼠心肌排列紊乱程度减弱,胶原含量减少,SIRT1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螺内酯减轻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的心肌纤维化,其抗纤维化作用可能与上调SIR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比索洛尔对腹主动脉结扎所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β_1-AR)心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SD 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腹主动脉缩窄(COA)组;COA+比索洛尔组;假手术组;假手术+比索洛尔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室插管法评估心功能,ELISA_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RIA 法检测心肌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通过 RT-PCR 检测心肌β_1-AR、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1(β-ARK1)和 Gi 蛋白 mRNA 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β_1-AR 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COA 组大鼠心功能恶化,血浆 NE 水平明显升高,β_1-AR mRNA 表达减少、β-ARK1和 Gi 蛋白 mRNA 表达增加,β_1-AR 的蛋白水平表达减少,AC 活性明显下降;比索洛尔明显改善大鼠心功能[射血分数:COA+比索洛尔组:(66.7±8.4)%比 COA 组:(43.3±7.7)%,P<0.05],降低血浆 NE 水平[COA+比索洛尔组:(570.2±41.2)pg/mL 比 COA 组:(908.24±75.10)pg/mL,P<0.05],增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对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自身抗体阳性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缩窄腹主动脉的方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的大鼠模型。将心衰组大鼠(90只最终入组65只)随机分为心衰治疗组(40只)和心衰非治疗组(25只)。心衰治疗组接受比索洛尔4周的治疗。心衰非治疗组接受同剂量的蒸馏水同样时间的治疗。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β1-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滴度;应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检测心功能。结果 ①治疗组组内抗β1-AR自身抗体阳性者较阴性者左室舒张末压低,左室变化的最大速率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非治疗组组内抗β1-AR自身抗体阳性者较阴性大鼠的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左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P<0.01),左室变化的最大速率下降(P<0.05)。②治疗组中抗β1-AR自身抗体阳性者与非治疗组中抗β1-AR自身抗体阳性者比较,前者较后者左室舒张末压明显下降(P<0.01);左室变化的最大速率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比索洛尔治疗后,心衰大鼠抗β1-AR自身抗体阳性者的心功能较非治疗组中抗β1-AR自身抗体阳性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同为治疗组的抗β1-AR自身抗体阳性者的心功能较阴性者的左室舒张末压低,左室变化的最大速率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美托洛尔使大鼠心脏左室收缩功能减弱后,临床常用正性肌力药物(多巴酚丁胺、米力农)对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Wistar雄性健康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美托洛尔5 mg/kg组、美托洛尔10 mg/kg组、美托洛尔20 mg/kg组,各8只,观察不同浓度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给药前后各组大鼠心率(HR)、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_(max))、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_(max))等心功能指标变化。结果美托洛尔20 mg/kg组健康大鼠的心率、LVDP、+dp/dt_(max)、-dp/dt_(max)的绝对值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巴酚丁胺具有明显加快心率的作用,且增大+dp/dt_(max)、-dp/dt_(max)的绝对值,但对健康大鼠LVDP的影响并没有明显增加,多巴酚丁胺的正性变时、正性变力效应明显被美托洛尔减弱,米力农不影响心率,LVDP及+dp/dt_(max)、-dp/dt_(max)的绝对值在正常对照组和美托洛尔各浓度组都有很大的提高。结论米力农可以改善美托洛尔引起的心功能减弱,用多巴酚丁胺则未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心力衰竭时肾脏α_1肾上腺素受体(α_1-AR)和β肾上腺素受体(β-AR)各亚型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其余大鼠制作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成功9只为模型组。取大鼠肾脏皮质,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α_1-AR亚型(α_(1)-AR、α_(1B)-AR、α_(1D)-AR)和β-AR亚型(β_1-AR、β_2-AR)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α_(1A)-AR、β_1-AR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α_(1B)-AR、α_(1D)-AR、β_2-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时肾脏α_(1A)-AR和β_1-AR明显下调,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有关;而β_2-AR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可能为代偿β_1-AR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以维持肾脏有效灌注,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β_3肾上腺素受体(β_3-AR)对肝细胞载脂蛋白A-Ⅰ(apoA-Ⅰ)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方法不同浓度(10-5~10-10 mol/L)β_3-AR激动剂(BRL37344)和拮抗剂(SR59230A)分别孵育HepG2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性。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激动剂组(10-6 mol/L的BRL37344)和拮抗剂组(10-7 mol/L的SR59230A),孵育6h;RT-qPCR检测apoA-ⅠmRNA表达;ELISA检测细胞外基质apoA-Ⅰ分泌水平;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联合RT-PCR检测肝细胞核因子(HNF)-4和HNF-3及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GR-1)。结果 HepG2细胞在10-6~10-8 mol/L的BRL37344和SR59230A区间内生长增殖良好,孵育6h和24h时细胞呈现较高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激动剂组肝细胞apoA-ⅠmRNA和细胞外基质apoA-Ⅰ分泌水平上调[2.9±0.5 vs 1.0±0.2,(590.1±54.6)μg/ml vs(395.5±23.4)μg/ml,P0.01],且HNF-4和HNF-3结合活性显著升高(90.4±13.4 vs 17.2±1.2,78.3±20.6 vs 19.7±2.5,P0.01)。3组肝细胞EGR-1结合活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激活β_3-AR使肝细胞HNF-4和HNF-3活性增高,可能是β_3-AR上调肝脏apoA-Ⅰ转录水平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能否恢复老年大鼠心脏缺血预处理(IP)效应及β-肾上腺素受体(β-AR)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成年或老年大鼠,实验分组:成年对照组、老年对照组和老年运动组,每组20只。老年运动组大鼠每天负重5%游泳,5次/w,持续90 d。离体心脏灌流行IP和(或)缺血再灌注(I/R),使用不同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或阻滞剂,分离单个心肌细胞,测心肌细胞收缩幅度、存活率等。结果长期运动训练使老年鼠左心室重量增加显著,左心室/体重比显著增加(P<0.05)。IP显著改善I/R损伤的成年大鼠和长期运动训练老年鼠的心功能,左心室收缩压(LVSP)、±dp/dtmax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降低;提高了成年鼠和运动训练老年鼠的心肌细胞收缩幅度,但不能提高老年对照鼠心肌细胞收缩幅度;提高了成年鼠和运动训练老年鼠的心肌细胞存活率,但不能提高老年对照鼠心肌细胞存活率。IP时阻断β1-AR,IP不能恢复三组大鼠的心肌细胞收缩幅度;阻断β2-AR,IP能够恢复成年鼠,却不是老年对照鼠和运动训练老年鼠的心肌细胞收缩幅度。结论 IP可部分恢复运动训练老年大鼠的I/R损伤的心功能,其可能机制不仅涉及β1-AR的作用,β2-AR发挥着更为特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测不同时间左心室注射地尔硫对大鼠顿抑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组)、顿抑心肌组(B组)、缺血期注射地尔硫组(C组)、再灌注早期注射地尔硫组(D组),再灌注晚期注射地尔硫组(E组),每组5只,观察心率(HR)、左心室收缩末期压(LVE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及最大下降速率(±dp/dt_(max))的变化。结果与A组大鼠比较,除C组再灌注30、60、90、120 min,D组再灌注60、90、120 min时,其他各组在缺血及再灌注后均出现HR增快,LVESP、LVEDP、±dp/dt_(max)降低(P<0.05);C组再灌注30 min、D组再灌注90 min时HR、LVESP、LVEDP、±dp/dt_(max)已恢复至术前水平。与B组大鼠比较,C组再灌注15、30、60、90、120 min,D组再灌注90、120 min HR下降,LVESP、LVEDP、±dp/dt_(max)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缺血和再灌注早期左心室注射地尔硫可促进顿抑心肌功能的恢复,而再灌注晚期应用则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1酯酶抑制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预适应组,每组12只。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组、治疗组、预适应组大鼠结扎左前冠状动脉30 min后再灌注2 h,假手术组不结扎。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活性;检测各组大鼠心肌梗死范围;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 1)的表达及RT-PCR检测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及最大下降速率(±dp/dt_(max))明显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CK、CK-MB、ICAM-1、ICAM-1 mRNA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和预适应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dp/dt_(max)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舒张末压、CK、CK-MB、ICAM-1、ICAM-1 mRNA明显降低(P<0.05,P<0.01),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1)。结论 C1酯酶抑制剂可能通过阻断ICAM-1的表达,从而限制中性粒细胞聚集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下调CaMKⅡδC-p38通路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力衰竭的保护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异丙肾上腺组(Iso)、异丙肾上腺 美托洛尔组(Iso Meto)和美托洛尔组(Meto),每组10只,所有动物均自由进食进水。(1)Iso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Iso 5 mg/(kg·d),连续10 d;对照组背部皮下注射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Iso Meto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Iso 5 mg/(kg·d),连续10 d,在背部皮下注射Iso前1天开始Meto 10 mg/(kg·d)灌胃,连续4周;Meto组给予10 mg/(kg·d),连续4周灌胃;(2)所有大鼠饲养4周后,采用Millar P-V Loop导管经颈动脉插管至左心室,使用Powerlab生理记录系统测量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统计各组大鼠心脏重量和心脏重量/体重比值;(3)TUNEL法和Caspase-3活性检测心肌细胞凋亡;(4)ELISA分析CAMKⅡ活性;(5)Western blot检测CaMKⅡδ、p-CaMKⅡδ、CaMKⅡδC和MAPKs家族(p-38、JNK、ERK)、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40只SD大鼠实验过程精神状态好,进食进水正常,无呼吸困难及水肿。(1)Iso和Meto干预SD大鼠心脏重塑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显著改变,与Control组相比,Iso组心脏重量和心脏重量指数明显增加(P<0.05);而Iso Meto组心脏重量和心脏重量指数明显低于Iso组(P<0.05);大鼠体重、肝重和肺重四组间也无明显差异。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BP)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Iso组明显高于Control组;但左室压力变化速率(LV±dp/dt max) Iso组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而Iso Meto组HR、MBP和LVEDP明显低于Iso组(P<0.05),但Iso Meto组±dp/dtmax明显高于Iso组(P<0.05);(2)Iso组SD大鼠心肌细胞TUNEL阳性细胞数和Caspase-3活性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Western杂交分析检测Iso组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而促抗凋亡蛋白Bax表达明显高于Control组;(3)CaMKⅡ活性分析结果显示Iso组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说明Iso诱导了明显的心肌细胞凋亡,并且心肌细胞凋亡和CaMKⅡ活性明显正相关;(4)CaMKⅡδ异构体、MAPKs家族在β1-AR持久兴奋的SD大鼠心肌表达情况,我们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结果显示Iso组CaMKⅡδC和p-CaMKⅡδ、p38 MAPK、JN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但与Control组比较,Iso组ERK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Iso组相比,β1-AR阻滞剂Meto可减少CaMKⅡδC和p-CaMKⅡδ、p38 MAPK、JNK蛋白表达,增加ERK蛋白表达(P<0.05)。结论(1)持久兴奋β1-AR激活CaMKⅡδC-p38通路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导致心肌重塑、心力衰竭;(2)β1-AR阻断剂美托洛尔可阻断β1-AR持久激活CaMKⅡδC—p38导致心肌细胞凋亡途径,对心脏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对急性心肌缺血后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本实验纳入标准的24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HAM组)、单纯结扎冠脉组(CAO组)和结扎冠脉前CGRP8-37干预组(CGRP8-37组)。CAO组和CGRP8-37组模型均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对照组不结扎冠状动脉,其余操作同CAO组。CAO前按照不同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CGRP8-37(10~(-7) mol/L)。记录药物干预前5min到CAO后60min内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收缩压(LVSP)、舒张末期压(LVEDP)、最大收缩速率(+dp/dt_(max))、最大舒张速率(-dp/dt_(max))和心率(HR)。计算左心室发展压(LVDP),同时观察并记录心电图。结果CAO组和SHAM组相比各项心功能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AO组比较,CGRP8-37组大鼠CAO后LVEDP明显增加(P0.05),而对其他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GRP受体拮抗剂CGRP8-37明显增加大鼠CAO后LVEDP。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奥美沙坦对心力衰竭大鼠肺脏α1A-肾上腺素受体(α1A-AR)和β1、β2肾上腺素受体(β-AR)表达水平及对血浆肾素活性(plasma rennin activity,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心力衰竭模型对照组(C组)和奥美沙坦组(D组),采用灌胃法给药。超声心动图检测用药前后大鼠心脏功能,灌胃治疗8 w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PRA、AngⅡ水平,取大鼠肺组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的α1A-AR、β1-AR和β2-AR的蛋白表达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测用药前后大鼠心脏功能。治疗8 w后,腹主动脉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PRA、AngⅡ水平,取大鼠肺组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的α1A-AR、β1-AR和β2-A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用药前A组与B组比较,大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大鼠LVEF明显降低(均P<0.05)。用药后,与C组比较,D组LVEF显著改善(P<0.05)。用药后,A组与B组大鼠PRA、An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PRA、AngⅡ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C组比较,D组大鼠血浆PRA、AngⅡ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蛋白质表达水平,A组与B组用药后比较,各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组大鼠α1A-AR、β1-AR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β2-AR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1);与C组相比,D组α1A-AR、β1-AR及β2-AR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结论:奥美沙坦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的心脏功能,提高LVEF,同时能够降低心力衰竭时血浆中升高的PRA和AngⅡ,并使心力衰竭大鼠肺脏下调的α1A-AR、β1-AR上调,表达增加的β2-AR进一步上调。奥美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时交感-肾上腺素系统激活后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的调节作用和对PRA、AngⅡ的抑制作用,有利于维持心力衰竭时肺脏的通气/血流比值,减轻肺水肿,改善心力衰竭时的肺循环淤血,对CHF的肺脏起到了有益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比索洛尔对腹主动脉结扎所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心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腹主动脉缩窄(COA)组;COA 比索洛尔组;假手术组;假手术 比索洛尔组.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室插管法评估心功能,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RIA法检测心肌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通过RT-PCR检测心肌β1-AR、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酶1(β-ARaKl)和Gi蛋白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β1-AR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COA组大鼠心功能恶化,血浆NE水平明显升高,β1-ARmRNA表达减少、β-ARKl和Gi蛋白mRNA表达增加,β1-AR的蛋白水平表达减少,AC活性明显下降;比索洛尔明显改善大鼠心功能[射血分数:COA 比索洛尔组:(66.7±8.4)%比COA组:(43.3±7.7)%,P<0.05],降低血浆NE水平[COA 比索洛尔组:(570.2±41.2)pg/mL比COA组:(908.24±75.10)pg/mL,P<0.05],增高β1-AR mRNA表达[COA 比索洛尔组:(57.5±5.4)比COA组:(44.9±4.2)P <0.05],降低β-ARKl和Gi蛋白mRNA表达[β-ARKl:COA 比索洛尔组:(38.0±3.2)比COA组:(52.4β4.1),P<0.05;Gi蛋白:COA 比索洛尔组:(72.8±5.8)%比COA组:(102.9±8.5)%,P<0.053,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比索洛尔也增加β1-AR的蛋白水平表达[COA 比索洛尔组:(59.2±4.8)%比COA组:(30.9±2.3)%,P<0.05],AC活性明显升高.结论 比索洛尔能够调节慢性心力衰竭大鼠β1-AR信号转导通路,改善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脑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0只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PR组以及UTI组各10只。应用窒息法建立大鼠心脏骤停模型,进行CPR,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6 h,检测各组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水平及左心室压力上升(+dp/dtmax)、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ROSC后24 h处死大鼠后取出心、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组织中IL-1β、TNF-α的含量,并采用投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ROSC后6 h CPR组、UTI组LVSP及±dp/dtmax明显降低(P<0.05),LVEDP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OSC后6 h CPR组、UTI组LVSP、+dp/dtmax及-dp/dtmax均显著下降(P<0.05),而LVEDP显著上升(P<0.05);与CPR组相比,ROSC后6 h UTI组LVSP上升,LVEDP下降(P<0.05)。CPR组、UTI组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UTI组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CPR组(P<0.05)。结论 UTI可以抑制体内IL-1β和TNF-α的表达,同时减轻心肌组织的损伤,改善CPR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兔心肌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对心肌细胞中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活性、蛋白表达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分为4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为健康对照.其余兔行主动脉瓣反流及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慢性心衰模型后,分为心衰对照组:术后不给药;早干预组:术后第2天给予辛伐他汀5 mg/(d·kg),连续8周;晚干预组:术后第4周给予辛伐他汀5 mg/(d·kg),连续4周.术后8周观察结束时行左心导管检查,记录左心室舒张末压,处死后称体重、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计算心脏质量指数(心脏重量/体重)、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重量/体重).West-ern-blotting分析心肌细胞浆GSK3β、细胞核β-catenin表达.免疫沉淀分析GSK3β活性.结果:术后8周时,心衰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心脏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术后8周,早干预组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心脏质量指数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心衰对照组(P<0.05-0.01);晚干预组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心脏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心衰对照组(P<0.05-0.01).术后8周,早干预组及晚干预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均显著低于心衰对照组(P均<0.05).心衰对照组心肌胞浆中GSK3β活性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而心肌细胞核B-catenin表达显著增加(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干预组及晚干预组GSK3β活性与心衰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均<0.01),而心肌细胞核β-catenin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有效抑制心力衰竭兔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其作用与增加GSK3β活性、抑制心肌细胞核β-caten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