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咽喉手术通过气道操作,多种因素容易致喉头水肿,使咽腔缩小而出现呼吸困难,最后发展为完全性呼吸道阻塞、紫绀,如不迅速有效解除就会出现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我科多年来一直注重全麻下咽喉腔手术的气道管理,尤其是麻醉后期苏醒过程中更应该加强。通过临床内外途径用药,总结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七氟醚麻醉诱导前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对鼾症患儿苏醒期的影响。方法因鼾症需在全麻行扁桃体腺样体摘除术患儿40例,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儿在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右旋美托咪定0.3μg/kg,对照组输入林格氏液。记录患儿入室后右旋美托咪定注射前(T0)、注射后5 min(T1)、注射后10 min(T2)、患儿清醒时(T3)、拔管后1 min(T4)、拔管后5 min(T5)、拔管后10 min(T6)的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呼吸(RR)和心率(HR),并于拔管后各时点对患儿进行躁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儿DBP、RR和SP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B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5时点对照组SBP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SBP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3T6时点HR明显快于实验组(P〈0.05)。两组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3T6时点躁动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对照组T3T6时点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定可为鼾症手术患儿麻醉苏醒期提供良好的镇静效应,较好地抑制了患儿苏醒期躁动及拔管反应,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鼾症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方法:查阅复习有关文献资料。结果:患者大多有呼吸道狭窄及通气障碍,并发肺动脉高压、心衰等呼吸及循环系统的异常,此类患者如何保证围术期的呼吸、循环稳定与安全,对麻醉和手术医师都是一大挑战。结论:围术期的高风险决定了其管理的重要性,对此类患者的术前评估、术中及术后的诊疗和处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病态肥胖患者头颈部和胸腹部脂肪组织异常堆积可导致上气道梗阻和呼吸功能受损,且患者往往存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哮喘等合并症,因此围手术期出现困难气道、术中通气不足、术后呼吸抑制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升高,给围手术期气道管理带来巨大挑战.麻醉医生深刻理解肥胖患者呼吸系统的病理生理特点,掌握合适的处理原则,对于提高重度肥胖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姜维君 《中外医疗》2010,29(28):42-42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 OSAHS)是由不同于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阻力增强所致,其主要特征为睡眠时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从而导致缺氧或合并高碳酸血症,神经体液调节障碍及睡眠结果紊乱患者表现为睡眠时严重打鼾和多次患醒白天嗜睡日间注意力减低,已发生交通意外,心脏疾病及脑血管意外等,对健康危害极大。外科手术是治疗OSAHSA重要措施,但此类患者长期夜间缺氧,高碳酸血症及睡眠结构紊乱导致机体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手术麻醉耐受性差,围麻醉期的各个环节中都存在一定风险,并发症的发生率达10%~20%[1]。现结合我院60例鼾症于手术围麻醉期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麻醉苏醒期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躁动,这种现象给治疗和护理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我院用异丙酚静脉注射消除麻醉苏醒期存在躁动的患者,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择取96例腹部手术全身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96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是传统的护理方式(参照组,共有48例)以及使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方式(研究组,共有48例)。结果:研究组苏醒期的血压水平以及心率较参照组显著低,躁动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低,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采用全身麻醉行腹部手术患者92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2组临床效果与全身麻醉苏醒期的躁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躁动率17.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00%,且苏醒期HR、DBP与SB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稳定心率与血压,且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麻醉后苏醒期临床护理体会(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杨坤明张志刚1体位的护理目的在于减少并发症和促进器官功能的恢复。对意识朦胧或躁动病人,应置床档防止坠床。1.1颅脑手术:如术后昏迷或全麻作用尚未完全消失,将病人头部转向健侧,以使口腔内分泌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不同麻醉方法用于鼾症麻醉术毕拔管的比较,研究更适宜的麻醉方法。方法 择期鼾症手术病人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瑞芬太尼0.1μg/(kg/min)^-1微量泵持续注入,DR组使用TCI靶控异丙酚血浆靶控浓度3.0ug/mL,SR组调节七氟醚挥发罐浓度,使MAP,心率波动于基础值士20%,且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术前10min,停止吸醚,手术结束,停用瑞芬太尼。观察指标:记录各个时点HR、BP、BIS、MAC。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观察拔管后1,5min的意识状态(OAA/S评分法)。结果停止麻醉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气管拔管、SR组长于DR组(P〈0.05),OAA/S评分达5级时间DR组长于SR组(P〈0.05),两组均无术中知晓,无麻醉并发症。结论,TCI靶控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拔管时间短,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拔管至离室意识恢复较好,两种麻醉方法都适合鼾症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分析细节护理对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抽选该院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20例(2016.1-12)进行研究,经计算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60例为一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对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鼾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是近年来治疗鼾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效的手术方法.本文分析和总结了102例鼾症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特点,以了解护理对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102例经多导睡眠图确诊的鼾症患者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监测进行分析,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的多导睡眠图参数比较,呼吸紊乱指数:术前(62.67±31.58),术后(36.58±18.91)(P<0.01);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术前68.61±41.20,术后(39.28±21.61)(P<0.01);最低氧饱和度:术前(60.16±24.52),术后80.71±16.43(P<0.01).病人自我感觉良好,精力充沛,记忆力增强,均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结论 这充分体现了科学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徐怡琼  罗艳  于布为 《上海医学》2013,36(2):102-105
目的通过观察于全身麻醉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麻醉苏醒期的血压波动情况,了解此类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以进一步探讨苏醒期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1年5—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于全身麻醉下行骨科手术的患者362例,记录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基础血压(基础收缩压、基础舒张压)和全身麻醉拔除气管导管后离开麻醉复苏室前苏醒期的血压(苏醒期收缩压、苏醒期舒张压),并进行比较。结果 >35岁且<65岁及≥65岁组患者的基础血压、苏醒期血压均显著高于≤35岁组(P值均<0.05),≥65岁组患者的基础收缩压、苏醒期血压均显著高于>35岁且<65岁组(P值均<0.05),各年龄组患者的苏醒期血压均显著高于同组的基础血压(P值均<0.01)。≤35岁、>35岁且<65岁、≥65岁组的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20.3%(12/59)、49.0%(98/200)、60.2%(62/103),3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疼痛手术组的苏醒期收缩压显著高于中度疼痛手术组(P<0.05),重度疼痛手术组的基础血压、苏醒期血压均显著高于轻度疼痛手术组(P值均<0.05),各手术疼痛分级组的苏醒期血压均显著高于同组的基础血压(P值均<0.05)。行内固定植入术患者的基础舒张压及行脊柱手术患者的基础血压、苏醒期血压均显著低于行关节置换术患者(P值均<0.05)。行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苏醒期高血压发生率为55.2%(48/87),显著高于行内固定植入术患者的38.7%(46/119)及行脊柱手术患者的47.4%(45/95,P值均<0.05)。苏醒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与年龄(r=0.287)和基础收缩压(r=0.213)呈正相关(P值均<0.01)。苏醒期收缩压与年龄(r=0.322)、手术疼痛分级(r=0.178)呈正相关(P值均<0.01),与手术种类呈负相关(r=-0.174,P<0.01)。苏醒期舒张压与年龄(r=0.340)、手术疼痛分级(r=0.216)呈正相关(P值均<0.01),与手术种类呈负相关(r=-0.194,P<0.01)相关。结论老年、基础收缩压高和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是苏醒期高血压发生的高危人群,围术期有必要加强对这类患者的血压监测并及时进行抗高血压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小儿鼾症手术的苏醒期往往出现较为严重的躁动,给全麻苏醒和术后恢复带来不利影响。曲马多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已广泛用于术后镇痛。本研究旨在观察曲马多用于预防小儿鼾症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15.
全身麻醉药物停止使用10~30分钟至手术完成后,患者一般可在短时间内唤醒,但也可出现意语不清、嗜睡、定向模糊甚至躁动不安等脑功能障碍。躁动患者一般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患者的体动挣扎会危及伤口缝合、整形网定及引流管、胃管、尿管、输液管等各种管道,并有可能造成伤口裂开、渗血及窒息、坠床、骨折、软组织伤等意外伤害。因此,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护理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我院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  相似文献   

16.
杨南 《中外医疗》2011,30(27):76-76
儿童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处理,一直以来是医院比较重视的项目.因为儿童身体发育尚不健全,无论从生理和心理上还没有发育成熟,这给苏醒期躁动的围麻醉期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总结套行之有效的处理方式和注意事项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9):151-157
目的观察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8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和研究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手术室全麻苏醒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接受手术室全麻苏醒护理的患者血压、心率水平和躁动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的效果更佳,患者的血压、心率指标显著下降,手术期间发生躁动的概率也得到有效控制,这更有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在手术室全麻护理方面应当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小儿鼾症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3 ~ 7 岁
鼾症手术患儿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 组( n = 20) : Ⅰ组( 舒芬太尼) 、Ⅱ组( 右美托咪定组) 、Ⅲ组
( 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 。3 组麻醉诱导均采用吸入七氟醚,待患儿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铵0.1mg /kg,行
气管插管术。Ⅰ组诱导后采用舒芬太尼0.2μg /kg; Ⅱ组给予0.4μg /kg 右美托咪定泵注; Ⅲ组静脉给予舒芬太尼
0.2μg /kg,并且泵注0.4μg /kg 右美托咪定。3 组患儿麻醉维持均使用七氟醚吸入,行PSV 呼吸模式,术中严密监
测BIS,调节BIS 值在40~ 60 之间。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术后2h 内的疼痛评分及躁动评分,并观察患
儿在苏醒期有无恶心、呕吐、寒战、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果:患儿一般情况各指标及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各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Ⅲ组与Ⅰ、Ⅱ组相比躁动评分及疼痛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苏醒期患儿发生恶心Ⅰ组6 例呕吐2 例,Ⅲ组恶心2 例。Ⅲ组患儿苏醒期安静合作。3 组均无呼吸抑
制、寒战、苏醒延迟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能有效预防鼾症手术患儿全麻苏醒期的躁
动,提高患儿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9.
麻醉苏醒期高血压的常见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麻醉苏醒期高血压的常见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 选择174例食管中段癌手术病人,术前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行食管癌切除术,观察入ICU1h内的血压变化,结果 有129例血压比术前,术中增高20%以上,主要原因有:寒颤,二氧化碳蓄积,疼痛,尿潴留,经对因处理后均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准确判断麻醉苏醒期高血压的原因可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鼾症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鼾症患者124例实施研究。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124例患者分成观察组( n=62)及对照组( n=62)两组,对照组术中给予芬太尼与丙泊酚的复合麻醉,观察组术中给予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的复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恢复相关指标,不同时期( T0:麻醉之前;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的5min;T3:开始后30min;T4:手术完成)的血压及心率,以及麻醉苏醒后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答问切题时间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相比,观察组T2的SBP、DBP 及HR水平及T3的SBP、DBP 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内相比,观察组T1~T3的SBP 水平、T1的DBP 水平及T1~T2的HR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T0的水平,对照组T1的SBP、DBP 及HR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T0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苏醒后的疼痛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的复合麻醉产生的麻醉效果平稳,且可在早期时进行清醒拔管,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