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膀胱成形术的手术方式。方法 对膀胱癌患者施行膀胱全切及尿流改道术式。结果 去带盲结肠原位膀胱术有较多的优点。结论 该术式符合生理排尿 ,并且有良好的可控性 ,低压、大容量、抗反流 ,是膀胱替代及尿液分流较理想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患者膀胱全切术后行回肠膀胱术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比较。方法:分析75例膀胱肿瘤患者行膀胱全切术后采用回肠膀胱术36例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39例的临床资料,就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回肠膀胱术组手术操作时间大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3年内生存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回肠膀胱术在远期并发症及提高患者生存率方面明显优于输尿管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前者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根治陛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标准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2年11月在该院进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患者70例,行回肠膀胱术39例,行回肠新膀胱术31例,分析两种尿流改道术适应症及并发症。结果70例围手术期无死亡,回肠膀胱术后见并发症7例,回肠新膀胱术后见并发症6例。术后复查无尿道肿瘤复发。结论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生活质量高于非可控性尿流改道术患者,但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尿流改道术,从最大程度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的理想术式。方法 采用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21例。结果 1例手术结束时死于心跳,呼吸骤停,其余手术成功。随访6-48个月,代膀胱内压低,无返流,可控性能好,电解质无明显紊乱,肾功能正常。结论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加Bricker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76例多发性、复发或浸润性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用Bricker术作尿流改道。术中用粘膜下隧道法作输尿管回肠膀胱吻合术,以抗尿液逆流;将回肠膀胱近端及输尿管固定于腹膜外,以防腹腔感染。结果:主要并发症有直肠损伤1例、肠梗阻3例、回肠膀胱坏死2例、尿漏2例。结论:Bricker术是全膀胱切除后作尿流改道较安全、应用较广泛的术式,准确把握手术关键步骤,是预防Bricker术并发症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杨贞 《医学文选》2004,23(3):350-351
近年来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有很大的进步.但回肠膀胱术是全膀胱切除后作尿流改道较安全,应用较广的术式.该手术具有疗效确切长期随访显示并发症少.但由于该术式为永久性尿流改道,腹部有一回肠腹壁造口需终生佩戴腹壁集尿袋,给病人身心健康带来很多影响.因此,术后出院前给予自我护理指导,病人出院后提高了自理能力,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igma直肠膀胱术的疗效。方法对14例膀胱癌全切患者施行可控尿流改道的Sig-ma直肠膀胱术,对其术后排尿、控尿功能及代谢改变等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术后2~3 h排尿1次,尿量在200~300 mL,基本尿便分流,控尿良好,无明显代谢紊乱和不良事件。结论说明Sigma直肠膀胱术,是尿流改道手术中可供选择的较好术式。手术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全切术后,原位膀胱和Bricker膀胱两种尿流改道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2年7月共30例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5~72岁,平均(62±9)岁。原位膀胱11例,Bricker膀胱19例,对比其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术后生活质量及术后护理情况。结果 Bricker膀胱术及原位回肠膀胱术在手术时间、术后肠道恢复时间及手术出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位膀胱在生活质量及术后护理上优于Bricker膀胱(P<0.05)。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基础上,应先选择回肠原位代膀胱术,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Bricker膀胱术作为全膀胱切除后尿流改道的次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观察18例改良的乙状结肠膀胱术作为可控性尿流改道治疗膀胱癌的临床效果。18例患者术后均获6~18个月随访,术后尿控满意。本术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低压,可控,是患者和泌尿外科医生容易接受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吴明贵 《柳州医学》2003,16(4):211-213
正常膀胱具有低压贮尿,可靠防返流机制,良好的容量、高顺应性、保护肾功能,随意控制排尿的功能。临床上需作膀胱全切除和尿流改道术的常见原因有:①膀胱癌;②无法手术修复的膀胱外翻;⑧晚期神经源性膀胱、膀胱无功能;④挛缩的膀胱。尿流改道术自从1852年Simon首次报告为膀胱外翻病人作输尿管直肠吻合术以来,经历了150年历史,在其演进过程中,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现就此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1.
回肠膀胱术(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肠膀胱术是尿流改道中常用的术式。我院从1984年-1993年共施行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30例,其中15例获得随访。经回顾性讨论,认为回肠膀胱术是较为简单、安全、并发症较少,远期效果可靠的尿流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膀胱全切术,常用肠道行非可控尿流改道术,因尿液随时流出,需用集尿袋收集尿液,尿液腐蚀瘘口周围皮肤易引起溃烂,有异味,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可控性肠代膀胱术较传统手术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能使尿液保留于新膀胱内,一段时间后自行用导管导出,大大方便了患者,使其能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及工作,易被患者接受。1998.08/2006.07我院共施行了20例膀胱全切+可控性回结肠代膀胱术,现将20例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可控性尿流改道术的临床效果。结论:该术式简单易行,易于掌握,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较肯定,术后生活质量高,是一种较好的可控性肠代膀胱术。  相似文献   

14.
Bricker术尿流改道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Bricker术尿流改道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方法 :回顾我院 48例膀胱癌患者全膀胱切除术后行回肠膀胱术尿流改道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尿流改道满意无严重并发症 ,术后使用集尿器方便可靠。结论 :建立一个满意的回肠膀胱尿流改道必须有一个理想的造口部位、乳头状外翻的造口和可靠的输尿管回肠吻合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介绍10例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行肠代膀胱术,其中回肠袋代膀胱术6例。回肠袋与前列腺包膜或膜尿道吻合,输尿管与回肠袋行套入式吻合。随访11-54个月,全部病人均可经尿道自控排尿,无明显残余尿,膀胱造影无输尿管返流。9例血尿素氮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增加,血电解质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膀胱肿瘤全膀胱切除的临床疗效,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方法 对9例膀胱肿瘤患行膀胱全切除术后采用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式。结果 9例随访1-27个月后储尿囊容量300-550ml,平均400ml,术后并发症少,排尿控制良好,插管容易。结论 可控性盲结肠膀胱术操作简单,储尿囊容量大、内压低、自控排尿良好,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许多原因可以导致正常膀胱组织的缺失,如膀胱肿瘤、外伤、感染、炎症、先天性畸形和医源性损伤等,由此需要尿流改道或膀胱的修复、替代及重建。1811年Hayes开创膀胱全切后双侧输尿管皮肤造瘘术这一最早的尿流改道术以来,人类已经为此进行了近200年的科学探索。1852年Simon首次报道了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开创了肠道在膀胱替代成形方面应用的先河,  相似文献   

18.
杨贞 《微创医学》2004,23(3):350-351
近年来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有很大的进步.但回肠膀胱术是全膀胱切除后作尿流改道较安全,应用较广的术式.该手术具有疗效确切长期随访显示并发症少[1].但由于该术式为永久性尿流改道,腹部有一回肠腹壁造口需终生佩戴腹壁集尿袋,给病人身心健康带来很多影响.因此,术后出院前给予自我护理指导,病人出院后提高了自理能力,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是治疗膀胱癌常见的手术方法之一,该术式可避免肿瘤复发、延长寿命。然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范围广、创伤大,且多数为老年人,全身营养状况较差,故手术耐受性差,危险性高,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做好围手术期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2003年1月-2005年8月,笔者对12例根治性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的患者,在着重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了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尿流改道方式影响,可控性或非可控性尿流改道后患者不能自主排尿,生活质量差;而肠道原位新膀胱术后患者可自主排尿,生活质量改善,但存在排空不良和控尿不全等问题。我科2000~2006年5月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5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施行原位回肠膀胱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