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小岚 《微创医学》2006,25(2):357-358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批艾滋病患者以来,该病的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全球HIV感染者人数是4390多万,而我国的感染者人数约为84万[1].艾滋病的防治已成为当前社会公共卫生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该病的特殊性,其护理对加强艾滋病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艾滋病的护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联合国艾滋病中心(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发布了艾滋病流行的最新情况.根据这份报告,在过去一年里又有580万人感染HIV.在这些新感染者中,半数以上受染者年龄在15—24岁之间.现在全世界大约有3340万人为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自艾滋病流行以来,全球已有139万人死于该病.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的传染病。由于该病的不可治愈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不但要承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同时还要面临人们对该病的恐惧、无知和偏见等心理压力。因此,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就显得极其重要。我科2005年8月收治艾滋病1例。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系统的、有效的护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依从性配合治疗,使患者以积极的态度生活。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农全兴 《右江医学》2012,40(4):574-576
<正>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AIDS)病人在美国的男性同性恋人群中被发现以来,该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发布的《2011年全球应对艾滋病行动进展报告》显示,2010年底约有3400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中国艾滋病疫情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1  相似文献   

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自1981年首次出现以来,很快成为全球性流行性疾病。1994年全球共有400万艾滋病患者,1700万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仅美国就有401 749例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同年底中国报道的该病病例数为1472例。而疼痛不但是该病的主要症状之一,且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与结核病的流行病学比较及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艾滋病的流行情况 艾滋病是一种主要经由性接触和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全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该病以来,20年间全世界艾滋病人和HIV携带者总数已达3610万,死于该病的人数达2180万,现在每天有1.5万人被感染。  相似文献   

7.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在近27年的时间里,艾滋病已经波及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感染者总数已超过6000万,2000万人死于艾滋病.目前,它已经不再仅仅是众多公共卫生问题中的一个,而成为了与气候改变和极度贫困等同的非传统威胁.由于该病潜伏期长、隐蔽性强、传播途径多样化、病死率高,目前即无能治愈的药物也无有效的疫苗预防,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严重困难.  相似文献   

8.
<正> 1.艾滋病的危害性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列入国家乙类传染病,该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而引起,引起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疾病,最终导致机体极度衰竭而死亡。人类于1981年首次报告此病,现已流行到世界各地。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公布的资料称:截止1997年底,全世界有1200万人死于艾滋病,艾滋病病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是艾滋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目前,我国对该病的报道逐渐增多,但全身多脏器播散型病例罕见报道.现报告1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小岚 《医学文选》2006,25(2):357-358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d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nmaunc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自1981年在美国发现首批艾滋病患者以来,该病的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全球HIV感染者人数是4390多万,而我国的感染者人数约为84万。艾滋病的防治已成为当前社会公共卫生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该病的特殊性,其护理对加强艾滋病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艾滋病的护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杨能宇 《浙江医学》1990,12(2):28-30
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严重威胁着当今人类的健康,并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正如WHO前总干事马勒博士所说.“艾滋病不仅是一种疾病,而且是一种健康状况,一个卫生问题,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家庭生活以及儿童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尽管近年来对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很快,并取得一些突破,但至今对该病仍无有效的防治措施.专家预测,在今后的50年内艾滋病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因此,开展有效的预防是当务之急.本文简要地介绍艾滋病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12.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霉所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毒主要侵犯和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易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其中,弓形虫脑病也为该病易合并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但弓形虫脑病在我国报道极少.2010年我院收治了1例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病的病人,经治疗,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主要临床资料进行探讨.方法 :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分析,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全身症状明显,且临床症状及体征具有多变性,多数伴有体重下降与发热(92.5%)、淋巴结肿大(62.5%),其中伴有腹泻腹痛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占32.5%,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37.5%,痰涂片阳性率5.0%,33例患者血沉呈阳性,占82.5%,X线影像表现不明显,难以诊断,少数患者需要诊断性治疗才能确诊.结论 :对于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中需要对该病不断研究,提高认识,才能有效的进行治疗,使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Human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简称艾滋病,是一种由HIV病毒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与治愈措施。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该病在全世界迅速蔓延。  相似文献   

15.
张晔  孙涛  玛伊莎  张波 《新疆医学》2013,(12):123-126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facquiredmi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该病由免疫缺陷病毒(Humanmimunodefucieneyvirus.HIV)感染而引起,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肿瘤等。中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疫情仍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据流行病学调查最新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6.
卡波济肉瘤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波济肉瘤(Kaposi′s sarcoma.KS)又名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multipe idio-pathichemorrhagic sarcoma).1972年Kaposi′s首先报告了6例[1].该病较少见,但近年由于艾滋病迅速蔓延,其发病率明显上升,我国已陆续报告27例[2,3].尤其目前免疫功能异常疾病、器官移植、淋巴瘤、白血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增多,以及激素及/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都可能使该病增多.本文报告本院近20年确诊的5例经典型KS.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洛阳市1995~2009年艾滋病发病情况。方法收集洛阳市各县区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料,对我市艾滋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4年后疫情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病例数明显增加,少数县区感染率较高。2004年后性传播感染明显增加,以30~40岁年龄段感染为主。结论我市艾滋病发病有上升趋势,多种危险因素可能加速该病流行蔓延。  相似文献   

18.
MEDLINE数据库艾滋病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1983~1998年Medline数据库中有关艾滋病这一主题词下所有副主题词的文献进行了情报学统计分析,展示了艾滋病文献的纵横流向及分布,并对我国该病的防治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28例艾滋病合并P C P患者的护理过程,探讨对该病的临床护理要点,提高对本病的再认识,降低死亡率.方法 阶段性回顾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8例艾滋病合并P CP患者的护理过程,分析护理工作中应注意的要点.结果 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及时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可以使患者得到有效的处理,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也可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体会艾滋病患者承受着多方面的压力,再加上合并PCP更是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因此,及时到位的护理措施就显得尤其重要,可使患者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坚持配合治疗,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HIV阳性及AIDS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艳春 《华夏医学》2005,18(3):477-478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同时由于该病的不可治愈性,艾滋病患者、病毒感染者除了承受疾病所带来的痛苦外,不可避免的要承受多种心理负担。因此,对HIV阳性及AIDS患者的护理中,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本科2003年9月至2005年2月35例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