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技霉素是一个多组分的基因工程杂合抗生素,含有主要成分4”-O-异戊酰螺旋霉素Ⅲ、Ⅱ、I(生技霉素A1、B1、E1)和其它4”-O-酰化螺旋霉素及少量杂质。采用逆流分配层析、碱性硅胶柱层析和中压柱层析等分离方法,从生技霉素混合物中又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小组分——生技霉素B0。经Uv、IR、FAB—MS、^1H—NMR、^13C-NMR和^1H-^1H COSY等光谱分析表明,生技霉素B0的结构为4”-O-(3-甲基-2-丁烯酰)螺旋霉素Ⅱ,是一个新的4”-O-酰化螺旋霉素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7):385-387
生技霉素是一个多组分的基因工程杂合抗生素,含有主要成分4"-O-异戊酰螺旋霉素Ⅲ、Ⅱ、Ⅰ(生技霉素A1、B1、E1)和其它4"-O-酰化螺旋霉素及少量杂质.采用逆流分配层析、碱性硅胶柱层析和中压柱层析等分离方法,从生技霉素混合物中又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小组分--生技霉素B0.经UV、IR、FAB-MS、1H-NMR、13C-NMR和1H-1H COSY等光谱分析表明,生技霉素B0的结构为4"-O-(3-甲基-2-丁烯酰)螺旋霉素Ⅱ,是一个新的4"-O-酰化螺旋霉素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9-O-乙酰-3″-O-乙酰乙酰基麦迪霉素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了以9,2′-O-双乙酰麦迪霉素为原料,在三乙胺存在下与乙酰氯反应,获得一新化合物;然后再用甲醇水解生成一醇溶性很小的衍生物。经MS、~1H-NMR、~(13)C-NMR等光谱的分析、鉴定,确证所得产物分别为9,2′-O-双乙酰-3″-O-乙酰乙酰基麦迪霉素及9-O-乙酰-3″-O-乙酰乙酰基麦迪霉素。后者的抗菌作用与麦迪霉素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木瓜中3-O-乙酰坡模醇酸等5种五环三萜类成分含量的方法,并分析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工艺木瓜的含量差异。方法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检测手段,色谱柱为COSMOSIL 5 C18-MS-Ⅱ,流动相为乙腈-0.005 mol/L磷酸氢二铵溶液(用磷酸调pH至6.5)(70︰30,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0 nm,进样量为20μL。以齐墩果酸为内参物,结合一测多评法,对3-O-乙酰坡模醇酸等4种五环三萜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外标法进行比较;同时,对不同产地、不同炮制加工工艺木瓜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总含量和5种成分的总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3-O-乙酰坡模醇酸、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3-O-乙酰熊果酸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6~81.2、2.12~42.4、9.62~192.3、7.77~155.4、4.21~84.1μg/mL(R2>0.999);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24 h)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29%~101.38%(RSD<3%,n=6)。一测多评法测得3-O-乙酰坡模醇酸、...  相似文献   

5.
乙酰螺旋霉素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酰螺旋霉素(Ac-SPM)是螺旋霉素(SPM)的乙酰化衍生物。螺旋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SPM Ⅰ,Ⅱ,Ⅲ三个组分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乙酰螺旋霉素在体内有较高的稳定性,在同等疗效下,乙酰螺旋霉素的用量仅为螺旋霉素的1/2~1/3。乙酰螺旋霉素的化学结构仅见日本高平汎志等人的推论,无详细报道。鉴于SPM Ⅰ含有四个羟基,SPM Ⅱ,Ⅲ含有三个羟基,乙酰螺旋霉素有可能是多组分  相似文献   

6.
中药黄蜀葵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中药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花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黄蜀葵花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的大孔吸附树脂洗脱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以槲皮素为母核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1)、金丝桃苷(hyperoside,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3-O-β-D-6″-乙酰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6″-acetylglucopyr-anoside,4)、槲皮素-3-O-刺槐糖苷(quercetin-3-O-robinoside,5)、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cetin-3-O-rutinoside,6)、槲皮素-3-O-β-D-木糖基-(1→2)-β-D-半乳糖苷(quercetin-3-O-β-D-xyl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ide,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8)以及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9)。结论化合物4、5、7和9为首次从秋葵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硅胶、MCI、凝胶、ODS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液相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窝儿七(Diphylleia sinensi)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洗脱部位和甲醇洗脱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黄酮苷类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 (1D NMR、2D NMR、UV、IR和MS)鉴定结构,分别为山荷叶酮苷A (1)、山荷叶酮苷B (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4)、山柰酚-3-O-(6″-O-乙酰)-β-D-葡萄糖苷(5)。化合物1和2为2个新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化合物3和5为首次从山荷叶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莫拉布胺(murabutide)是胞壁酰二肽(MDP)的衍生物,为一具有多种免疫活性的免疫调节剂。合成 N-苄氧基羰基-L-丙氨酸琥珀酰亚胺酯(Ⅰ)和D-谷氨酰胺(Ⅱ)与三乙胺在THF水溶液中反应生成苄氧基羰基-L-丙氨酰-D-谷氨酰胺(Ⅲ),该生成物在DMF中以Cs_2CO_3为催化剂,与溴丁烷酯化产生相应的丁酯(Ⅳ),Ⅳ经氢化生成L-丙氨酰-D-谷氨酰胺正丁酯(Ⅴ),Ⅴ与1-O-苄基-4,6-O-亚苄基-N-乙酰胞壁酸(Ⅵ)缩合生成1-O-苄基-4,6-O-亚苄基-N-乙酰胞壁酰-L-丙氨酰-D-谷氨酰胺正丁酯(Ⅶ),最后,该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梅叶冬青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梅叶冬青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反相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梅叶冬青根的化学成分,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梅叶冬青根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O-乙酰熊果醇(Ⅰ)、3β-O-乙酰熊果酸(Ⅱ)、泰国树脂酸(Ⅲ)、齐墩果酸(Ⅳ)、咖啡酸(Ⅴ)、乌索酸(Ⅵ)、2α,3β,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3,28-二羧酸(Ⅶ)、β-谷甾醇(Ⅷ)和胡萝卜苷(Ⅸ)。结论化合物Ⅰ~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大戟二萜醇酯是大戟属植物中广泛含有的成分,对E.biglandulosa的浆汁具有刺激皮肤和毒鱼的作用来说,尤为相关。从该植物中分得三个具有生物活性的新成分,经纯品和化学降解产物的IR,NMR和MS解析,推定为13,20-O-二乙酰-12-O-(顺,反)-2.4-辛二烯酰-4-脱氧大戟二萜醇(Ⅰ),20-O-乙酰-12-O(顺,反)-2.4辛二烯酰-13-C-丙酰-4-脱氧大戟二萜醇(Ⅱ),20-O-乙酰-13-O-异丁酰-12-O-(顺,反)-2.4-辛  相似文献   

11.
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必特螺旋霉素合成培养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将克隆自卡波霉素产生菌的4"-O-异戊酰基转移酶基因整合到螺旋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spiratnvceticus F-21的染色体上,构建成一株稳定的生物工程菌WSJ-1-195,它产生的一组以4"-O-异戊酰螺旋霉素为主要成分的多组分基因工程新型抗生素命名为必特螺旋霉素。针对目前没有适合必特螺旋霉素产生菌的合成培养基,所以本文顺序通过部分因子析因设计法、最速上升实验、中心组合实验,并利用统计学软件SAS V8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了必特螺旋霉素合成培养基的组成,为以后对必特螺旋霉素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提供基础。经过优化后必特螺旋霉素的发酵效价从173μg/ml提高到1880μg/ml。  相似文献   

12.
南柴胡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南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为:柴胡皂甙元F(1),柴胡次皂甙F(2),3″-O-乙酰柴胡皂甙d(3),6″-O-乙酰柴胡皂甙d(4),4″-O-乙酰柴胡皂甙d(5),a″-菠甾醇(6),二十四碳酸(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3.
姜斐  姚楠  钱士辉  曹鹏  裴慧 《海峡药学》2010,22(1):164-167
目的探讨女贞子中乙酰齐墩果酸、齐墩果酸、19α-羟基-3-乙酰乌索酸、槲皮素、GI3、女贞苷、对羟基苯乙醇-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6''-O-乙酰-7-O-β-D-葡萄糖苷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浓度胰岛素诱导培养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培养液中加入各化合物共同孵育,采用葡萄糖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探讨其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结果齐墩果酸、19α-羟基-3-乙酰乌索酸、GI3、对羟基苯乙醇-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6''-O-乙酰-7-O-β-D-葡萄糖苷在不合胰岛素条件下可使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增加11.62%、17.21%、10.54%、12.08%、11.85%,加入生理浓度胰岛素后,上述化合物可使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增加12.95%、13.83%、10.84%、14.26%、17.41%。槲皮素、女贞苷在不含胰岛素条件下不增加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加入生理浓度胰岛素后,可使细胞萄萄糖消耗量增加15.70%、17.04%,其中槲皮素促进细胞增殖。结论齐墩果酸、芹菜素-6''-O-乙酰-7-O-β-D-葡萄糖苷等增加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呈非胰岛素依赖性,其中芹菜素-6''-O-乙酰-7-O-β-D-葡萄糖苷与生理浓度胰岛素有协同增强作用;女贞苷、槲皮素增加细胞葡萄糖消耗量呈胰岛素依赖性,槲皮素能显著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在合成培养基中分别添加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与亮氨酸(Leu)考察其对必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证明Val、Ile及Leu对必特螺旋霉素多组分的合成有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36h分别添加0.5g/L的上述三种氨基酸,发酵液pH和铵离子浓度存在着显著差异,而Val脱氢酶活性都增加了2~3倍。添加Val使菌体在60h之前糖耗速率加快,达到1.0g/(L.h),胞内丙酮酸积累,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增加20%~95%,柠檬酸合成酶活性降低41%,发酵液中丙酸和丁酸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现象,最终效价比对照高出45.3%,而总异戊酰组分则降低了23%,其他酰化组分降低了39.6%;添加Ile以后菌体糖耗速率降至对照的30%~40%,柠檬酸合成酶活性降低了47%,发酵液中的乙酸、丙酸、丁酸都出现大量积累的现象。最终效价为对照的85%,而丙酰螺旋霉素III、乙酰螺旋霉素以及异丁酰螺旋霉素组分含量分别增加126%、50%、296%。添加Leu对初级代谢影响不大,异戊酸在胞外积累,随后被重新吸收利用,最终异戊酰基螺旋霉素II和异戊酰基螺旋霉素III组分分别提高了41%和50%。同时总异戊酰基螺旋霉素相对含量也比对照提高了41.9%,效价和对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阿司匹林D—吡喃葡萄糖酯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2,3,4,6-四-O-乙酰-α-D-D-吡喃葡萄糖溴化物(A)和芳香酸合成1-O-芳酰-β-D-吡喃葡萄糖2,3,4,6-四乙酸酯(1~7)。产物的构型由 IR 和~1HNMR 测定。2,3,4,6-四-O-苄基-α-D-吡喃葡萄糖(B)和芳香酰氯缩合反应的产物为1-O-芳酰-2,3,4,6-四-O-苄基-D-吡喃葡萄糖α-体和β-体的混合物,其中α组分占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深入研究耳叶牛皮消的化学成分,以期更好地开发利用耳叶牛皮消。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制备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耳叶牛皮消的化学成分,经波谱学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耳叶牛皮消的根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即4-羟基苯乙酮(4-hydroxy acetophenone,1),1-(4-羟基苯基)-丙酮(1-(4-hydroxyphenyl)-2-propanone,2),本波苷元(pnupogenin,3),12-O-ikemaoyl-20-dihydro-lineolon(4),凯德苷元(kidjolanin,5),藦萝苷元(metaplexigenin,6),告达亭(cautatin,7),告达亭3-O-β-D-吡喃磁麻糖苷(caudatin 3-O-β-D-cymaropyranoside,8),去乙酰藦萝苷元3-O-β-D-吡喃磁麻糖苷(deacetylmetaplexigenin 3-O-β-D-cymaropyranoside,9),告达亭3-O-β-D-吡喃磁麻糖基-(1→4)-β-D-吡喃洋地黄毒糖苷(caudatin 3-O-β-D-cymaropyranosyl-(1→4)-digitoxopyranoside,10),告达亭3-O-β-D-吡喃夹竹桃糖基-(1→4)-β-D-吡喃磁麻糖苷(caudatin 3-O-β-D-oleandropyranosyl-(1→4)-cymaropyranoside,11)。结论化合物2,3,4,9和10为首次从耳叶牛皮消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找N-(9-芴甲氧羰基)-N'-(2-乙酰氨基-2-脱氧-3,4,6-三-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L-天冬酰胺(Fmoc-Asn(Ac3GlcNAc)-OH)选择性脱除O-乙酰保护基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反应进行监测,考察超声条件下Fmoc-Asn(Ac3GlcNAc)-OH脱除保护基的反应,寻找选择性脱除O-乙酰保护基的方法。结果在碱试剂的条件下脱除O-乙酰保护基的反应有很多杂质产生。但在超声条件下,反应无杂质生成且产率较高。结论超声条件下,Fmoc-Asn(Ac3GlcNAc)-OH和Fmoc-Ser(Ac3GlcNAc)-OH选择性脱除O-乙酰基,收率高于90%。  相似文献   

18.
金缕梅科植物钝叶水丝梨(Sycopsis tutcherii Hemsl)树皮治疗跌打损伤并初步显示抗肿瘤功效。从树皮中分到不同结构类型的化合物二十一个,经理化性质测定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豆甾烷-6α-羟基-3β-月桂酸酯(Ia),豆甾烷-6 α-羟基-3β-肉豆蔻酸酯(Ib),豆甾烷-6 α-羟基-3 β-棕榈酸酯(Ic),及其它两个豆甾烷-6 α-羟基-3β-酯(Id、Ie,酸部分的结构待定),乙酰白桦脂酸甲酯(Ⅱa),乙酰白桦脂酸(Ⅱb),白桦脂酸甲酯(ⅡC),白桦脂酸(Ⅱd),乙酰齐墩果酸(Ⅲa),齐墩果酸(Ⅲb),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Ⅳb),3-O-甲基-鞣花酸-4′-α-L鼠李糖甙(Ⅴa),3-O-甲基-鞣花酸(Ⅴb),3,4-二-O-甲基-鞣花酸(Ⅴc),鞣花酸(Ⅴd),( )-茶儿茶素(Ⅵ),没食子酸(Ⅶa),原儿茶酸(Ⅶb),焦性没食子酚(Ⅶc)。另外三组  相似文献   

19.
异名 Fortimicin、XK70-1、KW-1070、Abbott-44747 化学名 4-氨基-1-(2-氨基-N-甲基乙酰胺基)-1,4-二脱氧-3-O-(2,6-二氨基-2,3,4,6,7-五脱氧-β-L-来苏型-庚吡喃糖基)-6-O-甲基-L-chiro型-肌醇二硫酸盐药效分类抗革兰氏阴性菌抗生素开发单位 (日)协和发酵工业上市厂商 (日)协和发酵工业,1985年 7月  相似文献   

20.
槲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Ⅲ.槲寄生新甙Ⅲ,Ⅴ,Ⅵ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 Nakai)中分离得到五个黄酮甙。经光谱和化学分析确定Ⅰ为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甙,Ⅱ为异鼠李素-7-O-β-D-葡萄糖甙,Ⅲ为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基(1→2)-β-D-葡萄糖甙;Ⅴ为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1→5)-β-D-芹菜糖(1→2)-β-D-葡萄糖甙;Ⅵ为高圣草素-7-O-β-D-(6″-乙酰)-葡萄糖甙。化合物Ⅲ,Ⅴ,Ⅵ为三个新的双氢黄酮甙,分别命名为槲寄生新甙Ⅲ(viscumneoside Ⅲ),槲寄生新甙Ⅴ(viscumneoside Ⅴ)和槲寄生新甙Ⅵ(viscumneoside Ⅵ)。Ⅰ和Ⅱ亦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