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两种方法消毒呼吸机内部气路的效果,防止主机内部气路污染和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方法将61例使用呼吸机患者随机分为戊二醛组(31例)和过滤器组(30例)。戊二醛组在呼气回路采用自制的2%戊二醛液消毒装置对患者的呼出气体消毒,消毒装置每周更换;过滤器组在呼吸机呼气回路安装过滤器。观察消毒时两组患者的呼吸参数;分别于消毒前及消毒后第1、7、14、21天对患者的呼出气体和呼吸机尾气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观察菌落数。结果消毒时两组患者的呼吸参数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消毒前后,患者呼出气体、呼吸机尾气菌落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第21天时,过滤器组患者的呼出气体和呼吸机尾气菌落数有回升。结论自制戊二醛消毒装置和过滤器均能对呼吸机内部气路进行消毒,安全性好,可操作性强;每周更换戊二醛装置可保持消毒效果,而过滤器使用至21d时消毒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地区三级甲等医院有创呼吸机管理的现状,为促进呼吸机管理规范化、合理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乌鲁木齐地区三级甲等医院20个ICU的呼吸机清洗、消毒、保养、维护管理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20个ICU中60.0%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呼吸机外置管路;90.0%能每24小时彻底更换1次湿化液,但仅有20.0%的湿化罐7d更换1次;75.0%的ICU呼吸机的外表面管理较好;55.0%的护士长不知道呼吸机内部气路特点;30.0%的ICU由呼吸治疗师负责呼吸机的日常使用和维护。结论呼吸机清洗、消毒、保养、维护管理不统一,护士长需加强呼吸机管理知识学习,以达到科学管理呼吸机,避免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湿化液更换频率,以降低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方法将82例气管插管行有创呼吸机通气治疗持续10d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使用输液器连接湿化罐滴注的方法进行匀速注水,均在第7天更换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罐。观察组更换湿化罐及呼吸机管道时才更换湿化罐内湿化液,对照组每日更换湿化液。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不同部位细菌阳性率。结果观察组在呼吸机治疗10d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咽峡部、下呼吸道、呼吸机管路及湿化罐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患者,湿化液每周更换1次优于每日更换,可减少细菌定植,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2%强化戊二醛(下称戊二醛)气雾熏蒸法与浸泡消毒法消毒吸痰管的效果.方法消毒按5周期(1个周期12 d)进行,每周期将200根使用过的吸痰管经初步处理,即5% 84消毒液浸泡30 min后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将每周期200根吸氮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戊二醛原液气雾熏蒸法消毒4 h,对照组采用戊二醛原液浸泡消毒30 min,12 d为1个周期.两组分别于第1、6、12天对消毒后的吸痰管及消毒过程中的戊二醛采样行细菌菌落数计数,并观察有无细菌生长.结果两组每周期第1、6天吸痰管和消毒液标本均未检测出细菌,且无致病微生物生长;每周期第12天对照组吸痰管和消毒液标本均检测出细菌,实验组未检测出细菌.结论气雾熏蒸法消毒灭菌效果可靠,具有节约开支、使用方便、有利于吸痰管的保存与放置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EICU呼吸机治疗急性脑出血伴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监护室(EICU)呼吸机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病死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EICU收治的71例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成功组17例,病死组54例,均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模式:CAV+PEEP、同步间断压迫性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PEEP)。PEEP值:5~10cmH2O(1cmH2O=0.098kPa)。其余按急性脑出血常规治疗:降低颅压、脱水、营养脑细胞、对症治疗。观察两组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值、动脉血气变化。结果成功组和病死组通气前与通气后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值、动脉血气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成功组与病死组患者通气前、通气后指标分别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ICU呼吸机对急性脑出血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显示了有益作用,患者通气前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动脉血气明显影响患者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ICU护士实施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集束化护理依从性,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呼吸机集束化护理过程中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管理,包括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对ICU护士培训、调整人力、视觉强化、质量监控等措施。结果护士洗手、抬高床头、呼吸机管路的更换、冷凝水的倾倒及口腔护理的依从性显著提高(均P0.01);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呼吸机集束化护理专项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依从性,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ICU备用呼吸机进行微生物检测,明确呼吸机面板、进气端口的细菌污染情况,为规范呼吸机终末消毒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使用呼吸机的9个ICU的28台备用呼吸机进气端口及呼吸机操作面板进行微生物检测,并通过现场观察和访谈明确备用呼吸机面板和进气端口常规处理措施落实情况。结果备用呼吸机面板微生物培养不合格率70. 37%,进气端口微生物培养不合格率10. 71%; 10台(35. 71%)备用呼吸机使用防尘面罩,18台(64. 29%)呼吸机进气端口采用呼吸机测试管或橡皮塞保护。采用防尘面罩处理的呼吸机面板微生物培养合格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 0. 01)。结论备用呼吸机面板细菌污染情况不容忽视,防尘面罩可减少呼吸机面板表面致病微生物污染。应对备用呼吸机面板和进气端口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及时遮盖防尘,安装细菌过滤器,降低备用呼吸机细菌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呼吸机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常规应用鼻导管给氧或口咽通气道加面罩吸氧,另一组给予机械通气呼吸机辅助治疗。结果通过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血氧分压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致残率亦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过程中,早期、正确地使用呼吸机,对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及预后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消毒口腔高速涡轮手机的效果.方法将90支使用后的口腔高速涡轮手机随机分为1、2、3三个消毒组,分别采用2%戊二醛溶液擦拭浸泡30 min、环氧乙烷气体消毒60 min及预真空高压蒸汽消毒10 min的方法消毒;消毒前、后对手机表面及其内部水、气管腔采样进行细菌学检测.结果三组消毒后手机表面灭菌率分别为99.99%、100.00%和100.00%.手机内部水、气管腔冲洗液细菌检测2%戊二醛溶液消毒灭菌率为31.96%,环氧乙烷为100.00%,预真空高压蒸汽灭菌法为100.00%.结论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手机耗时短、效果好,可作为口腔高速手机消毒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防止病房棉被污染的有效方法,保持棉被干燥洁净,消除医院感染隐患.方法 选择病房内新购进的棉被100床,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床,两组棉被经紫外线照射消毒后进行表面采样,送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实验组先套棉被保护罩再套消毒过的干净被罩,常规湿式扫床,定期更换被罩;对照组直接套上被罩,常规湿式扫床,定期更换被罩.结果 两组棉被使用后第3、7、14天的菌落总数及各采样点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保护罩防渗阻菌性能良好,可保护棉被免受污染.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术后,椎弓根螺钉断裂与植骨融合方式之间的关系,以探讨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的最佳方式。[方法]回顾性研究1995年5月~2005年12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病人197例,其中A组单纯内固定(不植骨)患者14例,B组“H”形椎板植骨21例,C组横突间植骨67例,D组椎间、椎内联合横突间植骨95例。[结果]术后随访6~32个月,内固定断裂12例,其中A组4例,B组3例,C组5例,D组0例,4组中D组内固定断裂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椎间、椎体内联合横突间植骨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能有效降低内固定断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We reviewed 39 patients with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humerus. In 21 patients (group A) we had used an anatomical prosthesis for the humeral head and in 18 (group B) an implant designed for fractures. When followed up at a mean of 29.3 months after surgery the overall Constant score was 51.9 points; in group A it was 51.5 and in group B 52.4 points. The subjectiv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 was assessed using a numerical rating scale and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In group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was found in 29% and 50% in group B. Partial integration was seen in 29% of group A and in only one patient in group B, while resorption was noted in 43% of group A and 44% of group B. The functional outcom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complete or partial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p=0.022). The specific trauma prosthesis did not lead to better healing of the tuberosities. The difference in clinical outcome obtained by the two designs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