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介绍应用负压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方法 应用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35例,在肢体的肿胀部位作多个小切口,插入吸引管,在负0.8~0.9个大气压下将淤积的淋巴液和增生的脂肪组织吸出,术后配合压迫疗法。结果 随访3~6个月,肢体明显缩小,质地变软,取得显著近期效果。结论 负压吸引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切口小,创伤轻,对非严重纤维化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其近期效果明显,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应用负压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方法 应用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 35例 ,在肢体的肿胀部位作多个小切口 ,插入吸引管 ,在负 0 .8~ 0 .9个大气压下将淤积的淋巴液和增生的脂肪组织吸出 ,术后配合压迫疗法。结果 随访 3~ 6个月 ,肢体明显缩小 ,质地变软 ,取得显著近期效果。结论 负压吸引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 ,切口小 ,创伤轻 ,对非严重纤维化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 ,其近期效果明显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负压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应用负压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方法 应用抽吸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35例,在肢体的肿胀部位作多个小切口,插入吸引管,在负0.8-0.9个大气压下将淤积的淋巴液和增生的脂肪组织吸出,术后配合压迫疗法。结果 随访3-6个月,肢体明显缩小,质地变软,取得显著近期效果。结论 负压吸引法治疗四肢淋巴水肿,切口小,创伤轻,对非严重纤维化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近期效果明显,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肿胀麻醉下负压抽吸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应用肿胀麻醉下负压抽吸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9例,在上肢的肿胀部位作多个小切口,插入吸引管,在0.8~1.0MPa负压下将瘀积的淋巴液和增生的脂肪组织吸出,术后配合弹力压迫疗法.结果:随访6~15个月,肢体明显缩小,质地变软,取得显著近期效果.结论:肿胀麻醉下负压抽吸法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切口小,创伤轻,对非严重纤维化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皮瓣转移结合负压抽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1~2002年我们采用侧胸壁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转移结合上肢负压抽吸治疗10例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上肢周径均有不同程度减小,核素淋巴管造影显示淋巴回流有显著改善。术后随访3~18个月,疗效稳定。结论 皮瓣转移结合负压抽吸可以有效地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6.
超声抽吸法治疗下肢原发性淋巴水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超声抽吸法治疗下肢原发性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为12例患者采用内超声脂肪抽吸机吸除淋巴水肿组织以降低患肢淋巴负荷,抽吸后结合持续弹力袜裤压扎。结果术后2周水肿即时消退明显,术后1年随访水肿消退,复发不明显。结论超声抽吸法治疗原发性淋巴水肿安全简便,结合弹性袜裤压扎可望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皮下组织抽吸加弹力压迫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1年6月~2003年9月选择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2年以上的患者11例,患侧上肢明显水肿,外观增粗,前臂中点周径与健侧平均相差4.4cm,上臂中点周径与健侧平均相差6.6cm,活动受限,其中2例有丹毒反复发作。利用肿胀吸脂技术,对其水肿的上肢进行皮下组织抽吸去除,术后弹力加压3个月后,改为每晚弹力加压,观察疗效。结果 经6~15个月随访,11例患者的上肢淋巴水肿明显减轻,外观缩小,平均上臂周径较术前减小4cm,无丹毒发生。结论 皮下组织抽吸加适时弹力压迫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方法简便,近期有效。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因素分析与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乳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常有上肢不同程度的肿胀,在数月甚或20年后可出现淋巴水肿,但75%发生在术后第1年内,1个月以内发生率为28%[1]。淋巴水肿可导致上肢功能障碍和患者精神紧张,轻者随着侧支循环的建立而缓解,严重者可影响术后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2]。临床处理较为棘手,其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目的均是改善淋巴液生成与回流之间平衡,减小上肢周径。本文就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产生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预防措施和外科治疗。1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形成的机制1.1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是大部分乳腺癌手术的必要步骤,淋巴结被彻底清扫干净,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和转移。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主要由淋巴回流障碍引起,其可能形成的机制为:由于腋窝淋巴的清扫切断了上肢的淋巴回流通路,使上肢的淋巴不能充分引流,导致上肢淋巴液中的蛋白浓度增高,滤过压增加,由于血浆蛋白减少,使液体渗透压降低,同时,毛细血管渗透压增加,所以可出现程度不等的上肢水肿,随后上肢组织出现纤维化及炎症的淋巴水肿[3]。Pain等[4]认为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改变腋静脉血流动力学,使之易发生...  相似文献   

9.
乳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微波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微波烘绑疗法治疗肢体淋巴水肿已有报道,但对乳癌根治术后所致的治疗效果报道甚少。对64例患者采用微波治疗,每天微波照射1小时,2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经过二个疗程治疗。治疗后随访1个月~2年。结果显示:症状明显消退,患侧肢体的水肿消退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1);“丹毒”样发作的频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也有显著差异(P<0.01);患肢的弹性得到恢复。无一例出现治疗后并发症。认为,对乳癌根治术后引起的上肢淋巴水肿,采用微波治疗,可获得较好效果,是保守治疗淋巴水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负压抽吸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预后及防止复发的措施。方法:利用脂肪负压吸引器,负压控制在0.08~0.1MPa,抽吸治疗28例患者共42例侧肢体淋巴水肿。抽吸方向尽量和肢体的纵轴平行,避免较多地损伤肢体浅部的皮神经和血管。结果:42例侧肢体淋巴水肿术后疗效较佳,上臂中段周径平均减少7cm,上举功能改善;小腿中段周径平均减少9~12cm,大腿中段周径平均减少10~14cm。随访2年效果基本稳定,在此期间,未见复发征象。结论:负压抽吸治疗肢体淋巴水肿有较好的疗效,为淋巴水肿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运用手法淋巴引流(Manual Lymph Drainage,MLD)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方法2008年至2012年,101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按治疗前患肢与健肢的周径(d)差值分3组:A组(d5 cm)。3组患者均进行1个疗程(15 d)的淋巴水肿综合消肿治疗(Complex Decongestive Therapy,CDT):手法淋巴引流+低弹性绷带包扎。通过检测引流前后健患侧的组织水分和肢体周径,计算水分比率与周径比率,同时调查患者对手法引流及绷带使用情况的主观感受,以观察并评价患者对治疗的适应性和接受度。组织水分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 101例患者经CDT治疗后,患肢组织水分和肢体周径均呈显著下降(PB组>A组(P<0.01),即治疗效果与水肿严重程度成正比。几乎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法及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CDT能有效促进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淋巴回流,减轻患肢水肿,改善患肢外形,帮助功能恢复,并且该治疗对水肿程度较重的患者疗效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2.
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治疗肢体慢性淋巴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手法淋巴引流治疗慢性淋巴水肿的新方法.方法 50例慢性肢体淋巴水肿患者接受了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治疗,对体表(包括躯干和肢体)淋巴系统沿淋巴回流方向和途径做轻柔的按压和按摩.50例中原发性淋巴水肿29例,继发性21例;下肢患病42例,上肢患病8例.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组织水肿和测量肢体周径检验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50例患病肢体的水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表现为患肢组织水肿程度显著减轻(P<0.05)和患肢周径的显著缩小(P<0.05).肢体周径与组织水肿变化的相关性检验表明两者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rs=0.774,P<0.01).结论 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治疗的有效地促进滞留组织淋巴水肿的回流,减轻肢体的肿胀,改善患肢的外形,是治疗慢性淋巴水肿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对4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用毫米波(频率36GHz,输出功率120mW)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主观症状如上肢沉重感、烧灼感及肢体活动度有明显的改善,优良29例,良好6例,有效5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87.0%(40/46)。随访6个月,无1例加重。提示毫米波治疗乳腺癌术后轻、中度上肢淋巴水肿简便有效,治疗期间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患侧上肢水肿的护理,合理选择照射方位、频率、功率、时间,做好饮食护理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能有效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患肢水肿,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手法淋巴引流联合气压综合疗法对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武汉协和医院康复科和血管外科就诊的50例下肢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接受手法淋巴引流综合疗法,对照组接受常规传统压力疗法。治疗一个疗程后检测组织水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判治疗后疼痛情况并测量肢体周径大小来评估最终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的治疗后,50例患者下肢情况均有所好转,对照组测量细胞外液含量、肢体周径差和VAS分别为(1.43±0.56)L、(3.82±0.67)cm和(3.42±0.57)分,而治疗组分别为(0.71±0.96)L、(2.65±1.65)cm和(1.58±0.29)分,患侧肢体均较治疗前组织水肿程度降低,疼痛减轻和患肢周径的显著缩小(P0.05),而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更明显,差异性更大(P0.05)。结论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可以通过手法淋巴引流联合气压综合疗法有效地促进滞留组织淋巴水肿的回流,并显著地减轻肢体的肿胀和疼痛,是目前一种非常有效值得推广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淋巴水肿外科治疗方法及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循环障碍及富含蛋白质的组织间液持续积聚引起,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上以继发性多见,常由于手术、放疗、肿瘤等原因造成淋巴管狭窄、闭塞以及纤维化,使四肢远端淋巴回流受阻所致,最常见的是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预防和治疗轻度淋巴水肿可以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患肢按摩、加压包扎、烘绑及微波治疗等,但不能根治,大部分患者进行反复多次治疗,最终仍肢体肿胀、严重纤维化,不得不借助手术治疗,因此外科治疗仍是淋巴水肿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型四肢淋巴水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8例难治性,巨型象皮肿病人,根据年龄,体质以及病变情况,分别采用病变组织切除植皮,皮瓣下病变组织切除以及梭形病变组织除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畸形,巨大的患肢明显缩小,肢体功能改善,效果显著。随访6-26个月,疗效稳定。结论 切除病变组织治疗重型四肢淋巴水肿,疗效确切。手术方式依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术后患肢坚持使用弹力绷带是巩固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毫米波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杏新 《护理学杂志》2008,23(12):34-35
对46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患者用毫米波(频率36 GHz,输出功率120 mW)治疗.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主观症状如上肢沉重感、烧灼感及肢体活动度有明显的改善,优良29例,良好6例.有效5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87.0%(40/46).随访6个月,无1例加重.提示毫米波治疗乳腺癌术后轻、中度上肢淋巴水肿简便有效,治疗期间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患侧上肢水肿的护理,合理选择照射方位、频率、功率、时间,做好饮食护理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能有效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患肢水肿,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上肢淋巴水肿患者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患者普遍反映肢体轻松,活动灵便,皮肤张力下降。治疗前后患肢4个测试点周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效果较好,操作简便,使用安全、无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口服复方中药组方淋巴方治疗肢体慢性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239例肢体慢性淋巴水肿患者服用复方中药组方淋巴方,治疗前、后采用多频生物电阻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组织水肿程度,卷尺测量患肢周径变化。结果 患者服用复方中药淋巴方治疗1个疗程后(1个月),患肢组织水肿明显减轻(P<0.05),患肢周径明显缩小(P<0.05)。长期随访显示,患者主观感觉改善明显,丹毒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水分与周径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r=0.738,P<0.01)。结论 复方中药淋巴方可有效减轻慢性淋巴水肿患者的肢体水肿。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阴囊淋巴瘘的外科治疗方法,自1980年~1994年,采用术前、术后抗丝虫治疗,手术行阴囊大部切除及重建,淋巴管结扎,腹股沟淋巴结—大隐静脉吻合术治疗阴囊淋巴瘘15例,其中合并乳糜尿2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随访14.5个月,疗效满意。认为,腹股沟淋巴结—大隐静脉吻合术是治疗阴囊淋巴瘘和乳糜尿,重建淋巴回流通路的一种既简单又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