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免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立群 《医学综述》2000,6(9):385-387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指有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异位在子宫腔外,主要发生在生殖器、腹膜、膀胱和直肠等处,形成浸润性病变,是一种与不孕症密切相关、发生在育龄妇女的妇科常见疾病,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关EM的组织发生学研究者曾经提出过许多学说,能被人们接受的主要有三种,即体腔组织转化学说、种植学说和诱导学说.显然EM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很难用某种单一的理论来解释,Olive等(1993年)提出工EM是在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参与下随经血逆流的子宫内膜碎片发生异位种植引起的.目前这一理论己经被广泛地接受,除经血逆流以外的其他一些因素,如免疫功能的变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可能决定着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易感程度,例如免疫功能受损可以导致机体清除子宫内膜碎片的能力发生缺陷,从而使发生EM的可能性增加.大量地研究证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伴有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2.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关于其发病机制尚无一个满意的解释。现在认为在月经期子宫内膜逆流入腹腔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发生异位内膜种植引起EM的仅占10%~15%,所以要防止EM发生最重要的是腹腔内对异位的子宫内膜的破坏和清除作用。而腹腔内巨噬细胞(Mφ)、NK细胞等非特异性免疫是参与这种清除作用的首要防线,如果这种非特异的免疫清除缺陷、腹腔内免疫稳定机制失衡,则是导致EM的根本原因。本文就EM非特异性免疫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进一步阐明EM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内异症)是发生于育龄妇女的良性妇科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切,经血逆流被认为是成因之一。近年来,EM患者免疫功能异常日益受到重视,其中EM患者腹腔积液及外周血中出现的高浓度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在EM的发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现有研究表明:MCP-1是对单核及巨噬细胞强有力的趋化及活化性细胞因子,在促使随经血逆流的子宫内膜细胞植入、生长、侵袭异位组织中起了重要作用,现就MCP-1及其在EM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机制的研究表明,经血逆流是诱因,"黏附-侵袭-血管形成"是EM病灶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EM的发生是在位内膜的特质性决定的;免疫功能异常、多种细胞活性因子在EM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提出了在位内膜学说、免疫学说及遗传学说等,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EM的发病机制。现就EM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寻求更新更完善的治疗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细胞粘附分子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细胞粘附分子(CAM)是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一类细胞因子,它参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异位内膜具有粘附、侵袭和转移等特征。据研究发现,CAM在异位子宫内膜与腹膜间皮发生粘附及进一步形成异位病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CAM在子宫内膜表达的多样性,与EM的不孕、盆腔粘连密切相关。作者对近几年有关CAM在EM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上皮和基质)种植并生长于子宫内膜以外的组织内,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在这一人群中的发病率达到15%~20%,由此导致的不孕率高达30%~40%。对于EM的发病机制目前普遍认同的是经血逆流学说,研究证实月经期输卵管通畅的妇女80%有经血逆流,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发生EM。近年研究表明EM的发生可能同患者局部免疫微环境的改变有关,一些微环境中的“允许”因子可能参与了EM发生的病理机制:本文对EM与腹腔局部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相关研究现况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7.
细胞粘附分子-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彤  庄琳 《四川医学》2009,30(6):876-878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和并位内膜中的ICAM-1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ICAM-1的变化在子宫内膜并位症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了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ICAM-1的表达。结果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表达较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在在位内膜和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M-1在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呈周期性变化,增生期走选高于分泌期,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组子宫内膜的表达在增生期高于分泌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升高,表明ICAM-1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免疫发病机制,从而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及免疫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直是妇科领域的难治之症,国内外妇产科学者一直在努力探索其发病机制,但至今尚无定论。Sampson于1921年首次提出经血逆流种植学说,被作为经典理论,但它无法解释80%一90%的妇女存在经血逆流现象,却只有10%-15%的人发生异位症的现实,分析可能还存在如遗传、环境、免疫等其他相关因素。近年我国郎景和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假说——在位内膜决定论,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这一学说是对Sampson经血逆流种植学说的重大修正。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钙依赖粘附素-E(E-cadher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30例EM患者异位子宫内膜、20例EM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E-cadherin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在EM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结论 E-cadherin在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EM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的发病率为7%~50%,引起月经失调、痛经、不孕症等,严重危害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关于其发病机制有诸多学说,但没有任何一种学说可以解释所有的子宫内膜异位现象,芳香化酶作为雌激素合成过程中限速酶,影响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如EM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也为该疾病诊断、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当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其他组织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5%~10%的生育期妇女患病.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肿瘤的远处转移和种植生长能力.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有二种植学说、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遗传因素、免疫学说、在位内膜决定学说,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学说甚多,但尚无一种可以解释全部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不同部位内膜异位症可能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很可能是包括遗传在内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血管生成因子VEGF和bFGF在异位内膜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异位内膜中的表达 ,探讨两种因子与EM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收集EM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 35例和正常子宫内膜 37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VEGF及bFGF在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VEGF在异位内膜组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②bFGF在EM患者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均有表达 ,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③VEGF和bFGF在EM患者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VEGF和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异位内膜均有表达 ,而二者均为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从而表明血管生成是EM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与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MCP-1的表达水平,并以37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异位子宫内膜组织MCP-1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CP-1在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其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ovarian endometriom a,EMA ) ,又称卵巢巧克力囊肿 (chocolate cyst of ovary) ,与盆腔腹膜内膜异位病灶和阴道深部结节型病损构成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的三大类型。近期许多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显示 EMA有其自身的一些特殊性 ,笔者就其发生、对生殖的影响、临床处理、恶变问题作一综述。1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有三种学说 :种植学说、化生学说和胎生上皮由来学说 ,在 EMA的研究中以种植学说最受推崇 [1 ]。研究证明 ,内膜及基质细胞具有粘附到间皮表面的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 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测定了EM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子宫内膜中Fas,FasL蛋白的表达。 结果:1、EM患者在位内膜及正常对照子宫内膜中Fas及FasL的表达均呈周期性改变,增生期呈低水平表达,分泌期表达增高, 两组间同期别比较增生期无显著差异,分泌期EM患者在位内膜的Fas及FasL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2、异位子宫内膜中的Fas及FasL的表达都呈现低水平或不表达。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种植可能与Fas及FasL的表达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育龄妇女的发病率10%~15%,不孕症则高达40%~50%,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慢性盆腔痛,性交痛及不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学说:经血逆流学和在位内膜决定学说。骨桥蛋白(OP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的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是一种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在胃癌、肝癌、卵巢上皮性癌与子宫内膜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黏附、侵袭及转移等恶性行为密切相关。朱耀奎等[1]研究证明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细胞中高表达,表明OPN同样具有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细胞黏附、侵袭及转移的能力。近年来关于骨桥蛋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日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一大热点,现就骨桥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骨桥蛋白及其分子生物学特性骨桥蛋白是Senger等1979年首次发现的一种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人类的OPN基因定位于染色体的4q13,是一个独立的编码基因,含7个外显子及6个内含子。OPN可有多种组织细胞合成和分泌,广泛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上皮来源的中性粒细胞活化肽(ENA-7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NA-78在EM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收集EM患者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组织26例,在位内膜组织26例及非EM患者的子宫内膜24例,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测定ENA-78的表达。结果:①ENA-78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主要表达于异位腺体细胞,间质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细胞质中。②ENA-78的表达强度随着疾病的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强(P〈0.05)。③不同月经周期中ENA-78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④EM组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ENA-78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异位内膜的ENA-78表达也显著高于在位内膜(P〈0.05)。结论:ENA-78是一种重要的趋化因子及血管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KiSS-1及MMP-9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严重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虽为良性病变,但逆流入腹腔的内膜组织与腹膜发生异地黏附后,其浸润、转移及复发性呈现临床上的恶性行为,发病机制目前大多数学者接受的是经期逆流种植学说。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成  邓高丕  朱玲 《广东医学》2008,29(3):450-451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以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Survivin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状况,探讨它们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39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的39份异位子宫内膜及21份在位内膜为研究组;26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子宫内膜为对照组。Survivin蛋白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用TUNEL法检测。结果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增生期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水平(P<0.05)。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分泌期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水平(P<0.05)。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增生期凋亡指数(AI)分别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P<0.05)。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分泌期AI分别明显低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P<0.05)。EM组在位及异位内膜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均与AI负相关(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细胞凋亡水平下降。凋亡水平的下降导致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细胞异位生存和种植的能力增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Survivin蛋白表达上调是导致其凋亡水平下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齐玲  王琳  阿米娜  刘开江 《中外医疗》2010,29(36):112-112
目的探讨缩宫素受体(OTR,oxytocin recepto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Endo metriosis)患者的异位子宫内膜及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痛经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研究组,其中包括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及其中10例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和对照组3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中OTR的表达,比较不同组织中缩宫素受体(OTR)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的差异,以及与痛经的关系。结果缩宫素受体(OT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组表达高于对照组,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组痛经者的表达高于非痛经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重度痛经者的表达高于轻度及中度痛经者。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缩宫素受体(OTR)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而且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有关,对缩宫素受体(OTR)的深入研究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