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疫情爆发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方法所有病例都采用统一表格进行个案调查,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国标,由临床医生和防疫医生共同诊断。在爆发期间有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明显或症状不典型但白细胞数下降的定为临床病例;血或粪便培养副伤寒杆菌阳性,或血清肥达式反映达辅助诊断意义的定为确诊病例。结果共发病223例,无死亡病例,总罹患率为2.42%(223/9215)。其中学生发病211例,罹患率为2.56%(211/8215);教职工发病12例,罹患率为1.20%(12/1000)。本次疫情是因沙门氏菌污染食物造成的副伤寒爆发,后期疫情延续是因接触性传染引起的。结论本次疫情延续时间较长,主要是由于发现和报告时间较迟,失去早日控制疫情的时机,造成后期接触性传染。因此必须重视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和报告工作,以防肠道传染病的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一起学校甲型副伤寒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一起学校甲型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暴发原因。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疫情有关资料。结果全学校发病267例,其中学生病例255例,罹患率22.97%,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持续发热、头痛、头晕。结论自备水源受污染及学生喝生水是引起本次甲型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甲型副伤寒爆发疫情中病例的耐药特征和评估治疗效果。方法对爆发疫情中分离出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计算从确诊病例治疗到体温正常所需的时间,以及通过粪检检查病例在完成治疗1周后是否继续排菌。结果所分离培养出的48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有47株对萘啶酮酸耐药。48例确诊病例从治疗到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所需的时间为4.8d。所有确诊病人体温恢复正常1周后进行初次粪检仍有10%的病例继续排菌。消除病例带菌状态,从治疗时间算起,最长需要治疗60d。结论彻底消除甲型副伤寒带菌状况比较困难,需进一步研究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罗城县是甲型副伤寒老疫区,探讨该县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流行原因,为今后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方法。结果本次疫情确诊病例120例,主要分布在县城区3所中学,以内宿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0.83%(85/120),3所中学内宿生罹患率:罗城高中1.83%,罗城中学1.96%,民族中学2.73%;病例集中分布在10~19岁年龄段;此次疫情较为复杂,其中3所学校疫情由自备水和生活接触2种传播途径共同作用引起;由于干预措施得力,疫情迅速扑灭。结论建立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技术体系对预防和控制伤寒、副伤寒疫情的暴发有重要意义,开展常规疫情监测,加强对市政供水单位的管理,关注学校的自备水源卫生和饮食卫生管理对防止学校副伤寒的暴发流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周炳科  韦玉鸾 《广西医学》2007,29(6):917-917
2006年11月富川县某镇中学发生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截止2006年12月我院共收治45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13~16岁,平均14.6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儿童甲型副伤寒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将本院近5年收治经血培养确诊为伤寒沙门菌属感染儿童中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药物敏感试验及治疗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甲型副伤寒占总发病人数的81%,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主,学龄儿童为高发人群,临床症状不典型,对青霉素类普遍耐药,第3代头孢、喹偌酮类及妥布霉素较为敏感,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效果好。结论 近年我市儿童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以甲副流行为主,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对第3代头孢、喹偌酮类及妥布霉素敏感。  相似文献   

7.
对某部暴发一起甲型副伤寒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3~5月,驻浙某部发生一起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兹将其调查结果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背景资料 疫点位于浙东某海岛驻军某部营区,营区内有指战员413人,且居住较为集中。饮用经初步消毒的井水。1.2 调查方法 对疫区全体人员进行查询,对有症状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符合诊断标准[1]者视为患者。采集患者静脉血(5ml)60份,于低温4h内送微生物实验室进行血液培养,对检出的病原菌均作药物敏感试验(Kirby-Bouer法),操作参照文献[2]。2 结 果  413人中共检出甲型伤寒42例,患病率为10.17%。42例中男性20例,占47.62%,女性2…  相似文献   

8.
2007年1—12月我院传染科共收治来自我省某地经血培养及肥达反应确诊的甲型副伤寒36例。为了解甲型副伤寒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现将其临床特点、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爆发疫情分析,了解本起副伤寒疫情暴发原因,为今后防治伤寒副伤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发生疫情地进行调查。结果调查显示疫情爆发主要原因:一是居住地卫生条件差,屋内苍蝇密度高,为副伤寒暴发流行提供传播媒介;二是炊事人员上岗前未进行健康检查,是疫情暴发的臆患传染源;三是水源周围有污染源和不良的饮生水习惯是副伤寒经水传播的途径之一。结论加强农民工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食品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大农民工食堂的卫生监督和饮用水的监测、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执行饮食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是做好农民工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防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郑君亮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X):166-166
近几年来,由于我市周边地区水质恶化,局部水源污染导致我市甲型副伤寒流行,自2005年6月以来,我院收治68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病例均经血培养确诊为甲型副伤寒;其中,男40例,女28例;年龄12~65岁。所有病例均以发热待查收入院中,其中,首先考虑上呼吸道感染20例(29.4%),病毒性肝炎6例(8.8%),败血症4例(5.9%),沙门菌可疑38例(55.9%)。[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副伤寒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包括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和副伤寒丙,成人中副伤寒甲较多。我院在1997年至1998年共收治211例甲型副伤寒,其中误诊136例,误诊率64.46%,全部病例均经血培养和/或血清学证实而确诊。现将误诊情况及原因分析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95例,女41例,年龄14~62岁,发病至确诊时间5~10天112例,11~20天21例,21~30天3例,临床表现:近年来副伤寒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稽留热减少(32.3%),驰张热和不规则热增多(67.7%),头痛、全身不适…  相似文献   

12.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2005年宁波地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情况及流行原因分析.方法菌株均来自本院2005年1月1日至3月1日以"发热待诊"收住及门诊的患者,经血、大便、尿培养,采用法国VITEK32仪器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用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的沙门菌属诊断血清O2和Ha凝集定型,检出119株甲型副伤寒杆菌.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病史调查,发现66%(79/119)的患者在发病前吃过生或半生牡蛎、毛蚶等近海海产品,暴发流行的季节在冬末春初;这次甲型副伤寒耐药率与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耐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敏感率均在90%以上,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治疗甲型副伤寒较为理想的药物为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亚胺培南和环丙沙星,特别是复方新诺明.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由于我市周边地区水质恶化,局部水源污染导致我市甲型副伤寒流行,自2005年6月以来,我院收治6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9例病例资料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发病特点、诊断、治疗要点及其流行特征。结果:本组病例以农村儿童为多发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10岁之间,临床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呈稽留热和驰张热型;消化道症状较轻;感染中毒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少见;外周血白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血培养是明确诊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头孢类和氨基糖甙类为敏感药物。结论:甲型副伤寒,临床未显现典型的消化造症状及体征,用药应以药物敏感试验为指导,避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甲型副伤寒35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自力 《浙江医学》1999,21(2):96-97
我市从1996年9月~1998年5月出现甲型副伤寒散发流行,在此期间我科共收治甲型副伤寒病人357例,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甲型副伤寒1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市流行甲型副伤寒,其临床表现以及药物敏感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回顾性总结了2003年我院收治的190例甲型副伤寒的临床以及药物敏感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本起大型企业中甲型副伤寒暴发流行的因素,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患者进行统一个案调查、采样检测,并进行病例对照调查和分析。结果确诊患者110例,罹患率7.82%,病例呈局限性且有家庭或同居室聚集现象;从患者6份标本和1份水样中检出甲型副伤寒杆菌,得以证实;暴露因子分析显示,饮生水与密切接触是造成本次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差别有显著性(P<0.01),饮生水的OR=18.1,密切接触的OR=4.6。结论本起疫情为甲型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暴发流行。亟需加强大型企业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疾病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与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
收集近2年来收住院的甲型副伤寒病例36例,拟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面归纳分析其特点,得出目前流行甲型副伤寒的概貌。  相似文献   

20.
2005年4月4-6日,驻武汉某部发生一起集体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接上级机关疫情通知后医务人员即赴现场调查、采样、分析,制定防治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疫情。调查显示,共发病43人,经大便培养提示为丙型副伤寒的爆发流行。现将其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