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脂对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8年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脂对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方法对948例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分为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增高组,进行8年随访观察。结果血脂增高组共503例,其中总胆固醇(TCH)增高256例,三酰甘油(TG)增高169例,两项都增高161例,β-脂蛋白(LDL)增高231例,三项同时增高135例。发生冠心病145例,心肌梗死11例,脑动脉硬化66例,脑血栓35例,脑出血10例,脑梗死13例,高血压病115例,其他疾病74例,无临床诊断疾病34例。血脂正常组共445例,发生冠心病81例,心肌梗死2例,脑动脉硬化59例,脑血栓5例,脑出血1例,脑梗死2例,高血压病72例,其他疾病139例,无临床诊断疾病84例。两组发病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脂增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血脂是诱发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经治疗后3,6,12,24个月血脂变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心脑缺血事件的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经24个月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的改善程度更显著(P<0.05),对血流变参数改善明显(P<0.05),减少了脑内梗死面积(P<0.05)。对照组有5例大面积梗死灶病例死亡,3例脑梗死再次发作;治疗组无死亡和再次发作病例。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有着天然的优势和良好的耐受性,提倡临床使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检测血脂水平,对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查体者血脂分布差异情况。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125例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内健康查体者122例,对每组的血脂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比较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脂蛋白α,P值分别为0.926、0.002、0.000、0.146、0.002、0.000、0.749、0.000、0.000。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甘油三酯、极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α均明显高于健康查体者。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明显低于健康查体者。两组比较胆固醇无显著差异。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能更敏感的体现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查体者的血脂差异情况。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继发癫痫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继发癫痫的发作类型及有关因素。方法本文收集辽宁省宽甸县中心医院2000至2008年住院患者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继发癫痫83例,就其发作类型、发病年龄、梗死后癫痫发生的时间、梗死部位、体积与癫痫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继发癫痫以单纯部分性发作为主,迟发性癫痫以老人多见,常于梗死后6个月发生,与梗死的部位、体积有关。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继发癫痫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多发生于脑叶梗死和较大体积的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经头颅CT或/及MRI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老年患者(≥65岁)268例作为观察组,207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疾病特点及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部位、性质及相应血管狭窄情况.结果 观察组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紊乱、冠心病患病率明显增高(P〈0.01);斑块发生部位以颈动脉窦部较多见、且左侧较右侧多发;硬斑较多,其中,颈内动脉虹吸部硬斑较多,软斑以颈动脉窦部最多;轻度狭窄的发生率高于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结论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发生中,动脉硬化斑块及动脉狭窄起重要作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对控制老年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发展,防止腔隙性脑梗死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就诊的9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经常规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经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作为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9%,治疗组治疗后血脂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已成为老年患者的主要慢性疾病,其致残、致死主要是因动脉粥样硬化症导致的慢性并发症.高血压、血脂紊乱及高血糖是目前公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而许多研究认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的Hcy水平测定来了解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大量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血浆Hcy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大血管疾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并且提出了Hcy是一种反应血管损伤的氨基酸,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4-6]之一,血浆Hcy升高能促进AS及血栓形成.本次研究主要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血中Hcy及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等生化指标,探讨Hcy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眼底动脉硬化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多元分析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血压、血脂、血糖的相关性,评估中风危险度。方法对2004年5月至2008年10月就诊的患者335例,作为观察组,并与无症状的健康体检者180例作对照,动态检测眼底动脉硬化、血压、血糖、血脂的异常变化,并做综合量化评估。结果脑血管疾病与眼底动脉硬化、血压、血糖、血脂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眼底动脉硬化、血糖、血脂、血压异常的量化评分,能够预估中风,以便采取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在控制血糖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晚),疗程为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颈动脉硬化相关指标、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Crouse积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LDL-C、TG、TC、hs-CRP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延缓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进展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不同动脉硬化人群检测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比较,探讨CAVI评估动脉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无动脉硬化疾病(Non-ASD)者20例作为对照组,动脉硬化患者110例纳入实验组,其中糖尿病(DM)组30例,冠心病(CHD)组30例,脑梗死(CI)组3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DM+CHD/CI)组20例。观察CAVI的再现性,比较不同动脉硬化人群中的CAVI值。结论动脉硬化患者的CAVI值均高于无动脉硬化患者,且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或脑梗死患者CAVI值更高,说明CAVI可以定量反映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性激素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变化特点。方法纳入240例女性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450例健康女性对照人群,以老年女性性激素为标记,应用仪器记录老年女性性激素水平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状况。结果总体人群的临床特点: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体质量指数( BMI)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脂水平( TC、HDL-C、LDL-C和TG)存在显著差异( P<0.01),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2组间空腹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2);雌二醇(E2)及睾酮(E2/T)在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0.05),但2组间睾酮水平无显著差异( P=0.549)。结论老年女性性激素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存在一元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与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C、TG、HDL-C、LDL-C,与对照组45例单纯高血压患者血脂水平对比。结果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脂异常可能是高血压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青 《河南医药信息》2010,(24):129-13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敏反应蛋白水平及动脉斑块性质关系。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6例(急性脑梗死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人员150例(对照组),进行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血脂检测、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生化检测比CRP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脂项目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斑块性质及发生率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高敏反应蛋白不仅仅是一种炎症标记物,可以反应颈动脉内膜斑块的性质及稳定性,是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的危险信号,是脑梗死的致病因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加强对高敏反应蛋白检测,可以指导临床治疗防止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与脑梗死的临床病发关系。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至12月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98例进行临床指标(血糖、血压、血脂)对比,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①血糖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组的血糖检查值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②血脂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组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低于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③血压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水平有正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腔隙性脑梗死100例CT征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波  段兵 《现代临床医学》2009,35(5):346-348
目的:分析10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CT征像,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病因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CT资料。结果:腔隙性脑梗死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临床症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部分病人肢体定位症状与病变部位不符,部分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CT表现为病灶大小3—15mm低密度灶,好发于基底节豆状核、尾状核和内囊以及丘脑、桥脑和脑白质。可伴有其他部位脑梗死、脑出血、脑萎缩及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等。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及血栓有密切关系,临床症状与腔隙性脑梗死的CT征像的关系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的相关性,探讨炎症反应和颈动脉硬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将149例受试者分为急性脑梗死组71例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硬化组78例,抽取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送检甘油三酯、总胆同醇、C反应蛋白,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测量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结果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无症状颈动脉硬化组;急性脑梗死组颈动脉中内膜厚度明显高于无症状颈动脉硬化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呈正相关(r=0.240,P=0.044),无症状颈动脉硬化组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中内膜厚度无明显相关性(r=-0.025,P=0.827)。结论 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中内膜厚度与急性脑梗死有关,联合血浆C反应蛋白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初步预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血脂异常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各种血脂成分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造成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在脑血管病的发生中也是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本观察在于通过检测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颈动脉痉挛发生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探讨在  相似文献   

18.
随着老龄化社会时代的到来,脑血管病的发患者数日渐增多,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梗死日渐增多.以往很多文献报道了血脂、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高血压的相关性,但在脑梗死发生后,血脂、血尿酸等指标在脑血管病中起什么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观察分析,通过对12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与106例同期非脑梗死住院患者的血脂、血尿酸检测结果分析,发现血脂(LDL-C)、血尿酸(UA)与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脂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关系。方法对39例脑梗死患者和36例健康体检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检测两组患者的血脂和Fib水平。结果脑梗死组的TC、LDL、Fi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TC、LDL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浆Fib水平增高可促使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决定着脑部的血流供应。本研究主要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MMP-9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分析颈动脉硬化在脑梗死发病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