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下肢骨折病人应用跷式骨折牵引支架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牵引术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科研制的跷式下肢骨折牵引支架 ,弥补了 Thoms氏架和Brown氏架等传统或改良下肢牵引支架在功能活动和放置便盆等基础护理活动中出现力线改变 ,导致病人疼痛的弊端 ;能使病人轻而易举地启动支架的跷式运动 ,配合完成治疗和护理 ,病人不仅无痛苦 ,而且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有效地预防了长期卧床易发生的各种并发症[1 ] ;减少了护士工作量 ,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和效率。 1 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 ,我科临床应用于 72例下肢骨折病人 ,效果良好 ,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72例中 ,男 5 3例、女 1 9例 ,…  相似文献   

2.
跷式下肢骨折牵引支架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支架,以克服传统下肢骨折牵引治疗支架的弊端。方法 跷式牵引支架借鉴跷式运动原理设计,用金属材料制作,由主架,附架,基架和配架组成,主,附架以基架为支点可在牵引中作跷式运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设计一种悬挂式下肢骨科手术牵引装置,并评价在髋部骨折手术中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需手术治疗髋部骨折患者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6~87岁,平均72岁。股骨颈骨折16例,粗隆间骨折24例。所有患者术中行闭合牵引复位切开内固定,术中牵引采用悬挂式下肢骨科手术牵引装置(专利号ZL 2012 2 0091822.1)行牵引复位,评价装置在髋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4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固定及愈合良好,无内固定失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内翻畸形病例。根据Harris功能评分标准,优30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90%。结论悬挂式下肢骨科手术牵引装置术中安装应用简便,术者能灵活应用,复位花费时间短,术后疗效满意,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减少下肢牵引套牵引患者牵引套的调整频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设计新的踝关节保护垫应用于下肢牵引套牵引患者30例(观察组),与使用传统保护垫的30例患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观察组牵引套每周的调整频率、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改良踝关节保护垫能有效阻止牵引套下滑压迫踝关节,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压疮发生。  相似文献   

5.
黄金怀 《护理学杂志》2008,23(12):76-77
目的 减少下肢牵引套牵引患者牵引套的调整频率,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 设计新的踝关节保护垫应用于下肢牵引套牵引患者30例(观察组),与使用传统保护垫的30例患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观察组牵引套每周的调整频率、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舒适度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改良踝关节保护垫能有效阻止牵引套下滑压迫踝关节,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压疮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新型牵引弓与传统牵引弓应用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取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和无锡市锡山区人民医院东亭分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施行骨牵引的63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新型牵引弓组(30例)与传统牵引弓组(33例).记录两组患者骨牵引操作时间,观察骨牵引期间西林瓶或保护罩脱落、刮擦床单引起疼痛、克氏针或牵引弓...  相似文献   

7.
手法复位下肢牵引为主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夏雨 《中国骨伤》1999,12(2):44-44
笔者采用手法复位,下肢牵引为主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82例,获较佳疗效,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2例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45~76岁。左侧33例,右侧49例。粗隆粉碎性骨折36例,顺粗隆型29例,反粗隆间骨折17例。受伤至治疗时间1~5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下肢简易功能锻炼装置在骨牵引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股骨颈骨折股骨髁上骨牵引患者膝关节僵硬发生率,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方法将50例股骨颈骨折行持续骨牵引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卧床休养,保持合适的体位,持续牵引6~8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使用自制的下肢简易功能锻炼装置辅助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撤除骨牵引后膝关节在30°范围内未出现僵硬;对照组25例均出现膝关节僵硬,膝关节活动范围0°~10°,两组膝关节僵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肢简易功能锻炼装置有助于降低骨牵引患者膝关节僵硬发生率,加速膝关节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减少股骨颈骨折股骨髁上骨牵引患者膝关节僵硬发生率,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方法将50例股骨颈骨折行持续骨牵引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卧床休养,保持合适的体位,持续牵引6~8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使用自制的下肢简易功能锻炼装置辅助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撤除骨牵引后膝关节在30°范围内未出现僵硬;对照组25例均出现膝关节僵硬,膝关节活动范围0°~10°,两组膝关节僵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下肢简易功能锻炼装置有助于降低骨牵引患者膝关节僵硬发生率,加速膝关节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下肢骨干骨折手术中,内固定之前的主要工作是骨折的复位.在传统的临床手术中,骨折的复位装置通常只有一个线性自由度,所以复位效果并不理想。为此本文介绍了一种机器人辅助下肢骨干骨折正骨系统及作为其核心技术的机器人辅助行力线牵引的复位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复位效果,并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和所受辐射剂量。该研究既为下肢骨干骨折内固定手术奠定了基础,也为实现更加复杂的矫形外科手术的机器人系统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护士社会支持与焦虑状况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于足三里穴位封闭对下肢骨折腹胀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96例下肢骨折腹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在腹胀时予肛管排气;观察组应用新斯的明注射液0.5mg于健侧足三里穴封闭。观察两组腹胀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8%,与对照组(62.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3.7,P〈0.01)。结论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下肢骨折腹胀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斯的明于足三里穴位封闭对下肢骨折腹胀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96例下肢骨折腹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在腹胀时予肛管排气;观察组应用新斯的明注射液0.5 mg于健侧足三里穴封闭.观察两组腹胀缓解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8%,与对照组(62.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3.7,P<0.01).结论 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下肢骨折腹胀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中药敷脐加腹部按摩防治下肢骨折患者便秘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张小红 《护理学杂志》2008,23(12):46-47
目的 探讨中药敷脐加腹部按摩防治下肢骨折卧床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 按住院先后顺序将154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7例.对照组鼓励患者多饮水并进行饮食调理,每日饮水1 500~3 000 ml,其中空腹饮淡盐水300 ml;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敷脐(1次/d)加腹部按摩(2次/d,10 min/次),连续3个疗程(4周).结果 两组便秘发生率、便秘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中药敷脐加腹部按摩可有效防治下肢骨折卧床患者便秘.  相似文献   

14.
15.
16.
彭鑫 《医学美学美容》2024,33(8):148-151
目的 探究医护患三位一体护理在下肢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 3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6例下肢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 组,各38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患三位一体护理,比较两组恢复情况、创面愈合情 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 照组,疼痛评分及瘢痕形成率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VS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低于参照组的15.79%(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参 照组(P<0.05)。结论 医护患三位一体护理能促进下肢骨折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修复,降低并发 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两种不同类型皮瓣修复下肢创面的效果。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常州医 疗区2019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70例下肢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任意皮瓣修复,观察组采用内踝上皮瓣修复,比较两组创面供区优良率、 围术期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创面供区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 77.14%(P <0.05);两组围术期皮瓣面积、制备皮瓣所用时间及手术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P <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 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 对下肢创面患者采用内踝上皮瓣修复的效果优于任意皮 瓣修复,其创面供区优良率更高,有助于促进创面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8.
Acute arterial injury at the time of total knee replacement (TKR) is a rare occurrence. We questioned whether TKR could exacerbate preexisting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causing chronic limb ischemia. Thirty-three patients undergoing unilateral TKR had the peripheral arterial supply of both legs assessed 2 weeks before and 6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using various methods. Althoug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velocity ratio was measured in the trial leg, 0.92 (0.33)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1.11 (0.46) (P = .0002) this was not found to be clinically significant when the minimum popliteal artery diameter of the trial limb, 6.23 (1.32), w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6.28 (1.27) (P = .8246). Neither were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arterial waveforms or ABPIs measured in the trial legs preoperatively, 0.97 (0.20), and postoperatively, 0.93 (0.27) (P = .2793). TKR does not impair the arterial supply of the limb at 6-week postoperative period.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