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应用尼莫同注射液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32例SAH设为治疗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54±6岁),48例设为对照组(男33例,女15例,年龄55±6岁)。两组均接受脱水、止血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加用尼莫同50ml(含10mg)静滴,每日一次连用7天,以后改口服尼莫地平片,疗程一个月。结果: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尼莫同能降低SAH死亡且无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后迟发神经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机磷中毒后迟发神经病25例并与应用能量合剂治疗的22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3、6、12个月内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分别<0.05、<0.01、<0.05),治疗组平均康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提示糖皮质激素能显著提高迟发神经病1年内痊愈显效率,缩短康复期,可作为本病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用噻唑兰(MTT)法测定2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20例对照组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SAH患者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患者IL-6含量高于无此并发症者(P<0.05);SAH患者IL-6水平与HuntandHes临床病情分级有正相关关系(r=0.4917,P<0.05)。提示免疫/炎症反应参与了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4年5月~2000年3月共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70例,其中38例应用亚低温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SAH诊断标准。深昏迷、脑疝形成、呼吸衰竭者不作入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亚低温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26~75岁,平均44岁;对照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20~72岁,平均41.5岁,两组病例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伴发疾病、既往史、病情程度,均无显著差异(P<0…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死患者IL-6水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梗死患者血清、脑脊液(CSF)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特点.探讨IL-6与SAH和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20例SAH患者、38例脑梗死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CSF的IL-6水平。结果脑梗死组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AH组血清、CSF的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SAH组CSF的IL-6水平比血清的IL-6水平明显增高(P<0.01)。SAH组第1天血清和第6天CSF的IL-6平均水平为最高值。结论IL-6与脑梗死、SAH发病有关,SAH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与颅外免疫系统一样存在严重的免疫和炎症反应.而中枢神经系统与颅外免疫系统的免疫调节可能是不相同的。IL-6异常增高可能与SAH后的脑血管痉挛(CVS)和迟发性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蝎毒制剂-速可平(SV)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UC患者随机分组,采用蝎毒制剂—速可平保留灌肠(治疗组),同时与用柳氮磺胺吡啶(SASO)肛栓剂(对照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及肠粘膜结构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主要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也均有显著的改善(P<0.01或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治疗组平均治疗时间为34天,而对照组为48天(P<0.05),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93.3%与对照组33.3%和8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愈病例进行6个月及12个月的随访,治疗组复发率分别为11.1%和16.7%与对照组40%和6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1);两组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3%和13.3%(P<0.01)。结论:速可平对UC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同时能改善UC相关的免疫学指标,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时血和脑脊液中神经降压素(NT)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方法采用放免技术动态观察了犬SAH后血浆、CSF中NT含量动态变化。结果SAH组血浆、脑脊液中NT含量增高。血浆中NT在注血后2天开始增高,第7天最高(P<0.01)。脑脊液中NT在注血后30min即显著增高(P<0.01),第7天最高。结论NT可能参与了SAH后CVS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刺五加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将SAH患者44例,随机分为刺五加组(20例)和SAH对照组(24例),2组均于发病48小时内接受治疗,SAH对照组用脱不、止血等常规疗法,刺五加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100毫升,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7日。结果 一个月内,刺五加组的CVS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SAH对照组(P〈0.05),再出血发生率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发病第14天时,刺五加组患者的病情级别明显低于SAH对照组(P〈0.05)。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防治SAH后CVS疗效确切,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且无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糖皮素激烈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后迟发神经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机磷中毒后迟发神经病25例并与应用能量合剂治疗的22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3、6、12个月内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分别〈0.05、〈0.01、〈0.05),治疗组平均康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提示糖皮素激素能显著提高迟发神经病1年内痊愈显效率,缩短康复期,可作为本病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4年2月至1998年2月采用钻颅注氧置换血肿的方法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57例,本组男51例,女6例,年龄49~78岁,术前CT示血肿腔共65个。治疗方法:本组均在局麻下,于CT示血肿最低处作4cm长切口,钻颅,硬膜外监测ICP,切开硬脑膜(直径02cm),立即置入自制的同轴双腔管于血肿腔内并注意不损伤血肿包膜,从内管缓慢注入氧气(每次30mL),可见陈旧性血液从同轴外管流出,如此反复注入氧气。若血肿内有絮状物或血凝块,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清除,再注氧置换血肿腔内液体。当流…  相似文献   

11.
多梗塞性痴呆病人血浆内皮素和红细胞变形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36例多梗塞性痴呆和20例非痴呆病人血浆内皮素含量和红细胞变形能力,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1)痴呆组和非痴呆组血浆内皮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0.01);(2)两组红细胞变形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0.05),而痴呆组又明显低于非痴呆组(P<0.05)。认为:血浆内皮素增高和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与痴呆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检测4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其中2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伴脑血管痉挛患者,其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为83.04±31.78mg/L,19例不伴脑血管痉挛病人,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G含最为:30.79±22.13mg/L;脑血管痉挛组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G含量明显高于非脑血管痉挛组(P<0.01)。结果表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免疫反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持续引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对住院的SAH患者31例应用脑脊液持续引流为治疗组,25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病人头痛缓解时间、脑积水发生例数、脑血管痉挛发生例数、消化道出血例数、肾功能损害例数,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5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脊液持续引流治疗SAH可减少并发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生活体验疗法对门诊神经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活体验疗法(LET)对神经症的治疗康复作用。方法设立LET研究组(LETG)应用分阶段治疗目标的生活体验疗法,药物治疗组(DTG)为对照组:两组各60例,疗程皆为10~12周。结果LETG总有效率高于DTG,但无显著差异性(χ2=291,P>005);疗效的程度,LETG的痊愈率明显高于DTG(P<001);LETG中MMPI平均减分率高于对照组;追踪随访一年后的总复发率,LETG略低于DTG(P>005);而前者的神经衰弱和疑病症两种类型的复发率较后者显著为低(P<001及<005)。结论LET对神经症的治疗康复作用佳,值得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与感染(附118例报告)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 探讨感染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收集118 例脑血管病( 年龄> 45 岁) 尸检病例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对脑梗死与脑出血起病前后的感染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脑梗死组有感染的患者(48/61 ,787 % ) 比脑出血组(24/57 ,421 % ) 显著增多( P< 0 .01) ,两组都以起病后合并感染者居多,但脑梗死组起病前1 周有感染者占25 % ,比脑出血的125 % 多1 倍。②感染以细菌性感染为主,肺炎居首位(736 % ) ,菌血症与腹泻次之,各占83 % 与69 % 。③脑梗死组有感染的比无感染的患者,血白细胞计数值明显增多( P< 001) 。④脑梗死及脑出血的部位与感染的发生无相关性( P> 005) 。结论 脑梗死患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脑出血患者。脑梗死患者起病前的近期感染可能成为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而脑血管病患者起病后合并感染是其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共17例(治疗组),与20例用甘露醇治疗对照。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6.47%,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分别为25%、85%,两组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DF-521治疗愈早,疗效愈好。本组病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伽玛刀在松果体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的探讨伽玛刀对松果体区肿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25例共31个病灶,治疗前肿瘤平均体积为54cm3(0092~293cm3);KPS平均为7923分(50~100分);射点数1~8个(平均42个);周边剂量10~225Gy(平均1486Gy);周边剂量曲线30%~90%(平均439%);中心剂量1444~5625Gy(平均3618Gy)。结果19个月内有1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期为55个月,治疗后平均肿瘤体积缩小至44cm3(0~267cm3)。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或改善,KPS平均为8692分(50~100分)。结论定位诊断明确的松果体区占位病变,如果其体积在伽玛刀治疗的允许范围内,首选伽玛刀治疗是明智的,可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带状疱疹神经痛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77 例带状疱疹患者神经痛与疱疹关系,症候定位,误诊 原因及治疗转归。结果 神经痛与水疱疹是带状疱疹主要临床表现,以单节段神经节受累为主,多个神经节受累14 例(182 % ) , Hunt 综合征11 例(143 % ) ;神经痛先于疱疹出现组40 例(520 % ) ,其中26 例误诊(650 % ) ,和神经痛与疱疹同时出 现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 < 001) ,老年人较中青年人更易误诊( P < 005) ,疱疹落痂后遗神经痛24 例(312 % ) ,止痛 与抗病毒治疗有效。结论  了解神经痛与疱疹呈节段性分布的临床特点,有助于带状疱疹的早期临床诊断与治疗,有利于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注氧脑脊液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113例SAH均行腰穿放出5-20ml血性脑脊液,在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和氧气5ml,对脑脊液中红细胞消除时间和临床转归进行观察。结果:113例注氧3-6次,平均4次脑脊液中红细胞消除。临床治愈58例,治愈率51.3%;好转39例,有效率35.3%;并发脑梗死9例(7.9%),轻度脑积水4例(3.5%)。结论:注氧脑脊液置换可有效提高SAH病人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的剧烈头痛、尽快清除脑脊液中的血液,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对48例临床住院病人根据年龄、性别、病情程度随机分为内科治疗加分次腰穿放液组(26例)及单纯内科治疗组(22例)两组,观察临床表现。结果:两组病人在头痛持续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血液清除时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都有显著差异,腰穿放液组明显优于单纯内科治疗组。结论:应用腰穿放液治疗SAH简便易行,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