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病案摘要患者女,37岁。因发现盆腔肿块1年余而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5 / 30天,无痛经,末次月经2 0 0 2年8月13日,于2 0 0 1年6月因劳累后出现左下腹及腰部酸痛,就诊于外院,妇科B超检查发现左卵巢旁有一4 .7cm×3.5 cm×4 .4 cm实性肿块,子宫稍大,肌层不均,给予妇科千金片、桂枝茯苓胶囊等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因上述症状有所加重于2 0 0 2年8月2 0日入我院治疗。入院时查体:体温36 .5℃,血压16 / 10 k Pa,心肺听诊无异常,全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肿块。妇科检查示:外阴无异常,阴道畅,粘膜正常,宫颈光滑,子宫前位,略大,活动,左侧附…  相似文献   

2.
1病历摘要徐,34岁,于2003年8月28日入院。主诉1个月内有数次剧烈阵发性腹痛。既往于1997年11月妊娠38周时因胎盘早剥行剖宫产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一般情况好,每月尚有少许月经来潮,1~2d干净。末次月经2003年4月23  相似文献   

3.
子宫次全切除术后腹腔妊娠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资料与方法 患者,40岁。住院号:247689。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60d恶心伴下腹疼痛50d”于2008年5月10日入院。患者因子宫肌瘤于2008年3月10日在我院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原发不孕19年,月经周期30~50d不等,于月经第39天施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4个月,形态不规则,多发性子宫肌瘤。双侧附件粘连于子宫后壁,分离粘连过程中流出咖啡样液体,为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右侧卵巢未见异常,同时行囊肿剥除术。  相似文献   

4.
顺铂致溶血性贫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患者,女,56岁,因卵巢癌复发于2008年5月13日入院。既往因绝经8年,阴道出血2个月伴腹胀,检查发现盆腔肿物,于2005年7月26日于外院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诊断为:  相似文献   

5.
患者,40岁,因发现下腹肿块2个月余,于1985年8月17日误诊为子宫肌瘤入院手术,术中发现左卵巢肿瘤呈菜花样,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行全子宫十双附件切除术。病理报告:左卵巢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癌,术后在当地医院用VCR、5-FU、KSM、CTX化疗8次,间隔时间1个月。1987年2月25日行第二次剖腹探查术,术前行盆腔淋巴造影及B超均未发现异常,二探术中无转移灶,盆腔、腹膜光滑,无肿大淋巴结,腹腔冲洗液离心沉淀后未找到癌细胞,行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大网膜少量脂肪组织伴出血,术后本行化疗。1989年7月复查发现阴道残…  相似文献   

6.
患者38岁,因停经37周1d,B型超声检查发现子宫瘢痕变薄于2009年11月5日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9年2月18日。孕4个多月起自觉胎动,定期外院产检未发现异常。入院当天来我院产检,常规产前B型超声检查提示妊娠足月,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1.9mm,  相似文献   

7.
患者46岁,孕2产4。因子宫次全切除术后两年,阴道流血22h,于2003-08-11 20:00入院。患者于1998年在双鸭山煤炭总医院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每月仍有月经,末次月经2003-07-08,该患半月前无诱因出现阴道流血,较月经量多,口服止血灵好转,于2003—08—10 22:00阴道流血量增多,色鲜红,持续至今,伴头晕,口服止血灵无效,去双鸭山煤炭总医院求治,以阴道流血原因待查转入我院。既往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特征与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能性子宫出血所致失血性贫血需行子宫全切除术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阴式子宫全切除术35例(观察组),开腹子宫全切除术38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镇痛、术后发热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经阴道子宫全切除术组,无中转开腹,未见邻近脏器损伤,无大出血及肿块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发热率低等优点,对子宫肌瘤及体积需≤孕4个月大小,盆腔无严重粘连者,是有效的子宫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可能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 选择手术治疗的295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病例,其中腹腔镜组144例,开腹组151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观察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共发现盆腔包裹性积液19例,开腹组4例(2.58%),腹腔镜组15例(10.42%),两者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张彤艳 《河北医药》2002,24(3):235-235
例 1 患者 ,48岁 ,孕 3产 3。因发现下腹肿物 3年 ,伴腹胀 ,下腹隐痛 1年于 2 0 0 0年 8月 17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 ,因腹痛曾用抗生素治疗有所好转 ,门诊拟诊“巨大卵巢瘤”收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下腹膨窿 ,可及一如孕 7月大的小肿物 ,质软 ,似囊性感 ,无压痛。妇科检查 :于盆腔内触及如孕 7月大小肿物 ,宫体及双附件未触及。于 2 0 0 0年 8月 2 3日行盆腔肿物切除术 ,术中见肿物自宫底呈菜花样向腹腔四周生长 ,呈暗红色 ,与两侧腹壁、前后腹膜、大网膜、子宫双附件广泛粘连 ,上达隔肌下缘 ,下至子宫直肠陷凹 ,并种植于膀胱表面。…  相似文献   

11.
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的临床特征与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2006年7月~2009年4月,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所致失血性贫血需行子宫全切除术的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阴式子宫全切除式35例,开腹子宫全切除术3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镇痛、术后发热率及住院时间。结果:阴式子宫全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比开腹子宫全切除手术时间短(P〈0.05);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术后镇痛率、切除率较开腹子宫全切除组高(P〈0.05);住院时间,阴式子宫全切除术较开腹子宫全切除术时间短(P〈0.05);两组术后发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发热率低等优点,对于子宫肌瘤及子宫体积≤孕4个月大小,盆腔无严重粘连者,是有效的子宫切除方式。  相似文献   

12.
吴瑾  唐良萏  贾英 《中国药业》2009,18(4):64-64
患者女,38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1+年”于2006年8月入院。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右上腹疼痛,主要表现为钝痛,可忍受,持续3~5d后自行缓解,无右肩背放射痛,不伴发热、黄疸、恶心、呕吐、厌油、纳差、返酸、腹泻、黑便等症状,未行正规诊疗。入院前2周,患者在我院作B超检查提示肝前间隙包块、性质待定。入院前2d,CT检查提示肝右前叶及外侧局部胸壁软组织增厚,伴局部肋骨受累,考虑为感染性病变。患者10+年前因子宫内膜异位症行腹腔镜治疗,5+年前因子宫腺肌病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否认外伤、肝炎、结核病史。月经初潮13岁,经期7~8d,周期28d,痛经,5+年前因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即无月经来潮。体格检查除肝区叩痛外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示肝功能、肾功能、心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巨大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和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153例腹腔镜下超过12孕周的子宫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包括51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H),82例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8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LAVH)和12例腹腔镜下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LISH)。结果 148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5例因刚开展腹腔镜手术,技术不成熟,或盆腔粘连严重而改开腹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随着手术器械和镜下操作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选择合适的置镜孔及操作孔,处理好子宫血管,腹腔镜下巨大子宫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不会增加手术危险性和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 患者41岁,江西人,住院号:184121。因停经37+6周,疤痕子宫于2009年5月19日入院。孕妇末次月经2008年8月25日,预产期2009年6月2日。停经30d多尿妊娠试纸自查阳性,孕早期有轻度恶心呕吐等反应。孕4个多月起自觉胎动,定期外院产检未发现异常。孕37周多因疤痕子宫要求剖宫产入院。既往史:平素体健,孕5产2人流2,患者于1992年在当地医院顺产一足月成熟活男婴,之后人流2次,  相似文献   

15.
患者,62岁,20年前因子宫肌瘤行次全切除术,术后无月经来潮,近半年来自觉小便次数增多,下腹坠胀不适,未诊治。近半月来症状较前加重,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摘要 患者陈××,女性,45岁。已婚,孕3产1。2003年3月体检B超检查发现多发性子宫肌瘤,最大直径3cm,无月经改变等不适,未治疗,遵嘱定期复查,但一直无明显变化。2006年11月再次复查B超提示肌瘤已增大至4.4cm,因无不适仍未治疗,继续随诊。2007年8月3日复查B超示:子宫增大,子宫多发肌瘤(最大5.3cm×5.2cm)。于2007年9月29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12周,表面不平,有多个肌瘤结节突出,最大者位于子宫前壁偏下段向右阔韧带突出,双附件未见异常。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好。  相似文献   

17.
范春艳  郭丽魁 《河北医药》2001,23(11):873-873
患者 ,女 ,35岁。主因尿频 ,伴行走时下腹坠痛 1年入院。患者 1年前无诱因出现尿频 ,日间每小时排尿 1次 ,夜间 3h 1次 ,量少 ,且每于行走时加重 ,并出现下腹正中坠痛 ,平卧后可好转 ,无尿急、尿痛及排尿不畅 ,无血尿、脓尿。 1年中患者就诊于多家医院 ,行多次查体、化验及影像学检查 ,包括双肾、盆腔的CT、MRI,血尿分析、肝、肾功能、血糖等生化检查 ,尿细菌培养、膀胱镜检查 ,均无异常情况。在此期间患者曾接受多次正规抗炎治疗 (青霉素、甲硝唑、环丙沙星、中药 ) ,均无好转。故于 2 0 0 0年 1 0月 1 0日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 :T3…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5岁,绝经7年,既往月经正常。8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下腹有一拳头大肿块,可推动,无触痛。近2周肿块明显增大,伴腹胀,胸闷、胃纳差等症状,于1984年6月3日入院。检查:子宫后位,大小正常,活动尚可,右穹窿可触及约5个月妊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绝经女性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同时行双侧输卵管切除对其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因子宫良性疾病于我院行子宫全切术或次全切除术患者共92例,随访至术后半年,失访2例,完成随访90例。其中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45例(观察组),保留输卵管45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AMH水平的变化、盆腔包块的再发率以及围绝经期症状。结果:<45岁患者中,观察组术后1、3、6个月AM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再发盆腔包裹性积液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围绝经期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5岁患者中,观察组术后1、3、6个月AMH水平及围绝经期症状相较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再发盆腔包裹性积液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切除术中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降低了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率,但对45岁以下患者卵巢功能有影响,可致卵巢功能早衰,而对45岁以上患者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20.
患者,62岁,20年前因子官肌瘤行次全切除术,术后无月经来潮,近半年来自觉小便次数增多,下腹坠胀不适,未诊治.近半月来症状较前加重,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疗效不佳.3d前来我院就诊,B型超声提示:盆腔正中有7cm×8cm×8cm实性包块,结合临床考虑为:(1)宫颈残端肌瘤?(2)附件肿瘤?以"盆腔肿瘤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