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腮腺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螺旋CT检查对于腮腺肿瘤的定位、定性方面有较高的准确率.但由于两种类型肿瘤有时CT表现较相似,在临床影像诊断中不易鉴别.本组资料回顾性分析3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23例腺淋巴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征象,希望能够对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2.
赵廷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81-382
<正>腮腺淋巴瘤又称Warthin瘤或乳头状囊腺瘤,主要位于腮腺浅叶及下极,极少见于颌下腺,由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细胞成分组成。在腮腺良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居第二位。根据流行病学统计,腮腺腺淋巴瘤在国内以广东省的发病率最高,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临床上发病缓慢,具有多发倾向,术后易复发。本文旨在提高对腮腺腺先淋巴瘤CT特征的认识,以提高对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谢萍超声科  江苏省  ) 《江苏医药》2012,38(13):1563-1565
目的探讨回声强度定量分析在腮腺腺淋巴瘤与混合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病理证实的15例腺淋巴瘤和12例混合瘤的超声资料,经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在医学平板显示器上观察,利用自由兴趣区绘画工具测量并计算病变相关指标。结果病变内部及其后方回声强度值与病变最大径线无相关性(P>0.05)。腮腺腺淋巴瘤的内部回声强度值低于混合瘤(P<0.05),腺淋巴瘤内部回声强度值与正常腮腺回声强度值的比值也低于混合瘤(P<0.05)。ROC曲线显示病变内部回声强度、病变内部回声强度与正常腮腺回声强度的比值在诊断混合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2(P<0.05)和0.783(P<0.05)。结论超声回声强度定量分析有助于腮腺腺淋巴瘤和混合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回声强度定量分析在腮腺腺淋巴瘤与混合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病理证实的15例腺淋巴瘤和12例混合瘤的超声资料,经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 PACS)在医学平板显示器上观察,利用自由兴趣区绘画工具测量并计算病变相关指标.结果 病变内部及其后方回声强度值与病变最大径线无相关性(P>0.05).腮腺腺淋巴瘤的内部回声强度值低于混合瘤(P<0.05),腺淋巴瘤内部回声强度值与正常腮腺回声强度值的比值也低于混合瘤(P<0.05).ROC曲线显示病变内部回声强度、病变内部回声强度与正常腮腺回声强度的比值在诊断混合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2(P<0.05)和0.783(P<0.05).结论 超声回声强度定量分析有助于腮腺腺淋巴瘤和混合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使用超声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对腮腺内实性良性包块进行弹性模量测量,研究其在评价腮腺内实性良性包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65例行病理组织活检或腮腺内包块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病理诊断腺淋巴瘤(腺淋巴瘤组)44例,混合瘤(混合瘤组)63例,病理组织活检诊断淋巴结(淋巴结组)58例.所有患者在进...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 34例腮腺肿块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和脉冲多普勒 (PD)检测探讨腮腺肿块的诊断价值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腮腺肿块 34例 ,男性 15例 ,女性 19例 ;年龄 6~ 72岁。其中腮腺恶性肿瘤 12例 ,包括粘液表皮样癌 4例 ,腺样囊性癌 4例 ,腺泡细胞癌 2例 ,淋巴上皮细胞癌 1例 ,腺瘤癌变 1例 ;良性肿瘤 19例 ,包括混合瘤 14例 ,腺淋巴瘤 2例 ,单纯性腺瘤 1例 ,乳头状囊腺瘤 1例 ,错构性血管瘤伴骨化 1例 ;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术后 ,疤痕中见线头及异物巨细胞反应 1例及疤痕…  相似文献   

7.
赵虹  王艳  章作铨 《中国医药》2009,4(10):802-803
目的探讨分析双期CT增强扫描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1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CT增强扫描的早期(30s)和延迟期(120s),对肿瘤实质部分行密度测量。结果41例腮腺占位病变中,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15例。腮腺腺淋巴瘤早期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腮腺混合瘤和腮腺癌早期强化不及腮腺腺淋巴瘤明显,而延迟期强化增加,且混合瘤趋均匀。结论CT增强扫描有助于辨别肿瘤的良恶性,强化的形式对进一步分类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卢意 《现代临床医学》2016,42(5):358-359
探讨腮腺区良性病变的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腮腺良性病变的诊断水平。回顾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9例病例中,腮腺多形性腺瘤6例,腺淋巴瘤5例,淋巴囊肿3例,嗜酸性腺瘤1例,干燥综合征1例,炎性包块2例,血管瘤1例。术前正确诊断14例,准确率73.68%。结合腮腺病变临床资料及多期增强CT扫描图像,能够在术前对此类病变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混合瘤(Mixed Tumor)是由几种独自生长的組织所組成的新生物,为口腔中比較常見的肿瘤。一股文献記載多見于涎腺,而涎腺中又以腮腺为最多見,Sehreine Mattick二氏所見66例混合瘤中有45例发生在腮腺,Potey氏54例中有38例发生在腮腺,Ahlb-om氏254例中有177例发生在腮腺,ASh氏683例中有503例发生在腮腺,Flemino氏105例中有72例发生在腮腺。在口腔中混合瘤可見于于腭部頰部、唇部、舌部。我国郑麟蕃教授統計46例口腔内涎腺混合瘤,其順序:腭(硬腭、硬軟腭交界、軟腭)32,頰4,唇3,腮腺3,舌2,頜下腺1,舌下腺1。  相似文献   

10.
陈泽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85+87-85,87
目的 对腮腺混合瘤声像图特点进行阐述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腮腺病变患者38例进行超声检查,对其声像图的特点进行评价,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35例确诊为腮腺混合瘤,2例误诊为腺淋巴瘤,1例误诊为腮腺囊肿.结论 超声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符合率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腮腺区的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最为常见,传统的腮腺切除手术通常需要解剖面神经各分支,并于面神经浅面将腮腺浅叶、肿物和腮腺嚼肌筋膜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诊断技术目前在口腔颌面外科方面的应用已逐渐增多,但在我省尚未见报道。我们对54例颌面部肿块的B超检查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本组54例术前先行B超检查,均进行了肿物切除,并有病理诊断。其中良性肿瘤:腮腺混合瘤9例,腮腺单形性腺癌、腮腺内鳃裂囊肿各1例,腮腺腺淋巴瘤2例,颌下腺混合瘤3例,颌骨造釉细胞瘤4例。颌骨囊肿4例,甲状舌管囊肿3例,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各类腮腺肿瘤的CT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43例,其中良性肿瘤22例,包括多形性腺瘤10例,腮腺囊肿3例,腺淋巴瘤2例,淋巴管瘤3例,神经鞘瘤2例,脂肪瘤2例;恶性肿瘤21例,包括黏液表皮样癌6例,腺泡细胞癌2例,腺样囊性癌3例,腺癌2例,恶性混合瘤4例,转移瘤2例,淋巴瘤2例.结果 良性肿瘤形态规则,无侵袭性,界限清楚,密度均匀,周围邻近结构清晰;恶性肿瘤有不同程度的侵袭性,多呈分叶状或形态不规则,瘤体坏死、液化、囊性变而密度不均匀,邻近结构不清.结论 CT检查能评估腮腺肿瘤的部位、大小、良恶性以及肿瘤的周围侵犯情况,基本可以满足术前临床要求,对决定手术方案,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讨论一、临床特点:腮腺腺淋巴瘤为生长缓慢无痛性肿块。肿物常为圆形,个别为结节状。边界一般清楚,活动,质中等硬,瘤体直径多在1~6cm之间。病史较长,本组最长达12年。肿瘤好发于腮腺后下浅叶处,国内报告只见于腮腺,国外报告偶发生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CT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腮腺腺淋巴瘤14例,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及强化特点。结果14例中共有20个病灶,10例单发,单侧多发2例,双侧多发2例,病灶中心位于后下象限15个,14个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13个,内有囊变区,增强后实性部分CT值平均增加29.5Hu,大部分病灶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强化。结论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大部分病例可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CT表现与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患者11例,11例中男9例,女2例,分析病灶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密度。结果 11例腮腺腺淋巴瘤中,5例病灶单发,6例多发,共20个病灶,其中13个(65%)病灶位于腮腺后下象限,CT显示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7个,坏死囊变致密度不均匀13个;增强扫描病灶呈早期均匀强化,以中度强化为主,囊变区不强化。结论腮腺腺淋巴瘤好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当肿块发生于腮腺浅叶后下象限,边界清楚,特别是病灶多发并伴局灶性坏死,增强后中度以上强化时应首先考虑本病。  相似文献   

17.
杨中  凌华毓  张蓓  陈霞 《贵州医药》2011,35(8):749-750
腮腺混合瘤是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超声目前作为涎腺检查的主要手段诊断腮腺混合瘤的价值已得到临床的肯定和应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也存在一定的误诊率,现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2例腮腺混合瘤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104例涎腺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发现男女患者的比值为1:1.21;良性肿瘤80例,占76.9%;恶性肿瘤24例,占23.0%;良性肿瘤多见于21~50岁组(63.25%),主要为混合瘤、腺淋巴瘤;恶性肿瘤多见于51~60岁组(58.33%),主要为粘液表皮样癌、恶性混合瘤、腺样囊性癌;肿瘤的好发部位依次为:腮腺部、颌下腺部、小涎腺部及舌下腺部。其中腮腺及颌下腺部良性肿瘤高于恶性肿瘤;小涎腺中的恶性肿瘤比重大大增加。诊断中强调了细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价值,并对肿瘤的手术原则及预后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腮腺良性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肿瘤,其中80%为浅叶肿瘤[1],其中以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最为常见,目前手术治疗仍为临床腮腺良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2]。传统手术切口分离方便、术野清晰,适用于腮腺浅叶肿瘤和部分深叶肿瘤,但同时  相似文献   

20.
沃辛瘤(Warthin tumor)又称乳头状淋巴囊腺瘤(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或腺淋巴瘤(adenolymphoma),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涎腺良性肿瘤,好发于腮腺,发病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居第二位.我们总结了佳木斯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1999~2009年10年间收治的沃辛瘤63例进行临床分析,均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进行治疗沃辛瘤,疗效满意.腮腺区域性切术是对腮腺肿瘤及肿瘤周围部分正常腺体切除,并保留腮腺导管的完整性,使术后剩余腺体组织的形态与功能得到了尽可能的保留和恢复[1],所以避免腺体组织的萎缩及功能丧失,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本文通过临床观察该术式治疗的腮腺后下部沃辛瘤,经1~10年随访,均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