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海洋细菌Bacillus sp.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物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从海洋细菌Bacillussp.发酵液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8个已知的环二肽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苄基哌嗪-2,5-二酮(1)、3-甲基哌嗪-2,5-二酮(2)、3-异丁基哌嗪-2,5-二酮(3)、3-异丁基-6-甲基哌嗪-2,5-二酮(4)、吡咯并哌嗪-1,4-二酮(5)、(3S,8aS)-3-甲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6)、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7)、3-异丁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8)。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细菌代谢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研究海洋真菌Trichoderma reesei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所得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从海洋真菌Trichoderma reesei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6个成分,分别鉴定为cyclonerodiol(1)、8,9-dihydro-dihydroxymegastigmatrienone(2)、harzialactone A(3)、3,6-二苄基哌嗪-2,5-二酮(4)、3-异丁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5)、3-苄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6)。结论所分得的化合物均为从海洋真菌Trichoderma reesei的次级代谢产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海洋真菌Aspergillus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从该真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二肽类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苯甲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1)、3-苯甲基-6-异丁基哌嗪-2,5-二酮(2)、3-苯甲基-6-另丁基哌嗪-2,5-二酮(3)、3,6-二苯甲基哌嗪-2,5-二酮(4)、3-异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5)、3-另丁基-6-异丁基哌嗪-2,5-二酮(6)、3-另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7)、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8)。这些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真菌代谢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海洋放线菌Micromonosporasp.与海洋细菌Oceanospirillumsp.发酵液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海洋放线菌Micromonosporasp.与海洋细菌Oceanospirillumsp.发酵液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从放线菌Micromonosporasp.发酵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Ⅰ);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Ⅱ);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Ⅲ);胸腺嘧啶(Ⅳ)、丁二酸(Ⅴ)。从细菌Oceanospirillumsp.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异丙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Ⅵ);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Ⅶ);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Ⅷ);胸腺嘧啶(Ⅳ);尿嘧啶(Ⅸ);甘露醇(Ⅹ)。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本属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研究海洋放线菌 Streptomyces sp. 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硅胶开放柱色谱、Sephadex LH-20 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 Streptomyces sp. 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与结论 从海洋放线菌 Streptomyces sp.发酵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 12 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苄基吡咯并哌嗪-2,5 -二酮(1)、3-苄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2)3-对羟苄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3)、3-[(1H-吲哚-3′-基)甲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4)、3-异丁基-6-异丙基哌嗪-2,5-二酮(5)、3-异丙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6)、二吡咯并哌嗪-2,5-二酮(7)、N-苯乙基乙酰胺(8)、4′,7-二羟基异黄酮(9)、4′,5,7-三羟基异黄酮(10)、4′,7-二羟基二氢黄酮(11)、吡咯-2-甲酸(12)。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该链霉菌属菌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海洋来源真菌Hypocrea virens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1)、胶霉毒素(gliotoxin,2)、5-羟基-3-羟甲基-2-甲基-7-甲氧基色原酮(5-hydroxy-3-hydroxymethyl-2-methyl-7-methoxychromone,3)、6-甲基苯-1,2,4-三醇(6-methyl-benzene-1,2,4-triol,4)、3β-羟基-胆甾-5-烯(3β-hydroxy-cholesta-5-ene,5)、3-异丁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3-isobutyl-8-hydroxypyrrolopiperazine-2,5-dione,6)、3-苄基哌嗪-2,5-二酮(3-benzylpiperazine-2,5-dione,7)、3-苄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3-benzyl-8-hydroxypyrrolopiper-azine-2,5-dione,8)、3S*,4R*-二羟基-3-甲基戊烷-2-酮(3S*,4R*-dihydroxy-3-methylpentan-2-one,9)、3R*,4R*-二羟基-3-甲基戊烷-2-酮(3R*,4R*-dihydroxy-3-methylpentan-2-one,10)。结论化合物1、3、4、8~10均为首次从Hypocre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真菌Hypocrea virens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海洋细菌Bacillus sp.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对海洋细菌Bacillus 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海洋细菌Bacillus sp、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该细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苯丙氨酸(1)、对羟基苯乙胺(2)、3-另丁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3)、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4)、3-苯甲基-7-羟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5)、3-苯甲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6)、3-异丙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7)、胸腺嘧啶(8)、尿嘧啶(9)。结论9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细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海洋细菌Bacillus sp.菌株发酵液的化学成分.研究其成分对稻瘟霉的抑制情况.为从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寻找新型抗肿瘤、抗真菌活性物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各种色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成分.分别鉴定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Ⅰ)、3-异丁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Ⅱ)、3-甲基-哌嗪-2,5-二酮(Ⅲ)、胸腺嘧啶(Ⅳ)、尿嘧啶(Ⅴ)、曲酸(Ⅵ)、丁四醇(Ⅶ)、苯丙氨酸(Ⅷ)。结论:其中化合物Ⅰ,Ⅱ,Ⅲ对稻瘟霉分生孢子或菌丝体有一定抑制作用;化合物Ⅵ为首次从本属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黄腊果Stauntonia brachyanther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学方法,对药材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核磁共振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黄蜡果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3-甲氧基-4-羟基-桂皮醛(Ⅰ)、tortoside F(Ⅱ)、酪醇1-O-β-木糖基-(1→6)-O-β-葡萄糖苷(Ⅲ)、香草酸(Ⅳ)、丁香酸(Ⅴ)、saccharumoside B(Ⅵ)、甘草查儿酮A(Ⅶ)、芦丁(Ⅷ)、异槲皮苷(Ⅸ)、木犀草素-7-O-葡糖糖苷(Ⅹ)、荭草苷(Ⅺ)、6”-O-(3'-羟基-3'-甲基戊二酰)牡荆素(Ⅻ)、槲皮素(Ⅻ).结论 化合物Ⅰ、Ⅲ~Ⅵ、Ⅸ、Ⅺ~)ⅩⅢ均为首次从野木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交链孢霉属真菌(Alternaria sp.)YD-01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2,3-二羟基喹啉4-O-β-D-葡萄糖苷(1)、3-甲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2)和柚皮素(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从南极潮间带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两株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并进行次生代谢产物研究。方法 通过形态学分析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鉴定菌株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生物活性评价;利用硅胶、凝胶柱层析、semi-HPLC等色谱分离手段对两株菌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集所得化合物的质谱、NMR等数据并分析后鉴定其结构。结果 两株菌分别鉴定为Streptomyces sp. SCSIO 40061和Nocardiopsis sp. SCSIO KS107;从相应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两个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3Z,6E)-1-N-甲基-3-苯亚甲基-6-(2-甲基-3-羟基丙烷)-2,5-二酮哌嗪 (1) 以及(3Z,6Z)-3-(4-对甲氧苯亚甲基)-6-(2-甲基丙烷)-2,5-二酮哌嗪 (2) 。结论 发现了两株能产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的南极来源放线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海洋真菌No.Y19-07菌丝体次级代谢产物中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谱、质谱分析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洋真菌No.Y19-07菌丝体的丙酮萃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灰黄霉素(griseofulvin,1)、1,6-二羟基-3-甲氧基-8-甲基夹氧杂蒽酮(1,6-dihydroxy-3-methoxy-8-meth-ylxanthone,2)、2-吡咯酮-5-甲酸甲酯(methyl2-pyrrolidone-5-carboxylate,3)、3-苯甲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3-benzyl-pyrrolopiperazine-1,4-dione,4)、对羟基苯乙醇(p-hydroxyphenethyl alcohol,5)、对羟基苯甲甲醚(p-hydroxybenzyl methyl ether,6)、甘露醇(mannitol,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海洋真菌No.Y19-07代谢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uracil,1)、胸腺嘧啶(thymine,2)、半乳糖醇(D-galactitol,3)、5α,8α-过氧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22E-dien-3β-ol,4)、5α,8α-过氧麦角甾-6,9,22E-三烯-3β-醇(5α,8α-epidioxy-(22E,24R)-ergosta-6,9,22E-triere-3β-ol,5)、丁二酸(succinic acid,6)、4-(2-羟乙基)苯酚(4-(2-hydroxyethyl)phenol,7)、3-异丁基-7-羟基-吡咯并哌嗪-1,4-二酮(3-isobutyl-7-hydroxy-pyrrolopiperazine-1,4-dione,8)、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acid,9)和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10)。结论海洋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为首次从海洋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美洲凌霄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等手段对美洲凌霄花70%乙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美洲凌霄花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Ⅰ)、十九烷酸(Ⅱ)、β-谷甾醇(Ⅲ)、鼠李柠檬素(Ⅳ)、芹菜素(Ⅴ)、柯伊利素(Ⅵ)、反式对羟基桂皮酸(Ⅶ)、咖啡酸(Ⅷ)、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Ⅸ)、原儿茶酸(Ⅹ)、胡萝卜苷(Ⅺ).结论 化合物Ⅰ~Ⅺ均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Ⅱ、Ⅳ、Ⅵ~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9,(6):817-820
目的:研究蜈蚣草全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和薄层色谱法对蜈蚣草全草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氢谱和碳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蜈蚣草全草石油醚部位分离、鉴定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2R)-acetyl pterosin B(Ⅰ)、十六烷酸(Ⅱ)、何帕-22(29)-烯(Ⅲ)、表木栓醇(Ⅳ)、羽扇豆酮(Ⅴ)、齐墩果-18-烯-3-酮(Ⅵ)、豆甾醇(Ⅶ)、β-谷甾醇(Ⅷ)、22-羟基何帕烷(Ⅸ)、麦角甾醇(Ⅹ)、β-谷甾醇乙酸酯(Ⅺ)。结论:化合物Ⅰ~Ⅶ和Ⅸ~Ⅺ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可为深入研究蜈蚣草的生物活性药效物质基础、丰富其化学成分研究资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洋药物》2011,30(4):38-41
目的研究皱纹盘鲍性腺正丁醇萃取相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层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1H NMR,13C NMR,MS)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与结论从皱纹盘鲍性腺的正丁醇萃取相分离并鉴定了8个单体化合物,即:焦谷氨酸甲酯,1-甲基胸腺嘧啶,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尿嘧啶,2’-脱氧尿嘧啶核苷,3-Hydroxy-4-hydroxymethyl-4-butanolides,尿嘧啶核苷,3-甲基胸腺嘧啶。  相似文献   

17.
杨晓军  杨君玲 《药学学报》2008,43(11):116-1118
通过对交链孢霉属真菌(Alternaria sp.)YD-01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2,3-二羟基喹啉-4-O-β-D-葡萄糖苷(1)、 3-甲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2)和柚皮素(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马齿苋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马齿苋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LH-20、ODS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马齿苋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二羧基吡咯(1 H-pyrrole-2,5-dicarboxylic acid,1)、5-羟基-2-羧基吡啶(5-hydroxy-2-pyridinecarboxylic acid,2)、马齿苋酰胺B(oleracein B,3)、3,4-二羟基苯甲酸(3,4-di-hydroxybenzoic acid,4)、木栓酮(friedelin,5)、4α-甲基-3β-羟基-木栓烷(4α-methyl-3β-hydroxyl-friedelan,6)、羽扇豆醇(lupeol,7)、环(亮氨酸-苯丙氨酸)(cyclo(L-leucinyl-L-tyrosinyl),8)。结论化合物1、2、8首次从马齿苋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西沙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notanda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MPLC、HPLC、GC-MS等分析分离方法对Sinularia notanda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进一步对NMR、MS等其数据进行分析,同时对照文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短指软珊瑚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顺-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甲酯(1),顺-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2),顺-5,8,11,14-二十四碳烯酸甲酯(3),顺-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4),laurenisol(5),2,4-二乙基-5-羟基-2-辛烯醛(6),麦角甾-5,24(28)-二烯-3β-醇(7),3β-羟基-麦角甾-5,24(28) –二烯-7-酮(8),(+)-3,4-二甲基-5-羟基-5-戊基呋喃-2(5H)-酮(9),尿嘧啶(10),胸腺嘧啶(11)。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3个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13-(2-羟基-3,4-二甲基-5-氧代-2,5-二氢呋喃-2-基)十三烷酸(1)、(S)-11-(2-羟基-3,4-二甲基-5-氧代-2,5-二氢呋喃-2-基)十一烷酸(2)、羟基二氢博伏内酯(3);1个嘌呤类化合物,鉴定为1,3-二甲基黄嘌呤(4);7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孕甾-20-烯-3-酮(5)、孕甾-1,4,20-三烯-3-酮(6)、3β-羟基-孕甾-20-烯(7)、3β-羟基-孕甾-5,20-二烯(8)、20-羟基-孕甾-1,4-二烯-3-酮(9)、20-羟基-孕甾-1-烯-3-酮(10)、17β-羟基-雄甾-1-烯-3-酮(11)。结论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是首次从该属软珊瑚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而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甾体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