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傣医学中"心"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傣医对于"心"的认识是丰富和深刻的,除了建立在动物的实体解剖上的解剖形态的认识,还有在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和借鉴佛教"心性论"等哲学思想基础上的功能上的认识。傣医对于心的认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对于心功能的认识和应用与中医学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收集散见于各种傣医学著作中的傣医治疗“拢梅兰申”病的164首方剂,统计分析了其所用的372种傣药的用药种类及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种药物的药性、药物气味,总结探讨了傣医治疗“拢梅兰申”病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冲脉为奇经八脉之一,从气血角度对冲脉的生理、病理、临床治疗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对古人关于冲脉的认识进行了点评.首先,以古代哲学关于气的认识为着眼点,从气的角度认识冲脉,并探讨了冲脉与宗气、元气的关系.其次,从冲脉为"血海"方面探讨了冲脉与胃的关系.最后,从临床角度探讨分析了"气本血用"观对治疗冲脉病证的指导意义,并对叶天士、张锡纯关于冲脉证治特点做了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4.
傣医生命观是傣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基础。通过文献收集和实地调研,从历史、背景文化等多元视角出发,重点研究傣医对人体生命起源、生长发育、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认识,构建傣医生命观,深化傣医核心理论"四塔五蕴"的研究,完善傣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构架,促进傣医学术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傣药内外合治"拢梅兰申"2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拢梅兰申"是傣医临床常见、多发病,相当于中医的痹证,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笔者采用傣药内服、传统特色外治疗法相结合治疗该病2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傣医学同为传统医学,对脏腑的认识多从整体、功能态的角度。然而由于植根于不同的传统文化,存在着不同之处。中医学运用"司外揣内、以表知里、以象测脏"的方法,从整体观的角度来诠释脏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学说;而傣医学对脏腑的认识建立在动物的实体解剖基础上,因而在以四塔五蕴理论为核心内容,以整体观、系统论为主导思想的傣医学理论中,脏腑只是四塔的派生物及四塔互相作用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所收集的167首傣医"解药"方剂,从药味组成、所用药物、常用药物、所用解药、"解药"方剂的方病(症)对应关系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分析。结果发现:傣医"解药"方剂以单味药组方为多,占43.71%;复方多以2~5味药组成,共涉及369味傣药;含解药的方剂共64首;应用解药22味;"解药"方剂的方病(症)对应关系呈现多种形式,22味解药临床涉及的病症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傣医、中医"火"概念发生的思维背景、哲学背景、涵义分析,理清其渊源、传承的脉络,认识傣医、中医"火"之理论的"同"和"异"。以此提出在多维视域角度下,结合传统医学共同特征,借鉴中医理论的研究方法,结合傣医学文化背景,深入地对傣医"有理论轮廓,欠理论实体"的某些学科命题开始较为"彻底"、"详实"的思考和研究,同时促进傣医、中医两种传统医学理论的多方面、多层交流,完善各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药引子是傣医方剂配伍中重要的特色用药,此前未见研究报道。本文对傣医方剂文献中的药引子进行整理研究。总结阐述了以下内容:1、傣医常用药引子。2、傣医药引子在方剂中的作用是:引药到达病变部位;治疗、增效。3、傣医药引子的使用特点。文中从傣医药的角度,运用傣医药理论及大量傣医方剂在临床的应用阐述、说明了上述内容。  相似文献   

10.
传统医学具有相似性与差异性,傣医理论学习过程中,常常会把有着不同概念、作用及意义但与中医相同命名的事物混淆。为能够明确区分傣医与中医的区别,文中以"心"为例,把两门学科对"心"的认识进行比较,以期让傣医相关知识层次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傣医对"拢牛"疾病的认识。方法采用文献调研与田间调查为主,结合临床诊治,梳理和总结傣医对帕雅拢牛的认知。结果傣医把帕雅拢牛分为拢牛沙巴(尿路感染)、拢牛亨牛晒(尿路结石),不包括拢泵(水肿病),并且把小儿(鲁旺拢牛)与产妇(格鲁了兵拢牛)尿路感染单列论治,区别用药。从文献中检索到方剂225首,傣药360味,经使用频次排序得到常用傣药7种;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的代表方剂与加减应用;民间常用防治方药与茶饮主料。结论傣医对帕雅拢牛认识系统,病因病机清晰,选方用药有特色和内涵,值得传承与挖掘。  相似文献   

12.
傣医理论形成于2000多年前,古代的傣医学建立在人体和世界都是由地、水、火、风4种相同元素构成的佛教哲学基础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疾病与毒、魔某些特征的相似性,不自觉地运用了隐喻的表达手段,通过已熟悉的、形象的"毒、魔"概念体系来认识和表达不熟悉的、抽象的"疾病"概念体系,把对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的感知经验用到对疾病规律的认知上。而傣医的"解药"理论就是祛除毒与魔。仅有未病先解,先解后治,同解同治的治疗原则。"巫医同源、神药两解"必然成为傣医药早期的医学形态,二者存在着"源"和"流"的瓜葛。但是由于二者发展方向和学科属性的不同,随着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巫医分体"也会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3.
傣医"四塔"理论与中医的"五脏"学说,在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和疾病的诊断治疗上,尽管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概念不同,分类不同,但有着相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从傣医"四塔"理论的分析,可以为我们更好地解读中医的"五脏"学说提供方法论的借鉴。1傣医的"四塔"理论"四塔"是"塔都档细"的简称。"塔"是音译,指界、元素、要  相似文献   

14.
旱莲草,无论在傣医用药还是中医用药中都是常用药,但傣医学和中医学在旱莲草的认识上有很大差别,通过对中医学、傣医学中旱莲草功效、主治、应用及病案进行对比,总结中、傣医对旱莲草认识的不同,对扩大旱莲草临床应用和提示现代药物研究方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傣医学植根于傣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其理论发展深受特有文化的影响。文化传统的内在核心是独特的思维方式,它可以称之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傣医学作为傣族传统文化的衍生产物,受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科学水平的限制,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长期处于直观和推理阶段,以"天人合一"与"四塔五蕴"为代表的核心理论,都渗有傣族先民的意象性、集体性、象征性、神秘性(泛灵思想)等原始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6.
蒙医外科病程"三期"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医外科病程'三期"理论,对外科疾患的病因病机分析和临床治疗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理论虽然在(四部医典)等经典著作中均有记载,但至今尚未见到系统阐述该理论的著述。笔者试图通过分析蒙医外科疾患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的特点,对"三期"理论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努力使之系统化,旨在抛砖引玉,互相切磋,共同提高。l蒙医对外科病症病因的认识蒙医外科病程"三期"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对外科疾患病变过程的三个分期,即最初7日为血热期或恶血期,中间7日为黄水期。最后7日为化脓期。它高度概括了外科疾患的发病机理和发展变…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傣医药文化角度解读贝叶经在傣医药历史发展与传承中的作用。探讨在傣医学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贝叶经对傣族文化的记录、传播和延续发挥的重要桥梁作用,以期加深对傣医药文化的系统认识,提升对傣医药基础理论本质的理解和解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傣医诊断观、治疗观的研究目前尚无人详细涉及的现状,本方通过检索正式出版的傣医药文献及CNKI收载的相关学术论文,对傣医治疗观形成的源流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显示:傣医诊断观、治疗观形成经历了:1.本能医学时期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2.原始崇拜时期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3.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时期对疾病认识与治疗;4.近现代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四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傣药"锅麻过"[漆树科植物槟榔青Spondias pinnata(L.f)Kurz的果实]进行鉴定研究.方法:采用性状、显微鉴定法及薄层色谱法对傣药"锅麻过"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该药材的性状、组织粉末及TLC特征,绘制了其果实的横切面与粉末显微图.结论:该药材的显微构造和薄层色谱特征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的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肠梗方",治疗肠梗阻的疗效.方法使用傣、中药结合自拟"肠梗方"煎汤内服,连服5次.结果痊愈27例,占93.10%,好转2例,占6.90%,总有效率为100%,无1例手术.结论傣、中药"肠梗方"治疗肠梗阻具有显效快,疗程短、预后好、不留后遗症,免以手术痛苦的优点.提示该方药不但可以治疗肠梗阻还可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便秘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