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雪英  徐桂英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013-2014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也称脓毒症休克或中毒性休克。尽管目前临床治疗及重症监护措施更加完善,但小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仍高达10%~50%,是重症监护病房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良好的监护技术,做好液体复苏是早期逆转休克的关键,能明显降低感染性休克早期病死率。我院PICU2006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感染性休克患儿5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氧代谢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氧代谢变化 ,主要包括DO2 ,VO2 及动脉血乳酸的代谢状况 ,并评价其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感染性休克后患者 2 6例 ,经立即扩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尽早稳定循环后 ,并置Swan Ganz导管 ,平均放置时间为 76 8h ,测定CI后立即行血气分析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 ,计算出DO2 ,VO2 并测定当时的动脉血乳酸值。结果 :全组中 12例存活 ,14例死亡 ,存活组初次DO2 及末次DO2 均明显高于死亡组 ,用初次DO2 ≥ 6 0 0ml/m2 ·min评价患者预后 ,其敏感性为 87 5 % ,特异性 5 8 3% ;存活组初次及末次VO2 相近 ,分别与死亡组初次和末次VO2 比较 ,亦无明显差异 ;存活组和死亡组初次血乳酸接近 ,均高于正常 ,存活组血乳酸值在感染性休克早期经过一段升高的过程后逐步降低 ,而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死亡组却继续增高直至死亡。结论 :在感染性休克早期 ,患者存在“缺陷性氧耗”现象 ,VO2 不能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指标 ;在不使用大剂量Dopamine或Dobutamine的情况下 ,初次DO2 高者 ,预后较好 ;初次血乳酸水平不能反映预后 ,血乳酸代谢的时间过程能较好的反映预后  相似文献   

4.
5.
外科感染性休克的严重度和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外科感染性休克40例,其中死亡17例,病死率42.5%。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年龄、休克时间、损伤脏器数目、感染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等项指标存在明显差异,作者认为,用这些指标建立判别函数能够判定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黄克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3):116-117,123
目的研究动脉血乳酸浓度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将5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预后不同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和血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2组患者入重症监护室(ICU)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范围,随着治疗开始逐渐降低;存活组患者入ICU后0、6、12、24及48 h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死亡组患者入ICU后48 h时动脉血乳酸水平再次升高;存活组患者6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存活组患者的氧分压(PO2)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死亡组,而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高于死亡组。结论预后不良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多处于较高水平,入住ICU后6 h的乳酸清除率较低的患者预后也相对更差。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extravascular lung water,EVLW)的变化特点,试图阐明其与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关系,并寻找客观评价毛细血管渗漏的指标.方法 采用前瞻没计,同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7年8月至10月期间,收入法旧路易·巴斯德大学附属民众医院内科ICU并经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护仪测定,其血流动力学特征符合高排低阻型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进行对照研究.连续3 d利用PICCO监护仪测定入选患者EVLW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有20例患者进入本研究,男13例,女7例.年龄48~84岁,平均69.1岁.12例存活患者,8例死亡.人院时两组病例出血乳酸水平外,其他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ICU时EVLW均明显增加[均数分别(19.9±8.0)mL/kg与(18.7±8.1)mL/kg,P>0.05],目无明显差异.但是,在强化治疗的第2天,存活组患者EVLW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组患者的EVLW仅轻度下降;在两组间EVLW 出现明显差异[均数分别为(13.8±4.5)ML/kg与(18.6±6.3)mL/kg,P<0.05].治疗后第3大两组患者EVLW 间的差别更加明显[(10.1±2.7)mL/kg与(16.6±6.3)mL/kg,P<0.05].结论 EVLW的动态变化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同时,也提示EVLW可能是客观评价肺毛细血管渗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文雄  陈惠德 《急诊医学》2000,9(5):317-318
目的:了解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氧代谢变化,主要包括DO2,VO2及动脉血乳酸的代谢状况,并评价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感染性休克后患者26例,经立即扩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尽早稳定循环后,并置Swan-Ganz导管,平均放置时间为76.8h,测定CI后立即行血气分析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计算出DO2,VO2并测定当时的动脉血乳酸值。结果:全组中12例存活,14例死亡,存活组初次DO2及末次DO2均明显高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时,首个7d液体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感染性休克并发急性肺损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8 d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首个7 d液体治疗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7 d累积液体平衡量预测死亡率的价值.以7 d累积液体平衡量最优截断值行亚组分析,比较其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休克指数(SI)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研究选入98例诊断为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的患者,记录早期复苏开始时、复苏6h后的情况及6h后的休克指数。然后根据复苏6h后的情况分为A、B、C、D四组。A组为实现EGDT同时SI≤0.7,B组为实现EGDT但SI〉0.7,C组未能实现EGDT但SI≤0.7,D组未能实现EGDT同时SI〉0.7。比较四组之间6h乳酸清除率及预后。结果:6h乳酸清除率A组与其他3组均有差异,B、C两组间无差异,D与其他3组均有差异。A组的28d病死率低于D组,其余组间无差异。实现EDGT目标患者6h乳酸清除率及28d病死率均优于未实现EGDT目标者。SI≤0.7组患者6h乳酸清除率及28d病死率均优于SI〉0.7组患者。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早期复苏后,实现EGDT组预后优于未实现EGDT组,SI≤0.7组预后优于SI〉0.7组。如能同时实现EGDT目标和SI≤0.7,则预后显著优于其他组。SI能作为经早期复苏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1岁。腹泻2天,昏迷2小时急诊入院。入院前2天解黄色稀水便,每天达10余次,在当地输液治疗效果不佳。2小时前突然出现呼吸急促,烦躁,唇发绀,昏迷。否认农药鼠药服用史。入院时查体:T40、3℃,P200次/分,R75次/分,BP测不出。昏迷状,面色苍白,鼻扇,呼吸浅快,节律不齐,四肢厥冷。双眼凝视,双瞳孔等大等圆约2mm,对光反射迟钝。双肺满布中粗湿罗音,心音低钝,节律快。腹平软,肝脾不大。颈后仰,四肢肌张力高,时有抽动,脑膜刺激征阴性,病理征阴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方法对我院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休克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血气指标的变化等资料,并与同期选择生命体征稳定的患者40例(对照组)的血气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休克组与对照组相比中心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vCO2)、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VAPCO2)、中心静脉氧分压(PvO2)、动-静脉Ph差(AVpH)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气分析对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休克的进展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对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和治疗方法有了新的认识。重点介绍了感染性休克新概念的内涵,及由此产生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感染性休克患儿液体平衡状态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抢救过程中每日尿量与液体入量间的变化与感染性休克患儿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对59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经扩容补液等综合治疗,监测每日液体出入量,比较不同液体平衡状态与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开始抗休克治疗的3 d内出现液体负平衡组36例,32例存活;液体正平衡组23例,12例存活。液体负平衡组存活率明显高于正平衡组(P〈0.01)。结论:液体负平衡提示内环境趋于稳定、紊乱的血流动力学趋向纠正,心肾功能正在恢复之中,病情开始好转,是判定预后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感染性休克治疗上的若干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尚印 《中国急救医学》1991,11(6):30-33,F003
随着青霉素类及广谱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革兰阳性菌株得到了有效控制,而革兰阴性菌感染所占的比例则有上升趋势。院内感染性休克87%是由革兰阴性菌通过释放内毒素而引起的。血中内毒素浓度与病死率成正比;且伴有呼吸道感染的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重急症,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赵桂华 《临床荟萃》1994,9(3):105-106
感染性休克又称败血症休克或中毒性休克.是由于严重感染引起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表现以组织灌注不足所致的组织缺氧和体内主要脏器损害的全身反应性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诊治的93例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中代偿期27例,抑制期66例,死亡38例,死亡率为41%,均为抑制期病例,死亡原因主要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液体复苏、控制感染、积极处理原发病、防止器官功能受损是治疗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