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中药袋泡剂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友华 《海峡药学》1997,9(1):104-105
中药袋泡剂是在中药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在日本称为泡袋剂。中药袋泡剂根据制备工艺的不同可分为全生药型袋泡剂和半生药型袋泡剂,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溶出快、浸出率高、体积小、服用方便等优点,是近年来中药汤剂改革的方向之一[1]。目前,国内上市的中药袋泡剂尚不多见,但作为医院制剂和保健茶剂,应用已十分广泛,有不少医院的中药袋泡剂达数十种,大有代替汤剂的趋势。为与同道共同探讨提高中药袋泡剂的质量和产量,现就我所近年来生产中药保健袋泡剂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谈几点粗浅的体会。1.原料粉碎度的要成:因各处方…  相似文献   

2.
中药袋泡剂研究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药袋泡剂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剂型,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几千年来,中药的服药方法以汤剂为主,还有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相比之下,中药的新剂型滴丸、胶囊、袋泡剂越来越受到多数患者的青睐。中药袋泡剂是将粉碎成一定细度的药材分装于特殊的滤纸袋中,用开水浸泡后饮服的一种制剂。它具有服用方便、疗效显著、制备工艺简单、节省药  相似文献   

3.
中药袋泡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传统中药汤剂的改革剂刑──中药袋泡剂的制备工艺、浸出率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笔者认为,中药袋泡剂制备工艺简单,有效成分、尤其是挥发性成分的浸出率高,是部分传统中药汤剂良好的换代剂型,其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外用消痔袋泡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临床疗效.方法:设计处方与制备方法,建立质量控制项目并进行临床疗效初步观察.结果:该制剂工艺简单,设计合理,稳定性好,疗效确切.结论:该制剂治疗痔疮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平肝定眩袋泡剂为纯中药制剂,为半生药型袋泡剂,由天麻、葛根、钩藤、生牡蛎等数十味中药组成,经临床使用3年,共观察病例200余例,治愈率22.30%,总有效率达92.76%。本文主要介绍平肝定眩袋泡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的初步研究。1实验材料与仪器1.1中药材:天麻、葛根、钩藤、生牡蛎、全蝎、丹参、桑寄生、川芎、珍珠母,均按中国药典95版一部有关规定选用色、气、味俱佳的地道药材,并达到无虫蛀、无霉烂、洁净无杂质。所有药材由本院中药饮片仓库提供。1.2试剂: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或化学纯。1.3仪器:751…  相似文献   

6.
孙成春  周玥  张黎明 《医药导报》2009,28(4):450-452
目的 考察利咽袋泡剂的制备工艺和药效学. 方法 通过浸出物浸出率测定及粉碎度考察、水溶性浸出物的紫外(UV)吸光度测定等考察利咽袋泡剂的制备工艺. 采用小鼠热板法、扭体反应和鼠耳肿胀法,考察利咽袋泡剂的镇痛抗炎作用. 结果 袋泡剂的粉碎度控制在10~20目之间,袋泡剂的水溶性浸出物浸出率比代茶饮高18.59%; 其水溶性浸出物的紫外吸光度显著高于代茶饮; 全生药型优于半生药型袋泡剂. 袋泡剂高、中、低3个剂量组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仅高剂量组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结论 代茶饮改为全生药型袋泡剂可行,制备工艺合理. 利咽袋泡剂具有显著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降粘活血袋泡剂的制备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降粘活血袋泡剂,探讨降粘活血袋泡剂治疗高粘血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制定降粘活血袋泡剂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观察患者24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8例,服降粘活血袋泡剂。对照组85例,服维脑路通片。一疗程3个月,复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结果:制剂稳定。治疗组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均恢复到正常值水平,P〈0.01。对照组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亦有下降,P〈0.05。  相似文献   

8.
陈敏  张敬杰 《贵州医药》1997,21(3):151-152
苍耳合剂主要由苍耳子、木通、升麻等中药组成,是我院耳鼻喉科常用的有效协定方之一,主治急慢性鼻窦炎等。临床应用多以汤剂为主,病人携带和服用均不方便,为此我们将其改成了袋泡剂。笔者运用正交试验法,探讨苍耳袋泡剂中生药粉碎度大小和浸泡器皿、方法及浸泡次数与水溶出率的关系,并运用方差分析,寻找制备袋泡剂的最佳颗粒度及服用方法,以提高其溶出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l材料和方法1.l材料来源;苍耳子、木通、升麻等来源于本院中药房,经鉴定均为1995年版药典规定品种。炮制品的要求符合贵…  相似文献   

9.
中药袋泡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比较了11种单味中药和复方大青叶的袋泡剂和汤剂在浸出质量上的差异。从而认为:中药袋泡剂的效果要优于汤剂,节约药材约40%,是一个值得开发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10.
清肝袋泡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维萍  孙萍 《中国药房》2003,14(9):535-537
目的:制备清肝袋泡剂,并制定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根据处方药材所含化学成分设计成半生药型袋泡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丹皮、桅子、白术、柴胡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桅子苷的含量。结果与结论: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为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剂型。  相似文献   

11.
轻松袋泡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上海200433刘荔荔刘艳娥尤培龙长海医院药学部上海200433王卓金山丛高申轻松袋泡剂系根据临床应用多年的验方研制而成的新制剂,由白芍、甘草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中、老年人、产后、病后等阴...  相似文献   

12.
王茜  王洪志 《天津药学》1996,8(2):41-43
中药袋泡剂是中药的新剂型,具有吸收快、秦效快、可以随症加减、制备工艺简单、能够机械化生产和病人使用方便等优点,临床上破受欢迎。现就作者近的来,在研制中药袋泡剂中的几点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中药袋泡剂的开发前景.方法比较20味中药袋泡剂与汤剂在水中溶出物干重和含量测定上的差异.结果含有鞣质、酸类成分或果实类及叶类中药(共9种)宜制成袋泡剂;含有矿物质或花类中药(共7种)需要制成汤剂;苦参等4种中药制备两种剂型均可.袋泡剂有效成分浸出率的增加幅度为5.0%~341.5%,减少幅度为0.1%~69.6%.结论中药袋泡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袋泡剂的制备及工艺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舜华  陈鸣芳 《医药导报》1996,15(5):241-242
制订了银杏叶袋泡剂的制备工艺,强调制备过程中的卫生要求和灭菌步骤,并用测定袋泡剂冲泡水液中总黄酮含量法验证制备工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王冬梅  李凯 《中国药房》1997,8(2):96-96
双菊饮为我院临床使用多年的验方。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疗效。处方中以金银花、菊花、板蓝根等多味中药组成,长期以来采用饮片或药材浸泡饮用,存在服用不便,浸出率低,单次剂量大,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等缺点.造成了药材的浪费。为了提高浸出率,克服上述缺点,我们研制了双菊饮泡袋剂,并对该制剂工艺条件进行优选,考察了药材颗粒大小、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浸泡水量对浸出率的影响,同时应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寻找制备双菊饮泡袋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服用方法。1实验材料金银花、菊花、板蓝根等药材购自省医药公司。分别粉碎后过12…  相似文献   

16.
板蓝根冲剂改成袋泡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总含氮量为比较指标,探讨制备板蓝根袋泡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及浸泡方法。结果认为通过一号筛的药材105℃烘烤15min;袋泡剂每次用沸水100ml 浸泡5min,浸泡二次为最佳。并将袋泡剂与杭州某药厂产的冲剂进行主要化学成份的定性鉴别和总含氮量比较,结果冲剂中的主要化学成份袋泡剂均能浸出,六克袋泡剂的含氮量与十五克市售冲剂相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综述半生药型和全生药型中药袋泡剂的工艺研究,为开展中药袋泡剂工艺研究提供参考。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现有中药袋泡剂工艺已有综合全面的发展,中药袋泡剂工艺简单易行,能有效地保存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药材浸出率高于汤剂,利于贮存运输,生产成本低,适合生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8.
清咽袋泡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清咽袋泡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对金银花、甘草进行鉴别 ,并测定主药材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 :绿原酸线性范围为1 2μg~4 8μg(r=0 9993) ,平均回收率为99 50 % ,RSD=2 39 %。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适用于清咽袋泡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正> 袋泡剂是近年来开发研究的一种中药新剂型,大体可分为全生药型和半生药型二种,本文仅就半生药型进行探讨.所谓半生药型袋泡剂即部分生药粉碎成颗粒状,部分生药煎汁后吸收到生药颗粒中制备而成的袋泡剂,以克服某些全生药型袋泡剂的不足,使其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现试以香砂养胃丸剂试制成袋泡剂,报告如下: 处方设计胃肠道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中医常用汤剂治疗,用药量大,胃肠功能不良的病人不易接受。根据临床消化疾患中既常见而又无特效药治疗的萎缩性胃炎等症状,按照中医“君、臣、佐、使”组方原则,在辨证施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景丽华  庄洁 《天坛药讯》2004,16(1):18-19
清咽袋泡剂是临床医师治疗慢性咽炎的常用组方,具有滋阴润肺,清热利咽的功效,根据临床用药特点,将原处方用药材饮片泡水代茶饮制成袋泡剂,不仅保持了原方特色,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率,增加了溶出速率,又使服用剂量准确,卫生方便。为控制该制剂的质量对其中的绿原酸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