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病原菌特点、临床特征.方法 本文随机抽取本院于2016年8月~2017年7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败血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性分析方法分析患儿的药敏试验、病历、病史等临床资料.观察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及其病原菌特点、临床特征.结果 50例败血症患儿中,10例患儿并发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20.00%;于50例患儿标本中分离出2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占54.55%,革兰阴性菌10株,占45.45%.革兰阳性菌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排名前三为:肺炎链球菌6株,检出率27.27%;B族链球菌3株,检出率13.64%;金黄色葡萄糖菌2株,检出率9.09%;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排名前三为:大肠埃希菌4株,检出率18.18%;大肠杆菌3株,检出率13.64%;肺炎克雷伯杆菌2株,检出率9.09%.患儿的临床特征以发热、呼吸困难、黄疸为主.经对症治疗后,9例救治成功,1例出现后遗症.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有一定几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为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临床上可通过发热、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及肺炎链球菌、B族链球菌等病原菌感染特点进行合理诊断治疗,以促进患儿获得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2.
蔡露良 《海南医学》2014,(18):2765-2767
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78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8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中年龄小于3岁者占83.3%;78例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83.3%)、呕吐(75.6%)、抽搐(52.6%)、前囟隆起(32.1%)、头痛(20.5%)、脑膜刺激征阳性(33.3%)、病理征阳性(28.2%);治愈45例(57.7%),好转20例(25.6%),未愈8例(10.3%),自动出院5例(6.4%)。结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可提高治愈率,有效降低化脓性脑膜炎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败血症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3年7月儿科门诊收治住院的1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诊断组和临床诊断加血培养阳性组患儿化脓性脑膜炎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发热、非特异性症状所占比例均低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而黄疸症状在非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所占比例高于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结论新生儿一经确诊为败血症就应该及时进行救治,不可以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给患儿争取最大的生存机会,同时,进行脑脊液检测可以作为败血症患儿是否有并发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检测脑脊液蛋白与酶学指标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间7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出生的70例非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脑脊液蛋白与酶学指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对诊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患儿AST、CRP、LDH、β2M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组患儿AST、CRP、LDH、2MG均显著低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重度患儿AST、CRP、LDH、β2MG均高于中度、轻度患儿,而中度患儿AST、CRP、LDH、β2MG均高于轻度,三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检测脑脊液蛋白与酶学指标对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作用,尤其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感染病原菌的鉴别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疗效及预后,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意义的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入院的15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治愈8例。8例随访1年,1例继发癫痫,1例智力障碍。结论:由于各种原因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常被误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减少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焦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例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预后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抗感染、肾上腺素、降颅压、抗惊厥及对症支持治疗,21例患儿治愈出院,占87.50%。另外3例(12.50%)因并发脑室管膜炎、硬膜下积液、脑积水而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疑为化脓性脑膜炎或败血症新生儿,应尽快做脑脊液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16SrRNA基因检测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的40例患儿的脑脊液进行16SrRNA基因PCR检测,并同时做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将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0例患儿脑脊液16SrRNA基因PCR检测阳性率32.5%(13/40),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率0%(0/40)。根据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测参数临床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为12.5%(5/40)。16SrRNA基因PCR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脑脊液培养和临床诊断(P<0.05)。结论:16SrRNA基因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为临床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中性粒细胞CD64诊断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经脑脊液证实的化脓性脑膜炎儿童患者,所有患者均检测中性粒细胞的CD64、CD11b及血常规.选取20例健康体检患儿,并测试中性粒细胞的CD64、CD11b.结果 CD64、CD11b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80,0.853;CD64、CD11b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最佳阈值为1.30,15.85;CD64、CD11b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灵敏度分别为88.3%、70.4%、特异度分别为90.4%、75.9%;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CD11b与白细胞计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 ROC曲线评价显示中性粒细胞CD64对化脓性脑膜炎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CD64是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理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 3d内就诊的 18例全部治愈 (10 0 % ) ;4~ 7d就诊的 11例治愈 9例 (82 % ) ,有效率 10 0 % ;>7d就诊 1例放弃治疗。结论 早期治疗是提高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5,(9):1126-1127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有烦躁、发热、恶心、呕吐、厌食、拒乳等症状,5d内入院患儿痊愈率达到66.7%,远高于5d后入院患儿36.8%的痊愈率(P<0.05)。脑脊液浑浊、阳性球蛋白、白细胞计数、蛋白定量、葡萄糖定量在经过大剂量抗生素联合治疗后,均有所改善。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改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乳酸(LAC)水平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化脓性脑膜炎患儿30例作为A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例作为B组,在急性期和恢复期抽取脑脊液2 ml,分成2份分别测定LDH和LA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急性期脑脊液LDH和LAC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并且明显高于B组(P<0.01)。LDH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0.0%;LAC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96.7%,特异性为95.0%。A组急性期脑脊液LDH与LAC呈正相关(r=0.527,P=0.003)。结论LDH和LAC水平测定对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雯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0):120-120
目的探讨血降钙素原(PCT)对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化脓性脑膜炎18例,病毒性脑膜炎22例。该组患儿均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测量法进行PCT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结果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及治疗后PCT与CRP变化显著(P〈0.01);病毒性脑膜炎患儿PCT与CRP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PCT可以作为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一项重要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西医疗法用于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共收录了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50例于我院儿科接受综合治疗的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资料,对其临床采取西医疗法治疗干预;于治疗后1个月,回访调查患儿康复效果,按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等4个级别;记录50例西医疗法治疗的具体效果。结果:化脓性脑膜炎主要是由于各种化脓性细菌引起的以脑膜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头痛、呕吐、食欲减退等。通过西医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患儿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本次49例有效,有效率98%,1例由于病情严重,短期治疗无效。结论:化脓性脑膜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患儿健康,远期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故需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及时采取西医疗法治疗可控制病情,为临床治疗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我院儿科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化脓性脑膜炎患儿8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儿科收治化脓性脑膜炎患儿80例,其中男49例,女31例。发病年龄最小2个月,最大12岁;其中16月26例,占32.5%;66月26例,占32.5%;612月22例,占27.5%;112月22例,占27.5%;12岁13例,占16.2%;3岁以上19例,占23.8%。发病时间:112岁13例,占16.2%;3岁以上19例,占23.8%。发病时间:114月份47例,占59%;54月份47例,占59%;510月份33例,占41%。并发败血症9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3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死亡病例,其中1例自动出院(占3.3%),6例好转(占20.0%),23例痊愈(占76.7%),合计30例。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脑脊液改变不典型,一旦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确诊,立即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26例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 方法 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26例罕见性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发病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 结果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发病初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实验室检查一般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脑脊液检查结果和典型的化脓性脑膜炎有较大的差异,临床诊断该病难度较大;患儿经抗感染、降颅压、肾上腺素、抗惊厥等对症治疗以后,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治疗后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其中合并硬膜下积液1例,癫痫1例. 结论 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研究清楚新生儿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以提升治疗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7.
小儿硬脑膜下积液是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可见于其它疾病过程中。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自1980至1991年6月共收治化脓性脑膜炎患儿149例,其中并发硬脑膜下积液者54例,占同期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总数的36.2%;非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脑膜下积液者17例,占硬脑膜下积液患者数的23.9%。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进行更好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收治的56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化脓性脑膜炎多数表现典型,但年龄较小的婴儿易出现非特异性表现而延误诊断。应用联合抗生素对症治疗,化脓性脑膜炎好转、治愈率高。结论对患儿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脑脊液检查,可早期诊断化脓性脑膜炎;采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等治疗,是好转的关键,需警惕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27例。结果:痊愈20例(占74.1%),好转5例(占18.5%),自动出院2例(占7.4%),无死亡病例。结论:新生儿化脑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脑脊液改变不典型,一旦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确诊,立即选用有效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0.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80例CT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 CT对儿童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80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头颅 CT检查进行分析。结果 :80例中头颅 CT异常 6 3例 ,异常率为 78.75 %,其中硬膜下积液 2 9例 ,外部性脑积水 2 3例 ,脑室扩大 1 9例 ,脑萎缩 3例 ,脑脓肿 3例 ,脑出血 2例 ,脑疝 1例。结论 :头颅 CT是确诊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