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汗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自汗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一般认为自汗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致汗液外泄失常,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湿热者不仅指湿热交蒸所致的实证,也指“因虚致实”所致的本虚标实,都表现为湿热内蕴,迫津外泄的证候。治疗上必先清热祛湿,以免闭邪留寇而使病情迁延难愈。总之,各种原因而致的湿热证候,均以清热祛湿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2.
甘草泻心汤为仲景所创之方,用于治疗伤寒误下所致的虚痞、湿热错杂兼加虫毒为害的狐惑。经过临床研究此方现用于治疗免疫功能异常之结缔组织疾病及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病症,诸如全身不适、莫名所苦之神经官能症,白塞氏病、干燥综合征、扁平苔藓、结节性红斑、环形红斑等。临床中对此方治疗中焦湿热所致的口腔溃疡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3.
甘露消毒饮治疗口腔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中国民间疗法》2009,17(12):33-33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具体发病原因至今尚无定论。中医认为口疮多由饮食不节,情绪不遂,脏腑功能失调,致湿热蕴结,伏藏于内,郁滞血脉,郁热化火,火热熏灼口舌而成,其病机的关键是“湿热蕴毒”。  相似文献   

4.
口腔溃疡中医认为是脏腑机能失调而导致的或实火、或虚火、或湿热上攻所致口腔黏膜的溃烂,通过中医的辨证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付新利教授认为,湿热毒瘀是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主要发病机理,患者口咽部反复出现溃疡,并伴灼热疼痛,难以进食,多为湿热毒瘀上蒸于口,灼伤口腔黏膜所致。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法。并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口腔黏膜的非感染炎性疾病,运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可达到"消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付新利教授认为,湿热毒瘀是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主要发病机理,患者口咽部反复出现溃疡,并伴灼热疼痛,难以进食,多为湿热毒瘀上蒸于口,灼伤口腔黏膜所致。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法。并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口腔黏膜的非感染炎性疾病,运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可达到"消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甘露饮方见于《和剂局方》,由熟地黄、生地黄、茵陈、黄芩、枳壳、枇杷叶、炙甘草、石斛、天冬、麦冬组成。具有滋补胃肾之阴,清热祛湿的功效。用于治疗胃中湿热久蒸,伤及胃阴所致的口臭喉疮,吐衄齿龈出血等证。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本方化裁治疗胃中湿热致的临床诸症,收到满意疗效。多发性口腔溃疡案魏某,男,47岁,教师,1984年4月14日诊。自诉口腔多处溃烂,时轻时重1年余。查口腔两侧溃疡,小如米粒,大者如豆,满布口内。伴口干涩,胸闷纳差,小便微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数。证属胃阴不足,湿热壅滞,上蒸于口。治宜滋补胃阴,清热祛湿。处方:熟地黄30g,生地黄  相似文献   

8.
大黄牡丹皮汤出自《金匮要略》,方由大黄18g、桃仁12g、冬瓜子30g、牡丹皮10g、芒硝9g组成。主治肠痈初起,少腹肿瘤,多由湿热郁蒸,气血凝聚而成者。妊娠合并阑尾炎,妊娠合并胆囊炎,二者属不同的疾病,但病机相同,其病均在腑,皆因湿热与气血互阻,腑气不通,血运不畅所致。六腑以通为用,所谓“其实者散而泻之”,不同的疾病,采用异病同治法治疗,也就是说,运用同一个治则,治疗不同的疾病,药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治疗上述两病,均获得满意疗效,举案例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1概述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1]。国医大师周仲瑛[2]认为,汗证可分虚实两证,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均属虚证。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临床可分为肺脾气虚、阴虚内热、心血不足、邪热郁蒸等证,分别治以益气固表、养阴清热、补血养心敛汗、清肝泄热,化湿和营等法。以上多为临床常见证型,而当寒邪凝滞经脉而致自汗时,上述治法则不适用,所以在治  相似文献   

10.
痛风是一组嘌吟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属中医"痛风"或"白虎历节"范畴。吴生元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脾肾功能失调,初期为外感风寒、内聚湿热诱发,中晚期为湿热与痰瘀痹阻经络。在痛风的不同时期治疗过程中,要谨守病机,主张在辨证论治前提下,可采取内外合治、基础治疗等多种治法"杂合以治",有效的降低痛风复发频率和发作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口疮溃疡多因饮食不节、口腔不洁,以及心、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阴虚火旺、热毒炽盛、内夹湿热,上蒸于口,而使口内局部血络受灼,血得热凝为瘀,瘀热互结而致肉腐成疮。治宜理气散郁、清热活血,临床以甘草泻心汤加减,佐以活血化瘀药,疗效显著。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的口疮、口疡等范畴。口腔溃疡是一个典型的"行之于外,而发于内"的  相似文献   

12.
牙疼一般分四种类型:1.实火牙疼:上牙龈属胃经,下牙龈属大肠经,故实火牙疼多是胃经与大肠经之热上蒸。实火牙疼中牙龈肿疼者是胃火牙痛;牙齿蚀烂者是为龋齿,俗名虫牙。其实都是阳明经湿热上蒸。脉洪数而实者,方用清胃散;若腮颊肿而不能张口者,是兼受风邪,应加荆芥、防风、细辛等发散之品。  相似文献   

13.
胰腺癌的中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建平  徐凯 《陕西中医》2008,29(1):121-123
1病因病机胰腺癌多由于内外因素影响而发病,与肝胆脾胃相关,脾胃失调是关键.即内伤饮食,情志失调,外感湿邪,致肝脾受损,气滞痰湿瘀毒结于胰腺,久而发为癌瘤.如王氏认为其病因病机多由于七情郁结,或饮食失调,久而肝脾受损,脏腑失和,脾运受阻,湿热内蕴,瘀毒内结所致[1].周氏认为胰腺癌的病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1)暴饮暴食.如膏梁厚味,损伤脾胃,积滞于中;(2)肝气横逆.如情志忧郁,肝失疏泄,横逆犯脾,使脾胃升降失调;(3)湿热郁结.如湿热内阻,中焦运化失调,邪热郁蒸肝胆,胆汁外溢,浸渍肌肤而成黄疸.暴饮暴食、肝郁及湿热等致病因素皆能引起胰腺功能失调(如胰液排泄障碍、胰腺水肿、腺泡破裂等慢性炎症),逐步形成癌瘤[2].  相似文献   

14.
陈静 《陕西中医》2012,33(5):640-640,F0003
<正>"湿"与"热"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其产生途径有:一为感受外邪,二为脏腑病变。古云:"湿者土之气,士者火之子"。故湿能转化生热,热亦能转化生湿。湿热内生多由劳倦失常,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所致;在妇科病中也有因房劳,情郁导致肝肾损伤,湿热蕴蒸而成。笔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体会到,湿热不但能致带下,同时亦为月经不调、崩漏、阴痒等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阐述湿热与某些常见妇科疾患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5.
2湿热辨证 刘焯等、张忠均认为手足口病是因为患儿心脾素有湿热内蕴,复感时行病毒所致。病因为时行病毒,病位在心脾二经,将本病分为湿热型、热重于湿型、湿重于热型3型。马元生等通过对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观察,认为本病是由于夏秋季节气候炎热,阴雨连绵湿热之气偏盛,再加上儿童时期饮食不节,脾胃未充,内湿由之而生,内外之邪相搏,湿热之气发于皮肤所致,属湿温范畴。  相似文献   

16.
李培教授是四川省第二届十大名中医,擅长治疗脾胃相关疾病和内伤杂病,对于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李培教授认为,本病以湿热内蕴,阴血亏虚为主要病机,以清热除湿,养血活血作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之大法,临床疗效显著。将李培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7.
郑绍周治疗多发性硬化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高泽  宫洪涛  孔令霞 《中医杂志》2006,47(10):738-738
多发性硬化(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目前多认为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遗传密切相关。其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的“痿症”、“眩晕”、“骨繇”等。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绍周教授对MS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郑教授认为,MS多属“痿病”,病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神机之源,一身之主。脑之功能失常,神机失常,体无所主。感受外邪,内伤情志,饮食不节,久病劳损,痰、瘀、湿、毒损伤脑髓,致脑髓失养,神机受累,肢体九窍失主,乃发本病。发于外者多以湿热、热毒侵袭人体;发于内者多为肝脾失调,痰瘀内伤,或气血阴阳亏虚。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肾衰竭属中医“关格”、“癃闭”、“虚劳”等病的范畴 ,是多种肾脏疾病的末期阶段。其病机错综复杂。总的来说具有正虚邪实、病位广泛、变证丛生的特点。正虚是指脾肾衰败 ,脏腑功能失调 ,阴阳气血虚损 ;邪实系风热毒邪、湿热、瘀血、溺毒。正虚为本 ,邪实为标。因虚易招致外邪侵袭 ,脏腑功能失调可产生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 ,即所谓“因虚致实”。“血不利则病水” ,水湿、瘀血皆属有形之邪 ,二者可互相影响而呈血水同病。水湿潴留日久可从热化 ,湿热合邪 ,缠绵难愈 ,三焦均可受累 ,湿热客于下焦 ,膀胱气化不利 ,则可酿生溺毒 ,溺毒入…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5,(10):1857-1860
通过验案介绍蒋健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治疗黄汗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蒋健认为黄汗病机有营卫不和之"基本病机"与湿热交蒸之"关键病机"之分,后者为黄汗必备病机。黄汗患者多有肝胆湿热、脾胃湿热、下焦湿热表现,龙胆泻肝汤既能清泻肝胆实火,又能清利肝胆湿热,通过适当配伍,可以兼顾上、中、下三焦湿热,治疗黄汗有独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血精是射精时有血液排出,或时有血性精液外溢的一种较为难治的男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血精多由精囊、前列腺的急慢性炎症等引起,结核、损伤等亦是引起血精的常见发病因素。中医对血精病机认识多从湿热、瘀血、虚火立论。笔者认为出血之病多因于火,血精之病多因下焦湿热、瘀热互结及阴虚火旺等损伤精室血络所致。其论治原则,阳盛伤络者以清热凉血为主;阴盛内热者以滋阴降火为要;瘀热内扰者,以祛瘀与清热并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