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方证研究引起高度关注,成为中医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经方方证研究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中医经典及方证研究提供参考。1经方方证概念经方本指古代医方,现一般指《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所载之方。证的早期字义为口头作证,《说文解字》训“证”为“告也”,其后引申为证验或验证。证字用于医籍的最初本义,盖指疾病的证据、征象,即今之所言症状、体征。方证即用方的证据、征象,是以主治方剂来命名的证,具有某方证之主证的任何疾病都可使用该方。如《伤寒杂病论》中的桂枝汤证就是指使用桂枝汤的证…  相似文献   

2.
小青龙汤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青龙汤是《金匮要略》治疗“支饮”的主要方剂 ,迄今为止仍被临床沿用。近年来 ,随着对经方研究的不断深入 ,运用该方药治疗肺系疾病亦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为了探讨小青龙汤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规律 ,笔者对国内近年来应用小青龙汤治疗肺系疾病的概况作一评述1 小青龙汤证及其配伍小青龙汤是治支饮之主方 ,其主治病机当如《伤寒论》所述 :“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必须认识到方中有麻黄、细辛 ,为散邪而设 ,并非不问虚实 ,就可贸然应用。概括来说 ,五味子、细辛、干姜 ,是治饮之要药 ,是组成小青龙汤的核心 ;阳虚病人 ,麻黄、细辛…  相似文献   

3.
正方证是方剂所对应的症状、体征,为遣方用药的客观证据,方证相应即是将方与证统一起来,有是证用是方。病机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包括病性、病位、病势、脏腑气血虚实变化及其预后等。辨方证以方证为治疗用药靶点,根据方剂所对应的症状体征与疾病表现出的症状体征是否相对应进行治疗;而辨病机则以病机为治疗用药靶点,根据代表方剂所主治的病证病机与疾病蕴涵的内在病机是否相对应进行治疗。这样就把辨主证与主证病机的形  相似文献   

4.
本文收集整理小青龙汤古今医案116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小青龙汤证的脉症进行归纳和分析。通过详细研究,探讨了该方证的主证、兼证和舌脉的一般规律,同时总结了后世医家对小青龙汤证的不同认识,为小青龙汤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981-982
从方证角度认识外台茯苓饮,冯世纶教授提出通过辨太阴、识方证来应用该方。不囿仲景原方,注重根据方证、药证进行合方与增损药味。常用该方治疗胃炎、肠炎等属中医学痞满、泄泻范畴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经方治疗肿瘤疾病不是辨病论治,也不是某一经验方,而是依据症状反应进行"六经—方证辨证",即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而达到治愈疾病之目的。肿瘤患者体质差异变化较大,呈现寒热错杂,本虚标实之发病机制,临证需辨清方证,辨明六经,结合病因、病机合方治疗,从而达到"阴平阳秘""以平为期"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冯世纶教授运用肾着汤的临床经验。从方证角度认识肾着汤,提出通过辨识方证来运用该方。不囿仲景原方,注重依据方证、药证进行合方与加味。常用该方治疗寒湿下侵所致腰肌劳损、尿失禁等疾病。  相似文献   

8.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外寒内饮证"的代表方,具有辛温解表,温化水饮之功,用于治疗外寒引动内饮合而为病者,全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妙。临床常见的寒饮内停型肠易激综合征为寒饮内动,侵袭肠胃,脾胃失其健运,清浊不分,传导失司所致,治当温化寒饮,与小青龙汤方证相合,治疗效果奇佳。现分析小青龙汤治疗寒饮内停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依据,总结医案1则。  相似文献   

9.
苗小玲 《河南中医》2013,33(1):20-21
目的:总结王付教授论学用小青龙汤的基本功.方法: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研究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探索主治太阳伤寒证与寒饮郁肺证相兼、或寒饮郁肺证、或溢饮寒证,关注煎煮、服用方法及加减用药,领会方证辨病精神,以及运用小青龙汤辨治鼻窦炎、过敏性哮喘、肺气肿等的疗效.结果:临床欲娴熟运用小青龙汤必须重视基本功的训练.结论:运用小青龙汤是辨治肺系疾病及疑难杂痛的首选方.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92-2294
目的:证明"特异性方证"是《伤寒论》方证中的精华。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结果:通过对《伤寒论》全文的研究,发现《伤寒论》主要由条文组成,而条文的结构主要是前面是证,后面是方,证和方同条,证和方相连,即条文的结构主要是证和方,现在习惯称为"方证";证和方的关系有主之、宜、可与、不可与的区分,表示证和方的关联程度不同,主之的关联程度最高,疗效最好,可以达到方到证除的特效,文章称为"特异性方证";只有没有方可用的证才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方法,即现在所称的"辨证论治"。结论:《伤寒论》的核心是方证,"特异性方证"是方证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