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中最为简便的麻醉方法之一,但由于肩部特殊的神经支配,很难单用臂丛或颈丛完全阻滞而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近年来,我们对57例肩部手术患者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上肢骨折患者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90例采用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满意,更大地满足了手术要求。结论:肌间沟-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优于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3.
王钊 《山西临床医药》2014,(10):799-800
目的:观察"铅锤法"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2013年上肢骨折手术206例,采用"铅锤法"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206例中有204例一次或两次穿刺成功,占99%,全部病例未发现有气胸以及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铅锤法"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方法简单,麻醉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上肢及肩部手术大都采用臂丛神经阻滞方法进行麻醉,较之全身麻醉没有误吸的风险,没有麻醉后苏醒的步骤,避免全身麻醉诸多并发症。但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师都是依靠体表标志定位进行盲穿,操作费时,阻滞效果不理想,经常误穿血管神经,造成并发症。我们采用超声实时监测下进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上肢手术的麻醉应用较多的是臂丛神经肌间沟阻滞。近年来,我院麻醉科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进行了改进,选择312例上肢手术患者,分别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C6横突一针法和寻找异感法,并对麻醉方法、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理想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臂丛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 1%利多卡因对 32例患儿在基础麻醉下行臂丛神经阻滞。结果:32例患儿中30例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结论:在基础麻醉状态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可以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麻醉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的经验。方法我院肩部和上臂手术患者86例,均采用颈丛加臂丛联合阻滞。结果86例患者的阻滞范围和阻滞深度均符合手术需要,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完成。结论臂丛加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臂丛神经阻滞是临中上肢、颈肩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近年来有不少研究[1-3]报道,在外周神经电刺激器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在较少的麻醉用量下获得较好的神经阻滞效果,但是鲜有在外周神经电刺激器下行臂丛神经阻滞与临床有经验麻醉医生操作的对比研究。本科在2013年1月—2014年6月开展了相关的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双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首选的一种麻醉方法.然而,不同部位的手术选用不同入路,对麻醉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我院对上肢手术患者采用肌间沟联合腋路双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1004-100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与常规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肥胖患者上肢手术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行上肢手术肥胖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采用常规臂丛神经阻滞,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操作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B组患者麻醉效果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操作时间显著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臂丛神经阻滞相比,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肥胖患者上肢手术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缩短操作时间,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肩关节手术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Ⅰ组(45例)和Ⅱ组(45例),Ⅰ组施行臂丛颈丛联合阻滞,Ⅱ组施行单纯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施行后,观测2组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在麻醉效果方面Ⅰ组成功率97.8%,Ⅱ组成功率6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肩关节手术采用臂丛颈丛联合阻滞麻醉效果完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婴幼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实施婴幼儿上肢手术35例,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实施小儿上肢手术30例,并记录两组术中用药情况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手术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低,分泌物增加,术后苏醒延迟。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术中SPO2平稳,分泌物少,术后苏醒早。结论小儿上肢手术选用氯胺酮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可减少术中用药,使患儿及时苏醒,降低围术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3.
锁骨和肩部手术的麻醉方法很多 ,全麻及高位硬膜外麻醉 ,术中管理水平要求高 ,尤其是高位硬膜外危险性较大 ,而单纯应用颈丛或臂丛阻滞麻醉 ,对此类手术都有阻滞不完善之缺点。我院从 1 998年 5月~ 2 0 0 0年 5月 ,对 2 5例拟定锁肩部手术患者 ,施行颈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 ,其麻醉方法新颖 ,操作简单 ,效果确切 ,安全可靠 ,现将资料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2 5例患者 ,男 1 7例 ,女 8例 ,年龄 1 8~ 71岁 ,60岁以上者 5例。锁骨骨折 1 1例 ,其中 1例合并肩关节脱位 ;肩部脂肪瘤 4例 ;化脓性肩关节炎 1例 ;肱骨头结核 1例 ;肱骨头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于我院行上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针刺异感定位麻醉,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情况(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与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阻滞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肢手术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便,起效快且维持时间长,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谢飞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2):3570-3571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内缘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同时观察此法在穿刺过程中出现异感的发生率及异感出现部位的分布情况,了解异感出现情况对阻滞效果的影响,为臂丛神经阻滞寻找一种新的阻滞方法。方法:选择拟行肩部及上臂、肘及前臂、腕及手部等手术部位的手术患者120例,根据神经阻滞径路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0例,A组为颈外静脉内缘臂丛神经阻滞法径路(观察组),B组为传统的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法径路(对照组),同时观察两组异感的发生情况以及异感出现对阻滞效果的影响。结果:A组异感发生率高,阻滞效果完善,能满足上肢不同手术部位对麻醉的需要,阻滞效果优于B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采用颈外静脉内缘穿刺入路法,具有定位快捷准确、异感发生率高、阻滞效果优良、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新的臂丛神经阻滞径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小儿上肢手术患儿65例纳入到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分别为臂丛阻滞组33例和静脉组32例。静脉组采用传统静脉全身麻醉;臂丛阻滞组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就2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和麻醉效果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臂丛阻滞组麻醉效果优良率跟静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臂丛阻滞组有23例优,9例良,优良率为96.96%;静脉组有21例优,9例良,优良率为93.75%。臂丛阻滞组患儿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少于静脉组(P<0.05),其中,臂丛阻滞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0.31)min、(45.12±5.32)mg、0.00%,静脉组术后平均苏醒时间、氯胺酮平均用量、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2.42)min、(67.63±5.14)mg、15.63%。结论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麻醉效果良好,可有效满足小儿上肢手术需求,减少氯胺酮用量,减少苏醒期躁动等并发症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192-219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拟行上肢外科手术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解剖学定位下盲穿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则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不同时相SBP、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中MDA、IMA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评价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技术在上肢手术麻醉中可提供理想的麻醉效果,并且超声引导下麻醉方式更为安全、可靠,能够有效缩短麻醉操作时间,加快手术进程,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6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评价两组麻醉效果,记录臂丛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可有效提高麻醉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臂丛神经由C5~8及T1脊神经前支组成,主要支配整个手臂的运动及大部分感觉功能。将麻醉药物注入臂丛神经周围,阻滞其所支配的区域的神经传导而达到麻醉作用的麻醉方法被称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上常用于手、前臂、上臂及肩部的各种手术[1]。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通常是根据解剖定位、盲探穿刺寻找异感来定位神经。小儿在行上肢手术神经阻滞时,常常因其年龄小、恐惧、不合作的因素导致临床操作十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径路与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30例。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A组行肌间沟径路,B组经锁骨上径路。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镇痛时间、臂丛神经主要分支麻醉阻滞完善情况、手术中辅助镇痛药使用情况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操作时间、术后镇痛时间、20 min阻滞完善率、手术中辅助镇痛药使用及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径路与锁骨上径路臂丛神经阻滞均是安全有效的上肢麻醉阻滞方法,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