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初诊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在35~64岁的初诊高血压患者472例,所有患者从未服用过降压药。根据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将患者分为MAU阳性组(ACR≥30mg/g)和阴性组(ACR30mg/g),其分别为198例和274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24h动态血压、超声心动和颈动脉超声等情况,然后分析MAU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①MAU阳性组的诊室、24h、白昼、夜间SBP及DBP均高于对照组。②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尿酸、诊室SBP及白昼DBP是初诊高血压患者发生MAU的危险因素,夜间血压下降率则是MAU的保护因素。③MAU阳性组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硬化检出率均明显高于MAU阴性组。④随着年龄的增加,MAU的发生率呈递增趋势。结论:年龄、尿酸、诊室SBP及白昼DBP和夜间血压下降率减弱与初诊高血压患者MAU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马继孔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4):21-22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治疗的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53例,对影响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相关因素和临床进行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中检测到的24h尿微量白蛋白与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收缩压、病程以及甘油三酯等都有关,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P0.05)。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联系(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患者的年龄、血压、血脂、收缩压、腰臀比、病程以及甘油三酯等,因此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及时的评估和干预,以以延缓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的进度,从而降低患者所承受的病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青年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科2020年4月—2021年7月收治的341例青年高血压患者(18~45岁)为研究对象,根据MAU测定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高血压患者)和病例组(合并MAU的高血压患者),其中249例无MAU(对照组),92例有MAU(病例组)。根据资料类型采用相应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资料,并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青年高血压患者MAU的相关因素。结果 该研究人群中MAU发生率为27.0%(95%CI 22.2%~31.7%)。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收缩压[(139±17)mm Hg vs (133±14)mm Hg]及舒张压[(87±12)mm Hg vs (83±12)mm Hg]水平更高(P均<0.05)。此外,病例组体重指数[(28.5±4.5)kg/m2 vs (26.9±3.9)kg/m2]、立位醛固酮[(17.2±11.3) ng/mL vs (13.8±7.5)ng/...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C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380例老年EH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24h动态血压检测、实验室检查、尿微量白蛋白(MA)和肌酐(Cr)检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筛选老年EH患者尿MA/Cr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老年EH患者尿MA/Cr的独立相关因素有24hSBP(P<0.01)、空腹血糖(P<0.05)、高敏C反应蛋白(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增高可能与24hSBP、空腹血糖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检测100例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生化指标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阳性率,分析尿mAlb、β2-MG显著相关性因素;比较尿白蛋白正常组(NAU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硬化斑块指数(PI)。发现高血压患者尿mAlb、β2-MG阳性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二者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高血压患者尿mAlb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1),MAU组、NAU组颈动脉IMT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5)。提示尿mAlb、β2-MG增高可以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敏感性指标,且尿mAlb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7.
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阳性率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国内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阳性率及相关因素.入选102例不伴有糖尿病及原发性肾脏疾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早晨第一次尿中微量白蛋白,并以108例健康人做对照.尿中微量白蛋白小于20μg/ml为MAU阴性,在20~200μg/ml为MAU阳性.发现MAU的阳性率为23%,显著高于正常人的5%.高血压患者中,MAU阳性者与MAU阴性者相比,体重指数大、有家族史多、收缩压和平均压较高,与空腹血浆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脂质指标无关,而且MAU阳性患者并发中风率高.以尿微量白蛋白为应变量作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发现收缩压、体重指数和病程可进入方程;而以中风为应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收缩压、体重指数和腰臀比可进入方程.说明在不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中,MAU阳性与血压升高、肥胖和家族史相关,而与胰岛素抵抗及脂质代谢无关.MAU是中风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EH)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正逐年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肾损害日益受到重视.EH肾损害的发生率为42%,仅次于心脏并发症,大约10%高血压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1].因此,老年EH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可以改善病人的预后.本文对65例老年EH患者,采用放射免疫法进行mALB检测,并与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尿mALB的检测对于发现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不同的脉压(PP)水平与微量白蛋白尿(mAlb)之间的相关分析,探讨脉压与早期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脉压将住院确诊的13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脉压<60 mm Hg组58例,脉压≥60 mm Hg组72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清晨微量白蛋白尿.结果 脉压≥60 mm Hg组较脉压<60 mm Hg组年龄、收缩压(SBP)明显增高,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5);脉压≥60 mm Hg组血尿酸(UA)及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增高.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0.243,P=0.040),血肌酐(Cr)与血尿酸呈正相关(r=0.404,P<0.01).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中脉压是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之一,早期可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氯沙坦对伴有微量蛋白尿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伴有微量蛋白尿( MCA) 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改善肾损害的作用。 方法 采用连续样本,自身前后及分组对照方法,对32 例高血压伴MCA 者(EH 组) ,男24 例,女8 例,平均年龄(71-6 ±6-8)岁,观察在治疗前和每天服用氯沙坦50 m g 12 周后的血压、血尿素氮(BUN) 、血肌酐(Cr) 、24h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尿白蛋白/ 肌酐(Alb/Cr) 的变化,EH 组治疗前在BUN、Cr 、Ccr 方面与12 例非高血压老人作对照( 对照组) 。 结果 治疗前EH 组的Ccr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05) ,用氯沙坦治疗后,除血压有明显下降外,尿Alb/Cr 亦显著性降低( P< 0-01) ,Ccr 明显升高( P< 0-05) 。 结论 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不仅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同时可降低尿白蛋白的排泄,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1.
20 0 0~ 2 0 0 1年 ,我们采用卡维地洛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 9例 ,旨在探讨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资料与方法 :本文 5 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均根据WHO制订的高血压标准诊断 ,排除糖尿病、肾脏病 ,尿常规检查阴性 ,2 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达微量白蛋白尿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2 9例 ,对照组 2 7例 ,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P均 >0 .0 5 (见表 1)。表 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x± s) 项目治疗组 (n=2 9)对照组 (n=2 7) P性别 (男 /女 ,例 ) 15 /1112 /8>0 .0 5年龄 (岁 ) 64 .3 2± 3 .4165 .2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加倍剂量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微量蛋白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89例,单药治疗血压均未达标,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1例,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 mg/d+氨氯地平5 mg/d,治疗组给予缬沙坦160 mg/d,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24 h尿微量白蛋白(m Alb)、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情况。结果随访12周,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3.33%,24 h m Alb从(115.20±12.32)mg/24 h下降至(53.79±9.35)mg/24 h(P<0.02);治疗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5.37%,24 h m Alb从(118.81±10.27)mg/24 h下降至(51.75±8.49)mg/24 h(P<0.05);2组间治疗后血压达标率、m 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血肌酐、胱抑素、电解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加倍剂量缬沙坦与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均具有良好的降压达标率和降低尿微量蛋白作用,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5)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24h尿微量白蛋白(24h MAU)对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患者234例,用同位素肾图检查作为金标准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按照GFR数值分成三组:肾功能无损害组、肾功能受损代偿组、肾功能受损失代偿组,同时测定每组血清Cys C、24h MAU、血肌酐及尿素氮,并分别计算每个指标在诊断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随着GFR下降,血清Cys C、24h MAU、血肌酐及尿素氮均值逐渐升高(P0.01)。将肾功能受损代偿组和肾功能受损失代偿组合并为肾功能受损组。肾功能无损害组79例患者血清中Cys C浓度异常者占3.80%,24h MAU浓度异常者占11.40%,血肌酐浓度异常者占0.00%,尿素氮异常者占0.00%;肾功能受损组155例患者血清中Cys C浓度异常者占45.16%,24h MAU浓度异常者占42.58%,血肌酐浓度异常者占18.06%,尿素氮异常者占18.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项指标诊断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灵敏度分别为45.20%、42.60%、18.10%、18.70%,特异度分别为96.20%、88.60%、100.00%、100.00%,四项指标诊断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66、0.63、0.69。结论血清Cys C、24h MAU是敏感且特异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尤其是Cys C对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与血管内皮功能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F)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筛选老年高血压患者64例,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另设30例非EH老年人为对照组(NC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4h尿白蛋白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 MT)及其粥样斑块指数(PI)。结果(1)与对照组(9·1%±1·8%)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NAU组已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6·3%±1·1%,P<0·05),而MAU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则进一步降低(5·0%±1·4%,P<0·05)。(2)MAU组颈总动脉I MT较NAU组增高,且两组均较对照组增高[(1·0±0·2,0·9±0·1vs0·8±0·1)mm,P值均<0·05]。(3)MAU组的微量白蛋白尿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负相关(r=-0·597,P<0·001);微量白蛋白尿与颈总动脉I MT呈正相关(r=0·700,P<0·001)。结论老年EH患者均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和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I MT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5,(2)
目的探讨高血压肾病早期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为早期监测和治疗高血压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了299例门诊就诊的35岁及以上社区居民,根据血压水平分成正常血压组、正常血压高值组、1级高血压组、2级高血压组和3级高血压组。对比了5组人群的一般特征、高血压相关特征,并分析了正常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的一般特征和临床特征。结果不同血压水平组间年龄、性别、腰围、吸烟率和甘油三酯、尿微量白蛋白存在差异,而高敏C反应蛋白在正常血压高值组即开始升高。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甘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年龄、女性比例较高。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女性、甘油三酯和高敏C反应蛋白升高与微量白蛋白尿相关。高敏C反应蛋白是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和高血压肾病早期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特点,分析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渭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38例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70例未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作为高血压组,68例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作为心力衰竭组。比较2组病人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心室间隔、SBP及DBP;检测并比较2组病人血清中BNP、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质醇(Cor)、内皮素-1(ET-1)的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心力衰竭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SBP、DBP均大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心力衰竭组的BNP、CRP、CK-MB、AngⅡ、Cor、ET-1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FPG≥7. 0 mmol/L、合并高脂血症、左室肥厚、血压控制不达标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需严格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肾功能正常期高血压的发生特点。方法2002—2006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肾小球滤过率(eGFR)≥90mL/(min.1.73m2)的患者507例,根据血压高低分为高血压组(93例)和血压正常组(414例),分析高血压的发生与临床、病理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IgA肾病肾功能正常期高血压的发生率18.3%,部分患者尿检改变轻微甚至以高血压为主要症状;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大、体重指数(BMI)高、血三酰甘油、胆固醇升高是高血压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年龄大、BMI高,肾小动脉病变、球性硬化是高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少新月体形成亦与高血压发生独立相关。结论IgA肾病肾功能正常期患者高血压的发生并不少见;提高对早期肾性高血压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有助于原发性肾脏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筛查中国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检出率,分析MAU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8月在全国600家医院对高血压患者181053例进行调查,收集危险因素、疾病因素及降压药使用情况,测量血压并采用尿试纸法测定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依据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将13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98例,阳性组40例,比较两组非杓型与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情况及各时段平均血压。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发生率微量白蛋白尿阳性者高于阴性者(χ2=4.54,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呈非杓型者平均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大于呈杓型者(t=4.39,P<0.01)。白昼平均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明显低于阳性组(t=-1.73,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明显低于阳性组(t=-1.93,P<0.05),余各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微量蛋白尿的产生可能与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