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实验性老龄小鼠肺结核的免疫预防作用.方法 老龄C57BL/6J小鼠30只,随机法分为3组:即无免疫保护组、母牛分枝杆菌菌苗预防组(微卡组)、卡介苗(BCG)预防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0.1 ml、母牛分枝杆菌菌苗22.5 μg、BCG 0.1 mg皮内注射.4周后将浓度为5×105/ml的H37Rv标准菌株0.2 ml经小鼠尾静脉给予攻毒.感染6周后处死小鼠,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肺脏肺泡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数、肺脏中活结核分枝杆菌定量培养及肺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 微卡组和卡介苗组的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分别为(48.81±3.10、3.84±0.37),(48.08±3.72、4.16±0.24)均较无免疫保护组(38.97±3.03、3.25±0.26)显著升高(P<0.01).而微卡组CD4/CD8比值则低于卡介苗组(P<0.05).微卡组和卡介苗组的肺脏肺泡巨噬细胞内结核分枝杆菌数、肺脏中活结核分枝杆菌定量培养分别为(2.3±0.5、(1.06±0.25)×105cfu),(2.7±0.6、(1.21±0.37)×105cfu)无免疫保护组(5.4±0.9、(4.07±0.97)×105cfu)减少(P<0.01).组织病理学显示微卡组和卡介苗组肺脏结核病变以增殖性结核结节为主,无坏死结节;无免疫保护组肺脏则以淋巴细胞结节、坏死结节为主.结论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可增强CD4T淋巴细胞活性,对实验性老龄小鼠肺结核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小鼠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评价γ干扰素(IFNγ)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影响和疗效。方法 将DBA/2小鼠90只按免疫功能正常和免疫功能低下2种状态分别制成小鼠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模型。随机分组给予IFNγ或IFNγ单克隆抗体治疗,检测肺组织菌落计数,观察治疗后生存率。结果 免疫正常组小鼠无死亡,第2周、第4周菌落数分别为(51.5±17.5)×103cfu/mL、(106.3±41.0)×103cfu/mL。免疫低下组8只死亡,菌落数分别为(163.7±61.7)×103cfu/mL、(768.3±206.5)×103cfu/mL,免疫低下+IFNγ组3只死亡,菌落数分别为(54.2±21.3)×103cfu/mL、(212.7±80.7)×103cfu/mL,免疫低下组与免疫低下+IFN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免疫正常小鼠给予IFNγ抗体后肺组织菌落数增多,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FNγ增强宿主免疫功能,对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小鼠产生保护效应,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宿主合并结核感染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对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其使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03年6月至2020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AIDS管理机构管理的经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筛查确诊的96例HIV感染合并LTBI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按照银川市所辖县区划分为试验组(63例)和对照组(33例)。试验组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基础上,注射母牛分枝杆菌菌苗22.5μg/次,每2周注射1次,共3次。对照组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异烟肼300 mg/次,1次/d,连续服用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随访时,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CD4+、CD8+、CD3+T细胞等免疫细胞水平及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同时,评价两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CD3+T细胞水平为(1583.83±584.69)个/μl,明显高于治疗前[(122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评价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微卡加化疗组即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即对照组。化疗方案均为3PaL2AKZThV/15PaL2ZThV。治疗组为病人头3个月每15d肌注微卡(22.5μg),随后的3个月每月肌注1次微卡。观察2组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6.6%和26.6%,18个月时为93.3%和73.3%有显著差异(P<0.05);X线吸收率及空洞缩小、闭合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CD4+、CD4+/CD8+9个月时治疗组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卡能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母牛分支杆菌菌苗预防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母牛分支杆菌 (Mycobacteriumvaccae)菌苗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发生肺结核的预防作用。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 1周后 ,随机分为 4组 :糖尿病结核组、母牛分支杆菌菌苗免疫组、卡介苗 (BCG)免疫组、联合免疫组 ,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 ,观察母牛分支杆菌菌苗的免疫预防作用。 1个月后自大鼠尾静脉注入标准结核分支杆菌H3 7Rv,H3 7Rv 感染 6周后剖杀大鼠。观察肺脏结核分支杆菌定量培养、结核病变指数、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的结核分支杆菌数 ,并作肺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 母牛分支杆菌菌苗免疫组的病变指数、肺脏结核分支杆菌定量培养、肺泡巨噬细胞吞噬的结核分支杆菌计数分别为 2 5± 0 7、(4 1± 0 6 )× 10 4 cfu、2 6± 0 9;未免疫组分别为 3 3± 0 5、(9 9± 1 0 )× 10 4 cfu、7 2± 0 7。P值分别为 <0 0 5、<0 0 1、<0 0 1。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母牛分支杆菌菌苗和 (或 )BCG免疫组肺脏结核病变以增殖结节为主 ,无坏死结节 ;未免疫组肺脏则以淋巴细胞结节、坏死结节为主。提示母牛分支杆菌菌苗能减轻糖尿病大鼠的肺结核病变。结论 母牛分支杆菌菌苗对糖尿病大鼠发生肺结核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M.vaccae)是Benicke1964年从母牛乳腺中分离出的无毒非结核分枝杆菌,属Runyon IV群速生菌,但富含与结核分枝杆菌相似的抗原[1]。近20年来国外Stanford等学者对该菌进行长期系列研究以及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均表明具有良好的免疫治疗和免疫预防作用,是迄今较好的结核病免疫调节剂[2]。世界卫生组织20世纪90年代结核病研究与发展规划中,提出结核病化疗法与免疫疗法相结合,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是唯一被推荐的免疫治疗制剂。我国研制的母牛分枝杆菌制剂即“微卡”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卡是“冻干治疗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的商品名,系由母牛分枝杆菌经高温灭活纯化后制成的免疫调节剂,是20世纪90年代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唯一推荐的辅助抗结核化疗的免疫制剂[1]。其在单纯肺结核病人中的治疗作用已有报导[2]。本文将微卡应用于难治性煤工尘肺结核患者的辅助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或合并活动性结核患者的抗结核细胞免疫功能.方法 应用早期分泌性抗原靶蛋白(ESAT)-6和培养滤出蛋白(CFP)-10诱导的结核酶联免疫斑点法对云南地区100例明确诊断的HIV感染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T淋巴细胞检测,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和CD3+CD8+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水平.采用Mann-Whitney检验进行非参数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无活动性结核感染证据的HIV感染者中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感染率高达67.6%.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532×106/L)和CD3+CD8+T淋巴细胞(473×106/L)绝对计数与单纯HIV感染者(406×106/L和504 × 106/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189 × 106/L,CD3+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平均值为293×106/L,均显著低于单纯HIV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组和HIV组(U=168.0,U=163.0;U=147.0,U=374.0;均P<0.01).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ESAT-6和CFP-10抗原特异性斑点形成细胞数(31/106细胞和82/106细胞)显著低于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92/106细胞和109/106细胞.U=507.0,U=529.5,均P<0.01).结论 我国无活动性结核临床证据的HIV感染人群中有较高的结核潜伏感染率,HIV合并活动性结核感染者的总体细胞免疫应答功能及特异性抗结核免疫应答功能均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9.
国家七五攻关课题表明:“卡介苗+潘生丁”联合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明显疗效[1 ] ,但由于卡介苗副作用较大,给临床应用上带来困难。安徽龙科马生物制药公司独家生产的母牛分枝杆菌菌苗(M .vaccae,简称微卡)是由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和解放军3 0 9医院共同研制的新一代双向免疫调节剂。它主要通过促进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CD3和CD4值升高,CD8值降低,从而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与卡介苗相比,微卡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几乎无副作用[2 ] 。目前,国内部分肝病专家已开始应用微卡与抗病毒药物联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CT分型,以及不同型别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132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根据CT表现分为上叶空洞型、结节支气管扩张型、混合型和不易分类型4种类型,统计分析不同CT分型患者的临床及CT特征。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或连续校正χ 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组不同CT型别患者的临床统计数据进行两两比较时,以P<0.008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32例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CT分型结果为:上叶空洞型36例(27.3%),结节支气管扩张型61例(46.2%),混合型15例(11.4%),不易分类型20例(15.2%)。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不同CT分型组中,男性构成比由高到低分别为上叶空洞型(86.1%,31/36)、不易分类型(70.0%,14/20),混合型(53.3%,8/15)和结节支气管扩张型(24.6%,1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7.712,P<0.001)。上叶空洞型、结节支气管扩张型、混合型和不易分类型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58.5±13.8)岁、(58.1±13.3)岁、(61.3±10.4)岁和(51.0±17.0)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75,P=0.140)。上叶空洞型患者中吸烟者占64.7%(22/34),明显高于结节支气管扩张型患者(13.0%,7/54)(χ 2=25.258,P<0.001)。上叶空洞型患者发生肺气肿者占66.7%(24/36),发生间质纤维化改变者占33.3%(12/36),明显高于结节支气管扩张型[分别为13.1%(8/61)和0.0%(0/61)](χ 2=29.369、23.204,P值均<0.001)。上叶空洞型并发胸膜增厚者占61.1%(22/36),明显高于结节支气管扩张型(23.0%,14/61)(χ 2=14.125,P<0.001);混合型患者并发胸膜增厚者占66.7%(10/15),同样高于结节支气管扩张型(χ 2=10.649,P=0.001)。结论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中,结节支气管扩张型最常见;上叶空洞型好发于男性有肺气肿和(或)间质纤维化改变的患者,结节支气管扩张型好发于女性无肺部基础疾病(未并发肺部其他种类疾病,包括肺气肿、间质纤维化等)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给予卡介苗(BCG)免疫治疗对结核病化疗效果和T细胞严群的影响。方法80只PPD皮试阴性SD大鼠随机分成(1)化疗开始同步加BCG治疗组;(2)化疗1月后加BCG治疗组;(3)单纯化疗对照组;(4)模型效果判断组。各组于实验开始接受结核杆菌(Mtb)攻毒;第1个月末处死模型效果判断组全部大鼠作病理学和结核杆菌细菌学检查,其他各组于第1个月末接受抗结核化疗,其中第1组化疗开始加用BCG治疗,第2组化疗1个月后加用BCG治疗。观察各组大鼠死亡率;检测各组大鼠于Mtb攻毒前和Mtb攻毒后1、2、3、5个月末的外周血中CD3+、CD4+、CD8+、DPT细胞含量,第2、5个月末加查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结果(1)Mtb感染后1个月内1、3、4组各死亡2只大鼠,第2组死亡1只大鼠。化疗开始后4个月治疗期死亡率:化疗一开始即同步加BCG治疗组22.2%(4/18)高于化疗1月后加BCG治疗组(0/19),P<0.05;化疗对照组为5.6%(1/18),(2)结核病鼠表现为CD4/CD8比值(可伴CD4+细胞)降低、CD8+(可伴DP)细胞升高,P<0.05或P<0.01;这种改变可在化疗后1-2个月内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3)化疗开始同步加用BCG组治疗1个月时表现为T淋巴细胞(CD3+)、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而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8+、DP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或P<0.01;治疗2个月后CD3+、CD4+T细胞恢复到正常范围而仍保持CD8+、DPT细胞较高水平。(4)化疗1个月后再加用BCG组在加用BCG后表现为CD3+、CD4+细胞百分率不降低而CD8+、DP细胞升高。结论淋巴细胞总数显著升高而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是化疗开始同步加BCG治疗组第一个月死亡率升高的一个重要免疫学特征。DP细胞是抗结核保护性免疫相关细胞。BCG作结核病的免疫治疗应在化疗1个月后开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灵芝多糖对HepG2细胞诱导的肝癌小鼠肠道菌群及其菌群代谢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HepG2细胞构建肝癌小鼠模型,将21只造模成功的肝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灵芝多糖(GLP)和益生菌处理组,每组7只,另选择正常小鼠7只作为对照组,给予药物处理组动物GLP或益生菌灌胃,另两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连续干预2 w....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艾滋病 (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受损情况和治疗转归。方法 分析1997年5月—2004年 3月住院的 11例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CD4、CD8、HIV-RNA及PPD试验并与同期住院结核病 31例和AIDS 27例相比较。结果 AIDS合并结核病组、AIDS组与结核病组比较则CD4、CD8有显著性差异、CD3无显著性差异,而AIDS合并结核病与AIDS比较CD3、CD4、CD8均无显著性差异。 11例AIDS合并结核病中 6例检测HIV-RNA>3.0×106 copy/ml,5例HIV-RNA<3.0×106 copy/ml。而 27例AIDS中 3例HIV-RNA>3.0×106 copy/ml,24例HIV-RNA<3.0×106 copy/m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AIDS合并结核病者免疫功能严重受损,与结核病比较差异显著,但与AIDS比较则无明显差异。合并结核病者HIV-RNA较未合并者高,说明合并结核病者病毒复制量大,尤其是当AIDS合并血行播散性肺结核者死亡率高,抗结核治疗疗效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HIV检测阳性脊柱结核患者的疾病特征,以及强化围手术期管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HIV检测阳性脊柱结核患者23例作为HIV阳性组,将同期收治的单纯脊柱结核患者316例作为对照组。计量资料采用“ x ˉ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IV阳性组PPD试验阳性率[21.7%(5/23)]、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阳性率[47.8%(11/23)]、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13.0%(3/23)]、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阳性率[4.3%(1/23)]、并发肺结核发生率[21.7%(5/23)]、典型脊柱结核影像学特征发现率[43.5%(10/23)]、结核中毒症状发生率[13.0%(3/23)]均低于对照组[81.0%(256/316)、84.8%(268/316)、28.2%(89/316)、21.2%(67/316)、60.8%(192/316)、82.0%(259/316)、58.9%(186/316)]。除结核抗体阳性率、痰涂片查抗酸杆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42.42、21.75,P值分别为0.115、0.051)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204.99、232.23、142.52、220.68、132.16,P值均为0.000)。HIV阳性组CD4 +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者的检出率为82.6%(19/23),高于对照组[20.6%(65/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2.17,P=0.000)。HIV阳性组通过强化围手术期管理后,CD4 +T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定量,血红蛋白量分别为(285.17±23.04)个/μl、(40.44±0.37)g/L、(129.30±1.72)g/L,较强化围手术期管理前[(219.83±26.56)个/μl、(29.51±0.94)g/L、(97.48±3.16)g/L]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804、-10.977、-8.318,P值均为0.000);体质量指数强化围手术期管理前、后分别为20.84±0.29、20.85±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1,P=0.594)。HIV阳性组术后标本培养耐药率、肝功能损伤率、结核未愈率、远期死亡率分别为30.4%(7/23)、65.2%(15/23)、8.7%(2/23)、8.7%(2/23),均高于对照组[13.0%(41/316)、34.5%(109/316)、0.9%(3/316)、0.6%(2/3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10.11、37.71、15.04、17.39,P值分别为0.020、0.006、0.003、0.001)。结论 HIV检测阳性脊柱结核患者与单纯脊柱结核患者比较,临床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大多降低;通过强化围手术期管理,患者免疫学与营养学指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脾脏处理对行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6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PLC患者, A组46例行肝癌切除术联合脾切除术,B组34例行肝癌切除术/脾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C组30例行肝癌切除术联合脾动脉结扎术, D组30例行肝癌切除术。结果 治疗后C、D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为【(215.4±118.9)×109/L和(176.4±105.5)×109/L】,白细胞(WBC)计数为【(3.36±1.23)×109/L和(2.36±1.21)×109/L】,均显著低于A、B组(P均<0.05);术后D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为(37.7±5.1) μmol/L,明显高于A组或B组或C组(P均<0.05);治疗后D组患者CD4+细胞为(28.3±5.9)%,CD4+/CD8+比值为(1.3±0.3)%,均明显低于A、B、C组(P均<0.05);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明显高于A组的17.4%、B组的23.5%和C组的20.0%(P<0.05)。结论 行脾处理可以有效改善行肝癌切除术治疗的PLC患者术后肝功能和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即“艾滋病”)并发胸部结核患者的高分辨CT(HRCT)征象及其与CD4 +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或住院治疗,并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证实或临床确诊的AIDS并发胸部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235例。收集研究对象HRCT征象及CD4 +T淋巴细胞计数资料。将研究对象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为Ⅰ、Ⅱ级(Ⅰ级:CD4 +T淋巴细胞计数<100×10 6/L;Ⅱ级:CD4 +T淋巴细胞计数≥100×10 6/L),分析研究对象CT征象与不同免疫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研究对象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及纵隔淋巴结结核总的发生率分别为66.8%(157/235)、31.9%(75/235)、63.8%(150/235)。CD4 +T淋巴细胞计数Ⅰ、Ⅱ级研究对象中,纵隔淋巴结结核发生率分别为51.9%(122/235)和11.9%(2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59,P=0.048)。CD4 +T淋巴细胞计数Ⅰ级AIDS并发继发性肺结核患者,HRCT征象中实变影、实变伴空洞、多发空洞的发生率分别为55.4%(87/157)、17.2%(27/157)、10.2%(16/157),均高于CD4 +T淋巴细胞计数Ⅱ级者[分别为13.4%(21/157)、3.8%(6/157)、1.9%(3/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6.47、8.22、7.47,P值分别为0.014、0.004、0.045);继发性肺结核发生于上叶前段、右中叶、左舌段的比率[分别为26.1%(41/157)、24.2%(38/157)、27.4%(43/157)] 均高于CD4 +T淋巴细胞计数Ⅱ级者[分别为5.7%(9/157)、3.2%(5/157)、3.8%(6/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值分别为0.78、5.40、6.79,P值分别为0.037、0.045、0.039)。 结论 AIDS并发胸部结核以继发性肺结核和纵隔淋巴结结核为主,其HRCT征象与CD4 +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损坏程度有关,CD4 +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胸部HRCT征象越复杂、越不典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应用流式细胞学检测T淋巴细胞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3月西安市胸科医院经临床综合诊断确诊的162例NTM肺病(NTM组)、143例菌阳肺结核(肺结核组)、146例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组)、81例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组)、175例其他肺部疾病(对照组,包括细菌性肺炎101例、支原体肺炎58例、支气管扩张症11例、尘肺5例)患者的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检查结果并进行比对分析,总结流式细胞学检测NTM肺病患者T淋巴细胞的特点。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方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表示,采用非参数Kruskal-Waills H检验比较5组患者,以及NTM组分别与其他4组患者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检查结果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NTM组、肺结核组、结核性胸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对照组患者的总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276.00(987.00,1563.00)、907.00(661.00,1231.25)、793.00(556.50,1080.75)、574.00 (296.00,883.00)、1904.00 (1611.50,2093.50)个/μl,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868.00(599.00,997.00)、546.00(384.75,744.00)、445.00(301.75,645.00)、294.00 (134.00,462.00)、1497.00 (925.50,1757.50)个/μl,CD8 +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369.00(252.00,573.00)、289.50(192.00,400.75)、303.50(206.75,441.00)、243.00(119.00,427.00)、417.00(279.50,644.50)个/μl,CD4 +CD8 +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11.00(7.00,18.00)、6.00(4.00,11.00)、8.00(6.00,13.00)、5.00(2.00,9.00)、9.00(6.00,12.50)个/μl,各组数据均以对照组最高,NTM组次之,各结核病组最低;且5组间及NTM组与肺结核组、结核性胸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对照组患者在总T淋巴细胞、CD4 +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数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39.898、5.291、6.968、8.323、-7.662,P值均=0.000;H=384.960、5.973、8.777、10.128、-6.641,P值均=0.000;H=66.345、4.632、3.503、5.530、-0.897,P值均<0.05), 5组间及NTM与肺结核组、结核性胸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在CD4 +CD8 + T淋巴细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59.508、5.453、3.189、6.824,P值均=0.000)。 结论 NTM肺病患者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其他肺部疾病(对照组)患者,高于3组结核病患者,可辅助判断患者免疫状况,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比较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CH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分别给予利巴韦林(RBV)联合普通α-2b干扰素治疗或应用RB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6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为8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P<0.05),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8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P<0.05);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ALT水平为(36.8±4.1)U/L,显著低于对照组【(61.5±4.3)U/L,P<0.05】,血清AST水平为(38.4±3.4)U/L,显著低于对照组【(51.6±3.6)U/L,P<0.05】;在治疗4 w、12 w和24 w,观察组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4.6±1.2)Ig IU/mL、(4.1±1.1)Ig IU/mL和 (3.6±0.9)Ig 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1±1.1)Ig IU/mL、(4.7±1.2)Ig IU/mL和(4.2±1.0)Ig IU/mL,P<0.05】;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为(73.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5.6±6.9)%,P<0.05】,CD4+细胞百分比为(49.5±6.3)%,显著高于对照组【(34.8±5.8)%,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17.6±3.8)%,显著低于对照组【(25.9±4.6)%,P<0.05】,CD4+/CD8+细胞比值为(1.0±0.2),显著低于对照组【(1.4±0.3),P<0.05】。结论 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RBV抗病毒治疗CHC患者疗效尚可,在不能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继续应用标准疗法仍可获得一定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何畏  陈晴  黄涛  黄晓秋  吴桂辉 《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0):1090-1095
目的 探讨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 +/CD8 +比值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病区住院的147例患者(包括63例单纯肺结核、60例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和24例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分别为肺结核组、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组和肺外结核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四色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试剂盒检测纳入的各组患者外周血CD3 +、CD4 +、CD8 +T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及CD4 +/CD8 +比值,分析上述各组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 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 +和CD4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596.000(377.500,823.250)个/μl和347.500(214.000,479.250)个/μl,均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698.000(572.000,904.000)个/μl和409.000(311.000,545.00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07,P=0.012;Z=-2.431,P=0.015)。肺结核并发肺外结核患者的CD8 +T淋巴细胞计数与CD4 +/CD8 +比值分别为195.500(137.250,278.750)个/μl和1.670(1.258,2.273),较肺结核患者的244.000(154.000,317.000)个/μl和1.770(1.290,2.350)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92,P=0.058;Z=-0.546,P=0.585)。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CD3 +和CD4 + 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551.500(283.750,949.000)个/μl和295.500(134.250,461.750)个/μl,低于单纯肺结核患者的698.000(572.000,904.000)个/μl和409.000(311.000,545.000)个/μ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89,P=0.037;Z=-2.460,P=0.014);单纯肺外结核患者外周血的CD8 +T淋巴细胞计数[185.000(92.000,366.250)个/μl]及CD4 +/CD8 +比值[1.455(1.018,2.128)]与单纯肺结核患者[分别为244.000(154.000,317.000)个/μl和1.770(1.290,2.35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315,P=0.188;Z=-1.429,P=0.153)。结论 随着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3 +、CD4 + T淋巴细胞计数的逐步降低,结核分枝杆菌可能更易播散至肺外;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 +/CD8 +比值在肺外结核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