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翀  涂卫平  徐高四 《山东医药》2010,50(7):116-118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TIF)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CKD)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的共同途径,其主要病理特征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如I、Ⅱ、Ⅲ、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的过度积聚。基质金属蛋白蓐每/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MMPs/TIMPs)是调控细胞外基质(ECM)降解的重要酶系,大量研究表明其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以MMP-9及TIMP-1最为重要。现对MMP-9及TIMP-1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机制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共同病理表现。因而 ,对其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重视[1~ 3 ] 。1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包括 :细胞激活和损伤阶段、纤维形成的信号传递阶段、以及纤维形成阶段和肾脏损害阶段。首先 ,肾小管上皮细胞激活、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单核细胞浸润间质 ,后者成熟为巨噬细胞 ,同时肌成纤维细胞 /激活的成纤维细胞在间质内增生 ,这些细胞产生的可溶物质参与炎症和最终的纤维化。随后 ,具有促进纤维化作…  相似文献   

3.
肾间质纤维化中的微血管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进展性肾脏疾病的共同通路。以往针对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 ,多数集中于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细胞活化 ,趋化因子、粘附分子的表达 ,炎症细胞的浸润 ,生长因子的作用 ,细胞外基质 (ECM)产生和降解的失衡。有关肾间质微血管病变 (主要指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近年来才开始得到重视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①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修复 ;②微血管病变和肾小管间质慢性缺氧性损伤及纤维化的关系。1 微血管病变在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肾间质微血管主要是指源于出球小动脉并分布…  相似文献   

4.
李婷  孟莹 《国际呼吸杂志》2013,33(18):1433-1436
上皮-间质转化是指上皮细胞失去其特性获得间质表型的过程.肺泡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是成纤维细胞的重要来源.肺纤维化以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特征,是多种间质性肺疾病共同的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是最强的致纤维化因子,介导多条信号转导途径参与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因此,研究上皮-间质转化及其在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和信号通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杂志》2007,15(12):1038-1039
问:在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厚过程中,心肌纤维化起什么作用?答: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过程中,可见左心室广泛的间质纤维增加,特别在血管周围纤维沉着。胶原占心肌细胞中视野的百分数,即胶原容积分数(CVF)增加。心肌中成纤维细胞与肌纤维母细胞合成Ⅰ、Ⅲ型胶原增多。基质金属蛋白酶分解的作用减少。高血压合并肾脏病的人主要表现也是纤维化,表现为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肾细胞凋亡、单核及巨噬细胞浸润、肾血管壁纤维化。高血压病人的主动脉僵硬主要的病理基础也是动脉壁内弹力纤维疲劳、断裂,胶原纤维沉着代替了弹力纤维,再加上炎症细胞浸…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 ,是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 DN中肾小球病变得到了广泛关注 ,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却未引起足够重视。糖尿病初期表现为肾小管肥大、肾小管管腔扩张、肾小管基底膜增厚 ,晚期则出现肾小管萎缩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部位常伴有肾小球纤维化 ,但也可以不伴有肾小球纤维化。与此病理表现相对应 ,尿白蛋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 38.4 6 %可以出现尿肾小管蛋白水平增高 [1 ]。这说明肾小管间质的损害并不依赖肾小球病变 ,是 DN的重要病理变化之一。所谓肾纤维化就是指细胞外间质过度沉积…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BB(PDGF-BB)是PDGF经典的存在形式之一,其在肾脏中的作用主要包括诱导肾脏系膜细胞增生,促进细胞外基质积聚及单核-巨噬细胞在肾组织浸润。PDGF-BB在糖尿病肾病肾脏中表达增高,高水平的PDGF-BB可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积聚,亦参与肾小管及其间质改变,从而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PDGF-BB还能通过诱导转化生长因子-β表达协同促进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的发展。阻止PDGF-BB表达及其信号转导将有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是细胞外基质沉积,肌成纤维细胞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肌成纤维细胞的产生机制之一。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以EMT关键分子及信号通路为靶点进行干预,可减轻肝纤维化。回顾了相关文献,对EMT相关的信号通路、重要调控分子和以EMT为靶点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肝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间质纤维化人肾成纤维细胞的异常生长及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成纤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作者观察了来自间质纤维化人肾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培养中的生长及细胞程序性死亡情况,结果表明,来自间质纤维化肾脏的成纤维细胞,增殖过度,凋亡减少,据此,作者首次提出,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机理,不仅与成纤维细胞的过度生长有关,而且也与凋亡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肾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CKD)的最终归宿和必然结局[1],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近年研究显示,已分化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的成纤维细胞与肌成纤维细胞来源的重要途径。最初EMT概念源于胚胎发育和肿瘤转移[2],然而其在肾脏纤维化进展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3]。  相似文献   

11.
肾脏纤维化是在多种致病因子作用下,肾间质细胞及细胞基质增多,基质降解受抑制而造成细胞外基质(ECM)大量堆积,最终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肾脏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共同途径及主要病理基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细胞因子包括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 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等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肾小球疾病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 通过对44例病因、病理类型和肾功能损伤程度不同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分析研究(包括硬化性肾小球肾炎15例、结节性硬化性糖尿病肾病10例,膜性肾病19例)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的损伤,并进行TGFβ1、α-SMA、I、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它们与肾小管间质损伤之间的关系。结果 肾小球的损伤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TGFβ1的表达位于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Ⅰ、Ⅲ型胶原和肌纤维母细胞(α—SMA阳性细胞)主要位于增生的肾间质,其中,Ⅰ、Ⅲ型胶原还见于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它们的表达均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相关。肾小管TGFβ1的表达还与肾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及Ⅲ型胶原的表达相关。肾间质肌纤维母细胞的表达又与肾间质Ⅰ、Ⅲ型胶原表达相关。结论 损伤的肾小管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中心环节。受缺血缺氧、尿蛋白和尿糖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途径,产生多种细胞因子(TGFβ1等)和表型转化(产生Ⅰ、Ⅲ型胶原等),在人类肾小球疾病进行性发展至肾纤维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肌纤维化是指胶原浓度显著升高或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高于正常值。其主要的特征为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多和心肌细胞外间质胶原过度沉积。心肌纤维化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均存在,与心律失常、心功能障碍及心脏猝死密切相关。预防和逆转心肌纤维化已成为众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14.
肾纤维化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研究发现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排泄功能的损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小管间质的病变为炎症细胞的浸润、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肾纤维化的特点为结缔组织不适当地积聚,包括间质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各种蛋白聚糖(Prot...  相似文献   

15.
金国华  房向东 《山东医药》2011,51(32):114-115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最终均表现为肾脏纤维化而失去正常功能,尽管通过透析或移植使部分患者得以生存,但终未解决根本问题。寻找能有效延缓肾功能不全进展的药物是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肾小管上皮细胞(TEC)、肾小球系膜细胞(MC)及肾成纤维细胞(KFB)作为肾脏固有细胞,对维持正常人体生理及在慢性肾脏病变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在一些损伤条件下这些细胞可发生异常增殖、凋亡及表型转化等改变而主动参与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持续上升,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居于首位。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十分常见。多种心血管疾病与心肌纤维化有关,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内膜心肌纤维化是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1]。在心肌受损时,心肌再生能力十分有限,主要表现为心肌成纤维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表型并导致心脏纤维化。心肌纤维化是病理性细胞外基质重构的过程,其特征是胶原代谢紊乱,间质和血管周围胶原过度弥漫性沉积[2]。最初,细胞外基质沉积是一种适应性、保护性机制,但是过度和持续的细胞外基质沉积,最终会导致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包括心室扩张、心肌细胞肥厚和凋亡,组织顺应性下降,最终加速心力衰竭进展[3]。因此,寻找心肌纤维化的关键靶点并阻止纤维化过程,对减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纤维化性的间质性肺炎,以间质纤维化、肌成纤维细胞过度分化增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最终导致肺结构破坏,呼吸功能衰竭.IPF预后差,治疗手段十分有限.目前认为,IPF发生的始动因素是不明原因的肺泡微损伤,继而导致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的激活和肺泡基底膜的破坏.激活的TGF-β可促进上皮细胞的凋亡、上皮间质转化、成纤维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最终导致肺组织纤维化的形成及肺功能的丧失.本文主要对TGF-β在IPF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肾小管间质疾病中巨噬细胞浸润的机制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小管间质病变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重要病理表现,目前普遍认为肾间质炎症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单核、巨噬细胞(macrophage,MP)浸润是肾脏小管问质病变中的重要病理特征,已经证实巨噬细胞与肾脏固有细胞及细胞外基质(ECM)相互作用导致组织损伤,促使肾问质纤维化形成。有关MP与肾小管间质疾病关系的研究是目前国际肾脏病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就肾小管间质疾病中MP浸润的发生机制及其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管病变及肾间质纤维化在糖尿病肾病中的重要作用逐渐被大家所认识。其中 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即小管上皮 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环 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相平行。这个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发生发展机制涉及许 多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单侧肾动脉狭窄(RAS)大鼠模型慢性肾缺血组织中肾小管-间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建立Goldblatt,单侧RAS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慢性缺血肾脏在90天内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α-SMA及波形蛋白(vimentin)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与α-SM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共定位情况。结果:RAS术后第5天首先出现肾小管vimentin阳性,术后第7天肾间质可见少量的α-SMA阳性细胞并随时间递增。通过连续切片观察到,vimentin阳性的肾小管周围肾间质细胞α-SMA表达增强,并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基本一致。当慢性缺血状态持续存在时,后期(术后第45天至90天)少数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α-SMA。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部分α-SMA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同时表达CK,并且个别细胞还有向间质游走的趋势。结论:在慢性肾缺血早期Vimentin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本身叮能诱导了肾间质固有细胞发生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在慢性肾缺血后期,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是导致肾纤维化进行性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