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低温与液体保存血小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研究低温保存血小板及液体保存血小板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CABG患者 6 0例 ,按照患者性别相同、年龄相近 (± 1岁以内 ) ,冠状动脉病变侧支数目相同的条件进行配对分为 2组。Ⅰ组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低温保存的血小板 ;Ⅱ组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液体保存的血小板。分别统计患者平均输血量、手术后 2 4h引流量作为衡量两种方法保存血小板止血作用的 2个指标。结果 Ⅰ组 30例患者平均输去白细胞红细胞 30 9.15ml ,输低温保存血小板 30 4 .18ml,共计输血 6 13.33ml。Ⅱ组 30例患者平均输去白细胞红细胞 4 36 .5 0ml ,输液体保存血小板 314 .17ml,共计输血 75 0 .6 7ml。经t检验 ,两组输血总量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手术后 2 4h平均引流分别为 388ml和4 5 4ml,经t检验 ,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输注低温保存血小板可以降低患者输注异体血的量 ,减少手术后引流量 ,从而间接反映了低温保存血小板的止血效果较液体保存血小板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机采浓缩血小板深低温保存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观察。方法 血小板冻存采用终浓度 5 %的DMSO保护剂和 - 80℃深低温条件 ;实验内容包括冻存血小板的回收率、黏附和聚集功能、第 3因子活性及α颗粒膜蛋白GMP - 1 4 0测定 ;临床疗效主要观察了 2 4h内的止血效果和 2 4h后外周血小板计数两项指标。结果 - 80℃冰冻保存 1年内的血小板回收率≥ 70 % ;黏附、聚集功能和第 3因子活性完好 ;GMP - 1 4 0表达率为4 6 7% ;以上指标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血小板输注 2 4h后外周计数显著升高 (P <0 0 0 1 ) ,输注后止血效果 >85 %。结论 DMSO终浓度 5 %的冻存浓缩血小板 1年内各项主要功能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常温保存与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差异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检索年限为1998-2008年.纳入比较常温保存与深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临床输注的2个随机对照研究和5个临床对照研究,共1151例,所纳入的研究质量较低.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etoOR值为1.41,95%CI(1.06,1.87),常温组与深低温保存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P=0.02).结论 根据目前证据,可认为常温保存机采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高于深低温保存组.-142  相似文献   

4.
单采冰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疗效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冰冻保存前后的计数变化及临床应用疗效.方法:检测单采血小板在-80℃保存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输注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观察患者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上升值及临床止血情况.结果:输注单采冰冻血小板和单采新鲜血小板均有明显止血疗效,冰冻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87.5%,对外科手术中大出血患者的输注有效率达100%;新鲜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冰冻血小板有明显止血疗效,最适合在手术或急症患者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大出血的及时治疗性输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80 ℃低温保存血小板临床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需要输注血小板的患者127例随机分成常温组63例,低温组64例,分别输注常温或低温保存的血小板,每人每次1个治疗剂量(1人份),观察输注后1~24 h的有效率、输注后24 h血小板计数比输注前提升之中位数和不良反应.结果:常温及低温保存血小板各输注63例123人次和64例105人次,输注后有效者人数百分率和有效人次的百分率、血小板升高的人次百分率、输后血小板增加值中位数分别为93.65%、86.89%、82.64%、15.5与92.13%、90.48%、83.81%、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患者输注42例83人次和45例81人次,结果依次为97.62%、85.54%、80.25%、11和93.33%、91.36%、81.48%、7,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病及非血液病患者输注低温保存血小板,结果依次为93.33%、91.36%、81.48%、7和89.47%、87.50%、87.50%、16,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常温保存血小板发生发热反应2人份,低温保存的血小板发生过敏反应2人份,分别占1.63%和1.90%,两者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保存血小板适用于需要输注血小板的各类患者,其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低温保存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典瑞 《广州医药》2003,34(4):61-63
目的:观察低温保存血小板在临床应用的有效性。方法:输注对象分为血液病组、非血液病组,观察指标:①输注冷冻血小板24h,临床出血是否得到呀显控制;②输注冷冻血小板24h,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结果:91.2%病人临床出血症状得到控制,41.9%的病人CCI值≥l0000/μl。结论:输注低温血小板有明显的止血和一定的升血小板效果。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是止血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来源于骨髓巨核细胞,具有止血、凝血、修补破损血管、防止血液继续外流的功能.血小板输注适用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功能障碍性疾病及预防性血小板输注.临床上,常会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现象.所谓输注无效,是指血小板输注后1 h回升值低于30 %,18 h~24 h低于20 %或体内存活期少于2 d.具体表现为病人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计数的增加值低于预期(理论)的回升值,止血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新鲜血小板输注和深低温保存血小板输注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用新鲜和深低温保存的浓缩血小板悬液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42例患者用新鲜浓缩血小板悬液输注,另外49例用深低温保存血小板输注。结果:输注新鲜血小板组共接受血小板输注79次,平均每例输注1.88次,CCI值有效率35.4%,临床疗效有效率88.09%;输注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组共131次.平均每例2.67次,CCI值有效率16.79%,临床疗效有效率81.63%;两组间比较CCI值及输注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输注新鲜血小板疗效优于输注深低温保存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159 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7例患者给予冰冻血小板输注,102例患者给予新鲜血小板输注,输注前及输注后18~24 h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比较血小板回收率及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冰冻血小板止血有效率达89%,与新鲜血小板相近,但输注后24 h血小板的回收率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有差异.结论冰冻血小板有一定的止血效果,可用于急诊血小板输注,但不宜作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冰冻机采血小板在外科手术失血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止血效果。方法随机抽查外科术后失血合并血小板减少102例输注冰冻机采血小板和82例输注新鲜机采血小板,对患者进行输注止血效果观察。结果冰冻机采血小板和新鲜机采血小板一样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两者的止血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冰冻机采血小板可用于抢救外科手术失血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机采冰冻血小板与新鲜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机采冰冻血小板输注在因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患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6 0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伴有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随机分为冰冻血小板输注和新鲜血小板输注两组 ,观察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和出血情况的改善。结果 两组输注血小板后均有效 ,临床症状缓解 ,出血停止或减少 ,输注后 1,2 4h较输注前血小板计数均有明显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输冰冻血小板组和输新鲜血小板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各有 1例低热和轻度皮疹 ,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输注机采冰冻血小板具有明显的止血和提高血小板计数的效果 ,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总结单采血小板和冰冻单采血小板应用于临床输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血小板输注病例160例,按照血小板输注类型分为新鲜组和冰冻组。新鲜组患者输入单采血小板,冰冻组患者输入单采冰冻血小板,比较2组临床止血效果和血小板增高矫正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值。结果新鲜组临床止血有效率明显优于冰冻组(P<0.05)。新鲜组血小板输注后CCI和PPR值均显著高于冰冻组(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和冰冻单采血小板临床输注中都有止血、恢复血小板数量的作用,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优于冰冻单采血小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冰冻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治疗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失血量≥2000ml的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同时输入冰冻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各10~30u.在输注前、输注后1h内进行下列出、凝血指标观察:①凝血酶时间(TT);②凝血酶原时间(PT);③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④纤维蛋白原(Fbg).⑤血小板计数PLT;⑥输入后24h内有效止血率及平均止血时间.结果 患者在冰冻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联合输注后1h比输注前的TT、PT及APTT显著缩短.Fbg及ALT显著增加(P<0.01).联合输注后24h有效止血率为92.3%,平均止血时间5.2±2.8 h.结论 在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治疗中,用冰冻单采血小板及冷沉淀联合输注具有显著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报道用4%二甲基亚砜为防冻剂,在-80℃保存血小板并用于临床输注。结果表明,保存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和低渗休克反应尽管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输注给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能提高其血小板数,有止血效果。以二甲基亚砜为防冻剂,-80℃保存血小板,不控制降温速度,是一种简单实用而有效的保存血小板的方法。在新鲜血小板不足时可作为应急之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在妇科大出血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病人出血及渗血的情况、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各相关指标一般先一次性给予血小板1-2个治疗量、冷沉淀4-10(320-800u)袋.然后再根据效果考虑是否继续补充.结果 血小板与冷沉淀联合输注可有效控制创面渗血、缩短出血时间伤口愈合.结论 血小板与冷沉淀的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止血及促进伤口愈合效果,可减少血液流失,值得在妇科大手术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血小板输注在临床应用日益增多,对血小板保存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本文采用Speefor等的方法,用4%国产二甲亚砜(DMSO)-80℃低温保存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研究其对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因子的影响。一、研究对象:健康献血员男13,女1,年龄25~35岁。二、实验方法:输血科供给4%DMSO PRP,-80℃保存,于加DMSO前后、当日,1月、4月、7  相似文献   

17.
机采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冰冻血小板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318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204例患者给予冰冻血小板输注,114例患者给予新鲜血小板输注,输注前及输注后18 h~24 h分别测定血小板计数,比较血小板回收率及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冰冻血小板止血有效率达89%,与新鲜血小板相近,但输注后24 h血小板的回收率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有差异。结论:冰冻血小板有一定的止血效果;可用于急诊血小板输注,但不宜作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5例因白血病和肿瘤化疗后、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注大量库存血引起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在20×109/L~50×109/L之间),并伴有出血倾向而采取其他止血方法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输注机采血小板治疗,经计算输注血小板后1h和24h的血小板回升率(PPR)、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值(CCI)的变化;观察临床止血效果是否得到改善,提出把握血小板输注的最佳时机,治疗性输注和预防性输注的适应证,分析某些因素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便于及时合理地进行血小板输注,以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冷冻保存血小板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崔克义 《吉林医学》1991,12(1):21-22
将4%二甲基亚砜(DMSO)加入血小板悬液混匀,置于-80℃冰箱冷冻保存。用前放入42℃恒温水浴箱复温,复温后输给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人,共输入51例次;每次输注血小板数>1.0×10~(11);输注后病人止血效果显著,血小板数明显增加,白血病、再障及其它病人P值分别为P<0.01、P<0.05。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输注主要是针对血小板数量减少或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的治疗,以达到止血或预防出血的目的,临床上分为治疗性输注和预防性输注两类[1]。本文观察49例患者(83例次)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的临床输注效果,探讨保证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