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掌虎口区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修复一直是临床难题。我们通过显微解剖,结合文献资料发现采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带蒂修复该类创面,同时显微吻合伴行皮静脉,效果良好。2001年1月~2004年2月,我们以此方法治疗患者1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10例,女9例,18~42岁,平均30岁;右手掌7例,右虎口4例,左手掌5例,左虎口3例,合并掌指骨骨折12例,单纯皮肤撕脱坏死7例;致伤原因为挤压撕脱伤,纸刀削切伤,烧伤疤痕挛缩。2手术方法急症患者首先将受区固定,若创缘周围条件好可一期清创备用,若创缘周边组织挫伤、烫伤严重,可清创后用紫草油…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社会交通的发达及工厂机械化操作的增多,手部创伤也越来越多,由于手部解剖结构复杂及皮下组织较少,导致手部皮肤坏死缺损的病例屡见不鲜,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痛苦及生活上的困难,在临床上处理较为棘手.我科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采用桡神经浅支营养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手术简便易行,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手背桡神经浅支营养皮瓣转移修复拇指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桡神经浅支腕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观、拇指功能满意。结论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是修复拇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5.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常见的技术操作,静脉的选择,原则上由远端到近端,避免靠近关节、硬结、感染的静脉,而在选择头静脉穿刺后病人感觉剧痛的穿刺比较少见.我科2004年12月l例病人穿刺头静脉时损伤桡神经,经积极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腓浅神经浅支修复桡神经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腓浅神经浅支与桡神经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并对腓浅神经浅支移植修复桡神经缺损性损伤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腓浅神经浅支与桡神经形态结构大体一致.5例病例平均随访11(8~26)个月.按文献标准评定,优3例,良2例。[结论]腓浅神经浅支可作为修复桡神经缺损理想的供体神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臂、小腿)逆行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血供,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逆行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腕部及手背软组织缺损6例,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踝及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14例中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远端小部分坏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前臂及小腿逆行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容易,不牺牲主干动脉,疗效满意。逆行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可满意地修复腕及手背部软组织缺损;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是修复踝及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体。  相似文献   

8.
浅静脉穿刺损伤桡神经1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莉 《护理研究》2002,16(9):553-553
临床护理工作中行静脉穿刺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 ,但穿刺时损伤神经并不多见 ,我科发生 1例浅静脉穿刺损伤桡神经浅支 ,经医护配合 ,精心护理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病人 ,女 ,48岁 ,农民。主因左手食指末节外伤术后感染 ,指骨外露半月入院。查体 :左手食指末节可见脓性分泌物 ,指骨外露 ,入院后行换药、抗感染等处理 ,分泌物消失后行清创截指术 ,术后继续抗感染及对症处理 ,第 5天 ,选择右手腕部“鼻烟壶”近端静脉穿刺时 ,针头进入皮下后病人突然出现触电感 ,随之右手指及前臂剧烈疼痛 ,立即拔出针头 ,按压针眼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头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支损伤的原因并提出治疗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经治疗患者中行头静脉穿刺致桡神经浅支损伤的病例资料15例,对其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经损伤后随访3-6个月,根据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评定,恢复等级:Ⅴ级13例,Ⅳ级1例,Ⅲ级1例,Ⅱ、Ⅰ级和0级0例。结论输液穿刺侵入性操作是医源性桡神经浅支损伤的重要原因,护士应精准其解剖位置和穿刺头静脉轻柔熟练是预防医源性桡神经浅支损伤的关键。桡神经浅支损伤后应把握时机,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吻合隐神经及大隐静脉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吻合隐神经及大隐静脉的隐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结果1例延期愈合,余6例皮瓣均一期成活,皮瓣无明显肿胀,毛细血管反应迅速。术后随访6~30个月,皮瓣外形美观,质地柔软,感觉存在,两点辨别觉在35~55mm之间。结论吻合隐神经及大隐静脉的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瓣外观、质地及感觉较满意,改善了以往筋膜蒂皮瓣术后萎缩硬化及感觉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11.
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跟后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转位修复跟后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跟后部皮肤缺损伴有跟腱损伤外露的患者采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转位修复。结果:随访1~3个月,所有病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柔软,踝关节主动活动无受限。结论: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跟后部皮肤缺损的理想供体。  相似文献   

12.
病例介绍:患者,刘海刚,男性,15岁,住院号:68125,因患小儿麻痹后遗症,于87年6月1日入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腹外斜肌、腹直肌联合替代股四头肌手术,手术顺利,安返病室。术后第一天输  相似文献   

13.
郝丽丽  张晓杰  石娜  石慧征  路新民 《护理研究》2008,22(30):2817-2818
Dellon[1]1986年首次报道了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认为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是腕部疼痛的重要原因,常见病因为腕部反复活动或局部外伤、扭伤致长期频繁牵拉、摩擦桡神经浅支,造成该神经行程中卡压、粘连,病人出现腕部及手背桡侧半麻痛不适,以致影响患手用力活动.  相似文献   

14.
Dellon1986年首次报道了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认为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是腕部疼痛的重要原因,常见病因为腕部反复活动或局部外伤、扭伤致长期频繁牵拉、摩擦桡神经浅支,造成该神经行程中卡压、粘连,病人出现腕部及手背桡侧半麻痛不适,以致影响患手用力活动。2001年3月-2006年11月我科3例于腕部头静脉穿刺输液后发生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病人,其中2例由外院转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追踪测量供给桡神经浅支的血管起源,长度及外径等指标,为临床神经移植选材较理想的带血管蒂的神经供体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分离68侧自愿捐献的成人上肢(局解用尸体),观察桡神经浅支的走行、血供来源等,并在手术显微镜下(放大6倍)追踪观察了供给桡神经浅支的动脉起源部位、长度以及外径等。结果桡神经浅支的血供可分为3种类型,即A型:来源于桡动脉4例;B型: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48例;C型: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肌支动脉16例。桡神经浅支上1/3段各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肌支动脉分别为78,108,7条,中1/3段各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肌支动脉分别为95,3,15条,下1/3段各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肌支动脉分别为76,0,14条。结论桡神经浅支上1/3段血供丰富,是临床上取材方便,应用理想的带血管蒂的神经移植供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桡神经缺损,同时应用端侧吻合的方式重建供区功能的疗效.方法 采用桡神经浅支移植修复桡神经缺损同时应用端侧吻合的方式重建供区功能34例,观察供区及受区的恢复情况.结果 经过12~24个月随访,受体桡神经功能恢复,优23例,良5例,可6例,优良率82.53%;供体神经感觉恢复,优27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4.12%.结论 该方法是治疗神经缺损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7.
桡神经浅支血液供应解剖学研究与神经移植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追踪测量供给桡神经浅支的血管起源,长度及外径等指标,为临床神经移植选材较理想的带血管蒂的神经供体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解剖分离68侧自愿捐献的成人上肢(局解用尸体),观察桡神经浅支的走行、血供来源等,并在手术显微镜下(放大6倍)追踪观察了供给桡神经浅支的动脉起源部位、长度以及外径等。结果桡神经浅支的血供可分为3种类型,即A型:来源于桡动脉4例;B型: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48例;C型: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肌支动脉16侧。桡神经浅支上1/3段各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肌支动脉分别为78,108,7条,中1/3段各来源于桡动脉、桡侧反动脉、肌动脉分别为95,3,15条,下1/3段各来源于桡动脉、桡侧返动脉、肌支动脉分别为76,0,14条。结论 桡神经浅支上1/3段血供丰富,是临床上取材方便,应用理论的带血管蒂的神经移植供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创面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足跟及踝关节周围创面9例,取皮瓣前常规清创,彻底清除坏死失活组织或瘢痕、感染病灶等,有肌腱损伤或骨折者先予以修复处理。然后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转移术修复创面。最大修复面积14.5cm×9.5cm。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皮瓣无水肿、淤血。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观满意,创面修复成功,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背、足跟及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背、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交腿转移修复对侧足踝部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应用解剖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应用修复足背、足跟、足底及踝部软组织缺损,同时观察皮瓣的可切取范围、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营养血管在外踝上与腓动脉穿支相交通的位置及血管蒂隧道的处理方案.结果临床应用 21例,其中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8例、足跟软组织缺损 4例、足底软组织缺损 2例,外踝及足背联合缺损 3例及对侧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4例.皮瓣最大面积 15cm× 9.5cm,除 2例远侧皮缘部分坏死,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背、足跟、踝部及足底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0.
足踝部和小腿是常见的损伤部位,由于局部软组织少、包盖差,因此损伤后常有骨和肌腱组织裸露,且修复困难。过去常需要用比较复杂的和牺牲主要血管的游离皮瓣、岛状或导致病人极端不适的交腿皮瓣修复。1992年Masquelet和Beaelli首次报告了皮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1996年国内王和驹等报道了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我院骨科近期临床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皮瓣1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