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宫内节育器尾丝与宫颈糜烂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与宫内节育器(IUD)尾丝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观察放置有尾丝IUD妇女宫颈糜烂的发病率,并与放置无尾丝IUD妇女进行比较。结果:放置IUD 1年,置入无尾丝IUD者和有尾丝IUD者的宫颈糜烂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放置IUD 3、5和8年,置入有尾丝IUD宫颈糜烂发生率高于无尾丝IUD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IUD1、3、5和8年,置入无尾丝IUD者和有尾丝IUD者的宫颈糜烂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尾丝刺激可能是置入有尾丝IUD者宫颈糜烂发生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三种IUD避孕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最常采用的节育措施之一,其使用效果一直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对放置GyneFixIn IUD(简称Gyne)、MLCu375 IUD(简称ML)、TCu220 IUD(简称TCu)的避孕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自2001年1月~2002年2月,选择身体健康,无IUD放置禁忌证,月经规律,经量正常,无痛经妇女362例,随机分成3组。A组126例放置Gyne,B组120例放置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选择“六五”期间随机放置3种国产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研究中,因计划妊娠于使用不同阶段取出IUD的34例对象,进行跟踪随访,以了解其生育力恢复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资料 1983年7月15日~1984年3月5日随机放置金属单环IUD(简称金属单环,河南商丘生产)100例、VCu 200IUD(简称V铜,上海医用逢合针厂生产)101例及TCu 220C IUD(简称T铜,天津医疗器  相似文献   

4.
IUD失败妇女再次放置GyneFix IN IUD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宫内节育器(IUD)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可逆性生育控制方法,常因方法失败或副反应而终止使用。IUD失败者是否适宜再次置器,是育龄妇女和计划生育工作者所关注的共同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有放置金属IUD失败史的妇女,随机放置新型GyneFix IN IUD和TCu380A IUD,以观察临床效果。探讨放置金属IUD失败后再次放置GyneFix IN IUD的避孕效果及其放置期限。  相似文献   

5.
B超介导下取出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嵌顿2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我院对28例绝经后宫内节育器(IUD)嵌顿妇女行B超介导下取器,取得理想效果,再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1993年~1998年我院计划生育门诊接收因绝经后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IUD)者共379例,经B超提示IUD嵌顿28例(7.4%,均为金属单环)。其中哺乳期放置IUD 15例(53.6%),人工流产后放置IUD 10例(35.7%),月经后放置IUD 3例  相似文献   

6.
中国9省农村育龄妇女IUD使用及失败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了解中国9省农村育龄妇女IUD使用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9省农村18922例放置IUD妇女进行横断面及前瞻随访研究。结果:69.9%IUD使用者的年龄≤30岁,农民占61.5%,初中文化程度者占58.7%,有过阴道分娩史者占80.1%,初次放置IUD者占61.8%,在月经间期和哺乳期月经未恢复时放置IUD者各占53.8%和31.3%;放置国家避孕药具采购目录中IUD者占72.1%;76.5%的IUD使用者在乡级计生服务机构放置。近50%的IUD放置人员有大专及本科学历和初级职称。IUD使用12个月总累计失败率(包括妊娠、脱落、下移取器和因症取器)为每百妇女年10.71。不同种类IUD的失败率有较大差别。在哺乳期月经未恢复时及乡级计划生育机构放置IUD的失败率较低。结论:为降低IUD使用失败率,需要对IUD类型进行客观评价,加强对不同时期放置IUD妇女的指导,培训置器人员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7.
宫腔较大妇女放置GyneFix IN IUD与MCu IUD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宫腔较大妇女放置GyneFix IN IUD(吉妮IUD)和MCu IUD(爱母IUD)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择既往有1次或2次以上脱器史及带器妊娠史,且自愿放置新型IUD的宫腔较大(9~10cm)已婚育龄妇女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放置吉妮IUD和爱母IUD,并进行24个月随访观察。结果:吉妮IUD组因症取出率、终止使用率低于爱母IUD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吉妮IUD对宫腔较大妇女更具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B超对6000例宫内节育器的定位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宫内节育器(简称IUD)的应用是一种常见避孕节育方法。目前我国城乡育龄妇女普遍采用IUD避孕措施,约占所有措施的40%左右。由于放置节育器的数量增多,因失败而受孕者亦增多。为了提高其有效率及继续存放率,及时发现IUD移位、脱落等异常情况,切实做好计划生育的孕前管理,应用B超对IUD的监护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减少放置宫内节育器(IUD)后出血,国内先后研制了含孕激素、含纤溶药物和抗前列腺素药物的IUD[1]。活性γ型IUDⅡ(简称γ型Ⅱ)是近几年使用的新型IUD,由记忆合金支架、不锈钢丝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子宫外异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使用IU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56例IUD子宫外异位,分析其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结果:56例IUD子宫外异位者中20例(35.71%)为哺乳期放置,24例(42.86%)为首次放置。发现IUD异位时有腹痛症状者25例(55.36%)。IUD异位到膀胱者最多,为10例(17.86%),通过腹腔镜取出IUD者22例(39.29%)。结论:IUD子宫外异位可能与IUD构型、使用时间及首次使用有关。首次使用IUD者日常要规范随访,早发现IUD子宫外异位并予以处理。IUD使用者的随访中,要特别注意是否有腹痛症状。  相似文献   

11.
微创手术在宫内节育器异位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本院采用宫腹腔镜经阴道取出异位宫内节育器(IUD)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08年1月本院共收治16例IUD异位者,平均年龄30(25~36)岁.顺产后哺乳期放置6例;剖宫产后哺乳期放置2例;宫腔粘连松解术后放置1例;月经干净后3~7天内放置7例.16例异位IUD中T型IUD4例,爱母IUD 3例,金属圆环4例,金属圆宫环5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3种宫内节育器(IUD)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1年3月~2004年1月在晋中市妇幼保健院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健康妇女1 135例,以随机方法分为3组,放置3种不同的IUD,其中吉妮环(GyneFix Ni IUD)352例、爱母环(MCu IUD)368例、花环(HCu 280 IUD)415例,于放置后1月、3月、6月、12月及24月进行随访。结果:3种IUD 24月脱落率分别为0.85%、2.17%、2.41%,放置GyneFix Ni IUD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带器妊娠率分别为0.57%、0.54%、0.72%,3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因症取出率分别为1.71%、4.35%、1.69%,放置MCu IUD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累积续用率分别为96.86%、92.93%、95.18%,放置MCu IUD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HCu280 IUD 24月续用率高,副反应少,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采用的主要避孕方法,约占已婚采取避孕方法者的50%[1]。近年来推广使用由记忆合金制成的活性γ型IUD(简称安舒环)是具有记忆功能的新一代产品,根据子宫活动力学设计研制且能释放吲哚美辛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降低点滴出血及其它不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六五”期间随机放置3种国产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研究中,因计划妊娠于使用不同阶段取出IUD的34例对象,进行跟踪随访,以了解其生育力恢复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资料 1983年7月15日~1984年3月5日随机放置金属单环IUD(简称金属单环,河南商丘生产)100例、VCu 200IUD(简称V铜,上海医用逢合针厂生产)101例及TCu 220C IUD(简称T铜,天津医疗器  相似文献   

15.
放置不同IUD妇女带器妊娠2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放置金属单环、母体乐铜375环及TCu环妇女带器妊娠的有关因素,指导育龄妇女合理避孕。方法:对260例放置上述3种宫内节育器(IUD)妇女带器妊娠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放置金属单环者带器妊娠比例明显高于放置母体乐铜375及TCu者;放置3种IUD妊娠者中50%以上有环移位;<35岁组带器妊娠比例明显高于≥35岁组;不同放置年限均可出现带器妊娠,且放置年限越长,带器妊娠比例越高。结论:在指导育龄妇女避孕时尽量选择活性IUD,定期检查环位,及时发现环移位,应根据不同IUD放置年限及时更换,同时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从而降低带器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宫腔镜与B超联合诊治宫内嵌顿节育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调节生育的长效措施。放置后因症及绝经后取器有时会发生困难,我院对32例IUD嵌顿者应用宫腔镜与B超联合定位、定形与取出,现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5年10月~1998年5月共收治IUD嵌顿者32例,其中28例IUD为不锈钢单环,3例为不锈钢麻花环,l例为TCuIUD。取器者平均年龄36(23~65)岁,平均产次1.8(0~7)次,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洛杉矶某诊所12年期间(1965、5~1976、12)1468名初次放环者进行了研究。其中492 名妇女于1965年5月至1971年11月放置 Lippesloop,607名妇女于1970年6月至1974年8月放置达尔康盾形 IUD,369名妇女于1974年3月至1976年12月放置 Ca7 IUD。用生命表方法对三种 IUD进行比较表明置环24个月时达尔康盾形 IUD 脱落率显著低子 Lippes loop(P<0.05),Cu7 IUD脱落率与达尔康盾形 IUD 相似(P>0.1)。因出血及/或疼痛及盆腔感染性疾病(PID)取环率 Cu7IUD 显著高于达尔康盾形 IUD 与 Lippes loop(P<0.05),而达尔康盾形 IUD 又显著高于 Lip-pes loop(P<0.05)。Lippes loop 的连用率显  相似文献   

18.
妇女产后以宫内避孕器(IUD)避孕者,均在产后12周以上才放置。因为过去认为产后4~8周放 IUD,子宫穿孔率较高。新加坡(1970)报告放环子宫穿孔率,在产后4~8周放置者1.8%(80/4371),而产后8周以上放置者0.4%(7/1673)。Tietze 等指出产后12周后较产后12周内放 IUD 的妊娠及脱环率为低,因出血及疼痛而取环者则较高。本文作者自1963年常规在产后4~6周作产后检查时放 IUD,没有因此增加子宫穿孔或其它不良后果率。作者认为过去的报告以环形 IUD 为主,这种 IUD 与目前广泛用的铜 IUD 的大小及形状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地区宫内节育器(IUD)首诊登记制度与随访服务规范的实施效果。方法:2009年1月1日~3月31日在吉林、江苏、广东和云南4省的10个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点,对需要放置IUD的育龄妇女按照常规要求进行健康筛查、使用登记和随访。结果:江苏和云南两省监测点放置IUD数量前2位均为TCu220C和元宫型(220型),两者之和分别占各地区放置IUD总数的69.57%和59.10%,但江苏省使用IUD者副反应/健康问题发生率和IUD终止率均低于云南省(P0.05)。广东省使用活性金属环型165的比例高达55.82%,江苏省TCu220C占52.80%,虽然IUD种类差异较大,但两个地区使用IUD者副反应/健康问题发生率和IUD终止率均无差异(P0.05)。吉林和广东地区再次放置发生IUD副反应/健康问题风险高于首次放置者,吉林和江苏地区使用目录外IUD发生副反应/健康问题的风险高于目录内;江苏和云南地区放置IUD中妇科筛查有异常的人群发生副反应/健康问题风险略有升高。结论:不同地区存在放置IUD种类相似,但避孕效果不同;或使用IUD种类不同,但避孕效果无差异的问题;部分地区存在再次放置IUD、使用目录外IUD、妇科筛查有异常的人群放置IUD副反应/健康问题风险升高的问题。建议:在新形势下,优化整合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有效落实避孕药具首诊登记制度与随访服务规范,重视IUD首诊登记和健康筛查,为妇女提供选择适宜的IUD,加强医学随访,出现副反应及时进行医学检查和处理,提高IUD的避孕效果与使用安全性。加强相关区域基层卫生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基础建设,增强服务能力,更好的为群众服务,让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20.
5种宫内节育器使用1年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正> 宫内节育器(IUD)因具有安全、长效、可逆、经济、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多地被广大育龄妇女所采用。笔者对本地区近几年临床上推广使用的5种IUD的使用效果进行1年随访,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 为本地区2000年1~12月放置IUD的妇女。年龄24~40岁,既往月经规律,无宫外孕、葡萄胎及其它病史,夫妻同居并愿意以放置IUD作为避孕方法。 2.放置IUD种类 商丘产高支撑含铜IUD(简称高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