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出情况。方法对3243例孕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5项指标及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HBV-DNA。结果 3243例孕妇中,血清HBsAg阳性241例,HBsAg阳性的孕妇血清中LHBs阳性率高于HBeAg。135例HBV-DNA阳性孕妇血清中,LHBs(OD值)与HBV-DNA拷贝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阳性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71例HBeAg阳性标本中,LHBs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1.5%、93.0%,170例阴性标本LHBs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0.0%、40.6%。24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中LHBs与HBV-DNA诊断结果符合率为74.7%。结论 LHBs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孕妇中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在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LHBs较HBV-DNA更能敏感反映HBV的感染复制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寻找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开放、对照研究。治疗分3组,分别为苦参素组、苦参素联合猪苓多糖组、肝泰乐组,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9例,观察ALT及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苦参素组、苦参素联合猪苓多糖组HBV-DNA、HBeAg阴转率、抗-HBe的阳转率均较肝泰乐组高,3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3.3%、48.8%、0(P〈0.01),HBeAg阴转率分别为33.3%、42.9%、6.9%(P〈0.05),HBeAb阳转率分别为16.7%、20.0%、6.9%(P〈0.05)。ALT的复常率3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6个月,HBV-DNA和HBeAg的阴转率及抗-HBe的阳转率在苦参素及苦参素联合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有效率分别2.9%、51.7%、7.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苦参素或苦参素联合猪苓多糖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好地抗HBV-DNA疗效及HBeAg阴转及抗-HBe的阳转率。  相似文献   

3.
桂丹  王欢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4):259-26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病毒载量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857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含量和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结果血清学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大三阳)患者HB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阳性率97.9%),且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他组。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抗HBc阳性(小三阳)患者阳HBV-DNA性检出率也较高(阳性率51.3%),其病毒载量高于其他组。结论 HBV-DNA与HBeAg的存在明显正相关。在临床实践中,不仅要用HBV-M,来判断HBV是否在体内复制,还要结合PCR检测技术来测定HBV-DNA含量。  相似文献   

4.
邴圣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14-18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与乙型肝炎标志物关系.方法:采用荧光探针杂交技术为基础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25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DNA含量,与HBV标志物作对比分析.结果: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98.6%,HBeAb组阳性率为61.5%;HBeAg组阳性率含量明显高于HBeAb阳性组.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定量准确、结果可靠,为临床了解病毒复制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肝病患者临床和病毒学特点。方法:对421例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HBeAg阴性和阳性的乙肝患者流行病学、病例构成、肝功能、HBV-DNA载量及乙肝前S1抗体(PreS1Ag)等指标的差异。结果:HBeAg阴性组发病率高,占57.96%,高于HBeAg阳性组,其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构成及肝功能损害指标高于HBeAg阳性组,HBV-DNA载量、PreS1Ag阳性率低于HBeAg阳性组。结论: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及相关肝病发病率高,进展快,预后差,是今后防治慢性乙型肝炎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核苷类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2012~2016年门诊治疗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组,分别给予拉米夫定(A组)100mg/d、阿德福韦酯(B组)10mg/d、恩替卡韦(C组)0.5mg/d口服,疗程为48周,对照组(D组)保肝治疗.观察肝功能复常率、HBeAg、HBVDNA转阴率及HBeAg/HBeAb转换情况.记录治疗后每12周检测1次的肝功能、HbeAg、HBV-DNA及HbeAg/HBeAb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肝功能、HBeAg、HBV-DNA及HBeAg、HbeAb检验数值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以48周作为评价终点.结果:治疗组:A组:HBV-DNA转阴率为50%,肝功能ALT复常率65%,AST复常率70%,HBeAg/HBeAb转换率为30%;B组:HBV-DNA转阴率为85%,肝功能ALT复常率75%,AST复常率80%,HBeAg/HBeAb转换率为50%;C组:HBV-DNA转阴率为95%,肝功能ALT复常率90%,AST复常率85%,HBeAg/HBeAb转换率为60%.对照组:HBV-DNA转阴率为0%,肝功能ALT复常率20%,AST复常率15%,HBeAg/HBeAb转换率为5%.三组均未见明显相关性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乙型肝炎给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较对照组有明显疗效.拉米夫定可出现病毒变异而产生病毒耐药,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较拉米夫定从改善肝功能生化学指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及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方面,均有显著的疗效.未见明显相关性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阳性产妇初乳和血清中HBV-DNA含量,初步判定产妇传染性,指导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乙肝血清学阳性的产妇,分为HBeAg(+)/HBeAb(-)组,HBeAg(-)/HBeAb(+)组与HBeAg(-)/HBeAb(-)组。取初乳4ml离心,取脂肪下澄清液200μl,HBV-DNA定量检测;同时取血液8ml,分别检查肝功能及HBV-DNA。结果:HBeAg(+)/HBeAb(-)组中乳汁和血清中HBV-DNA分别为(424±108)pg/ml和(1011±203)pg/ml,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HBeAg(-)/HBeAb(+)组乳汁中病毒载量(19±2)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HBeAg(-)/HBeAb(-)组乳汁中病毒载量(0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eAg阳性孕妇母乳喂养有高度的传染性。产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乳汁中HBV-DNA浓度低于血清的浓度。  相似文献   

8.
双环醇治疗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双环醇(百赛诺,bicyclol)治疗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6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双环醇,对照组给予复方益肝灵,口服,疗程24周,停药后随访12周。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在降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总胆红素(TBIL)的复常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24周结束时双环醇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3.3%和30.3%)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阳转率(30.3%)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1%、6.1%和6.1%),而停药观察12周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双环醇能明显改善慢性中度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并且显示出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与ELISA法乙肝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对353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免疫学指标的检测及HBV-DNA的定量检测。结果 ELISA法呈大三阳组患者的HBV-DNA阳性率及病毒平均拷贝数均高于小三阳组;HBeAg(+)组的阳性率及病毒平均拷贝数高于HBeAg(-)组;HBeAb(+)组有较低的HBV-DNA阳性率及病毒平均拷贝数。结论 HBV-DNA的含量与乙肝免疫学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临床上应注意两者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各标志物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DNA)之间的关系,为乙型肝炎病毒临床检测和患者疗效观察的监测提出检测方法学的建议。方法对134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用科华酶免试剂作HBsAg、HBeAg、HBeAb、Pre-S1四项检测,同时用中山达安DA5700基因扩增仪和试剂做乙型肝炎病毒DNA核酸扩增定量检测,按乙型肝炎病毒DNA核酸定量检测扩增数量级分组,每一级为一组,共分6组,然后与科华酶免试剂的HBsAg、HBeAg、HBeAb、Pre-S1四项检测结果分别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34例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DNA核酸扩增<1×103有34例,>1×103有100例,阳性率74.6%;各组分别与DNA<1×103组比较,DNA扩增项DNA>1×103的各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bsAg项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BeAg项、HBeAb项、Pre-S项DNA>1×106组和DNA>1×107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项之间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为乙型肝炎DNA检测项与HBsAg项(r=0.1517,P>0.05)无相关性;DNA检测项与HBeAg、HBeAb、Pre-S1相关性分别为(r=0.7852,r=-0.6143,r=0.6260;P均<0.05),有相关性。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核酸DNA定量检测项各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乙型肝炎病毒核酸DNA载量>1×105以上组与HbeAg、HBeAb、Pre-S1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和肝衰竭患者HBeAg的表达及其与血清中HBV-DNA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市传染病医院2007年4月-2010年9月收治的11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109例肝衰竭患者确诊时的相关资料,分析2组患者HBV-DNA含量的变化、HBeAg阳性和阴性的比例,以及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的HBV-DNA含量的变化.结果:肝衰竭组HBeAg阴性患者所占比例较慢性乙型肝炎组高,且HBeAg阴性组HBV-DNA水平较阳性组低;与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肝衰竭组HBV-DNA水平较低,HBeAg阳性和阴性的肝衰竭患者HBV-DNA水平均低于相应的慢性乙型肝炎组患者;慢性与不同分期的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HBeAg阴性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衰竭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早期组患者的HBV-DNA水平低于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晚期组,而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中、晚期患者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eAg的不同表达在肝衰竭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情演变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影响病情的轻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与HBsAg定量的关系,探讨抗病毒治疗的远期疗效预测指标。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即干扰素组、拉米夫定组。在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分别检测血清HBVDNA、HBsAg、HBeAg/HBeAb。根据治疗前HBsAg水平分级,计算治疗3个月时HBsAg抑制率和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结果:HBsAg初始水平低于100ng·L-1时,干扰素组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显著提高,P<0.05。治疗3个月时,HBsAg抑制率超过50%,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为47%。结论:HBsAg初始水平或治疗3个月后下降幅度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县肝癌高发区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HBV-DNA载量.方法: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阳性血清540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HBV-DNA载量.结果:540例感染者HBV-DNA阳性率为35.7%(193/540).在298例HBsAg阳性的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为614%(183/298).其中单纯HBs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51.6%;HBsAg阳性和抗-HBc阳性模式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为53.8%;在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模式感染者中HBV-DNA阳性率为92.7%,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为45.3%.329例ALT正常组HBV-DNA阳性率为10.3%.急性乙型肝炎组HBV-DNA阳性率为72.7%,慢性乙型肝炎组HBV-DNA阳性率为70.6%,肝硬化组HBV-DNA阳性率为80.3%,肝癌组HBV-DNA阳性率为83.8%.ALT正常组与发病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我县肝癌高发区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HBs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与HBV-DNA载量高度一致,HBV-DNA载量分析对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治疗监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420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定量检测临床分析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就诊患者420例临床资料,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通过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 HBsAg、HBeAg、HBcAb的HBV-DNA阳性率98.9%,HBsAg、HBeAb、HBcAb为25.3%,HBsAg、HBeAg为100%,HBsAg、HBcAb为20%,HBsAb、HBcAb、HBeAb为14.3%,HBeAb、HBcAb为20%,HBsAb为5.7%,全阴为0。结论各种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HBV-DNA复制,HBeAg阳性患者的HBV-DNA水平最高,将HBeAg和HBV-DNA定量联合诊断可以为早期乙型肝炎筛查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9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采用单独给予拉米夫定100mg/d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24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ALB)、HBV DNA及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和病毒变异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患者HBVDNA及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病毒变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可有效延缓或阻止肝硬化的进一步发展、改善肝功能,并能稳定或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病毒变异率低,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76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8例)。治疗组给予苦参素胶囊治疗6月,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利肝康)治疗6月。观察病毒复制指标(HBeAg定量、HBV-DNA定量)的变化。结果在治疗3,6个月后,HBeAg定量:治疗组分别为412.7±116.8,127.5±97.4;对照组分别为587.2±298.4,416.8±355.4;HBV-DNA定量结果(以Lg表示):治疗组分别为3.76±1.73,3.72±1.79,对照组分别为5.46±3.24,4.38±2.61;两组比较有差异(P<0.01);HBeAg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26.3%和31.6%,对照组分别为2.6%和5.3%,有差异(P<0.01);HBeAg/HBeAb转换率:治疗组为23.7%和26.3%。对照组分别为0和2.6%,对比有差异(P<0.01);HBV-DNA阴转率:治疗组分别为31.6%和39.5%,对照组分别为5.3%和7.9%。结论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8例口服阿德福韦酯片治疗,对照组47例用常规护肝降酶药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以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及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肝纤维化指标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在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同时延缓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远期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18.
HBV前S1抗原与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HBV前S1抗原(Pre-S1Ag)与HBV血清标志物(M)的相关性确定其临床检测的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患者及乙型肝炎携带者共245例,和45例抗病毒治疗1年治疗前后的留置血清,检测其Pre-S1Ag和HBV-M及HBV -DNA。结果检测分析245份乙型肝炎患者及携带者的Pre -S1Ag和HBV -M及HBV-DNA ,发现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者组Pre-S1Ag与HBV-DNA的检出率分别为95.3%和94.1%,在HBsAg阳性,HBeAg/HBeAb阴性,抗HBc阳性组中,Pre-S1Ag与HBV-DNA检出率分别为83.3%和85.4% ,Pre-S1Ag高检出率伴随HBV-DNA阳性率,HBV-DNA与Pre-S1Ag检出相关性差异无显著性,x2=3.40,P>0.05;HBV-DNA与HBeAg比,x2=88.01,P<0.001,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re-S1Ag的检出率及与HBV-DNA的符合率显著高于HBeAg,在HBeAg阴性抗-HBe阳性组中,Pre-S1Ag仍能达到较高的检出率73.8%。45份HBsAg、HBeAg和抗-HBc均阳性者组患者留置血清在用抗病毒药物治疗1年后检测其用药前后Pre -S1Ag和HBV -M及HBV -DNA ,发现HBeAg和HBV-DNA有不同程度的阴转时,Pre-S1Ag并无明显的改变。结论Pre-S1Ag比HBeAg更能敏感地反映乙型肝炎的复制,尤其对HBeAg阴性的患者更具临床价值,对临床观察抗病毒治疗疗效可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表达模式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关系。方法对582例5组慢性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标志物,用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前白蛋白(PA)。依据HBV标志物阳性情况分为6组:A组173例,为HBsAg、HBeAg、HBcAb阳性;B组218例,为HBsAg、HBeAb、HBcAb阳性;C组161例,为HBsAg、HBcAb阳性;D组13例,为HBeAb、HBcAb阳性;E组6例,为HBsAb、HBeAb、HBcAb阳性;F组11例,为HBsAb、HBcAb阳性。结果582例中,A组阳性率为29.7%;B组为37.4%;C组为27.7%;D组为2.2%;E组为1.0%;F组为1.9%。A、B、C模式组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4.75,P<0.01),以B模式组的阳性率最高。5组慢性肝病间比较,A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3.17,P<0.01),B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χ2=3.72,P>0.05),C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5.74,P<0.01)。HBeAg阳性的A组与HBeAg阴性的B、C组比较,TBIL、ALB、ALT、PA水平及其异常率均无显著性差异(F=1.91、2.48、0.58、1.37,P>0.05;χ2=2.09、5.97、2.35、2.26,P>0.05)。结论HBV标志物的表达模式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无明显相关,临床上不能根据HBV标志物的表达模式来预测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抗乙肝病毒药物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门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6例口服拉米夫定,1次/d,100mg/次,疗程1年.定期检测血常规、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等.结果: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程1年,有71.8%的HBV-DNA转阴,68.1%肝功能保持正常;治疗前HBV-DNA不同水平组间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前ALT不同水平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综合疗效评价,完全应答率为22.7%,部分应答率为66.7%;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DNA的复制,使ALT恢复正常,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复发率,耐受性良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