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目的:观察通窍化栓汤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中VEGF、Ang-1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及阿斯匹林肠溶片;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通窍化栓汤治疗,疗程15天。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及血清中Ang-1、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NF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NFD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含量增高尤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Ang-1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P<0.01,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化栓汤可调节脑梗死患者血清中Ang-1、VEGF的含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通窍化栓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保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通窍化栓汤组高、中、低剂量组和丹参注射液组,另设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血管分离术,各组均10只。通窍化栓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按17.50、8.75、4.35g/(kg·d)灌胃通窍化栓汤,丹参注射液组给予丹参注射液5.25g/(kg·d)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仅抓取,各组每日1次,共15天。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脑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通窍化栓汤高剂量组比较,通窍化栓汤中、低剂量组及丹参注射液组MDA水平升高,丹参注射液组SOD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化栓汤可能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组织MDA水平,升高SOD水平,从而减轻脑缺血损害。 相似文献
3.
通窍化栓汤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VEGF、Ang-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窍化栓汤对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其血清中VEGF、Ang-2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注射液及阿斯匹林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通窍化栓汤治疗,疗程15d。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及血清中Ang-2、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NF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NFD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VEGF、Ang-2含量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增加(P<0.01);两组VEGF含量14d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ng-2含量7d、14d时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窍化栓汤可明显上调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中VEGF、Ang-2的含量,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进一步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通窍化栓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通窍化栓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通窍化栓汤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模型组、假手术组。采用可逆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大鼠模型),给予相应的剂量按17.50,8.75,4.35 g·kg-1·d-1、生理盐水治疗15 d后,观察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DA含量显著增加,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通窍化栓汤各剂量组均能降低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性,有极显著差异(P<0.01)。通窍化栓汤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能够减轻脑组织损伤后细胞凋亡。结论: 高剂量通窍化栓汤能明显减轻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减少细胞凋亡,从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窍化栓汤用于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贵阳中医一附院中医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治疗组(通窍化栓汤+现代康复训练)35例及对照组(现代康复训练)35例。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血液流变学、临床总有效率以及Bcl-2、Bax与caspase-3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1)2组患者经过4个疗程的治疗2组患者疼痛评分及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0.05,其中治疗组改善的趋势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显示:2组治疗后Vs、Vd及Vd均高于治疗前,而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3)对分子生物学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通窍化栓汤联合现代康复训练更可上调外周血Bcl-2浓度,下降Bax、caspase-3表达水平,与治疗组比较,P0.05。结论:通窍化栓汤能够有效提高了生活质量,为临床同类治疗开拓思路。同时通窍化栓汤发挥作用可能参与Bcl-2、Bax与caspase-3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利水通窍汤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中耳黏膜炎症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头孢克洛组、利水通窍汤低剂量组、利水通窍汤中剂量组、利水通窍汤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采用听泡内注入内毒素制成大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利水通窍汤高、中、低剂量组灌胃利水通窍汤的浓度分别是1.5、1、0.5g/mL,按每只大鼠1.05mL/100g灌胃;头孢克洛组灌胃头孢克洛的浓度是0.01g/mL,按1mL/100g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给药7天。干预后观察各组大鼠中耳黏膜中VEGF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查中耳黏膜病变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耳鼓室黏膜厚度、中耳黏膜中性粒细胞计数、中耳黏膜中VEGF的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水通窍汤低、中、高剂量组和头孢克洛组大鼠中耳鼓室黏膜厚度、中耳黏膜中性粒细胞计数、中耳黏膜中VEGF的表达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水通窍汤各剂量组与头孢克洛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水通窍汤可以抑制中耳黏膜中VEGF的表达,减轻由内毒素引起的中耳黏膜水肿,从而抑制中耳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通窍化栓汤对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收集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40例,醒脑开窍针刺法+通窍化栓汤,两组均进行基础治疗,评估治疗效果,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脑内血流动力学、脑损伤标志物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对比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神经损伤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总有效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of Daily LivingScale, 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oluble protein-100β,S100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脾通窍汤对鼻塞大鼠消化吸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堵塞大鼠鼻腔方法,并考察健脾通窍汤对其胃液,胃酸,胃蛋白酶活性,血淀粉酶,血清d-木糖的作用,结果:健脾通窍汤能明显升高鼻塞大鼠胃液分泌量和血清d-木糖含量(P<0.05),对正常胃酸,胃蛋白酶活性,血淀粉酶无明显影响,结论:健脾通窍汤能增强鼻塞大鼠的消化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通过神经症状评分和倾斜板实验评价大鼠行为学的改变;TTC染色法观察脑缺血范围;分光光度法测定与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与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组相比较,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可显著改善神经症状障碍,延长倾斜板停留时间,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脑组织中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及NOS活性增高,但对GSH-px无显著影响。结论 小续命汤有效成分组对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氧化-抗氧化平衡及降低i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YHWD)中生物碱、多糖、苷、苷元4类有效部位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的作用。方法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检测脑梗死体积,并比较其神经功能行为评分。结果脑缺血6h,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大(P<0.01),神经功能行为评分显著升高(P<0.01);生物碱、多糖、苷、苷元各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缩小(P<0.05、0.01);生物碱、苷、苷元和多糖可使MCAO大鼠神经功能行为评分下降(P<0.05、0.01),其中以生物碱和苷的作用较强。结论MCAO后,大鼠脑组织出现梗死,补阳还五汤4类有效部位生物碱、多糖、苷、苷元能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行为症状。生物碱和苷的抗脑缺血作用较强,这可能是补阳还五汤抗缺血性脑损伤的部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通窍化栓汤联合康复推拿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试验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及康复推拿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通窍化栓汤。两组均连续治疗28 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Hcy)、ET-1、NO和炎症因子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cy、ET-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NIHSS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5%(29/40)(P<0.05)。结论:通窍化栓汤联合康复推拿可控制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改善脑循环,有效恢复其神经功能、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复健片对MCAO模型大鼠星形细胞活性及其局部脑血流灌注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药物组各24只。采用右侧近端大脑中动脉电凝术,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按要求分别给予复健片水溶液、生理盐水灌胃2周。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梗死侧额叶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复健片对MCAO大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rCBF测量结果表明,术后模型组与药物组梗死侧额叶皮质rCBF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而经药物治疗1周后,梗死侧额叶皮质的rCBF虽然仍低于假手术组水平(P<0.05),但较之治疗前和同期模型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经药物治疗2周后,梗死侧额叶皮质的rCBF仍高于同期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在观察的各时点则均无显著性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阻塞后,模型大鼠梗死灶周围区GFAP的表达同假手术组相比并无显著改变(P>0.05);而药物组分别给药1周、2周后,GFAP的表达均较同期模型组、假手术组及药物组术后1周有显著增强(P<0.05)。药物灌胃1周、2周组的GFAP平均灰度值和rCBF相关分析表明,两者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复健片可以增强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而且这种活性的上调有助于改善受损脑组织的局部血流量。 相似文献
15.
安宫牛黄丸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对脑缺血模型的保护作用及血流变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生理盐水12 mL.kg-1ig)、安宫牛黄丸组(0.25 g.kg-1安宫牛黄丸溶解液ig)、西药组(20%甘露醇10 mL.kg-1、速尿1.5 mg.kg-1、胞磷胆碱钠注射液20 mg.kg-1尾静脉注射)、中西药组(西药组+安宫牛黄丸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MACO)大鼠模型,连续给药4 d后断头取脑,在脑缺血后第1,2,3天进行卒中指数评分,光镜下观察各组脑缺血4 d后缺血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脑缺血4 d后全血黏度(ηb)、血浆黏度(ηp)、血小板聚集率(PAg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红细胞刚性指数(IR)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DI)明显降低,安宫牛黄丸组、西药组、中西药组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脑卒中指数,降低脑缺血大鼠的ηb,ηp,PAgT,EAI,IR并增加DI,以中西药组作用最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安宫牛黄丸对脑缺血损伤具有脑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液黏度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被普遍认为是脑缺血标准动物模型。该模型在制备过程中,易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文章从血管解剖位置、插线的制备、切口位置、插线深度及翼腭动脉结扎等角度,对模型塑造过程中发现的现象与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肝通窍汤联合声频共振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舒血宁联合声频共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肝通窍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有效率为76.1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头痛眩晕、耳鸣、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2个疗程、4个疗程后血浆内皮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38%(1/42),对照组复发率为7.14%(3/42),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0.05)。结论:清肝通窍汤联合声频共振治疗突发性聋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内耳微循环及供血情况,缓解症状,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优化溃结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表皮生长因子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补脾益肠丸组、SASP(柳氮磺胺吡啶)组、优化溃结方组。TNBS/乙醇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组灌胃治疗后,检测溃结大鼠结肠组织EGF含量。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EGF含量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溃结方组、补脾益肠丸组、SASP组与模型组比较,EGF含量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溃结方组与补脾益肠丸组比较,EGF含量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溃结方组与SASP组比较,EGF含量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溃结方可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中结肠组织EGF的含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