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方法:选取160例脑卒中肢体痉挛性偏瘫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均在康复运动疗法的前提下,将患者随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并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5 d、治疗30 d三个时间段评定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在Ashworth评分方面所有患者在治疗15d后无显著差异,治疗30 d后开始出现显著差异(P0.05),而Barthel指数分级法和简化后fugl-meyer评定法评定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对于缓解中风偏瘫所导致的痉挛状态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廖杏球 《中外医疗》2012,31(11):141-141
目的结合临床研究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于再我院住院治疗的患有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0例,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在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分别采用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接受治疗前、后的患者痉挛状态的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分进行肢体功能测量、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平时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采用针灸治疗30d后,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得到有效缓解、运动情况及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对患者后期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皮部浅刺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皮部浅刺针刺组)与对照组(常规取穴针刺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选取患侧上、下肢拮抗肌群阿是穴进行皮部浅刺治疗,对照组选取常规穴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Ashworth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皮部浅刺可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康复的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分期整体针刺疗法"中痉挛期的针刺方法配合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月末采用改良Ashworth肌痉挛评定量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肌痉挛,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偏瘫肢体痉挛及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进入分离运动期(BrunnstromⅣ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现代康复技术相比,现代康复技术结合针刺治疗对于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温针与电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给予温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电针治疗。采用Ashworth量表评估肢体痉挛状态,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脑卒中影响量表(SIS 31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上、下肢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及SIS 310各项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电针治疗相比,温针可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针疗法缓解偏瘫后肢体痉挛的疗效及机理分析。方法选60例偏瘫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改Ashworth量表、Fugl—Meyer Bar山el指数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痉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针疗法可明显缓解偏瘫后肢体痉挛状态,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眼针疗法结合大接经法对改善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于2019年9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试验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康复治疗加眼针疗法及大接经法,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眼针留针15 min,大接经法只刺不留针,在每周的周一至周五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使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及Brunnstrom分期评估两组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使用Fugl-Meyer下肢评定量表及改良Bathel指数评分对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前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及改良Ba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试验组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及改良Ba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中风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均分2组,各59例,对照组实行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针灸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Ashworth痉挛评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前的Ashworth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住院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Ashworth痉挛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试验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施行针灸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偏瘫肢体痉挛程度,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综合性中医护理方案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影响,为研究有效的护理方案提供临床研究依据。方法将10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住院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综合性中医护理方案和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运用Brunnstrom评定瘫痪状态等级变化、改良Ashworth法评定痉挛状态、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量表评估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对照组MBI评分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runnstrom分级、Ashworth痉挛分级、MBI评分护理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MBI评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中医护理方案可明显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肢体的痉挛程度,是一套有效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分为经筋刺法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3周后,以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扶阳灸对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扶阳灸治疗。利用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的运动功能和肢体痉挛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阳灸对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肢体痉挛均有积极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实施反射抑制模式配合循经往返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痉挛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反射抑制模式配合循经往返灸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针灸治疗,治疗2周及4周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程度改良)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连续治疗2周、4周后,观察组患者在Ashworth(痉挛程度改良)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的变化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实施反射抑制模式配合循经往返灸的治疗模式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缓解了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患者的肢体痉挛状态和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前临床针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康复训练存在费用高、疗程长且疗效不显著等缺点。该次研究运用中医特色温阳疗偏的针灸辅助治疗,通过对其最佳针刺时机和最优选穴配伍的分析,旨在为临床提供较严谨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参照最新指南及纳入标准筛选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于我院收治且明确诊断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253例,作为该次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第三方盲态评价的2×2析因研究对象。根据公允的CSI评分、ADL Barthel指数、ND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标准,结合中医证候疗效、安全性评价及相关炎性指标生化检测等多维评价体系,综合判断不同针刺时机和选穴配伍联合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的增效因素。结果:该疗法在CSI评分、ADL Barthel指数、NDS评分、Fugl-Meyer评定上,统计学分析均显示无明显的协同、交互干预作用点,但有较为良好的交叉趋势;并且根据选穴配伍、针刺时机的固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无论在中风早期还是晚期,辅助使用针灸治疗均可以缓解中风后肢体的痉挛性紧张程度(P0.05),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能力(P0.05),促进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P0.05),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并且及早治疗在配合偏瘫侧头手足穴位针灸治疗方案临床疗效为佳(P0.05)。结论:中风早期行温阳疗偏针刺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有显著疗效,花费低、安全性高且操作方便,更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偏瘫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对100例颅脑外伤偏瘫肢体痉挛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包括抗痉挛体位,仰卧位,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床上坐位和运动疗法。应用修订的Ashworth分级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法对患者康复护理前后肌张力及13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护理后肌张力有明显降低(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在促进颅脑外伤肢体痉挛中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联合替扎尼定片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偏瘫伴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替扎尼定片治疗,治疗组口服芍药甘草汤加味结合替扎尼定片治疗,疗程为4周。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采用简化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来评定患者的患侧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S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下肢FMA评分亦显著升高(P0.05,P0.01);两组患者的M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芍药甘草汤结合替扎尼定片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痉挛症状,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探讨中医特色"针药并用"方案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方面的应用效能,旨在为临床提供较严谨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参照最新指南及纳入标准筛选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且明确诊断为中风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103例,行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第三方盲态评价。根据公允的CSI评分、ADL Barthel指数、ND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标准,结合中医证候疗效、相关功能量表等多维体系,综合评价巨刺联合通督疗痿方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的应用效能。结果:在常规内科康复治疗及训练基础上,辅助使用针灸并配合通督疗痿方治疗均可以有效缓解中风后肢体的痉挛性紧张程度(P0.05),从而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能力(P0.05),促进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康复(P0.05),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并且巨刺联合通督疗痿方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风恢复期行巨刺联合通督疗痿方对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排针疗法联合运动疗法对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条件的痉挛性偏瘫患者180例,随机分成3组,药物治疗组、运动疗法组及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Ashworth(MAS)量表及综合痉挛量表(Composite Spasticity Scale,CSS)分别评定上肢与下肢痉挛程度,治疗30天后比较三组间疗效。结果:治疗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针疗法治疗结合运动疗法可有效缓解痉挛,促进患侧肢体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麦粒灸配合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麦粒灸+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针刺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井穴麦粒灸配合针刺治疗(靳三针疗法),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Ashworth痉挛分级、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和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Ashworth痉挛分级、改良BI评分和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粒灸配合靳三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痉挛程度有明显改善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靳三针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偏瘫肢体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另加针刺治疗(头针+肢体穴位电针)。每周治疗6 d,休息1 d,每天1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Barthel评分指数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状态,而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在缓解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改善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肢体痉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可有效地缓解肢体的高肌张力、改善肢体痉挛状态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