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对铡宫产产妇寒战的影响。方法:剖宫产产妇10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I组实验组和Ⅱ组对照组。选用联合腰麻十硬膜外麻醉,于L3~4间隙蛛网膜下腔注入腰麻液3ml(含布比卡因7.5mg),I组腰麻液含盐酸吗啡0.5mg。记录阻滞平面、BP和HR,观察病人寒战发生情况。结果:寒战发生例数I组26例,明显低于Ⅱ组37例(P<0.05)重度寒战I组11例,Ⅱ组24例,I组明显低于Ⅱ组(P<0.01);胎儿娩出前出现寒战者I组4例,明显少于Ⅱ组15例(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可降低剖宫产产妇胎儿娩出前寒战发生率及总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布比卡因在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临床效应。方法 选60例ASAⅠ-Ⅱ级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三组,每组20例,L2-3间隙穿刺成功后分别推注0.5%布比卡因1ml(Ⅰ组),1.5ml(Ⅱ组),2ml(Ⅲ组)。并于硬膜外腔置管留作备用。记录麻醉前后血压、心率、呼吸及温觉、痛觉、下肢运动度阻滞的起效及持续时间、最高阻滞平面、腹肌松驰度、新生儿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温觉、痛觉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下肢运动度阻滞起效时间、新生儿评分,麻醉前后心率,呼吸变化情况,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均有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尤以第Ⅲ组明显,Ⅰ组部分病人有痛感、肌松不甚满意。结论 剖宫产手术中,0.5%布比卡因1.5ml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能取得较理想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剖宫产术产妇血压、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产科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60例,采用随机分组软件将6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选择传统穿刺下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组选择超声引导下蛛网膜下腔阻滞.比较两组阻滞效果以及不同时间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需行急诊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妊娠妇女,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麻醉,Ⅱ组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间的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诱导时间、局麻药用量、血流动力学影响、术后镇痛效果等。结果麻醉操作时间Ⅰ组比Ⅱ组略长,麻醉诱导时间Ⅰ组比Ⅱ组明显减少,局麻药用量Ⅰ组比Ⅱ组少,血流动力学、术后镇痛效果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手术起效快,麻醉效果好,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具有起效快、镇痛确切、肌松完全等优点,但具有麻醉平面不易掌握,血压下降明显等弊端.作者就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应用于剖宫产术与硬膜外麻醉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手术在临床中广泛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我们应用低浓度布比卡因,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方法与现今多采用的硬膜外阻滞方法比较,以探讨它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预注甲氧明及麻黄碱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产妇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甲氧明组和麻黄碱组,入室后先开放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200-300 ml,行麻醉穿刺,腰麻成功后,产妇转为平卧位时,从静脉分别给予甲氧明3 mg、麻黄碱6 mg.所有患者经上述处理后仍出现低血压时,给予麻黄碱6~12 mg;出现心动过缓时,给予阿托品0.25-0.50 mg.记录腰麻前、腰麻后(预注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及手术结束后的血压、心率.比较两组间患者低血压、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麻黄碱(不包括预注量)、阿托品用量,两组反应性高血压次数及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结果 甲氧明组低血压发生率稍高于麻黄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麻黄碱组比较,甲氧明组心动过缓的发生率稍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黄碱用量(不包括预注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反应性高血压发生.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甲氧明3 mg或麻黄碱6 mg均能有效地维持CSEA下产妇心血管系统的稳定,防止低血压的发生,并且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椎管内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联合麻醉简称椎管内复合麻醉(CSEA)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通过各20例椎管内复合麻醉及单纯硬膜外腔麻醉(EA)在脐下手术中的对比。观察病人麻醉起效时间。用药量、毒副作用。及可靠性。结果:两组病例手术麻醉起效时间,用药量及可靠性,术中辅助用药各不相同,CSEA组明显优于EA组。结论:椎管内复合麻醉的应用在下腹部以下手术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9.
李民  王新凤 《临床医学》2020,40(4):66-67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分娩的92例健康足月临产产妇,根据其是否进行镇痛处理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不进行无痛分娩;观察组46例,应用无痛分娩技术,使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Apgar评分(出生后1 min)、产后出血量等指标。结果两组产妇的潜伏期、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产妇活跃期[(155. 82±32. 23) min]、第二产程时间[(57. 39±17. 56) min]较对照组[(117. 62±34. 21) min,(41. 20±12. 50) min,P <0. 05]延长;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Apgar评分以及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分娩镇痛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产程,但对产妇、新生儿均无明...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11-1112
探讨静脉预注射甲氧明在防治择期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中的效果。筛选我院接受腰硬联合麻醉的择期剖宫产产妇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是否预注射甲氧明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2例产妇在腰麻药物注入后即刻静脉预注射甲氧明2mg,对照组54例产妇在常规腰硬联合麻醉标准下不给予甲氧明及其他升压药物预注射,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后低血压发生情况。腰麻后5min、10min、15min时观察组SBP、D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产妇腰麻前及手术结束时SBP、DB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产妇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腰硬联合麻醉的择期剖宫产产妇给予静脉预注射甲氧明可有效改善产妇术中血压指标,降低术中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对剖宫产安全以及麻醉效果无影响,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郭鹏 《浙江临床医学》2006,8(10):1103-1103,1105
剖宫产术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具有操作简单、麻醉快速、镇痛效果可靠的特点.但由于产妇的生理变化,蛛网膜下腔局麻用药量偏大会造成孕妇阻滞平面过高、血压严重下降,影响胎儿血液供应.为此,作者用布比卡因联合不同麻醉性镇痛药作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术,观察能否减少布比卡因用量以及对麻醉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两种重比重液在剖宫产术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中的的麻醉效果及其对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单胎剖宫产术病人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5%葡萄糖稀释的0.5%布比卡因,比重1.0107),B组(10%葡萄糖稀释的0.5%布比卡因组,比重1.0160),每组50例,用腰硬联合麻醉技术 (CSEA)的针内针法经L2~3实施腰麻,均采用0.5%布比卡因2.5 mL.测定和评价术中麻醉质量和肌松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的峰平面、达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的时间、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达3级的时间,阻滞后低血压、心动过缓、呼吸抑制(SpO2<90%)的情况,使用麻黄碱和阿托品的总量和例数.[结果]两组注药后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质量和肌松效果差异、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达改良Bromage评分3级的时间、两组感觉阻滞达峰平面的时间A组迟于B组;感觉阻滞的最多节段数(Dmax)A组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或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使用麻黄素、阿托品总量和例数,A组显著少于B组(P<0.05); A组给药后平均动脉压(MAP)最低值的出现时间、下降幅度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变化趋于平缓.[结论]比重为1.0107腰麻液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应用于剖宫产手术更显其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预注小剂量甲氧明防治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将拟行腰硬联合麻醉下骨科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预注甲氧明组(M纽)和补救静脉注射甲氧明组(N组),每纽各30例。甲氧明预先用生理盐水稀释为O.5mg/ml。采取L2-3,或L3-4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成功,注入局部麻醉药即刻,M组缓慢(30s)静脉注射甲氧明1mg,N组注入麻醉药后即刻不给予甲氧明,当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幅度〉15%或SBP〈90mmhg时给予静注甲氧明1mg。记录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0)、麻醉后10min(T2)及麻醉后15min(T3)、手术结束时(T4)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0比较,T1~T3时两组的SBP、DBP均显著下降,且T1、T2时点M组患者的SBP、DBP明显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T3时的HR与T0比较有所下降,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和T4时点两组SBP、D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心悸发生率明显少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预注小剂量甲氧明能有效防治老年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维持术中循环稳定。  相似文献   

15.
牛洪章 《临床医学》2012,32(10):74-75
目的探讨甲氧明在防治全麻低血压中对患者心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行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患者100例,将其分成四组,对于1、2、3组患者在实施麻醉时分别给予2、3、4 mg甲氧明,第4组患者给予2 ml的生理盐水。对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10、15 min的血压以及心率进行检测,并作以比较分析。结果第4组患者心率较第1、2、3组患者的心率降低,且降低幅度依次为第1组<第2组<第3组。结论对实施全麻患者给予甲氧明能够明显升高血压,但是会显著降低心率发生,并且同用药量呈正相关,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阻滞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2月收治的136例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A(40例)、实验组B(46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A: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麻醉;实验组B: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照组:未采用任何镇痛方法。观察产妇产程、人工破膜、缩宫素应用情况、阴道顺产率、产钳助产率。结果:实验组A、实验组B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实验组B第二产程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短于实验组B(P0.05)。实验组A、实验组B缩宫素应用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B阴道顺产率低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加硬膜外阻滞和单纯硬膜外阻滞都会影响产程,延长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增加缩宫素应用及总发生率,但单纯硬膜外阻滞会降低阴道顺产率,增加产钳助产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诸多盐酸氯普鲁卡因成功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报道,但对其最低局麻药剂量(minimum local analgesia dose,MLAD)的研究较少.本次研究旨在用序贯法测定剖宫产时蛛网膜下腔盐酸氯普鲁卡因的MLAD.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的量效关系。方法择期剖宫产患者120例,随机、双盲分为4组。于L2~3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分别注射左旋布比卡因5 mg(A组),7.5 mg(B组),11.5 mg(C组),15 mg(D组)。采用针刺法测定感觉阻滞平面,改良Bromage评分法测定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VAS评分法评估病人的疼痛程度,术者评估腹壁松弛度,记录麻醉的不良反应。采用Probit法计算50%和95%患者镇痛有效的左旋布比卡因剂量(ED50和ED95)以及95%可信区间。结果随着剂量的加大,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逐渐缩短,Bromage评分逐渐提高,感觉和运动恢复时间逐渐延长。4组镇痛的有效率分别为37%、69%、95%、100%,腹壁松弛度"很松"的分别为28%、51%、93%、100%。麻醉后不良反应少。左旋布比卡因的ED50为9.95 mg(95%CI 9.31~10.62 mg)和ED95为13.76 mg(95%CI 13.67~14.54 mg)。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的ED50为9.95 mg,ED95为13.76 mg。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腰麻)复合镇静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16例采用腰麻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咪达唑仑组和右美托咪定组,每组各58例。咪达唑仑组采用10 mg咪达唑仑稀释至50 mL(0.2 mg/mL)按1.0 mL/(kg·h)负荷剂量静脉泵注10 min;右美托咪定组采用200μg右美托咪定稀释至50 mL(4μg/mL)按1.0 mL/(kg·h)负荷剂量静脉泵注10 min。麻醉开始前(T0)、腰麻后5 min(T5)、腰麻后10 min(T10,即开始给予咪达唑仑或右美托咪定时)及腰麻后40 min内每5 min(T15~T40)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双频脑电指数(BIS)。术后收集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咪达唑仑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心动过缓发生率和阿托品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右美托咪定组,而低血压发生率高于右美托咪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0、T15~T40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