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乙肝后肝硬化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堑  曾菲 《华夏医学》2003,16(2):185-186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12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进行逐项分析。结果:年龄、性别、腹水、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胆红素(TBiL)、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总胆汁酸(TBA)、胆固醇(CHO)、血钠、血小板等13项指标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相关性。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13项指标可判断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及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63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昏迷病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63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主要疾病为脑血管疾病、中毒、糖尿病并发症,分别占46.0%、41.3%、7.9%。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出血和脑血栓,分别占17.5%和28.6%。中毒主要包括一氧化碳、酒精中毒、农药中毒、镇静药物中毒,分别占4.8%、11.1%、15.9%和9.5%。按患者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其中死亡组7例,存活组56例。发病后入院时间≥1 h与﹤1 h比较,预后明显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昏迷患者预后较轻度昏迷患者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昏迷病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认真分析昏迷患者的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迅速、准确无误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治疗,以减少其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收治的70例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昏迷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中病因不明者占18.57%,病因明确者占81.43%,其中急性脑血管事件、休克、外源性中毒导致昏迷患者占比分别为35.71%、28.57%和17.14%。原发性疾病为急性器官衰竭患者死亡率高于慢性器官功能衰竭,中重度昏迷患者死亡率高于浅昏迷患者,发病后≥1 h入院患者死亡率高于发病后<1 h入院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和≥50岁患者、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对昏迷患者进行救助时,应快速准确找到昏迷原因,判定昏迷程度,并对患者原发病及预后影响因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尽早实施抢救,有利于降低昏迷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10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及预后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0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内科昏迷的病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等。结果:脑血管病、中毒、休克和糖尿病为导致患者出现昏迷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中患者死亡率为11.00%,其同患者年龄之间没有显著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其同患者入院原发病、昏迷程度和发病后入院时间等之间具有显著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对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和影响预后因素进行详细了解分析,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治疗措施,降低患者急诊内科昏迷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肝衰竭的病因构成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慢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因构成情况;并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61例及死亡组49例,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10例慢性肝衰竭的患者中,HBV 感染占69.09%(76/110),HCV 感染占8.18%(9/110),酒精性肝病占14.54%(16/110),自身免疫性肝炎占2.7%(3/110),其他原因占5.4%(6/110)。死亡组年龄≥50岁、肝硬化以及有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及腹水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史是罹患慢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年龄≥50岁、有肝硬化基础、合并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及腹水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病人的预后因素,为肝硬化病人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梅州市人民医院及梅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肝硬化的住院病例300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确诊肝硬化的日期为随访起点,以死亡或出院的日期为随访终点。结果乙型及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损害最高;上消化道出血227例占52.6%,癌变29例占6.7%,肝性脑病57例占13.2%,肝肾综合征130例占30.2%,自发性腹膜炎194例占45.%,死亡43例占30.2%。结论肝硬化的预后取决于病因、肝实质储备功能和是否伴有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216例肝硬化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主要指标。方法选择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的21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i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对50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再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以下8项指标与肝硬化预后有显著相关性:总胆红素、肌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腹水、肝性脑病、年龄、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和碳酸氢根(P=0.000—0.018)。结论总胆红素、肌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腹水、肝性脑病、年龄、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和碳酸氢根是影响肝硬化预后的重要因素,建立预后评估模型时可考虑加入上述指标。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在人类主要死亡病因中居第4位或第6位。同时肝硬化又是一种常见病,占我国内科总住院人数的4.3%~14.2%。为探讨肝硬化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提高治疗效果,我们对222例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预后、并发症及救治成功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沈金勇  刘君俊  周辉 《四川医学》2013,(8):1163-1164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预后因素。方法将12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例分成好转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后未抗病毒治疗的初次乙肝病毒载量(HBVDNA)、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并发症及营养状况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后未抗病毒治疗的初次乙肝病毒载量(HBV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清蛋白、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有关。结论年龄、性别、入院后未抗病毒治疗的初次乙肝病毒载量(HBVDNA)、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血清清蛋白、并发症及营养状况是影响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预后的重要因素,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手段对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护理水平与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并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n=40),行常规临床护理;护理干预组(n=40),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穿刺护理、饮食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观察两组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后,其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满意度(100%)与常规护理组(85.00%)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积极采取对相关影响预后因素早期预判以及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陵水黎族自治县汉族与黎族女性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及甲硫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TRR)A66G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以获取当地区多态性位点的群体遗传学特征。方法以陵水黎族自治县1275例汉族女性和566例黎族女性为研究对象,采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提取基因组DNA,通过荧光PCR方法进行MTHFR和MTRR基因多态性检测。比较本地区汉族女性和黎族女性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结果陵水黎族自治县汉族女性MTHFRC677T纯合突变基因1TI'频率(4.7%)明显高于黎族女性(2.5%),该SNP(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两民族女性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MTHFRA1298C和MTRRA66G两SNP位点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陵水黎族自治县汉族女性和黎族女性MTHFR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海南黎族人结核发病的因素,为控制海南结核病疫情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海南黎族人居住较多的市县随机选取结核患者130例作为本次调查的病例,另在上述地区选取233例非结核患者作为病例对照研究。对可能影响结核发病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结核病发病的因素有: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收入、性别、酗酒、吸烟。结论:应加强海南黎族地区结核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工作,采取综合性的结核病防治措施,引导全民共同遏制结核病疫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根据最新指南回顾性分析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病因构成与预后。方法:通过检索及病例查阅共确定61名ALF患者,分析其病因、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结果: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为ALF的主要病因,占85.2%。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肌酐(creatinine,Cr)外,其他指标如年龄、白蛋白(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血清钠、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是湖北省及周边地区ALF的主要发病原因。年龄、白蛋白、总胆红素、血清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与ALF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陈仕明 《河北医学》2014,20(2):275-277
目的:探究并分析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旨在为采取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入院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分析找出患者的预后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恢复良好者36例,中残者26例,重残者12例,植物生存者1例,死亡15例。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糖、重症感染、高龄、休克、多发伤以及损伤程度的GCS评分是影响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欠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应该积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颅脑外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海南地区黎族人群的支气管哮喘流行病的患病情况,探讨影响海南黎族人群支气管哮喘流行病的发病因素,为控制海南黎族人群支气管哮喘流行病提供科学根据。方法:按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制订统一的问卷调查表,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于海南地区黎族人群聚集区随机抽取黎族人群各100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海南省黎族人群支气管哮喘患病率为3.4%,调查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青少年患病率高于青壮年,老年人群的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影响支气管哮喘患病率的因素还有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生活习惯、哮喘家族史、生活环境、不良生活习惯以及自身身体素质等因素。结论:海南黎族人群吸烟饮酒的生活习惯、哮喘家族史和生活环境是支气管哮喘患病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黄晓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4):12-13,16
目的对肝硬化HE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将肝硬化HE患者263例分为治疗好转组和恶化死亡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治疗好转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肝硬化原因、HE分期、感染、消化道出血、血肌酐异常、Child—Pugh分级为C级的发生率及其总胆红素、血钠异常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将以上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结果发现HE分期、Child—Pugh分级、消化道出血、血肌酐及其血钠为肝硬化HE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肝硬化HE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以下几项:HE分期、Child—Pugh分级、消化道出血、血钠及其血肌酐,对这些因素应提高临床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7.
王苏杭  董春锋 《医学综述》2013,19(11):2084-2086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993年7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医院接受3个月以上MHD,并且愿意参加本项调查的患者118例。使用肾脏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进行问卷调查,分析MHD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精神状态与透析情况等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 MHD患者在使用KDQOL-SF问卷调查中的得分均低于一般人群,其生活质量与文化程度、医疗负担以及家庭支持有关。结论针对基层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应采取必要措施,减轻MHD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UGH)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49例肝硬化并UG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死亡27例(死亡组),经治疗后存活122例(生存组),比较两组年龄、既往出血史、并发症、呕血量、24h内再出血、Hb水平、出血病因以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因素的差异,分析肝硬化并UGH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出血病因、年龄、呕血量、Hb水平、24h内再出血、Child-Pugh分级、并发症是影响肝硬化并UGH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结论:UGH仍是肝硬化并UGH患者临床死亡的一项重要原因,病人年龄大、呕血量>500m L、Hb水平<90g/L、恶性肿瘤、Child-Pugh分级为C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24h内再出血、合并症等均影响患者转归,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血清钠模型(MELD—Na)评分联合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对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70例(存活组49例,死亡组21例),分别计算MELD—Na评分,测定血清CHE水平。分析MELD—Na评分和CHE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MELD—Na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CHE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随MELD—Na评分升高CHE降低,且死亡率上升。2项指标与预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MELD—Na评分和CHE与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68和0.878,提示二者在预测肝硬化患者预后时均具有一定的价值,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而二者联合预测时AUC为0.972,准确性大于其中任何一项单独预测(P〈0.05)。结论MELD—Na评分和CHE水平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有重要的相关性,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对预后判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救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