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外周血NF-κB活性的变化,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DN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根据是否合并DN将9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DM)组30例、DN组66例。DN组随机分为DM常规治疗组(DN1组)31例、DM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DN2组)35例,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分别观察各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NF-α、IL-6、IL-1β及外周血NF-κB p65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NC组、DM组、DN组血清hs-CRP、TNF-α、IL-6、IL-1β水平及外周血NF-κBp65活性逐渐升高(P〈0.01或〈0.05)。阿托伐他汀治疗后NF-κB p65活性及hs-CRP、TNF-α、IL-6、IL-1β明显下降(P〈0.01或〈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老年早期DN患者外周血NF-κB p65的活性,并可降低血清hs-CRP、TNF-α、IL-6、IL-1β等炎症因子的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40例,随机分成(每组20例):贝那普利联合前列腺素E1组,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组。观察治疗3周。结果两组均能减少UAER(P均〈0.05),但贝那普利联合前列腺素E1组降低UAER更明显。TG和Tc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更明显(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更有效地降低UAER;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则降低Tch、TG更明显,提示临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时,可将贝那普利、前列腺素E1和阿托伐他汀三药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 cacid,LPA)的干预作用。方法:110例脑梗塞患者,被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57例)和常规治疗组(53例)。两组均给予钙拮抗剂、脑细胞活化剂、银杏达莫注射液及对症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40mg/d。两组病人人院后第二天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查血浆LPA和血脂水平,治疗14d后复查。结果: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治疗后LPA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0.01)。且阿托伐他汀组下降更显著[(2.53±0.75)μmol/L:(1.01±0.56)μmol/L.P〈0.01)。两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与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均有显著下降(P〈0.01,〈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LPA水平,其作用与调脂作用似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对61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成员,用酶联双抗夹心法测定了血浆OXLDL水平变化。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血浆OXLDL浓度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01),伴有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较无并发症者血浆OXLDL更高。随着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增加,血浆OXLDL浓度亦随之增加。糖尿病患者血浆OXLDL与血清丙二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提示检测糖尿病患者血浆OXLDL,对于糖尿病合并血管并发症高危患者的“预警”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成巧梅 《山东医药》2006,46(35):59-60
将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4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连用4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按欧洲卒中评分(ESS)标准测定神经功能,并与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浆NO及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下降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ESS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两者水平,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糖尿病肾病(DN)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心钠素(ANP)、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DN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DN患者血浆ET-1和ANP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N患者ET-1、AN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浆ET-1[(176±37)ng/L:(246±20)ng/L]、ANP[(56±18)ng/L:(102±22)ng/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且与常规治疗组[(218±22)ng/L,(68±28)ng/L]相比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内皮素-1。心钠素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陈敏  方小正 《山东医药》2010,50(49):43-44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临床分期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及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探讨CysC在DN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T2DM患者分为A组(正常蛋白尿)、B组(微量蛋白尿)和c组(大量蛋白尿),检测各组血清CysC、UMA、SCr浓度。同时对B组及C组使用洛汀新进行干预,比较CysC、UMA、SCr的浓度变化。结果随着UAER增加,CysC、UMA、SCr含量逐渐增高,C组与A、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B组与A组、正常对照组相比,CysC、UMA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ysC显著升高(P〈0.05),SCr、UMA无显著差异(P〉0.05)。B、C组使用洛汀新治疗后,UAE浓度及血CyC浓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SCr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T2DM患者早期肾受损时CysC已有相应变化,并与DN严重程度相关,有助于D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8例患者,进行血脂、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分成冠心病(CHD)组、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随访1年,观察血脂和心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DM+CHD组血清HDL和ApoAl水平低于CHD组和DM组(P〈0.05),DM+CHD组LDL和ApoB水平明显高于CHD组和DM组(P〈0.05);治疗后DM+CHD组HDL和ApoAl水平明显升高(P〈0.05),LDL和ApoB水平明显降低(P〈0.05);DM+CHD组LVEF水平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明显的调脂作用,能够改善心脏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DN)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2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瑞舒伐他汀)和治疗组(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两组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TC、LDL—C、TG、UAER、24hUPro、CRP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UAER、24hUPro、CRP及IL-6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可下调DN患者体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减少蛋白尿,延缓肾损害,疗效优于单用瑞舒伐他汀。  相似文献   

10.
缬沙坦联合阿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鑫 《山东医药》2010,50(15):99-100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阿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早期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均口服缬沙坦,80mg/d,10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伐他汀20mg/d,1次/d。规范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平均动脉压(MAP)、C反应蛋白(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的变化。结果治疗组UAER、ACR、CRP、MAP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UAER、ACR、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UAER、AC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伐他汀治疗早期DN较单独应用缬沙坦临床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仅颗粒膜蛋白(GMP-140)、P-选择素(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以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标准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NIHSS评分与GPM-140、CD62p和CD63水平呈线性相关(r分别为0.899、0.887和0.823,P均〈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病人血脂基础水平及经药物治疗病人的血脂水平.了解宁波地区冠心病病人的血脂状态及达标水平,并对其常规调脂药使用后疗效进行分析。方法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者180例,观察使用日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辛伐他汀20mg、氟伐他汀40mg治疗3个月对调脂的疗效。结果他汀类治疗3月后,冠心病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2.0±0.7)mmol/L.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其他他汀类比较,阿托伐他汀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幅度最明显(P〈0.05),而辛伐他汀组和氟伐他汀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波地区冠心病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偏低,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即可达强化调脂目的。 4/38  相似文献   

13.
对氧磷脂酶-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Wang H  Deng H  Liu W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3):179-18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DM0对氧磷脂酶-1(PON-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功能的关系,以及对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用酚乙酸酯为底物的速率法测定91例2型DM患者血清PON-1,用ELISA法测定ox-LDL,同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及血浆颗粒膜蛋白(GMP140),并与正常人作对照,以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DM患者分成三组。结果 血清PON-1活性在2型DM三组中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血浆ox-LDL浓度则显著升高(P<0.01),二者在DM三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PON-1与尿白蛋白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ox-LDL则与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二者之间呈负相关(P<0.01)。PON-1与血NO呈正相关,与GMP 140呈显著负相关;ox-LDL与血NO呈负相关,与VWF、GMP140呈正相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ox-LDL是DN的危险因子。结论 DM的高血糖和脂代谢紊乱造成的PON-1酶活性下降以及脂质过氧化物的堆积,使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及功能受损,同时血小板的活化程度明显增强。它们的共同作用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与血浆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测定86例T2DM患者(DM组)和30例健康对照者(NC组)血压、血糖、血脂、SCr、ET-1、C-RP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血浆ET-1和C-RP在DM组较NC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且DM组血浆ET-1和C-RP水平随着SCr、UAER的增加而升高(P〈0.05,P〈0.01)。结论血浆ET-1和C-RP可能参与DN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血清铁蛋白(SF)、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2型糖尿病(T2DM)早期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无大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DM组),3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健康个体作为对照(Nc)组。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法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检测ox-LDL、SF。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SF、ox-LDL明显升高(P〈O.01),而FMD、NMD明显下降(P〈0.01)。分别以FMD、NMD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SF、ox-LDL与FMD明显相关(P〈0.05),而与NMD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SF、ox-LDL在2型糖尿病早期可能参与了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每日与隔日口服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mg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01.LDL-C)与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治疗效果。方法96例高脂血症患者,按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每天口服组48例与隔日口服组48例。两组每次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检测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患者LDL-C、总胆固醇与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2个月后,每天口服组与隔日口服组血清LDL-C浓度分别下降34.3%和3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而血清总胆固醇下降6.7%和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下降17.9%和2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每日与隔日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降低血清LDL-C及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效果相似.可节约药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0例T2DM病人,根据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DMa)组、微量白蛋白尿组(DMb)和临床蛋白尿组(DMc)。此外,还选择了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血浆t-PA和PAI的活性,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对照组、DMa组、DMb组和DMc组血浆卜PA活性递减,PAI的活性递增,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t-PA与UAER呈负相关(r=0.615,P=0.000),PAI和UAER呈正相关(r=0.721,P=0.000)。结论 DN早期即有纤溶活性低下;t-PA和PAI可能作为DN肾脏损害程度的佐证,对指导临床用药以缓解或延迟DN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存丽  丁红香  陈坚 《山东医药》2007,47(28):13-14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 C)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检测81例T2DM患者的Cys C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T2DM患者UAER正常组、微量组及大量组间Cys C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随病情加重,Cys C水平升高。T2DM各组Cys C水平与UAER明显相关(P〈0.05);Cys C诊断DN的敏感性、特异性为86.5%和93.9%。结论T2DM患者早期肾受损时Cys C已有相应变化,并与DN严重程度相关,有助于DN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oxLDL-A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以及oxLDL与hs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23例确诊的T2DM患者和123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液标本,用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hsC—RP和oxLDL-IgG、oxLDL—IgM水平,并作相关分析。结果oxLDL—IgG、oxLDL-IgM和hsC-RP水平,糖尿病非冠心病(T2DM)组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T2DM+CHD)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C)组(P均<0.01),T2DM+CHD组均显著高于T2DM组(P均〈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各组均未发现oxLDLAb与hsc-RP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oxLDL-Ab与hs(2-RP水平,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显著高于T2DM不伴冠心病患者,且二者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陆永光  文宏  苏波  钟继明  苏强 《山东医药》2009,49(49):50-51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SAP)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循环血中内皮微粒(EMP)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将初诊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行PCI治疗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于计划行PCI前7d开始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于阿托伐他汀治疗前、PCI后24h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血浆EM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ICAM-1水平。结果两组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EMP和sICAM-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PCI后24h阿托伐他汀组EMP和sI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MP与sICAM-1呈显著正相关(r-=0.854,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SAP患者PCI术后EMP和sICAM-1水平;EMP可作为评价PCI术后冠脉内皮炎症反应和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