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总结消化道类癌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消化内镜检查12例,普通内镜检查8例,超声内镜检查4例。11例术前误诊,其中6例误诊为息肉,2例误诊为良性间质瘤,2例误诊为腺瘤,1例误诊为腺癌。以上病例术后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类癌。16例全部进行了治疗,经消化内镜治疗5例(31.25%),追加外科手术1例(6.25%);10例外科手术切除(62.5%)。术后1例失访,2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其余13例随访2~8年,平均5.6年,均无复发。结论消化道类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肠道类癌术前确诊率低,消化内镜是诊断消化道类癌的首选方法,手术及内镜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3.
李建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1997,(1)
类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潜在恶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它源于原始肠道器官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发病率约占消化道肿瘤的04%~18%’”’。我院自1971~1993年共收治消化道类癌35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本文就类癌的诊断和治疗作出初步探讨。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8~84岁平均538岁。其中前肠类癌5例中肠类癌18例后怕类癌10例原发灶不明2例。平均年龄548岁;阑尾类痛为58岁。肿块大小和病变范围为0scm一12cm。#发类癌综合征9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泻、面部潮红、胃瀚留、腹痛和支气管痉挛。1例病人发生类癌危… 相似文献
4.
类癌又称嗜银细胞癌,结构类似癌。生物学特性却与癌不同,临床表现不明显,易被忽视。1987年4月至2004年9月,本科收治消化道类癌122例,现将诊治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收集近11年消化道类癌34例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率,分类,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讨论,提出肿瘤直径〈1cm者多为良性,可行局部切除术;〉2cm者多为恶性,应行根治术;1 ̄2cm者原则上应切除足够多的类癌周围组织,以防类癌复发。 相似文献
10.
类癌比较少见,其发病率占所有肿瘤的0.05%~0.2%,占胃肠道肿瘤的0.4%~l.8%.我们收治了3例,术后五年随访正常. 相似文献
11.
伍福庆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6,(2)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35例消化道类癌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前肠、中肠、后肠3类。全组病人根据病情采用多种手术方式。8例伴有进展期肝转移的病人采用全身化疗或肝动脉栓塞化疗。结果:全部病人确诊依靠病理检查。临床误诊率达71.4%。随访29例五年生存率为82.7%。结论:判断类癌良恶性应综合考虑以下7个因素,即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肿瘤浸润深度、多中心性肿瘤、肿瘤侵犯血管的程度、转移及类癌综合征。在治疗中,应根据类癌的良恶性决定手术范围,对已有远处转移者仍应争取切除原发病灶,对多发性肝转移者应首选介入放射下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类癌的诊治(附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福庆 《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96,15(2):107-110
目的:探讨消化道类癌的诊断、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35例消化道类癌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前肠、中肠、后肠3类。全组病人根据病情采用多种手术方式。8例伴有进展期肝转移的病人采用全身化疗或肝动脉栓塞化疗。结果:全部病人确诊依靠病理检查。临床误诊率达71.4%。随访29例五年生存率为82.7%。结论:判断类癌良恶性应综合考虑以下7个因素,即肿瘤大小、肿瘤位置、肿瘤浸润深度、多中心性肿瘤、肿瘤侵犯血管的程度、转 相似文献
13.
22例消化道类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消化道类癌的内镜诊断率及正确选择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1月的消化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道类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好发年龄40~60岁,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性,可发生于消化道各个部位,本组以直肠最多,盲肠、阑尾、小肠、十二指肠、胃均等。多起源于黏膜固有层或黏膜下层,直径多小于2cm。内镜形态多呈广基隆起性病变,少数呈不规则溃疡或结节样肿块。伴淋巴结转移5例、阑尾转移1例、可能肝转移1例。21例经消化内镜及病检确诊,1例行阑尾切除术后病理确诊。22例中单纯内镜治疗7例,占31.82%(7/22),内镜治疗后追加外科手术3例,占13.64%(3/22),外科手术治疗12例,占54.55%(12/22)。结论消化内镜是诊断消化道类癌的首选方法,通过内镜活检,或术后全瘤病检确诊。内镜治疗是除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类癌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15.
16.
<正>1临床资料消化道类癌发病率较低,巨大类癌临床更少见,现将所见2例巨大类癌并消化道出血报告如下。例1,女,47岁,上腹部不适半年,时有疼痛、暖气、反复黑便3个月,体检:全身一般情况好,上腹可触及明显肿块,边界不清,中等硬度,无压痛。血红蛋白95 g/L,大便潜血阳性。电子胃镜:胃体大弯侧广基隆起约4 cm×5 cm,形状欠规则,表面黏膜不平,有糜烂坏死及渗血,质较软。疑为"胃癌",取活检,病理报告为类癌。手术见胃体约12 cm×10 cm×10 cm不规则肿物,与大网膜及横结肠粘连。肝脾胆囊未见转移灶。病理证实为胃类癌。 相似文献
18.
熊元刚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6):852-853
目的探索直肠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6年经病理证实的10例直肠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直径<2cm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后经6个月~5年随访无一例复发或转移;1例直径>2cm者行根治性手术,术后3年未复发;2例发现直肠类癌时已有肝转移灶,1例随访2.5年无复发或转移;1例直肠多发类癌行根治性手术随诊2年无复发或转移。结论直肠类癌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不同大小的肿瘤,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直肠类癌的诊断方法、手术方式及随访情况。结果:24例病人中,5例肿瘤直径≤0.5cm,经肠镜下电灼切除,13例直径<2cm者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另3例直径<2cm者经腹行直肠部分切除术,随访至今无复发或转移。3例肿瘤直径≥2cm者行根治术,随访5年死亡2例。5年生存率总计为87.5%。结论:直肠类癌症状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检及肠镜检查和活检。手术应结合病变大小、浸润深度及有无转移决定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治方法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6年3月-2010年3月的36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胃类癌8例、十二指肠类癌1例、小肠类癌2例、阑尾类癌15例、结肠类癌4例、直肠类癌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部肿块、消化道出血和梗阻。术前15例(42%)经活检确诊。根治性切除35例,剖腹探查1例。根治性切除35例中16例(45.7%)肿瘤浸润深度超过肌层,余19例(54.2%)局限在黏膜及黏膜下层,其中7例(19%)有区域淋巴结转移。随防6个月-10年,22例生存5年以上,8例生存10年以上。结论:胃肠道类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合理的外科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